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德經的處世哲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經的處世哲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經的處世哲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道德經·第56篇


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竅,關閉住嗜欲的門徑。不露鋒芒,消解紛爭,挫去人們的鋒芒,解脫他們的紛爭,收斂他們的光耀,混同他們的塵世,這就是深奧的玄同。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經超脫親疏、利害、貴賤的世俗範圍,所以就為天下人所尊重。


劉睦是東漢明帝的堂侄,自幼好學上進,喜好結交有學問、有道德的名儒,長大後被封為北海敬王,忠孝慈仁,禮賢下士,深受百姓的愛戴。

有一年年底,他派一名官員去都城洛陽朝賀。臨行前,他問這黔員:「皇帝如果問起我的情況,你怎樣回答呢?」這位官員說:「您德高望重,忠心耿耿,是百姓的再生父母。下官雖然不才,怎敢不把這些如實稟告。」


劉睦聽後,連連搖頭說:「你如果這樣說,就把我給害了!」這位官員感到很迷惑。劉睦又對他說:「你見到皇帝後,就說我自從承襲王爵以來,意志衰退,行動懶散,每日只知吃喝玩樂,對正業毫不用心。」


劉睦不想讓皇帝知道他是一個精明的人。因為在當時,宗室中凡是有志向的人都會受到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招來殺身之禍。劉睦故作糊塗人,實在是明哲保身的妙計。


有的人在年輕時代以備有「三頭」自負,即筆頭寫得過人,舌頭說得過人,拳頭打得過人。在學校讀書時,已是一員狠將,不怕同學,不怕師長,以為他們都不及他,初入社會,還是這樣,結果得罪了許多人,受到了許多懲罰。


這樣的人其實並不聰明,若仔細看看我們周圍的一些有人緣的人,卻恰好相反。「和其光,同其塵。」個個深藏不露,好像他們是庸才,誰知他們的才能,頗有出於眾人的;好像個個都很訥言,誰知頗有雄才大略而不願久居人下的,但是他們卻不肯在言語上、行動上顯露自己,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道德經的處世哲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對此老子給我們做了充分的解答,這就叫作「玄同」,也就是「塞光閉目」、「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的做法,這樣就不會受到傷害了。


而上面那些聰明的人,他們的出發點也正在於此,他們怕自己耀眼的光芒得罪了別人。得罪了的人便成了自己的阻力,成了自己的破壞者,如果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壞者,在這種形勢之下,你的立足點都會被推翻,哪裡還能實現自己求知於人的目的呢?


聰明的人如果鋒芒畢露就會招致別人的猜忌,清高的人傲慢無禮,只能使別人疏遠。以退為進,以屈為伸是生活中的一大智彗。

真正的智者是不會去追求形式上的理解和尊重的,他們對任何事都表現得無爭無搶;他們個個都是深藏不露的高能人士。他們是不會在言語和行動上表現自己,以求嘩眾取寵。所以,這樣的人才是順應自然大道的人,才是天下最可貴的人才,才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尊敬的人!


俗話說,久病亦醫,年輕人在受足了痛苦和教訓之後,才知道自己的錯誤,才明白原來是自己為自己的前途設下了荊棘,能及時悔過,是值得慶幸的。聰明人懂得如何將自己混同於世俗之中,所以他就少有阻礙而有好的人緣,試想這樣的人,何愁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幫助,而其在合適時機的恰當顯露更能讓其取得大的成功。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歡迎關注人文(ID:renwenzhishi),了解人文,學習人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 的精彩文章:

万俟詠詞作:送春滋味,念遠情懷,分付楊花
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這三個字
悟透這20古語,立即提高你的人生境界!
道家十句話,人生大逍遙
處世奇書《圍爐夜話》,句句經典

TAG:人文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的智慧:無為做事,不言言教,成功人士的處世哲學
名士謝安的處世之道:處變不驚 喜而不言 勇者不懼
孟子的處世精髓: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謹言慎行,為人處世不能說的5句話
看懂曾國藩的為人處世,知取知舍,知進知退
《論語》經典50句,不得不知的為人處世之道!
讀《易經》不得不悟出的處世觀之乾與坤
孟子的處世精髓:恭者不侮人 儉者不奪人
《道德經》處世七原則:心善淵,言善信
讀《易經》不得不悟出的處世觀之雷與澤
為人處世:大賢不露 足者不誇 吉人辭寡
《易經》不得不悟出的處世觀之艮與澤
哥夢的不是蝴蝶,是處世哲學
《易經》不得不悟出的處世觀之風與雷
看懂曾國藩的為人處世 知取知舍 知進知退
搞笑GIF:劉華強的處世哲學,不能苟同卻也不可否認
讀《易經》不得不悟出的處世觀之天與地
為人不貪不妒,處世不諂不驕
真正聰明的女人,知道怎樣為人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