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是道士更是天文學家,愛星空更愛嶺南大地

是道士更是天文學家,愛星空更愛嶺南大地

點擊「廣州純陽觀」可訂閱哦!


導讀


全真教龍門派第20代弟子、 隱逸山林的得道高人、寫出廣東古代唯一一部天文學著作的科學家、成就卓著的測繪學家、面對大旱巧用市場槓桿平抑米價的智者……當這些標籤貼在同一個人身上時,你的仰慕之情是不是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這個超級大牛人,就是兩百年前廣州漱珠崗純陽觀觀主李明徹。清凈自守、識心見性的道家傳統,勤于思考、注重實證的科學精神,拯救苦難、濟世利人的社會關懷,是如何並存於他心中的?又是什麼樣的內心動力支持著他,使他從未停止過對星空的仰望和熱愛?就讓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是道士更是天文學家,愛星空更愛嶺南大地



愛星空:


全真教弟子建宇宙模型

前一陣,被戲稱為中科院「掃地僧」的遙感專家——李小文院士在網路上爆紅,但見李院士一身黑布衣,光腳穿著黑布鞋,架著二郎腿,在中科院的講壇前做講座,完全是一副屌絲大叔的形象,只因學養深厚,反而引來膜拜無數。如果我們一起穿越回十九世紀初的越秀山龍王廟內,我指著一個看管香火的小老頭說:「看,這就是我剛才跟你說的超級牛人李明徹。」你也肯定會被驚到,這個其貌不揚話不多的小老頭,屌絲形象跟李院士有得一拼,真是他寫出了廣東史上最了不起的天文學專著?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在龍王廟的大殿里,李明徹不過是個靠看管香火維持生計的小老頭;可一回到他的斗室,或者一站到觀測台上,他就馬上成了目光深邃的天文學家。當時,他的巨著《寰天圖說》還沒寫完,但一個領先於時代的宇宙理論模型已在他的大腦里構思成形了。說起理論模型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咱們不提別的,講講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知道了。其實,e=mc2這個方程也就是個理論模型,可自從有了它,整個人類歷史都被改寫了。按照李明徹的構想,「地本正圓,居天圓之中。天包地外,如卵裹黃,自是天依乎地,地依乎天……夫天之形象渾圓如球,晝夜旋轉……」用學者甄鵬的話來說,李明徹的宇宙理論模型,加入了亞里士多德力推的「地心說」的元素,因而超越了中國傳統的「宇宙假說」,在當時已是非常先進的學說了。有趣的是,按西方基督教推崇的「地心說」,天以地為中心,從內往外分為十重,上帝安居於第十重的「永靜天」內,而在李明徹的宇宙模型里,第十重「永靜天」的居住者變成了玉皇大帝,這也難怪,李明徹是全真教傳人,在他眼裡,玉皇大帝當然比上帝重要得多。


可能有讀者要問了,哥白尼不是在16世紀後期就提出「日心說」了么,李明徹直到19世紀初還堅持「地心說」,有什麼先進可言呢?話可不能這麼說,要知道,直到1867年李善蘭出版《談天》一書之前,國內學者對「日心說」幾乎是一無所知的,李明徹靠著一己之力,苦心鑽研,提出一個遠遠超越於時代的宇宙理論模型,比一般人牛得真不是一點半點。再說,在西方,就算「日心說」得到了廣泛承認,也不妨礙提倡「地心說」的托勒密仍被推崇為天文學泰斗,李明徹的成就,也應當這樣歷史地看。

是道士更是天文學家,愛星空更愛嶺南大地


愛思考:


一部寰天圖說 填補歷史空白


讀者你也許又要問了,一個看管香火的無名大叔,又是如何掌握構建宇宙理論模型這種絕活的呢?這就得從李明徹的少年時代說起了。李明徹出生於18世紀中期的廣州,年少時就顯露出了異於常人的一面。別的孩子都是老老實實讀子曰詩云,為科考做準備,他卻一心想要修道,研習了很多道家經典。12歲時,他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到羅浮山拜師學藝。要說李明徹的父母還真開明,想當年小記我從法學院畢業,放棄了投資銀行的面試機會,投身於新聞業,我老媽還整整仨月沒理我呢,李明徹要出家當道士,父母居然如此淡定,的確也是高人。


不過,李明徹在羅浮山轉了一大圈,並沒訪到名師,無奈回到家中,開始刻苦自學。他長年累月,一邊看道教經典,一邊讀諸子百家,順便還瀏覽西學著作,學問日見精深。由於早就放棄了科舉考試,隨著年歲漸長,他決定學門手藝,以備不時之需。為此,他專程去往澳門,開始學習洋畫。這時,曾對李明徹關上過一道門的玉皇大帝,又為他開了一道窗。李明徹的畫藝漸漸小有名氣,最後傳到了兩廣總督的耳朵里。當時,廣東正要向朝廷進貢一些洋畫,兩廣總督就請了他來作畫,並委託他將這批畫運送進京。這個美差讓他得到了在欽天監參觀學習的機會。作為全真教龍門派的傳人,李明徹跟天文學的淵源相當之深。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及其大弟子丘處機(對,就是你常在金庸小說里見到的兩個大牛人)都是中國宇宙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留下了大量與天文觀測有關的著作。通過研讀這些著作,李明徹已打下了相當紮實的功底。所以,他一進欽天監,真是又驚又喜,立刻埋首苦學,「如饑似渴」四個字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勤奮。待他離京返穗時,功力又比之前漲了好幾成。


李明徹回到廣州後,先是在白雲山修道,後來年紀大了,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他到越秀山上的龍王廟裡看起了香火。在眾人眼裡,他是個其貌不揚的小老頭,可一站到星空下,他就是得道的高人。其實,李明徹通過大半輩子的刻苦自學,不僅在天文學上有了很深的造詣,還掌握了一手先進的地理測繪技術。不過,也許是感覺火候還不夠的緣故,他遲遲沒有把這些心得寫出來。

就這樣,李明徹在龍王廟裡看管香火、仰望星空、研讀經典、思索問題,年復一年,直到雙鬢斑白。如果他一直這樣「逍遙遊」下去,廣東古代唯一一部天文學著作就不可能出現了。還好,一個貴人適時出現了。據學者陳澤鴻撰文所述,當時的廣東鹽運使盧元偉是個天文學愛好者,某一年,盧元偉的表弟來廣州探親,寄居在龍王廟內,盧元偉常來閑坐,與表弟談論天文學問題。李明徹心癢難搔,忍不住也來加入討論。兩下里一交流,盧元偉對李明徹的博學嘆為觀止,極力鼓動他把研究心得寫下來。李明徹混跡龍王廟多年,就沒碰上幾個「懂得」他的人,這次得到盧元偉的仰慕和鼓動,頓時心生觸動,從而一鼓作氣,寫成了洋洋三大卷的《寰天圖說》。


三大卷的《寰天圖說》,上卷講太陽系各大行星的運行和晝夜節氣的變化;中卷講著名星宿的運行軌跡,下卷則專講地理,洋洋數十萬言,地球、日月、星辰、雷雨、地震、潮汐等方面的內容無所不包。

是道士更是天文學家,愛星空更愛嶺南大地


愛人間:


巧用市場槓桿 緩解百姓饑荒


李明徹大半生隱逸山林,數十年如一日仰望星空,但仍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懷情結,這「熱愛大地」的一面,在1826年的應對大旱一役中顯露無遺。


彼時,年過七旬的李明徹經盧元偉推薦,已入了兩廣總督阮元的幕府。1826年春,廣東出現了彗星現象,根據傳統占星術,彗星往往預示著戰亂,阮元十分憂慮,趕忙去徵求李明徹的意見。李明徹雖然是個道士,卻壓根不信占星術那一套,他經過嚴密推測,告訴阮元,彗星並不會預示兵災,反而是大旱之兆,必須未雨綢繆,想出應對之策。


天若大旱,糧食必然歉收,供應必然緊缺,糧價必然飛漲,百姓就要遭殃。李明徹向阮元建議的應對良策,就是增加大米供應,平抑市面米價。為此,李明徹打起了洋商的主意。當時,洋米的價格比土產大米便宜一半左右,但按照朝廷的規定,洋商將米運抵廣州銷售,只能空船回去,所以洋商的積極性不夠。李明徹建議阮元上奏朝廷,不但免了洋米的進口稅,還准許米船回程時可搭載貨物出口,這大大提高了洋商的積極性,一時間,澳門與黃埔進口的洋米就到了10萬多擔(合1萬多噸)。後來,阮元還下令本地商人大舉採買洋米,以備不時之需。當年秋天,廣東果然出現了大旱情,幸虧早有應急預案,才沒有造成嚴重的饑荒。


1832年,年過八旬的李明徹安然告別人世,「升入天空」,與先祖王重陽、丘處機相會去了。我好奇的是,他會不會拿著自己的《寰天圖說》,與兩位先祖夜以繼日地討論自己的宇宙理論模型呢?畢竟,這才是他的至愛,而他也因為這樣的熱愛,度過了美好的一生,不是嗎?


摘自《廣州日報》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大家都在看


清朝道士李明徹的地圖學成就研究


尋常道士,科學與宗教的雙重選擇


廣東最老天文台藏身純陽觀

是道士更是天文學家,愛星空更愛嶺南大地



奉 · 道 · 守 · 戒 , 弘 · 教 · 利 · 生


獲取更多的服務請使用菜單查詢


新浪微博:@廣州純陽觀


微信公眾號:gzdjcyg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純陽觀 的精彩文章:

道教性功修鍊之我見
好人頭上有靈光,一生一世無災殃
蘇軾的仙氣 雲水堂
道教尊神太乙救苦天尊
每個人都在吃自己的福報!

TAG:廣州純陽觀 |

您可能感興趣

「褐矮星沙漠」變「綠洲」 天文學家驚喜
為什麼古代大醫學家都是道士?
唐代最偉大的道士科學家,原來是他
他是美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是哥大歷史系永不消散的靈魂
太陽系存在遠古生命?天文學家稱這顆星球很特別,後來它們離開了
天文學家是如何搜索「地球兄弟」的?
科學家發現南極地下神秘世界,為何讓天文學家樂翻天
它是宇宙中最古怪星體 讓天文學家困惑不解
古代的天文學家,絕大多數是星占家!
科學家認為,木星才不是地球的「神隊友」
天文學家眼中的星空是什麼樣的?中科院女科學家顛覆你的宇宙想像
遊戲里愛爆粗口就是天才?科學家稱這些是高智商標誌
天文學家疑惑不解:宇宙中最古怪星體
歷史上的今天—波蘭最偉大的天文學家
為什麼古代大醫學家都是道士?看完恍然大悟!
天文學家也分人,不光是拿望遠鏡找星星
中原大地:著名法國漢學家沙畹,鏡頭下的晚清河南影像
天文學家發現新的神秘天體,潛伏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
好對話:神學家眼中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