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


12月14日,光泉法師在「2016年全省佛道教重點寺院宮觀負責人培訓班」上,為來自全省各地的佛教當家法師、道教負責道長們作題為《不忘初心 當代僧人的繼承與擔當》的專題講座。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



光泉法師從「初發心」開始談起:身心一致,安心樂道,便是真出家。這是出家的正軌,也是出家的本分,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又強調堅守初心的同時,也要積極適應時代要求。一方面從自身著手,重視道風建設;另一方面也要藉助自媒體時代社會輿論的力量,樹立良好的教界形象。

光泉法師以佛陀的慈悲咐囑和祖師大德的弘法事迹,結合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鼓勵新戒以戒、定、慧無漏三學,增長慧命,長養道心。他講到;弘一法師用一生為大眾樹立了以戒為師的僧人典範,虛雲老和尚含辛茹苦,在一百二十歲高齡為保存佛祖道場,為守護祖德清規,為出家人能保存一領僧袍而殫精竭慮。光泉法師衷心的希望各位出家法師腳踏實地的去真修實證,以對修行法門和用功方法有深入系統的理論認識和實修實證的經驗,莊嚴自己的德行;以深入人心、契理契機的接引去服務眾生;以強烈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自覺地把振興佛教事業和利濟蒼生當作是自己的本分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從自我做起,從當下做起,敢於承當。要發願作眾生的依怙,為大眾之眼目,續佛慧命,弘法利生。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隱寺 的精彩文章: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甚麼?
保護環境是造福
[佛陀十大弟子傳] 羅侯羅(密行第一) 最初的沙彌
[故事]耕不一樣的田
[圖集]普陀朝山記

TAG:靈隱寺 |

您可能感興趣

在家能成佛嗎
阿彌陀佛從出家修行到成佛的經歷
為什麼有的出家僧要經過大磨難才能成就,而有的壞人可以立地成佛?
我欲度你成佛,卻被你累成了魔
在成佛的起跑線上,我們都相同
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麼,請問佛祖,良善之輩怎麼與佛結緣?
南懷瑾:把這四個字去掉了,成佛有餘
如來出家前竟有妻子和兒子?那如來成佛後,他的兒子和妻子去哪了
我願成佛,佛不要我,瀟洒一回又如何
如果沒有「我」誰在成佛和流轉
成佛後去哪裡?
身上長一紅痣,大吉大利的象徵,成佛成仙事業有成!
唯有成佛才是真孝
如來佛祖是怎麼成佛的,沒想到過程這麼痛苦,還多虧了一個牧女
成佛,從這一剎那開始
從凡夫到成佛,需要一定的次第
此人是唐僧的高徒,最終不僅沒有成仙成佛,還被唐太宗下令處死
为什么很多日漫里总是希望死者成佛?不想成佛怎么办?
《西遊記》中竟有一人,不僅吃到唐僧肉,還立地成佛,成功騙過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