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如飲醍醐:中藥採集和炮製中的學問!

如飲醍醐:中藥採集和炮製中的學問!

如飲醍醐:中藥採集和炮製中的學問!



小編導讀

中藥種類繁多,藥用功效各有不同。但要發揮中藥最大的藥效,就得考慮中藥的採集與炮製。中藥採集學問深厚,中藥炮製歷史悠久,古代醫家在長期臨床實踐中,提出了中藥的炮製理論。今天,就來聽聽醫學大家秦伯未講解中藥採集和炮製中的學問!


一、採集


中藥品種,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後來,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又增加了七百十六種之多;以後,各地陸續有民間應用藥草出現,一般估計當在三千種左右。這些中藥包括動物、植物、礦物三部,而以植物佔大多數。因此,中醫藥物書籍稱做「本草」。


藥物的產地和採集時期,對於療效有著密切關係。故李東垣曾說:「凡諸草木昆蟲,產之有地;根葉花實,采之有時。失其地則性味少異,失其時則氣味不全。」舉例來說,如貝母產於四川的和浙江的效用不同;羌活和獨活,草紅花和藏紅花,也不相同。因而,中藥有很多名字是根據產地而起的,如党參因產上黨得名,川芎因產四川得名。在一般處方上,還特地寫明產地,如川貝母、浙貝母,以及川桂枝、川黃柏、廣木香、秦當歸、杭菊花、雲茯苓、建澤瀉等。目前有些已不需要,有些還是應當寫明。

由於植物的生長成熟各有一定時期,入葯部分又有根、莖、花、葉之分,所以藥物氣味的保全和消失,全靠採集季節的是否適當,及時採集不僅提高功效,還能保證豐收。茲簡介如下:


1.根:藥物用根部,取其上升之氣,如升麻、葛根等,應在尚未萌芽或已枯萎時採取,精華蘊蓄於下,藥力較勝。


2.莖:能升能降,取其調氣,如蘇梗、藿梗等,應在生長最盛時採取。


3.葉:取其宣散,如桑葉、菏葉等,亦以生長茂盛時採取為良。但不宜於下雨後採摘,防止霉爛變質。


4.枝:取其橫行走四肢,如桑枝等,採集方法同莖、葉。

5.花:取其芳香宣散,如菊花、辛夷花等,應在含苞待放或初放時採取,其氣最濃。


6.實:取其下降之氣,如枳實、青皮等,應於初熟或未老熟時採取。


7.子:取其降下之氣,如蘇子、車前子等,應在老熟後採取。


8.仁:取其潤下,如杏仁、柏子仁等,宜老熟後採取。


9.節:取其利關節,如松節等,以堅實為佳。

10.芽:取其發泄,如谷芽、麥芽等,可隨時用人工發芽。


11.刺:取其攻破,如皂角刺等。


12.皮:以皮行皮,取其達皮膚之意,如生薑皮、茯苓皮等。


13.心:取其行內臟之意,如竹葉心、蓮子心等。

14.絡:取其能入經絡之意,如橘絡、絲瓜絡等,應在成熟後採取。


15.藤:取其能走經絡、四肢,如絡石藤、海風藤等,應在茂盛時採取。


以上指一般而言,在具體應用上又有分別。如葛根根實,升津而不升氣;升麻根空,升氣而不升津;牛膝其根堅實而形不空,味苦而氣不發,則無升發之力。故具體確定藥物的作用,應從形、色、氣、味全面考慮,不能僅從某一點來下結論。即如採集時期,也因節氣有遲早、氣候有變化,對藥物的生長成熟都有影響,故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二、炮製


生葯中有些具有毒性,或性質猛烈,不能直接服用;有些氣味惡劣,不利於服用;有些必須除去不適用部分,也有些生和熟的作用有差別。因此,中藥里有很多是經過加工的。對藥物加工的意義,不外消除或減低藥物的毒性,以及適當地改善藥物性能。前者如半夏,用生的,會刺激咽喉,使人音啞或中毒,須用薑汁制過。後者如地黃,用生的,性寒能涼血;蒸製成為熟地,其性就變為溫而補血;或將生地炒炭則止血,熟地炒松則可減少黏膩的流弊。中藥加工,稱做炮製,也叫修治。


1.煅:將藥物直接放在火里燒紅,或放於耐火的器皿內將其燒透。這種方法,大多用於礦物類和貝類藥物,如龍骨、牡蠣等。


2.炮:將藥物放於高溫的鐵鍋內急炒,以四面焦黃爆裂為度,如炮姜等。


3.煨:將藥物裹上濕紙或麵糊,埋於適當的火灰內,或放在弱火內烘烤,以紙或麵糊的表面焦黑為度,如煨姜、煨木香等。


4.炒:將藥物放在鍋內拌炒,或炒黃,或炒焦,或炒成為炭,如炒白朮、炒谷芽、焦山梔、焦楂炭等。


5.炙:在藥物拌炒時,和入蜂蜜、酥油等,以炒黃為度,如炙黃芪、炙甘草等。


6.焙:將藥物用微火使其乾燥,如制水蛭、虻蟲等。


7.烘:即將藥物用微火焙乾,但火力較焙更弱,如制菊花、金銀花等。


8.洗:將藥物用水洗去泥土雜質。


9.漂:將藥物浸在水內,除去鹹味或腥味,時間較洗為長,並須經常換水,如制蓯蓉、昆布等。


10.泡:將藥物放在清水或沸水內,以便捻去外皮,如制杏仁、桃仁等。


11.漬:將藥物用水漸漸滲透,使其柔軟,以便切片。


12.飛:將藥物粉末和水同研,使其更加細凈,如制滑石、硃砂等。


13.蒸:將藥物放在桶內隔水蒸熟,如制大黃、首烏等。


14.煮:將藥物放在水內或其他液汁內煎煮,如制芫花等。


15.淬:將藥物放在火內燒紅,取出投入水或醋內,如制磁石、自然銅等。


概括地說,炮製不離水火,上述各種方法中,一至七是火製法,八至十二是水製法,十三至十五是水火合製法。


炮製時,有用酒、醋、鹽水等配合者,這是根據治療的需要。


如酒製取其升提,薑汁製取其發散,鹽水製取其入腎而軟堅,醋製取其走肝而收斂,童便製取其清火下降,米泔製取其潤燥和中,乳汁製取其潤枯生血,蜂蜜製取其甘緩補脾。還有用土炒取其走中焦,麩炒取其健腸胃,用黑豆、甘草湯浸泡取其解毒,用羊酥、豬油塗燒取其易於滲骨。這些都是前人的經驗,現在仍舊沿用。


中藥鋪里對有些應當炮製的藥物,大多預先加工,即使處方上不寫明,配方時也是制過的。但是各地情況稍有出入,而且有很多葯是生熟兩用的,炮製的方法也有不同,故在處方時以寫明為是。


比如生苡仁、炒苡仁,鮮首烏、干首烏、制首烏及姜半夏、法半夏,水炙遠志、蜜炙遠志等。


新媒體編輯:王丹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醫學大家秦伯未方葯論著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秦伯未編著;紀征瀚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帶下病,不妨試試這個方劑!
如何學中醫?給初學中醫和中醫愛好者的一點建言!
中醫經典必背:醫學三字經,你還記得多少?
還在為腰痛苦惱?你可能是沒看見這幾張妙方!
有兩個傳承百年的止癢秘方,很多人不知道!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黃庭經》說練己法:口中津液如山泉,循環不休如醍醐灌頂
《新白娘子傳奇》中十首美到骨子裡、令人聵醍醐灌頂的詩句
女漢子型學霸,底部通風,醍醐灌頂啊!
醍醐灌頂的九句話,送給正在奮鬥的你!
京都醍醐寺:密教文化的寶庫如何誕生
醍醐灌頂的話:不要為舊的悲傷,浪費新的眼淚
張愛萍自述:一次打敗仗的經歷,毛主席的批評讓我醍醐灌頂
精闢至極的句子,句句醍醐灌頂!(發朋友圈)
醍醐灌頂的九句話
这就是国民党失败的真正原因!金一南将军醍醐灌顶之作:中国,不能忘记!
關於愛情,那些讓人醍醐灌頂的回復
春日的江南,遇見的不只是醍醐寺和賈科梅蒂
「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藝術珍寶展」首度來華
老股民霸氣回應:A股唯一「可信」的指標,醍醐灌頂,字字珠璣
老股民霸氣回應:借勢挖坑的黑馬圖形,醍醐灌頂,字字珠璣
醍醐灌頂!跟朱熹領悟聖賢之心!
「考神」大駕!醍醐「如虎添翼」!
醍醐灌頂中的「醍醐」到底是個啥?知道算我輸!
敢用「醍醐」灌頂的都是鐵血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