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製造香境


難道只有熏香才行?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中國人是一個特別愛聞香的民族,除了歷史悠久的焚香體系以及香花之外,宋代以來特別是明清,擺果聞香的風氣也特別興盛。


可供聞香的果子大多屬於芸香科柑橘屬的橙、柑之類,宋代便有直接用橙子充當薰帳聞果的做法,宋詞常見諸如「紅綃帳里橙猶在」、「曲屏深幔綠橙香」、「夢回橙在屏風曲」之類的描寫。


清代熊榮有「清香夜滿芙蓉帳,笑買新橙置枕函」之句,並稱「九、十月間新橙,閨人競市數十枚,堆盤列案,以當清供。余布枕席」。可見直到清代還有堆放新橙清供,或放在枕頭中的匣子里增添香氣的做法。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帳前大盤堆放香櫞,並有一瓶歲寒清供


不過大約也是在宋代,同屬柑橘屬的枸櫞,即香櫞[yuán],因其強烈的芳香,逐漸脫穎而出成為聞果的主力軍。


香櫞卵球形,形如小瓜,檸檬黃色或淡綠色,果皮粗厚凹凸不平,但香氣濃郁,甚至可以當做熏衣的材料之一。

宋《武林舊事》羅列臨安市售的「小經紀」中便有「香櫞絡兒」、「香櫞坐子」,所謂香櫞絡兒,大約是用絲線將香櫞編結以供居室、帳中懸掛。類似的做法在《儒林外史》里可以見到,「枕頭邊放著薰籠,床面前一架幾十個香櫞結成一個流蘇」。總之,宋代以來,香櫞是在床帳里常見的一種東西,中國人往往是在一種淡淡的橙香味中入眠的。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乾隆 《燕寢怡情圖》 大盤堆放佛手十數只


香櫞還有一種經過長期人工選育栽培出來的變種,就是鼎鼎大名的「佛手」。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長形的果實或分裂如拳,或張開如指,玲瓏可愛。果皮極厚,瓤少難食,但香氣不輸香櫞,甚至更甚。除了聞香,還兼具觀賞把玩的功能,所以就和香櫞一起成為聞果的主要來源。

到了明清,特別是明中期之後,陳設佛手、香櫞等聞果的風氣越來越興盛,甚至有部分取代焚香的勢頭。聞果的香氣畢竟較弱,需要一定數量才能芬芳滿室,所以要獲得較佳效果,就要取十來個佛手或香櫞,堆放在一個大盤中,陳設在條案、香幾之上。


《紅樓夢》第四十回,描寫探春的秋爽齋,「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也是大盤堆放。這在明清繪畫中常可見到。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衍聖公夫人燕居圖中桌旁的佛手


北方有錢人家冬日住房室內燒有地炕,溫暖宜人,這時再擺設臘梅、水仙等歲朝歲寒清供,以及香櫞、佛手等香果,羅列滿屋,可使室內經暖發香。


不過北方畢竟不是這些果子的產地,其價格也不低廉,宋人便說香櫞「或將至都下亦貴之」。


到了晚明文人眼中,堆放如山的聞果似乎成了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文震亨在其崇禎年間所著的《長物志》器具卷中,特別抨擊了幾十年前《遵生八箋》所提倡的大盆堆放法:「以大盆置二三十,尤俗。不如覓舊朱雕茶槖,架一頭以供清玩;或得舊磁盆長樣者,置二頭於几案間亦可。」崇尚以少為美,甚至認為擺一頭兩頭就足夠了。不過文震亨向來鄙夷市面上流行的作風,由此也可反見當時風氣。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閨中擺放臘梅、山茶、水仙、靈芝,


及佛手一隻,典型的冬日陳設


在明清風俗畫、宮廷畫中,佛手和香櫞是非常常見的室內陳設,可擺放條案上,可單獨擺放香几上,可置於榻上小几,或直接擺在羅漢床一角,甚至床帳之中。在清供陳設和清供圖中,放一兩頭佛手也是常見的做法,而佛手因為其音通福,還和石榴、壽桃一起組成「多子、多福、多壽」的三多圖。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置於香几上的佛手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置於羅漢床上的佛手與香櫞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王敦煌說,北京冬日擺佛手、香櫞,往往只二者選一,並以佛手為上,「作為聞香用這兩種果子均可,但是實際使用只選其一,很少有人同時使用的。其中佛手優於香櫞,所以一般來講有了佛手就不用再買香櫞了」。不過這可能是晚近的講究,大概怕兩種香氣混擾,早先似乎並無此說法。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裘裝對鏡圖》中的佛手香櫞,


一旁的水仙也揭示其季節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擺放香櫞的盤子,


逐漸也成為一種單獨的品類,


就叫「香櫞盤」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玳瑁描金香櫞盤、青釉描金香櫞盤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清宮舊藏乾隆粉彩貼塑荷葉香櫞盤


清代陳設裡面有一種挑桿花籃,周身鏤空,有孔可插鮮花假花,雍正還特別將其改造設計為可以薰冠的花籃,裡邊裝的便是佛手、香櫞。這在《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中可詳見。


雍正九年六月初七日曾諭海望:「爾等照朕指示做一花籃,做紫檀邊嵌雕象牙,中心花要透地,將花籃內提梁分為四瓣,做帽架。花籃內安銅燒琺琅膽,取出當器用,上安琺琅蓋,蓋上嵌眼插鮮花,又像盤子,盛得佛手、香櫞,薰冠用。」養心殿東暖閣寶座前至今對稱陳設的一對紫檀象牙鏤空「燈」,孟暉女史認為很有可能就是此類盛香花籃。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嘉慶間桃花塢版畫花籃,


養心殿東暖閣挑桿花籃


與文震亨的文人情調不同,晚清宮廷里的聞果則又是另一番氣派用法。《宮女談往錄》里提到慈禧太后寢殿中慣用的「鮮水果換缸」:「在太后的寢殿里擺著五、六個空缸,那不純粹是擺設,是為了窖藏新鮮水果用的。太后的寢殿里不願用各類的香薰,要用香果子的香味來薰殿,免得有不好的氣味。除儲秀宮外,體和殿也有水果缸。這些水果多半是南果子,如佛手、香櫞、木瓜之類。」


宮裡把聞果稱之為「南果兒」,使用起來,動輒是數百上千,每月初二、十六用新果換舊果,稱為「換缸」,換下來的果子還可以賞賜兩宮女子。

擺果聞香:這才是中國式的風雅



慈禧身旁堆放如山的聞果


汪曾祺在1982年所做的一篇小說《鑒賞家》,講賣果子的葉三,「他還賣佛手、香櫞。人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猶提及從前這一風俗。南方有些地方至今還有擺設佛手的習慣,以及栽種佛手當做盆景觀賞的。閩南台灣寺廟中,還有把佛手當做供果之一。


近幾十年來,聞果在北方逐漸消退。現在的北京,已經看不到在冬天擺佛手的了。至於以往流行的冬日清供,則更少見,不過新年前栽水仙的習慣倒還普遍。


文章原題《「香櫞」與「佛手」》


作者揚眉劍舞,有刪節。


-END-


拾文化投稿郵箱開放中


【 廣告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只要名字取得好,條條大路通高潮
有我保護你,坐地鐵不用把手伸到裙子下面
百年中國相:窮得像孫子,活得像爺爺
大師為什麼都愛抱貓?

TAG:拾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式,風雅!
一室一案,古鼎焚香,這才是屬於中國人的風雅
中國式風雅,你愛幾何?
中國式風雅
一室,一案幾,古鼎焚香,中式風雅
中國式風雅,有幾個是你喜歡的?
這才是中國人的書房,骨子裡的風雅
這才是中國人的書房,骨子裡的風雅!
這才是中國人的書房,骨子裡風雅
這才是中國人的書房,骨子裡風雅!
古詩詞中的這些風雅
詩風雅韻:詠茶道八式
集古雅玩之——中國式風雅 詩
風雅了千年的茶道為何在中國斷絕?只因這位皇帝覺得太奢靡!
此小楷:無意於法,最是風雅
中式傢具,骨子裡的風雅情趣
知道什麼是台灣竹么?家裡種上一顆清秀風雅!
古詩詞里的那些風雅,真美
古詩詞中的風雅名樓都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