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子儀的建功立業和他的處世哲學

郭子儀的建功立業和他的處世哲學

郭子儀的建功立業和他的處世哲學

文/歷史崔

上一集歷史崔講了,唐德宗時期的經濟宰相楊炎,因為國家形勢不好,到處打仗,對人口的統計不到位,為了幫皇帝賺點錢,同時也為了年終能有個好收成,他提議對稅法進行改革。

楊炎改革的重點是按土地收費,計算出有幾塊地,每年的收入是多少,再按照比例,對負責種植的農民進行收稅,一年收兩次,夏天一次,秋天一次,就是趁剛從地里出來,直接上繳,免得夜長夢多。

楊炎搞的是經濟,改革的效果也很明顯,他和劉晏一起,為大唐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但是國家要發展,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穩定,每天都打仗,是沒時間也沒精力去種莊稼的。

今天歷史崔介紹的人物,叫郭子儀,在安史之亂後名氣最大的唐朝將領。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

1、楊炎的兩稅法,改革也是一種殺富濟貧

2、李光弼,唐朝的中興大臣最後卻死在了這兩個字上面

3、安史之亂是以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為什麼知道的只有安祿山

4、僕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

郭子儀的老家在山西太原,陝西出生,祖輩幾代是北周流傳下來的老牌軍事家族,屬於關隴集團的成員,老祖宗里,有北周的刺史,有隋朝的太僕卿,涼州參軍,甚至兵部尚書。

父親叫郭敬之,年輕的時候在四川做過參軍,後來在甘肅、江西、安徽和陝西四個地方當過刺史。

行萬里路,年輕的郭子儀成了父親身邊的保鏢,從南走到北,從白走到黑。

年輕的郭子儀,有一把子力氣,擅長騎馬射箭,整天纏著父親,想要找點事情做,老郭就推薦他,去考了武舉人。

武舉考試開始於唐朝,公元700年武則天為了增加軍隊戰鬥力,改善社會風氣,鼓勵有一技之長學過武的年輕人報效國家,第一次提出了武舉考試的概念,考試合格就以軍官的身份,進入軍隊,起點高。

郭子儀的第一個職位,是京城十六衛中左衛的長史,隨後進入甘肅內蒙古一帶,在這裡開啟他傳奇的軍事生涯。

一、

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從幽州很順利的推進到洛陽,唐玄宗召見哥舒翰擔任總指揮,領兵20萬,在潼關擋住了安祿山。

在哥舒翰帶著20萬部隊鎮守潼關的時候,58歲的郭子儀身份是九原太守、天德軍使,也想為國出力,環顧四周,能用的只有一支軍隊,近萬的人。

人不夠,怎麼辦?

自己徵兵啊。

郭子儀待的地方,在九原,那裡都是草原,有草就有馬,有馬就有騎手,彎個弓射個箭,也不是什麼難事。

有了軍隊,就開始在河北鬧騰,看著很熱鬧,其實沒有傷到安祿山的根本。

在安史之亂前,安祿山手裡有三個節度使,核心區域在范陽,叛亂後的主力在洛陽長安一線。

公元756年,唐玄宗放棄長安,李亨在靈武登基,給了郭子儀一個和安祿山正面對抗的機會。

靈武是朔方節度使的總部,郭子儀的地盤,李亨成為天子後,號召天下兵馬勤王,同時開啟更大範圍的徵兵,軍隊的指揮權當然是交給東道主郭子儀,讓他擔任兵部尚書,天下兵馬副元帥。

打仗,是郭子儀的強項,也是他建功立業的根本,在安史之亂這種亂世,會打仗,立功是很容易的,特別是對方心理崩潰,發生內亂的時候。

公元757年安祿山被殺了。

二、

安祿山死了,他的軍隊交給了兒子安慶緒,皇帝依舊不能回長安,但是因為安祿山,大唐的皇帝對武將帶兵不再信任。

皇帝不可能上前線,太危險,也不懂軍事,去了只能添亂,郭子儀的聲望最高,但是把部隊交給外人又不放心,怎麼解決呢?

最好的辦法,是各自領著各自的部隊,自己打自己的,勝利了還可以相互制約,這樣又給對方機會,軍隊沒打就輸了。

沒有老大,誰的話也不聽,結果只能是各個擊破。

皇帝的辦法是,找一個親信,去做中間的調解人。

仗該怎麼打,大家坐下來談,找個德高望重的,先聽聽他的思路,講完後調解人出來做個總結髮言,事就這麼安排下去了。

將領不信任了,宰相也不信任了,皇帝相信的,只有身邊的太監,於是魚朝恩離開皇宮,進入軍隊,職務就是那個中間人。

唐肅宗進駐長安後,安慶緒被堵在了鄴城。

公元758年,大唐的皇帝決定圍攻鄴城,安排了九個鎮的節度使,加上魚朝恩,以絕對的優勢兵力,鎮壓安慶緒。

前期的戰役很順利,安慶緒被困在了鄴城,出不去,只能投降或者被殺。

眼看勝利要到手了,節度使的大人們眼紅了,這可是立功的好機會。

正興奮呢,另一邊史思明帶著騎兵來了,速度很快。

從偵察兵發現史思明,到魚朝恩召集大人們開會,對策還沒有商量出來,史思明的部隊就到了,因為沒有準備,聯合作戰草草結束。

不過事後安慶緒還是死了,而史思明吞併了安慶緒的部隊,實力更加強大。

仗打贏了,論功行賞,輸了,就要受到懲罰,這叫賞罰分明。

罰誰呢。

魚朝恩?不合適,他不懂軍事,只是個跑腿的,唯一能說得上話的,只有郭子儀。

公元759年,郭子儀回陝西,監督修建皇陵。

三、

公元763年,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作為回紇人的親家,在大唐的日子過不下去了,一方面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公開喊話,不信任僕固懷恩,另一方面朝廷對僕固懷恩受的委屈,採取了折中處理,邀請他去中央任職。

僕固懷恩覺得是辛雲京陷害自己,帶了軍隊直接找辛雲京拚命。

兩人在河東城外,大戰了幾百回合,仗打贏了,是中央介入才平息了干戈。

僕固懷恩回到朔方,越想越覺得自己的處境危險,派人去聯絡回紇、吐蕃,要求聯合出兵。

公元764年聯軍出現在大唐邊境,目標直指長安。

朔方的軍隊是唐朝的精銳,這裡的部隊叛變了,加上回紇和吐蕃的軍隊,唐肅宗害怕了。

第一時間聯絡了身在江南的中興大臣李光弼,李光弼評估了自己與僕固懷恩加上吐蕃回紇的實力,放棄了,這麼大的陣勢,自己那點兵力,去了也是死。

李光弼放棄了,在朝廷的武將中,找來找去,唯一的希望只有那個在看守皇陵的白鬍子老頭,郭子儀。

郭子儀倒是沒有推辭,第一時間出現在前線。

僕固懷恩帶的是朔方的兵,隨著郭子儀的出現,統統放下武器,不打了。

回紇的要求很簡單,只是要錢。

作為老朋友,郭子儀經皇帝同意後,找回紇談判,同意在回紇要求的基礎上,再出一份錢,一起把吐蕃給打發了。

趕走了回紇、吐蕃,僕固懷恩也死了,唐肅宗再次回到長安。

四、

大曆是唐代宗的第一個年號,持續了十四年,記不清具體的時間,知道的只是在某一年,唐朝大臣,頂樑柱郭子儀家的祖墳被人挖了。

從西晉的郭璞先生開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對風水一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祖墳成了改變風水的最佳途徑。

祖墳毀了,風水就斷了,這是一個惡毒的詛咒。

這時候的郭子儀個人聲望達到了頂峰,被認為大唐的守護神,人人崇拜,在前線,安祿山死了,史思明也死了,回紇安定了,唯一的威脅來自吐蕃。

知道了自家的祖墳沒了,連夜帶了人從前線回到京城,向皇帝請罪。

墳,是太監魚朝恩下令挖的,郭子儀回到中央後,連夜辭去了所有職位,打算回家養老了。

五、

郭子儀的老婆是王守一的女兒,王守一有個妹妹,是唐玄宗的第一任皇后,被打入冷宮後,連累王守一,賜死了,唐代宗後恢復了名譽。

王氏出生在大戶人家,奶媽是標準配置,奶媽有個兒子,長大了想尋份工作,就找到了王夫人,做做丈夫的工作。

郭子儀官大,在軍隊安排個把人還是很輕鬆的,老婆都說了,也就給媳婦一點面子。

因為走的是元帥的道路,這位奶媽的公子,進入軍營就享受到了足夠的特權,出操、訓練、吃飯。

奶媽的兒子剛進軍營的那點羞澀,在一陣陣的吹捧聲里,虛榮心開始膨脹,誰都不放在眼裡,因為違反紀律,被軍隊長官打死了。

母親一哭,兒子們都很孝順,都圍在父親周邊,希望郭子儀為奶媽報仇。

等來的是郭子儀一陣悲哀,子不孝父之過,兒子們沒有一個出息的,看不透父親的良苦用心。

六、

建中年紀,郭子儀上了80歲,身體不行了,生了重病,只能躺床上。

郭子儀聲望高,皇帝也叫他尚父,生病了,官吏們來看看他,很正常。

侍郎、尚書、宰相,都來了。

郭子儀坐在床上,接受了大家的祝福。

第二天盧杞來了,身份是御史中丞,家童通報後,郭子儀趕走了房間里的所有人,包括的他的老婆。

盧杞憂才華,缺點是小心眼。

郭子儀親自接見了他,給足了中丞大人的面子。

公元781年,郭子儀去世,陪葬唐肅宗。

-------------完---------------

謝謝轉載、分享

【中國歷史名人】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歷史崔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名人 的精彩文章:

楊炎的兩稅法,唐朝真的是沒錢花了嗎
詩人杜甫很忙,是忙著養活老婆孩子
劉晏,唐代宗沒有成為第二個隋煬帝是因為他的存在
袁晁領導了安史之亂結束前後最大的農民起義
從落選秀才到唐朝宰相,元載到底經歷了什麼

TAG:中國歷史名人 |

您可能感興趣

立身處世的金科玉律,修心養性的人生智慧
高情商的人都會的處世哲學
曾國藩的處世哲學與人格的修鍊!
影響叔本華和尼采哲學的經典智慧,這本書告訴你《處世的藝術》
孟子的處世精髓
歷史上建功立業的武狀元唯有他,身經九朝而不倒,為人處世該學他
曾國藩的處世與人工智慧的內核
《大學》里隱藏的處世智慧
南懷瑾老師:郭子儀為人處世的境界
曾國藩成功的6大處世哲學
古玉中蘊含的「處世哲學」
王能憲:材與不材之間:莊子的處世哲學
李嘉誠教兒子的5條處世哲學
上班族的經典人生哲學_為人處世
老子的智慧:無為做事,不言言教,成功人士的處世哲學
狼的十大處世哲學!(大智慧)
狼的十大處世哲學!(大智慧)
南懷瑾老師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品德修養和為人處世
孟子的處世精髓,做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