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明賢法師:在不明白處站住腳跟

明賢法師:在不明白處站住腳跟

明賢法師:在不明白處站住腳跟



營員:

(1)頂禮師父及諸位法師!請問師父,疑情到底是什麼?我用功時,常常因為識不得這個疑情是什麼。它是一個想法?還是一個念頭?還是一個感覺?或者是想法、念頭、感覺都是?還是都不是?疑情跟「話頭」是什麼關係?因為我找不到疑情的用功的方向,所以就常常會導致眉頭緊蹙,頻頻因為頭緊、胸悶而中斷,十分苦惱。


(2)感恩師父!最近功夫出了一點點小問題,參「話頭」的時候,以前心裡明白是有一點疑問的,但是現在參的時候,都不清楚自己提起來的是什麼?我好像把疑情給搞丟了, 請問師父怎樣才能把疑情發起?


(3)如何判斷參「話頭」的方式是不是正確的?」


明賢法師:

疑情的判斷方法,其實也可以有一個非常刻板的標準——就是心的粗細。如果心用得還是很、很浮躁的,那這個時候,我們即便是提起來了,感覺好像是疑情,也是一閃而過。它必定會消散,肯定是把不住的。也就是說,疑情提到我們真能確切地認定它是疑情,當時的狀態一定是心很清凈、心很細的。在很細的狀態下呈現的疑情才是真實的疑情。


首先第一個排除——心粗狀況下的疑情一定不是真實的,是靠不住的,不僅時間短,而且剎那剎那之間它就會產生變異,最後就推衍到其它心思和情緒上去。疑情肯定不只是一個問題,也不是一個答案,也不是自己思維邏輯的一個發展過程,都不是。


疑情就是在尋找「念佛是誰」,尋找得不得答案、不明白的那個地方,而卻又能夠抓住那個狀態的這種功夫是疑情。疑情,我們權且地把它叫做「話頭」。因為疑情有力量,它就是「話頭」了;疑情分散成為答案和結果,那就是話尾,就不是「話頭」。疑情這個「話頭」,直接連通著我們心的本質,所以疑情的價值是非同小可的,但疑情也最容易被我們主動消費掉。


簡單說,用「不明白」和「明白」來分類,可能比較容易理解。我們做學問、思考問題、行為做事的所有準則,全部都是往明白處走的。剛才的問題不就是想得個「明白」嗎?本來疑情就是個不明白的事兒,就是要在不明白處把住它,可你偏偏把它往明白處發展、要結論,那肯定不能滿足你;一旦滿足,就跟「話頭」的功夫、跟疑情毫無關係。我們時常地被滿足,但是,跟我們的疑情功夫是毫無關聯的。所以說這個功夫,是把斷我們的明白之流的這麼一個功夫。


我們習慣性地,一切都是往明白的地方去發展,學問有時候一做十年、二十年,全部都是往明白的地方去使勁。可能你唯一就遇到一件事情,讓你往不明白的地方使勁兒、,你又不適應,就覺得明白的地方使勁好像不對勁吧?我們都認為不對勁。可是,你只有認為它是對勁的,並且還輕輕地不要失掉它,才能真把它給把住。二六時中,都能在這個「不明白處」使上勁,才能漸漸地、慢慢地連成片,才能有些功夫用。

所以疑情的事情一定不要按平時上學的邏輯去處理它。不管是學語言,還是學考據,學數學,學物理、學化學,還是學文學,不都在明白處嗎?理工科的,就是明顯的明白處,學文學的,就是朦朧一點的明白處,雖然是朦朧,它還是個明白處。咱們就在不明白處打住,在這裡打住,漸漸有力量,功夫也就有了。


不要認為這件事情到底有多難,就是把自己從明白處拖到不明白處,讓它待一待。或者說我們平時用心太「巧」,在「拙」的地方讓自己停留一下,這個功夫就現前,根本不是什麼難事。所以這個「話頭」是什麼,解釋起來,是一個特別讓人著急的事情。以為這好像是個特別簡單的事情,可是咱們文化太高了,就越解釋越麻煩,就變成不那麼簡單了。


有時候文化高對於心地的實踐來說,在慣性力量的影響下,真不是一個好事。但假如說我們有比較特別的心理素質,讓心往不明白處用能夠用得起來,往明白處也用得起來。往明白處用得起來,所以學習成績很好,考什麼都考得上;往不明白處也能夠用得起來,所以你說要下定決心不考,我要入定,馬上就定下來了。這是相當理想的心理狀態啊!我相信各位一定就是往這個發展方向,因為明白處已經發展得差不多了,再就是不明白處的事情,往這個方向上再努一把勁,一定會有受用。我看各位的狀態,這幾天的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的,非常大!剛到的時候實在是氣質太過虛浮,一天下來就開始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各位可能是自己都不覺得,但有一個驗證的方法就是你回去。一回去了,會發現真的有很大的變化,跟周邊已經產生很大的差距了。


當然這個不是目標,我們不是尋求跟自己周邊環境的差距的,關鍵是我們要尋求「話頭」的力量,要讓「話頭」站住,不能只是試了一下,或者在北海禪院快快樂樂地生活了幾天。這個「話頭」提起來還真得是寂寞無人,可「話頭」如果沒有一個絕對的消息,我們真的不該放手!這個緣分,光我們中國就14億多人啊,其實並沒有幾個人能接上這種緣分,禪宗的說法很多,書籍也印得很多,但真正在掌握這個方式並且跟大家交流切磋,而且實際上來引領大家來應用的是少之又少。很多的禪宗道場現在不講「話頭」了,這是個令人惋惜的事。


可是北海禪院宗風不變,從第一年到現在一直都是如此。每年結緣的人數極其有限,千里挑一萬眾挑一,你們就是這樣被挑進來的。有了這個緣分,我們真的是要珍惜,好好地應用一番。它一定不是個麻煩的事,比我們上學要簡單很多,你們那麼高的智慧,大學都考上了,碩士也考上了,博士也考上了,有的人還考了好幾個。而「話頭」就是不讓你辦什麼事,也不用學什麼,這個事怎麼辦不成呢?那麼難的事情都辦了,完全不費勁的這麼一件事卻不好辦。其實想想這也是一個挺幽默的社會現象啊!

我們把最難辦的事情都辦了,但最簡單的事情,我們猛一回頭,發現不會辦了。就好像我們可以跑,可以跳,可以飛得起來,可是像兒童那樣站著慢慢學步,我們突然不會了。所以「開竅」是一個很麻煩的事,就像「渾沌」一樣,被倏、忽兩人合謀開竅了。他沒開竅挺好的,但開了一個就不得了,必須要開下去,一個一個開,等到七竅都開了,啥事都明白了,渾沌死了。


我們不能當那個死人,我們還得讓渾沌活起來。《莊子》和《道德經》的表達方式都比較朦朧,無論是渾沌也好,橐籥也好,從根本上用佛性來講,就是往這個最不明白的地方用心,把曾經用得明白了、複雜了的心都用回來,都讓它回來。我真羨慕大家這麼高的智慧什麼都會,什麼都懂,可是為什麼這件事情你們就覺得難呢?這不是很好應用的一件事情嗎?


打了那麼多比方翻來覆去地說,它應該不是個難事,要請大家還是保留幾分自信,不要在這件不明白處用心的、簡單的事情上失去信心。要有這份自信!我們高處要成,低處也要能就。拙處也要適當地有所用心。人一輩子都是有限的,光是往巧的地方用,用得完嗎?我們這個世界上,巧之又巧的學問、領域太多了,可唯獨就是這個拙處是跟自己有關的,巧都是用別人的心啊!用好了我們對這個社會是做貢獻,那為什麼不能學學古人呢?古之學者為己啊!所以很重要。往拙處用心,往不明白處站住腳跟,這個地方立住腳跟了,我們一輩子都夠用。


如果是到了西寧錢包。突然被人偷了,你這時候心裡發慌,但是往拙處用心,你能用得上。比如說「不明白」這個地方——別的都明白,錢包被偷了可以不明白啊!我們在不明白的地方用用「話頭」參一參,為什麼不好?我相信立馬就不恐慌了,立馬就可以安心下來了,走遍天下有一個「話頭」也夠用了,否則就我們現前的這些智慧,走遍天下恐怕還不一定夠用,是不是?所以這是一個簡單又無價的保障,往這裡用心,往這裡用力最好了。

北海禪院


公眾平台聲明


以上內容並不反映或代表北海禪院之意見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功德款樂助


戶 名:海北藏族自治州北海禪院籌建辦公室


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海北分行營業部


賬 號:28-300001040010725


(開戶行名稱不顯示為「海北分行」時,提供以下行號作查詢,此時所顯示的開戶行名稱即準確名稱: 跨行轉賬行號103854030000 農行行內轉賬行號283000)


北海禪院措香三丹林


教 啟 中 觀 行 歸 法 眼


【微信號】beihaichanyuanorg


禪林APP下載


蘋果/安卓


蘋果版 安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海禪院 的精彩文章:

明賢法師:絕大多數修行人,並沒有解決好「我為什麼要修行」的問題
明賢法師:中觀與唯識——二諦建立不相違

TAG:北海禪院 |

您可能感興趣

明賢法師:坐禪三階段
明賢法師:建德若偷,放下緊張
明賢法師:中觀與唯識——二諦建立不相違
明賢法師:兵者不祥之器,和平塑造一國之國格
明賢法師:絕大多數修行人,並沒有解決好「我為什麼要修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