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明賢法師:中觀與唯識——二諦建立不相違

明賢法師:中觀與唯識——二諦建立不相違

明賢法師:中觀與唯識——二諦建立不相違



首先來看勝義諦與世俗諦是如何不相違背。此前講過這一內容,現再回顧一下。

首先關於大空性,即所說「空」的這一部分。《般若經》中所講的多是大空性,同時提到了一些所謂「現」(顯現)的部分。即便是如幻的顯現也是顯現,所有顯現的部分都歸入世俗諦。沒有如幻顯現的部分就是純粹的大空性。

明賢法師:中觀與唯識——二諦建立不相違



二轉與三轉法輪勝義、世俗二諦不相違

所以,二轉法輪確定的了義很直接:任何顯現都不算大空性,都不算勝義諦;勝義諦中沒有任何現象,沒有任何有情世間,也沒有任何器世間。


你說凈土有黃金,這也不符合大空性。為什麼?因為大空性不能有現相,所說的凈土這個結構就不符合大空性。所以,說凈土是佛打造的世界,這也不行,也只是屬於世俗諦。對於二轉法輪來說,西方極樂世界的構造,它的七重行樹、八功德水……都是世俗諦,不能算勝義諦。


在二轉法輪期間,佛沒有說西方凈土、東方凈琉璃世界屬於般若正見所允許的範圍。二轉法輪時說:「所謂西方極樂世界者,即非西方極樂世界,是名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假名,如果現在讓佛來說這個問題,也還是會這麼說。


為什麼?因為這些都屬於世俗諦。屬於世俗諦的清凈名言這一部分,這是二轉法輪與三轉法輪談法不同之處。清凈名言在三轉法輪中就是勝義諦了,佛的凈土是勝義諦的所轄範疇,但到了二轉法輪中就一定是世俗諦。


為什麼二轉法輪要單挑出大空性作為勝義諦,而不將清凈名言也包含進去呢?因為清凈名言會帶來另外的問題——不清凈的名言。二轉法輪首先在一體兩面的大空性與如來藏光明中先說一面,但這面必須得說乾淨,不能拖泥帶水,得說徹底了,另一面才能同時兼得。

所以,雖然只說了大空性,而說清凈名言、如來藏光明是世俗諦所攝,但等到你得到了掌心時,掌背能不跟著你走嗎?雖然批評清凈名言,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說「所謂的凈土都是假名,是無意義的」,但事實上,大空性具備了清凈名言的另一面(如來藏)功德。雖然具備了它,但總在批評它。


就如你總在批評手背,讚歎手心,但你讚歎手心時,手背會不被跟著讚歎嗎?不會,手心手背是一體兩面。有的批評只有批評的意義,有的批評是讚歎的意義。


我們平時為人處事也都有這一套。想「讚歎」某人很漂亮,怎麼說呢?「某某啊,你比街上那個醜八怪漂亮多啦!」一聽就知道,這是在批評他。但是回過頭來,讚歎他也有辦法,用批評他的方式讚歎他:「某某啊,你這人寫的詩就是不行,就比李白的詩差一點兒。」這是多好的讚歎啊,意思都在這兒。


可以只說大空性,同時兼得清凈名言,還不提清凈名言。這是二轉法輪時佛常用的方式,也是其「基本教規」。


到了三轉法輪便不一樣了,大空性的事情很少談,就談清凈名言,常常在討論清凈名言與不清凈名言的區別,說清凈名言就是勝義諦。但名言如何能清凈呢?能清凈,還是因為去除了不清凈的東西,獲得名言上的大空性的成分,才能有清凈名言。所以這裡,勝義諦將大空性給框進去了。到了三轉法輪的時候,說如來藏從來都不提大空性,但能有這個如來藏,能沒有大空性嗎?一定還是兼得的。

所以實際上勝義與世俗二諦,兩次轉法輪是不相違背的,只是說法上有區別。區別在於,二轉法輪的時候,挑出了「手心」這一面,說明白了;三轉法輪挑出了「手背」,將手背說明白了。但要注意原則,就是要說得「明白」,說「徹底」,否則不能起到徹底引證學人進入大空性與如來藏不二境界的證悟作用。二轉法輪說得徹底的是「大空性」,三轉法輪說得徹底的是「清凈名言」,需要謹慎了知。


二、三轉法輪,各自有對空性、不清凈名言、清凈名言的定義。合并到一起看,則是對三者做出了符合自我宗派依據的概念轉換:大空性在三轉法輪不了義(非圓滿的勝義諦,不是勝義諦的全體),但在二轉法輪卻是了義(勝義諦的全體);清凈名言在二轉法輪不了義,但在三轉法輪卻是了義的,因為其中已包含了大空性。彼此之間,形成鮮明的定義交換,用現在的話說,叫做「替換概念」。


既然將大空性說明白了,那麼清凈名言得到了,如來藏光明已經有了。既然三轉法輪將清凈名言說徹底了,那麼大空性便得到了。都有一面可以不說,但是一定乾乾淨淨得到,不會再拖泥帶水。這就是二轉法輪與三轉法輪的高明之處。


北海禪院

公眾平台聲明


以上內容並不反映或代表北海禪院之意見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功德款樂助


戶 名:海北藏族自治州北海禪院籌建辦公室


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海北分行營業部


賬 號:28-300001040010725


(開戶行名稱不顯示為「海北分行」時,提供以下行號作查詢,此時所顯示的開戶行名稱即準確名稱: 跨行轉賬行號103854030000 農行行內轉賬行號283000)


北海禪院措香三丹林


教 啟 中 觀 行 歸 法 眼


【微信號】beihaichanyuanorg


禪林APP下載


蘋果/安卓


蘋果版 安卓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海禪院 的精彩文章:

TAG:北海禪院 |
您可能感興趣

讀金易明先生《評海慧法師的唯識觀》有感
唯識學以「三自性」「二無我」 闡釋諸法實相
真常唯心繫和唯識宗的理論是否對立?
紫柏尊者:唯識略解
中觀與唯識是印度佛學中的 兩大佛教解釋理論體系
從中觀與唯識看大乘佛法的 實證之道
唯識學與其它法門
南師唯識:一念定住 才是一心不亂
中觀義與唯識義之比較
瑜伽行派包括法相與唯識兩方面內容
不知道萬法唯識,不足以登峰造極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
榮格心理學與佛教唯識學思想之異同
多識仁波切:大乘唯識宗的佛心認知
以《成唯識論》為例詳解教相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2)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3)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5)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