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能夠完美地削藩,除了推恩令,還有三絕招

漢武帝能夠完美地削藩,除了推恩令,還有三絕招

在中國古代史上,國家的政權形式無外乎封國制和郡縣制兩種形式,採用封國制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封國最終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對中央政府構成威脅,甚至發生封國將中央政府取而代之的事件,比如秦國滅了東周取而代之,燕王朱棣取代建文帝,所以在秦朝以後採取封國制的朝代很少,只有西漢、西晉、明朝和清朝採用過封國制,而凡是採取了封國制的這些朝代,藩國都無一例外的對中央政府形成了威脅,而為了應對或者防止這些威脅,中央政府就要進行削藩。


然而削藩是個技術活,風險係數極高,因為那些藩國都有軍隊,且對封地具有行政權,有一定的人力財力和中央政府進行對抗,尤其是中央政府較弱或者個別藩國實力超強的時候,往往會發生削藩失敗的情況,即使不失敗,削藩也往往會引發戰爭,對國家造成重大的損失。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漢景帝削藩造成了七國之亂;建文帝削藩導致了靖難之役,最終丟了皇位,自己也下落不明;康熙削三藩,造成三藩之亂,半個國家陷入戰爭,康熙嚇得差點逃回關外。


漢武帝能夠完美地削藩,除了推恩令,還有三絕招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能夠成功削藩,而且付出極小代價、取得顯著成果的當屬漢武帝,他不僅將漢初以來不斷發展、尾大不掉的諸侯國拆分成很多不具備威脅的小國,而且沒有激起任何的造反行動,以微乎其微的代價解決了心頭大患,其中的原因很多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靈丹妙藥就是推恩令。



漢武帝能夠完美地削藩,除了推恩令,還有三絕招


推恩令,顧名思義,就是諸侯國的國王將皇上的恩典(封國的土地、財政)繼續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們,推恩令的最早提出者是賈誼,他曾在《治安策》中向漢文帝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漢文帝雖然也部分採納,但是推行較為緩慢,並沒有得到較好的效果。


最終將推恩令發展和完善的是漢武帝的大臣主父偃,而將推恩令頒布實行的是漢武帝。



漢武帝能夠完美地削藩,除了推恩令,還有三絕招


原本,漢朝時王國的繼承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即國王去世之後,王位和整個王國都由嫡長子(世子)繼承,其他的王子什麼也得不到,這樣一來,國王雖然換了,但是王國還是那個王國,而且經過幾代的積累,一些較大的王國的實力不亞於中央政府,對中央政府形成了很大的威脅。而中央政府又不能隨意削藩,否則會像漢景帝時期那樣,引發七國之亂,後果難以預料。



漢武帝能夠完美地削藩,除了推恩令,還有三絕招



所以主父偃將推恩令進行了完善——各個封國的國王將皇上的恩典廣而分之,以後國王的世子可以繼承王位,但是國王的其他兒子們將不再是一無所獲,而是可以獲得王國的部分土地,建立侯國。



漢武帝能夠完美地削藩,除了推恩令,還有三絕招


推恩令有幾個好處:


一、削弱了王國的實力,藩國國王的其他兒子們的侯國分到了王國的部分土地,而且在漢朝侯國歸郡縣管轄,意味著這些侯國的土地和財政其實是歸了中央,這樣下去,幾代之後,那些大的藩國估計也就剩下幾個城池了。


二、將藩國和中央政府的矛盾變成了藩國內部之間的矛盾。原本國王的其他王子們對王國的土地和財政是沒有任何指望的,現在有了推恩令的政策支持,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著想,必然會去跟藩國的國王極力爭取,這樣藩國的國王們要疲於應對這些兄弟們,就沒有精力和實力與中央政府對抗了。

雖然推恩令是個很不錯的政策,但是僅僅有推恩令就能順利的削藩了嗎?沒那麼容易,因為推恩令的施行是需要時間的,只有等這一代的國王死了之後才能實施,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一過程。所以漢武帝除了推恩令外,還有其他的殺手鐧,只有這些政策配合使用,才能更好的完成削藩這一重任。


酎金律


酎金是指漢朝時諸侯在宗廟祭祀時隨同酎酒所獻的黃金,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國人口數獻黃金助祭,如果所獻的黃金成色不足或者數量不足,則「王削縣,侯免國」,就是說王國要削掉封地(以縣為單位),侯國則要除掉國家的封號。


其實這個政策從漢文帝時期就有,但是一直沒有很好地執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以此為理由,趁機削弱各個封國的實力,屬於慢刀子割肉,溫水煮青蛙,一次削你一個縣,你也不可能為了一個縣跟中央政府打一仗,所以酎金律是推恩令的一個重要補充。


附益之法


簡單的說,就是不允許諸侯王們結交大臣,防止他們形成政治集團,只讓他們享受賦稅,而不允許干涉地方行政,這樣諸侯王們光有錢而不能結交大臣,有錢只能吃喝玩樂,而不能形成政治集團,從而也就失去了與中央政府爭雄的政治和軍事實力。


私出界罪


這是針對諸侯王而定製的罪名,是指諸侯王們不能隨意越過封國的疆界,限制了諸侯王們的自由行動,使得他們不能隨意結交,不能隨意活動,一旦發現有人私出國界,就會被降爵。


不過還好漢朝時候封國還算比較大,像明朝的那些藩王們封國其實就是一個大城市,這些藩王們基本連城市都出不去,也是憋屈得慌。


所以,漢武帝能夠將當時的諸侯國的實力限制住,並且逐步的對個諸侯國進行削弱,不僅僅是因為推恩令的施行,在實施推恩令的同時,漢武帝還巧妙地利用了酎金律、附益之法和私出界罪等輔助手段,最終將諸侯國的威脅消除於無形之中,這一事件也體現了漢武帝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段,不愧為千古一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蠻夷滅亡的華夏政權是誰?
戰國七雄,誰的資歷最老?秦國排第三,齊國最淺
如果沒有這一戰,他將成為氐族的李世民
他有八十萬大軍,卻只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兩個成語
衣帶詔,漢獻帝對曹操的奮力一搏,四百年後漢高祖血液依然在流淌

TAG:漫談南明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最有骨氣的皇帝,不是漢武帝,也不是秦始皇,而是他!
割鳥皇帝漢武帝,不僅割了司馬遷,連自己的岳父都不放過!
漢武帝雄才偉略,竇太后也沒能阻止他的步伐,正宮卻是當不得!
匈奴來攻打漢朝,漢武帝卻並不著急,只用一招就打敗了匈奴
他是漢武帝謀臣,四十餘年不得志,後滅了齊國,結果也害死了自己
漢武帝劉徹英明神武,他竟然搞男的,她老婆就搞女的,也是醉了!
匈奴那麼強,為何漢武帝一次打的他們再不敢還手?
漢武帝的這一招,徹底解決了歷代王朝後宮干政的絕症
為什麼說漢武帝是敗家子?能有如此功績都是他爹掙的錢,卻敗光了
歷史上最牛X的皇帝,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漢武帝,而是他
為籌措軍費,漢武帝出一絕招,結果老百姓樂了
他是漢武帝的財政大臣,沒有他,西漢不可能取得與匈奴作戰的勝利
若後世皇帝都能夠效仿漢武帝的這招,慈禧獨權的事便不會發生!
漢武帝不惜打光自己祖輩的積蓄,也要消滅匈奴到底是為了什麼?
一個西漢的神棍,為漢武帝招魂,卻突遇術法失靈,他很慌啊
漢武帝剛即位,匈奴就提出過份要求,武帝雖不滿但還是答應了
漢武帝派李陵攻打匈奴,為何只給五千步兵,沒有戰馬,也沒有後援
令漢武帝都汗顏的草包將軍,三次攻打匈奴全部完敗!
打匈奴?沒有文景二帝,漢武帝就剩下做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