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馬克·夏加爾?山羊

1938-1943年作 布面油畫 19.2 × 24 cm簽名:Chagall Marc


來源倫敦蘇富比 2013年5月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馬克·夏加爾


相信,我們有了包含著人類憐憫心和對他人愛的文化,才能朝著理想飛奔,為後人留下我們時代的創新。——馬克·夏加爾


馬克·夏加爾是20世紀最傑出的偉大藝術家之一,也是現代藝術史上一個殊為獨特的存在,其創作自由出入於野獸派、立體派等早期現代主義藝術潮流,但卻不囿於形式的束縛,以敏銳的感受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將自己對生活與人類情感的體悟訴諸筆端。其作品散發出來的夢幻、詩意、童趣和神秘等特徵更使他成為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先驅。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夏加爾《我和村子》1911年作?紐約Moma美術館藏


1906年,19歲的夏加爾為追逐夢想離開家鄉,踏上異鄉求學的旅程,從此那些牛羊的形象便同家鄉的小屋、街道、猶太拉比一起出現在他的畫作里,成為貫穿他一生創作的形象根基,在其曲折輾轉的人生歷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抒發著他或思念、或傷感、或榮耀、或期盼的心情。與其他動物相比,山羊在夏加爾的畫中具有更為深刻的寓意。在聖經時代,猶太人會在一年中最重要的聖日贖罪日這天舉行獻祭儀式,將一頭公山羊殺死祭奠上帝,把另一頭山羊放逐曠野,讓它帶走人類的一切罪孽。因而,山羊對於夏加爾來說不僅代表著童年的溫馨記憶,更具有悲憫與救贖的意義。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弗朗西斯卡·蘇巴朗《上帝之羊》1635-1640年作 普拉多美術館藏

此幅《山羊》創作於1938-1943年,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滿目瘡痍,作為猶太人而被迫流亡異鄉的夏加爾目睹到那些因為戰火而流離失所的孩子和窮苦人,他寫道:「我真想把他們全都搬到我的畫布上來,好讓他們平安地活著。」


《山羊》中的色彩不同於早年的輕快歡愉,一隻潔白的山羊乖巧地匍匐於畫面的中心,睜大的雙眼無辜而悲憫,周圍大面積平塗的紅色預示著它即將為人類獻祭的命運,上方一隻暗紅色的動物似乎喻意著那隻被放逐的山羊,山羊面前攤開的典籍無聲地訴說著宗教的教義……在夏加爾的許多作品中,他以詩人般敏感的心靈為世人鑄造了最美好的夢境,而在這樣一幅作品中則具有更深刻的思考,不僅承載了夏加爾對戰爭暴力的反思,更有渴望人類獲得救贖的強烈願望。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喬治·莫蘭迪?靜物1941年作


布面油畫 36 × 49 cm


簽名:Morandi 1941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喬治·莫蘭迪


在紛繁複雜的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史中,義大利畫家喬治·莫蘭迪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當層出不窮的藝術流派不斷用新的藝術觀念和和技法刺激著觀眾的神經時,他安靜地隱居在自己的家鄉博洛尼亞,幾十年如一日沈浸在對一些瓶瓶罐罐等日常之物的探索中,他的作品簡單而純粹,具有樸素的動人力量,在全世界征服了眾多觀者的心,最終留下了「藝術家中的藝術家」與「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畫家」的美名。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莫蘭迪畫室一景


靜物畫在西方擁有悠久的歷史,從古希臘的瓶畫開始,靜物就作為一種存獨立樣式在出現在繪畫中,寄託著人們的情感,承載著人們對世界的思考和認識,經典的藝術大師如卡拉瓦喬、倫勃朗、維米爾、夏爾丹等人都痴迷於靜物畫的創作。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後印象派更是將靜物的潛力發揮到極致,梵高的向日葵塞尚的蘋果就像藝術家的名片,訴說著他們個人的故事和藝術理念,更重要的是,現代主義乃至後現代主義的諸多藝術觀念都源起於這些看似平凡的靜物。莫蘭迪的創作正是延續了這條低調卻不可或缺的靜物畫創作脈絡,而他獨具特性的繪畫語言和表現方式無疑也大大豐富和深化了這條視覺線索的內涵。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莫蘭迪《靜物》 1961年作 紐約Moma美術館藏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安塞姆·基弗?耶穌家譜


2006年作 木板綜合材料


200 × 150 cm 簽名:Wurzel Jesse


出版《世界藝術》 封面 中央美術學院學術研究雜誌社 2013年第2期


展覽2013年 窮盡——德國新表現主義當代藝術展 展洲國際當代藝術館 / 北京


安塞姆·基弗是德國新表現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表現主義繪畫在60年代的崛起打破了戰後由抽象藝術、極少藝術和波普藝術佔主導地位的局面,重新復興了歷史悠久的歐洲繪畫傳統,極大地拓展了繪畫語言的表現維度,並積極地以繪畫介入社會,迅速成為席捲西方的主要藝術潮流之一。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基弗在德國的工作室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西方二十世紀及戰後藝術作品



亨利·杜夫曼《耶穌之樹》 約1535年作


拾遺君(lantiancaoyi)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右拾遺 的精彩文章: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文心和頤—紫砂藝術專場精品推薦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水殿風來暗香滿,風骨傲然性高潔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莫奈的《聖 安德利斯》
2016西泠秋拍,西方大師繪畫作品精品賞析
2016西泠秋拍,中國名家漫畫插圖連環畫精賞

TAG:左右拾遺 |

您可能感興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作品欣賞
保利華誼上海首拍:文心和頤—紫砂藝術專場精品推薦
資本市場又添藝術產業新貴;西泠秋拍、保利華誼、上海嘉禾秋拍預覽
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延續經典 開拓新篇
「四海同春」藝術團啟程赴歐洲三國 海外僑胞熱盼新春「首秀」
中國藝術品背後的「西方推手」
藝術家孔寧新作品「世界最大的葉子」將亮相北京
嘉德香港春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張曉剛大家庭系列領銜
陳列的藝術品 詩三首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韓紹光最新裝置作品首登中華藝術宮
林墨作品展探討中西方藝術界限:色域中西
上海國際攝影節暨上海第十三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 即將在滬舉行
美國魯賓藝術博物館收藏十五世紀西藏繪畫:藥師佛唐卡
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演藝產品博覽交易會在西安舉辦
珍貴照片記錄下的十八世紀歐洲古典人體藝術!
《西峽頌》,中國書法藝術的璀璨瑰寶
北京藝術一級市場發展平穩,雅昌新產品助力藝術北京
雁西:論中國新當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