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幾十萬冤魂申訴,此書一出版轟動世界,可惜英年早逝!
張純如
她進入伊利諾伊大學先是攻讀計算機專業,20歲時,她放棄了即將到手的計算機專業學位,轉學新聞專業。1989年從伊利諾伊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她先是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擔任記者,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了寫作碩士學位,從此開始了專業寫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書《蠶絲——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廣受好評,她就是張純如。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殺60周年。張純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訪問了許多倖存者,參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在各種觸目驚心的資料的基礎上,撰寫、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書一經問世,就震驚了西方世界,
張純如
她告訴世人:人類同胞相殘的歷史是漫長而凄慘的,而沒有哪幾次劫難能與二戰期間的南京大屠殺相比。哈佛歷史系系主任、中國現代史教授威廉·柯比在該書《序言》中寫道:「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幾乎被人們遺忘,所以,本書的問世尤顯重要。張小姐把它稱作『被遺忘的大屠殺』,將二戰期間在歐洲和亞洲發生的對數百萬無辜者的屠殺聯繫在一起。」
當時她不顧自己的身體,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國內資料上,每天工作時間有10小時以上。」當時擔任純如翻譯的楊夏鳴副教授回憶說:「她的中文水平一般,不能讀懂中文資料,所以我要逐字逐句為她翻譯。她很認真,更十分嚴謹,常常用美國材料與中文材料核對事實。她聽不大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方言,但她全錄下來了。她這個人通常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有時真覺得她有些偏執。」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張純如最大的收穫便是使中國人民找到了「中國的辛德勒」——約翰·拉貝先生,找到了拉貝詳細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日記。
2001年9月,在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張純如第一個登台發言。她的演講博得了與會者長時間的掌聲,但也遭到別有用心的日本人的攻擊。當場就有兩個日本人站起來向張純如發難,蠻橫提出了所謂的「疑問」,張立即據理駁斥,批得兩個日本人語無倫次。到會的許多專家學者也站在張的一邊批駁日本人,兩個日本人只得悻然離開了會場。
張純如
1997年出版的《南京暴行》在一個月內就打入美國最受重視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被評為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在《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等著名暢銷書專欄中,《南京暴行》也是榜上有名。美國《新聞周刊》對這本書的評論是:對二戰中最令人髮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顧,改變了所有英語國家都沒有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詳細記載的狀況。該書曾連續14周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至今已經再版十餘次,印刷近100萬冊。
張純如
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突然在美國加州自己的轎車內用手槍自殺身亡,年僅36歲。純如死前留下了一張紙條,要求家人記住她生病前的樣子,她說:「我曾認真生活,為目標、寫作和家人真誠奉獻過。」她的遺體葬在在加州洛斯蓋多聖安東尼牧場的天堂之門公墓,墓碑上寫有這樣的話:「摯愛的妻和母親,作家、歷史家,人權鬥士。」
新美國人權義基金會在為張純如喪禮送上的詩歌是這麼寫的:
如彩虹一般你帶給人間;美麗·希望如彩虹一般你展現;天地間一座橋樑;如彩虹一般你只能短暫的逗留;留下來的人們只有無限的回憶;如天使般你代表;善良·勇敢;如天使般你是她的使者;為正義·你為無言者請命,為歷史見證;為人道·你付出自己的生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事件,竟然源於一位醜女!
※世界法醫學的鼻祖,能讓死人開口說話!至今還在使用!
※本是名士不被人知,卻被《三國演義》醜化一下,廣為流傳!
※史上最厲害的美女,三次為王后、七次嫁人,剋死九個男人!
TAG:歷史家庭 |
※知日去年一共出版了這六本新書,怕錯過的都點進來。
※甲午海戰後人們發現一本書,痛心:此書若及時出版,可省掉兩億賠款
※知日去年一共出版了這六本新書,怕錯過的都點進來
※這是在破而後立,還是在毀童年?俄羅斯出版界你贏了
※郭敬明一個多月後更新微博,爵跡該絕跡嗎?第一本書出版已十五年
※十五歲開始拍照,十八歲就出版了個人影集,每一張都可以做壁紙
※來問吧,出版人·第一期回復
※她是《飄》的作者,一生只出版了這一部小說,但她的風頭超過了美國總統羅斯福,卻死在了一個酒鬼手裡
※台灣出版界「常青藤」,30年只出一套書,這套書到底有多厲害?
※年少成名,中年早逝,用密碼寫成的日記為何一百多年後在海外出版
※也許是今年出版界最大的笑話……?
※台灣出版界「常青藤」,30年只出一套書,這套書到底有多厲害
※DK首次出版海洋百科全書!從4歲一直用到中學,了解海洋,這一本就夠了!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而父母就是我們的出版社
※《百年孤獨》出版五十年後的今天,重返魔幻之城馬孔多
※還是那麼火!《冰上的尤里》粉絲書出版兩天再版
※那個叫吳鴻的出版人,走了
※一位炒股天才譜寫三把斧子戰法,盈利驚人 已被出版社買下版權準備出書!
※此人自創且出版我國第一本硬筆書法字帖,其書法影響了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