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早:高校挖人這事,值不值得高興?

楊早:高校挖人這事,值不值得高興?

摘要挖人的目標不是種田能手或廚藝過人,而是擁有證書最多者,掙工分能力最高者。而且,資源都用來請外來的和尚了,原來的和尚怎麼辦呢?



作者:楊早(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校長們這次是真急眼兒了。

據媒體報道,12月5日,教育部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經驗交流與研討會在南京大學舉行,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教育廳領導和來自75所部屬高校的分管校長參加研討。部分高校呼籲,相關部門要出台政策,規範人才的無序流動。


校長們代表性的吐槽是:「對於我來說,特別害怕聽到某某某又被評上了長江學者、某某又被評上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這類消息。因為他們一旦有了什麼頭銜,就會被人盯上,不少學校開出的優惠條件就來了,年薪100萬元+1套房子+200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有的甚至更高。」


這種說法並不誇張。最近兩三年我身邊耳邊,時時見聞這樣的「挖人戰爭」,傳說的條件比這更駭人的也有。有些單位就眼睜睜地看著學科帶頭人一個一個提出調離或辭職申請,領導確實容易氣出內傷。



楊早:高校挖人這事,值不值得高興?


那應該如何評價這硝煙四起的「挖人大戰」呢?


學術資源(包括人和錢)的均衡化,是一種好的流動趨勢。在學術層面上,「集中力量辦大事」「造大船」是未必行得通的舉措,尤其是人文社科領域,主要依靠人的智慧與努力,把資源往一兩個中心集中,未必就能勝過將資源「撒出去」帶來的效果。


如果資源全都出自政府分配,那很容易造成中央直屬某些高校變身「巨無霸」,經過「211」「985」兩輪洗禮,北大、清華獲得的資源估計是全國其它高校的總和,而大批的地方高校陷入發展困境。陳平原教授在2014年如此評述這種得失:


「二十年來,非211大學與211大學的差距越來越大。當我們觀賞北大、清華高歌猛進的時候,必須回過頭來考慮這些非211大學的艱難……如果沒有很好的教育規劃,單靠幾所名牌大學,中國的高等教育恐怕還是無力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的。」(《內地/香港互參:中國大學的獨立與自信》)

陳平原教授提出的對策,是主張保持「211」基本陣容,開放拓展機制,用第一集團去帶落後的高校,既不應一次評估定終身,也不要反覆折騰,「211」之後是「985」,「985」之後是「2011」:


「很怕主事者為了顯示高瞻遠矚,過兩年又弄出個新工程來。那樣的話,大家又得調整思路,疲於奔命,忙得四腳朝天。除了北大清華乃天之驕子,無論蛋糕怎麼切分,都不會落下,因此顯得比較淡定;其他的大學,一聽說教育部出台新的政策、規劃或工程,必定奮起爭搶。」(《二說「拓展211」:我為何要「充大頭」,為非「211」高校說話》,2015)


言猶在耳,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簡稱「雙一流」建設。這個方案的目標是:到2020年,中國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這次的「挖人大戰」,背景應該是「雙一流」建設。與前面幾個工程不太一樣的是,「雙一流」推動了地方政府對地方高校的扶持,很多省市列出了重點扶持一批高校爭創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名單,配套大量扶持資金,高校為了確保能當「一流」,到處挖人;另一方面,「雙一流」使得普通高校中的重點學科也有可能藉助資源集中脫穎而出,因為這次人才流動的去向,不像以前那樣是以學校劃分等級,而是縮小到學科內部,資源有限,吸引力有限,創不了一流高校,還創不了一流學科嗎?估計好多挖人的單位是這麼想的。



楊早:高校挖人這事,值不值得高興?

創意圖:高校「雙一流」建設,CFP供圖



抄了那麼多枯燥的背景,無奈(攤手)。打個比方吧,村裡以前評五好家庭,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所以大家看著老北家老清家那伙子大戶只好流口水。現在村裡說,設單項獎!可以評「最會做飯兒媳婦」「最會砌火塘帶頭人」「最會操作工具的家庭成員」之類。很多家庭就把錢集中起來,直接去新東方烹飪學校聘個廚師回來當兒媳,或是去藍翔招倆畢業生回來當乾兒子,就能去角逐這些單項獎啦。


我覺得,就像萬達擋不住華誼挖掉它的一塊「小牆皮」,想用政策來阻止學者往開價更高的高校流動,註定是徒勞無功。時至今日,還不允許人自由擇業啊?還用戶口、檔案、手續這些行政手段來卡人,留得住人,留得住心嗎?恰恰學術研究這個東西,有心未必能出成果,心不在焉,肯定是出不了成果。

我瞧還不如把人才流動這事,純粹地市場化。歐洲俱樂部在博斯曼法案之後,是怎麼留住大牌球星的?合同+高額違約金。各高校也可以引進這一體制嘛,派人到中國足協取取經,搞個年終掛牌啥的,這樣原單位還有可能向挖人單位收一筆培養費,或是該人才的轉會費與轉會後表現掛鉤……


學術界這樣的「挖人大戰」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這效果不太可能體現為中國學術質量的整體提高。為什麼?因為這個村裡評選哪,它不是真看哪個兒媳婦飯做得好吃,或哪個乾兒子挖掘機使得好,它比的是證書。甲家兒媳婦有張二級廚師證,乙家兒媳婦有張一級的,OK,乙家兒媳婦勝出。可是這個證書是怎麼來的呢?可能是考來的,也可能是拜碼頭拜來的,甚至可能是買來的。


國家這項目那項目,這計劃那計劃,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刊,都是一個封閉的遊戲圈。為啥這個期刊是權威,那個期刊是核心,你發的期刊只是普通?因為人家級別高。級別高一定水平高么?這個……這個問題沒法回答。



楊早:高校挖人這事,值不值得高興?



我是文科生,不太懂理工科那邊的評價體系如何。但就人文社會領域而言,我不認為當前對一個學者的評價主要來自「學術共同體」——事實上中國可能根本沒這麼個東西。就是說,好學者不是來自於共同體的推選,而是自上而下由政府組織的評定。我們當然不能說裡面沒有學術含量,但在諸多因素作用之下,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子,不好說。


標準化的評價體系會製造出荒謬的結果。同樣水平、各有千秋的兩篇論文,一篇發在權威期刊上,一篇發在普通期刊上,前者的分值是後者的十倍。這就好像評種田能手,村東村西各一塊地,大小墒情都差不離,種村東的地是十個工,種村西的地是一個工。誰願意種村西的地?可是村東的地,是技術好的人就能種么?分地的權利在隊長和支書手裡。他們如果高興的話,把村廣播室的喇叭也評十個工,播音員也能成種田能手。


而「雙一流」建設,各高校的挖人大戰,就是以這些結果為前提展開的。挖人的目標不是種田能手或廚藝過人,而是擁有證書最多者,掙工分能力最高者。而且,資源都用來請外來的和尚了,原來的和尚怎麼辦呢?


所以在村裡,要踏踏實實種田,是很難的。大家總要盯著種哪塊田工分高,怎樣才能種到哪些田,怎樣評上「種田能手」,才能被鄰村挖去當種田帶頭人。收穫的糧食是按工分分配的,村裡如果招足了種田能手,就可以把他們用工分換來的糧食都堆在一畝田裡。有領導來視察的時候,就可以放個衛星:畝產十萬斤!這樣一來,「一流村」「一流田」的帽子就戴穩了,返銷糧和獎金都能拿得比鄰村多,又能再去別的村挖「種田能手」……這景象我越看越覺得熟悉,莫不是發生過?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結語騰訊《大家》是一個互聯網原創專欄平台,致力於為讀者提供最有價值的內容和觀點。《大家》微信號:ipress,歡迎搜索收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李長聲:中國人醉倒在床上,日本人醉倒在路邊 | 大家
唐辛子:校園欺凌,在日本最終也得靠孩子自己解決 | 大家
野島剛:這部電影被1500多萬日本人熱追,原因只有一個
一個有三套房的人,還有資格呼籲公眾捐款嗎? | 大家
人生下半場該怎麼活,也輪到中國人考慮了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她是某高校老師,其顏值不輸楊冪,身材更是超越林志玲!
曬高校錄取通知書「高顏值」亮相,看看你學校的長啥樣?
今年這些高校錄取通知書「顏值」很高
熱血高校演「芹澤」的他有多牛,只要去試鏡,就沒有得不到的角色
曹東勃:若還是以不變應萬變,那高校的危機就不遠了
這些低價高顏值的SUV,停在高校門前再放瓶水定能無往不利
這10個專業就業率超高,如果再上這些高校豈不屌炸天!
面對人才培養重任,高校,你不再是一個人
又一高校聯盟成立了!都有哪些高校?
高校軍事教師:人數不多,作用不小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一篇讓你了解日本高校招生!
這十大高校「奇葩」校規,哪個你最不能忍?
這裡曾是滿清貴族的墳地,如今是著名高校,卻有一怪現象!
一高校球場看台上有人做不可描述之事?
高校食堂里那些「幺蛾子」 ,終於不這麼張狂了!
日本高校校花竟是中國妹紙,你們覺得這顏值咋樣?
內蒙古一高校現高顏值老師,是你們學校嗎?又是別人家的老師!
高考加油!高校曬「史上顏值最高」的鼓勵信
你不得不承認,這就是普通大學與985高校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