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寫給焦慮的父母們:先放鬆,再放權

寫給焦慮的父母們:先放鬆,再放權

我們這一代做父母的,個個都無比焦慮。

寫給焦慮的父母們:先放鬆,再放權 點擊播放 GIF/1344K


孩子還未出生就「產前焦慮」,該如何進行胎教?在哪家醫院生,怎麼生?找什麼醫生?找什麼月嫂?生怕孩子胎里發育得不如別人!不到一歲,開始入托焦慮,提前三年就要去到幼兒園排隊報名;剛進了幼兒園,緊接著就要給孩子物色小學;為了小升初,逼著孩子端坐在奧數課堂上和自己的年齡較勁;孩子上了中學,又開始早早為了高考犯愁——大學畢業又早早為孩子工作、買房,結婚發愁。中國的家長似乎處於無休無止地焦慮中。


為什麼,以前做父母的那麼 「容易」那麼輕鬆?記得我媽生我的時候就是從地里幹活回來;我的表弟表妹出生時也沒上過大醫院,都是我姑姑給接生的;也沒任何胎教,更沒那麼多顧忌,該幹啥幹啥!


教育孩子也是,從沒有焦慮過。從沒上過所謂的早教,幼兒園都沒上過,更別提幼小銜接了。父母們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放學後,該幹什麼農活照干不誤。他們也沒上過什麼父母大學,家長課堂。也沒時間沒條件沒必要上。在傳統社會中,家長對孩子的最大職責是把孩子養大,吃飽穿暖,但怎麼教育他們,那不是父母的責任。


因為他們自顧不暇,他們只是憑本能做父母。基本上就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孩子能有出息是他們自己的造化,沒出息也沒關係,都能生存。

寫給焦慮的父母們:先放鬆,再放權



可是現代的父母,還真不容易;微信朋友圈裡父母課堂,家長大學,親子教學等課堂多如牛毛;不知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又冒出一個育兒專家。讓家長們不知所措,生怕自己錯過孩子的發育期,生怕自己的教育方法耽誤孩子的前程;生怕自己的言行誤導孩子的成長;害怕自己的哪句話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加入了幾個微信群,聽了幾堂課,發現這些所謂的專家們在製造著各種各樣的育兒焦慮,並且無形中加重了家長們的焦慮。


他們的理論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孩子的未來掌握在家長手裡;孩子成材還是不成材都是家長一手決定的。因此家長要千方百計地學習如何育兒,如果你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那肯定是當父母的過錯,誰讓你們不重視教育,不懂得正確的教育方法呢,誰叫你不捨得花錢學習呢。從另一個角度去領會,這種觀點還意味著,只要你用心去教,只要你捨得花錢,你的孩子一定能成為你想讓他或她成為的那個樣子。

寫給焦慮的父母們:先放鬆,再放權



因此,一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不成為孩子成長的阻力,他們不惜花重金參加這個培訓班,那類訓練營;沒有研究過這種培訓班的效果,所以也沒有發言權。不過到現在為止也沒看到因為參加這些培訓孩子成為天才的。


其實說白了,這些所謂的培訓,課程,到最後都是要收費的。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群最終的目的就是讓父母們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再參加他們的學習班,出售他們的各種產品或書籍。

寫給焦慮的父母們:先放鬆,再放權


那麼,一個人的成長是由什麼決定的?真的是父母嗎?簡單地講,一是先天的遺傳基因,二是後天的環境,缺一不可。但是,流行的觀點似乎認為,後天的環境是唯一重要的。教育的意義因此被無限誇大。這一觀點的隱含假設是,孩子出生之後,就是一張「白板」,一張白紙,「好畫最美的圖畫」。


就拿自己的育兒經歷來講;我有兩個孩子,同樣的環境,同樣的父母,同樣的方法,可是兩個孩子的表現卻截然不同。老大,熱情,膽大,可是接受能力稍弱,在班裡成績不理想,老二,他會自己學習,理解力記憶力表達力也好很多。這也從另一個角度驗證了,父母的作用真的不是決定性的。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把孩子是否成材的決定因素歸咎父母。

當代的這些名人偉人,不論是毛主席、朱德還是莫言等沒一個偉人的父母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心理學家在過去數十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與人智力或性格上的差異,至少有一半左右,是由基因決定的。

寫給焦慮的父母們:先放鬆,再放權



可是現代為什麼大多數家長還是會焦慮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是,工業社會的到來


以前是農業時代,農業時代生活節奏慢,生活壓力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沒有那麼冷漠;費孝通在《鄉土中國》里就說了,農業社會是還是熟人社會;因此人的行為模式都有有章可循,可是依農時而動;春耕冬藏,大家在一個確定的環境,對未來也是可以預期的。可是現代社會,基本上已經城市化,成了陌生人社會,樓上樓下對面也很少交流。因此孩子們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家長因此想更好地掌控孩子的未來,因此顯得焦慮。


第二:攀比心理重。


造成年輕父母育兒焦慮的原因有哪些?調查中,67.0%的受訪者歸因於攀比心理重,64.1%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微信朋友圈,掀起一股曬娃熱,無形中也放大了這種攀比。


第三:望子成龍心切。


以前家裡孩子多,這個不成器還有那個。中國長達幾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讓家長的期望更精準,就一個孩子,背負六位大人的期望。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一旦孩子偏離父母預訂的軌道,家長就會焦慮。


教育孩子本來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如今則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父母幾乎要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結果,卻看不到一點成就。教育孩子成了一件「有樂無趣」(All joy and no fun)的差事。

寫給焦慮的父母們:先放鬆,再放權



試試看,能不能把你一顆焦慮的心輕輕地放下,去體會那種只用眼光欣賞,不去動手改造,只提供鼓勵和支持,不強加壓迫和重負的父母之愛。


對孩子也要慢慢學會放權,不要什麼都管,什麼都得聽你的,這樣孩子也累,家長心更累。現在的孩子都早熟,他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們要做的是該放權的時候要放權。少些強迫少些期盼,多些放權多些民主。更不要以成功的標準要求孩子。


孩子是在父母家裡暫住的客人,總有一天,他們就會離開我們。趁著他們還在,讓我們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如果有時間在睡前給小寶貝講一個童話故事,如果沒時間,也不要愧疚和難過,那只是因為你想要體會這種互相依偎的美妙時光,跟他或她的大腦發育,一點關係都沒有。不要想著每說一句話,每讀一本書都要給孩子產生大影響,都要促進他的大腦發育。這樣不但會適得其反,還會讓自己和孩子不知所措。


放鬆些,再學會放權,育兒的道路會越走越暢!

寫給焦慮的父母們:先放鬆,再放權



叮噹媽:女性問題學者;《中國青年研究》《社會》作者,發表《新貧族面面觀》《女人自信的秘訣》《韓流啟示錄》等,出版《談判與溝通》,致力於分享女人成長過程的痛點、難點、疑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學女人 的精彩文章:

TAG:好學女人 |

您可能感興趣

寫給無比焦慮的父母
父親節,寫給我的父親,也寫給我的孩子
寫給自己,也寫給你們
寫給焦慮的父母: 「慢慢養」對孩子有多重要
寫給母親的,看完沉默了
寫給丈母娘的信,都是無奈!
寫給即將剖腹產的媽媽們
父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下輩子,都不會再見了!
父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下輩子,都不會再見了」!
寫給你,也寫給自己!
父親節,寫給父親的詩
父親節寫給父親的詩—父親呀!日子好了,我卻無法歸還您的恩重如山!
寫給你,也寫給自己
父愛如山,寫給在父親節出嫁的女兒
寫給自己,也送給你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我永遠都不會跟你談孝順父母的事
寫給父母、寫給孩子:不必著急成長
寫給最親愛的你們:一切看淡了,心也就不累了
父親節:寫給我那極遠又極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