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供奉天地君親師的因由

道教供奉天地君親師的因由

【道教供奉天地君親師的因由】


概述


天地君親師,為中國儒教道教祭祀的對象,多設一天地君親師牌位或條幅供奉於中堂。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聖賢等民間祭祀的綜合,也是傳統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價值觀念取向。

發展史


天地君親師思想發端於《國語》,形成於《荀子》,在西漢思想界和學術界頗為流行,明朝後期以來,崇奉天地君親師更在民間廣為流行。 祭天地源於自然崇拜,中國古代以天為至上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萬物,祭天地有順服天意,感謝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於君權神授觀念。由於在封建社會君王是國家的象徵,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國泰民安之意。祭親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發展而來 。 天地君親師是傳統社會中倫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依據,由於深入人心,對民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產生巨大影響。


根源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漢字流傳時間最久,作為一種象形文字的它有其深刻的含義。漢字書法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聲譽,在這裡對「天地君親師」五個字的寫法也極為之講究,「『天地』二字寫得很寬,取天寬地闊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須封嚴,謂君王一言九鼎,口不亂開;『親』(親)字中的『目』不能封嚴,謂親不閉目;『師』(師)字不寫左邊上方之短撇,謂師不當撇(撇開)。此外,還有所謂『人不奪天,地不離土,君不離口,親不閉目,師不掉巾』的說法」。這種寫法形象地體現出中國漢字深刻的象徵意義,同時這種象徵意義也表露出儒家倫理對其深刻影響,對君王威嚴的敬畏,對親上長壽的祝願,對教師角色的重視,對天地自然的感激,這都充分體現了儒家思想中「仁」、「孝」觀念。

很顯然,人們對「天地君親師」的崇奉,體現出人們的精神信仰,即仁孝觀念,積極上進、尊重規律的入世心態。人們的這種焚香祭拜「天地君親師」牌位的現象有別於宗教祭拜,久而久之,這種行為就成為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 「天地君親師」的思想發端於《國語》,形成於《荀子》。東漢時期,在《太平經》中就出現了形式整齊的「天地君父師」的說法。北宋初期,「天地君親師」的表達方式已經正式出現。明朝後期以來,崇奉「天地君親師」在民間廣為流行,把它作為祭祀對象也已經比較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國家的名義,確定「天地君親師」的次序,並對其意義進行了詮釋,特別突出了『師』的地位和作用。從此,「天地君親師」就成為風行全國的祭祀對象。


《國語》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的所著,其中有這樣的記載:「民性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在這裡左丘明沒有提到「天」和「地」,卻是著重說明了「君」、「親」、「師」三者的意義,正所謂「民性於三,事之如一」。後來的荀子在《荀子》中有講到「天」和「地」,並且對「天地君親師」五者做了闡述,正如《荀子·禮論》中記載:「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由此可見「天地君親師」的觀念可以一直追溯到荀子所在的戰國時期,著名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指出:「天地君親師五字,始見荀子書中。此下兩千年,五字深入人心,常掛口頭。其在中國文化、中國人生中之意義價值之重大,自可想像」。


天地君親師 天 在古代人的印象中,天是人間禍福的主宰,也是自然的支配者。天在能給人福澤的同時,也能給人災難,能降雨使得人們豐收,也能不降雨讓人們遭到饑荒。「地者萬物之本源,諸生之根源也」,大地上生長的萬物能夠供應人們的衣食住行,故有「大地母親」之說。人們是天地所生所養,天姓父地姓母,天無日月,就無晝夜、四季的交替,沒有陰陽的交替,大地上的萬物又怎能生長呢?班固在《白虎通義》中記載道:「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求福報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穀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古有國者必立社稷,社稷代表國家,以社稷的存亡,示國家之存亡」。這足以說明古人概念中的「天」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 地 人類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於地,把大地比作母親,是再恰切不過的了。在易經中,乾主要是說天,有天父的含義;坤則主要說地,有地母的含義。在我們的實際感覺中,天就象一位嚴父,地就象一位慈母。地球這位無比偉大的母親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恩澤,卻從未向我們索取過一絲回報。


結論


因此,中國民間以祭拜土地神的方式,以表達對大地的敬仰。土地神也是中國民間信仰普遍的神之一,主要流行於漢族地區,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還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在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時期及之前,凡有漢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而現代祭祀土地神,多屬於祈福、求財、保平安、保農業收成之意。 君 從傳說中的伏羲女媧開始,炎帝、黃帝、堯、舜、禹、湯、到文、武、周公,這些人都是歷史的有道明君,把人們從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引導至人類文明時代,發明了各種生活工具,提高了生活質量,奠定了人倫大綱,為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做了巨大的貢獻。據說伏羲女媧制定人倫夫妻大綱,成為人倫之祖;炎帝嘗百草,一天能遇上五十種毒,神而化之,從而發明了中草藥,直到今天人們都在使用;黃帝所著的真宗修身養性之道,發明的醫理和針灸流傳世界使用到今;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正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周文王發明的農曆,二十四節氣,一直沿用至今,對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周公之禮,國與國交,大禮三百,人與人交,威儀三千,成為社會穩步發展的保障」,現代的人與人之間,還是得用禮來維持人際關係,國與國之間,還是得用禮來維持著國家之間的交往。 親 進入人倫者為親,旁系的不說,直系的就有很多。按照儒家的劃分,它屬於孝悌仁義的範疇,也就是說,對長輩要孝順,對同輩要友好,對朋友要寬容,對晚輩要慈愛,夫妻之間要有禮遇。在這裡不說血親,只說朋友。朋友雖不是血親,但勝似血親。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也是分層次的,有刎頸之交、八拜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患難之交、神交、至交等等,還有酒肉之交。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朋友講究的是交心、知心。朋友相親,如同男女相愛,愛和恨的程度是呈正比的,反目成仇的往往是最要好的朋友。因此古人說,對朋友要講仁義,要相互寬容、諒解、忠信、尊重。還有諍友,是說還要相互批評幫助。古人的論友、交友之道,很值得今人學習。 人的至親者即是父母,父母就是子女的天和地,中國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這就是教育為人子女應當孝順父母。以至於《孝經》中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些正說明中國傳統孝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而孝正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之一,他的傳承得益於儒家思想的不斷傳播。 師 如果說父母孕育了人的肉體,那麼師就培育了人的心靈。這個師不僅僅是傳授文化知識的教師,而且也指心靈根源的精神導師。然而在古代這個「師」更多的指歷代明君,如伏羲、炎帝、黃帝、堯、舜、禹、湯、周公、孔子。因為他們的德服眾人,功績使得後人受益,比如人們都熟知周文王的故事,「文王身體力行,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孔子也在《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他給人們立下了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觀。這些道理都是社會繁榮,國家穩定,民族昌盛的基石。

道教供奉天地君親師的因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疆道教中心 的精彩文章:

文財神、武財神該如何供奉?
2017年屬虎之人的運勢
陳摶老祖睡丹簡介
信仰,能使人自覺地約束道德
用你的生日看你前世的身份、名字和死因!

TAG:新疆道教中心 |

您可能感興趣

天地君親師
堂屋裡的「天地君親師位」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為什麼中國過去家家戶戶都有「天地君親師」?
北宋的武松和南宋的岳飛真的是親師兄弟?
孩子有問題,親師可以怎麼談?
幼小銜接關鍵7問──親師溝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