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多年後,我還能考上耶魯嗎?

多年後,我還能考上耶魯嗎?



以上這段視頻是耶魯大學的宣傳片。近些年,中國到美國的留學生逐年遞增。而耶魯大學的錄取率卻在逐年遞減。那麼,究竟耶魯的入學標準是怎麼樣的呢?怎麼樣才能考上耶魯呢?

耶魯大學的錄取率,每年遞減。根據目前可以拿到的數據,1976年的大學部新生錄取率是26.4%,到了2015年錄取率降到6.7%。


中國到美國的留學生,每年遞增。從2005年到2015年增加了超過七倍,在2015年達到30.4萬,中國學生佔全美留學生數量比率達到31.2%後仍在持續增長,今年預計超過35萬。


而其中留美高中生和大學本科生增長的速度更快,使得中國來的學生,面臨跟自己同胞日益激烈的競爭。


我當年念的是研究所,申請和錄取方式與大學部有別,但是多年來我也常常想,當中國已經發展出「國家級的小別離情結」,今天的我還能夠順利進入耶魯大學嗎?

9月15號我收到了耶魯校友新聞,提到耶魯新公布的本科入學標準,從對於這個入學標準的解說,可以看到美國名牌高校甄選學生背後的思考模式。


隨著美國媒體密集而負面地報道中國留學生的某些不良現象,包括抄襲,舞弊,退學,開除,搞小圈子等,中國留學生的申請材料,必須克服這些既定的刻板印象。


除了製造出像「天文數字」(現在甚至成為疑點)的SAT或ACT(美國高校學術能力評估測試)考分,中國學生更應該借著申請的過程,顯示甄選委員會尋求的「有擔當的公民素質,和對知識的激情」。


耶魯入學申請的材料,基本上是用來了解「申請學生對他們所屬社區的獨特體驗,他們的知性追求,以及他們對不同興趣的熱情」。


在考評申請學生的各種資格時,主導耶魯大學入學評委會的兩個問題是:

「誰更能充分利用耶魯的資源?」——這是考慮跟耶魯長項和校風的匹配。


「誰能夠對耶魯這個社區做最大的貢獻?」 ——這是強調入學學生能夠充分融入耶魯這個小型社會,並且能夠做出別人無法替代的貢獻。


入學申請給學生提供機會來分享他們獨特的長項和特性,讓他們思索塑造他們人生經歷的社區、活動和理念,這些將會塑造未來他們和學校的互動。也因此,表達自我的一頁自述,便是最重要的一門功課。


以前耶魯對於自述的要求是:「請反思你想讓我們了解,卻無法從你其他的申請材料中表達或盡述的事情。你可以寫任何東西,不論是個人的經驗,興趣,或知識的追求。」


現在則更為具體:

「請在以下主題中擇二,每一則以200字或更少字數來回答:


1. 什麼是您所屬的社區?思索你所留下了的足跡。


2. 思索在過去幾年你學到的,令你真正感到振奮的東西。


3. 寫下你愛做的一些事情。

這三個「課題」呼應了耶魯校長何羅偉在八月歡迎新生致辭中,呼籲新生「展開不確定的旅程,以興奮和激情面對所有讓人混淆,惹人生氣,富有挑戰,使人迷戀的事物,帶著正直和誠實來面對這些時刻。最重要的是,敢於聽你所聽到的。」


這些新課題,傳達了耶魯大學的核心價值觀:「耶魯的學生是有擔當的公民,在我們多元化的社會,以真誠的熱心,和對於學習的愛好,追求學術的大志。」


在簡短的耶魯新入學標準新聞稿裡面,重複使用不下八次與「思索 」(reflect)相關的動詞和名詞,也就是說,耶魯要的是有獨立思考的學生,而不是機器人。


有趣的事,「思索」這個字也是哈佛入學申請提示文的標題,由前哈佛入學許可委員會的成員海倫.范德勒教授所寫的「珍惜創意和思索」,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時下所時興的實用學科之外,哈佛大學同樣或是更重視那些在人文學科上面具有思考能力的學子的價值,雖然在表面上不能夠對社會生產有形的財富,但是卻在人類和文明的歷史上有精神上的價值。


范德勒教授認為,「我們應該記得,文化的創造者比眾議員和參議員在公眾的記憶中留存更長久的記憶,因為他們比民選官員,更多改變了當代的心智,創造了國家的聲譽。在我們對義大利的記憶中,米開朗基羅超過了美第奇家族和教皇。」


其實,名校所推崇的素質,很多人都具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恰恰就是借著申請的材料,個人選的題材,還有對語言文字,和自我呈現的駕馭,能夠體現和驗證這些素質:對知識的好奇,不懈的毅力,內在的能力,和工作的精神。


耶魯的提示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聲音,不用一堆特級誇張的言論,也不必用驕人的辭彙,或是複雜的造句。


那麼中國的學生,在這樣的場景下,應該如何凸顯自己的特色呢?


用一個月的時間寫一頁自述


美國大學的入學部門,應該對於中國留學生的各種伎倆都十分清楚,如果再僱人寫自己四五歲的時候,因為家庭清寒而被父母賣到馬戲團,又憑著自己的奮鬥艱苦,終於以第一名全A的成績,畢業於某高中,大概也不管用,因為其他一兩百個學生也抄了同樣的情節。


耶魯要求的自述大約400英文字,也就是一頁,基本上就是講一兩個小故事,必須越精簡越好,越沒有形容詞越好,越接近事實越好,越從小處著手越好,基本上要這個故事來反映,這些大學所推崇的素質:熱情,有擔當,能夠跟社群社區互動有貢獻,有強烈的求知慾。


我在耶魯的時候,經常向教授們請教他們評閱入學申請時的感想,他們說一篇好的自述應該花一個月的時間去寫。你願意花一個月的時間去寫一頁文字嗎?那是一周八小時打遊戲的時間,每天一小時刷朋友圈的時間,每天一小時發微博的時間,每天45分鐘自拍的時間。加上持續一個月。


當一個入學鑒定評委,看到那麼多類似的中國來的故事:鄉村的民工家庭到城市,一胎的家庭,可歌可泣的高考,鋼琴舞蹈體操的異能,肯定也會麻痹了,面對著這樣驚人海量的從中國郵來的申請函件,要更為突出,就得好好動動腦筋。


為什麼寫一頁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難不成是腦殘?因為作者需要思索的時間。思索這個字既然在耶魯的入學標準文本裡面出現了不下八次,就表示必須要找一個角度,回想個人的成長過程,在講一個別人講不出來的故事同時,能夠顯示個人的品格,素質,潛力,還有跟他人的交流互動,和個人獨特的觀點。


根據課題的提示,耶魯顯然不想看一篇論述式的高調,它要的是故事,能夠見微知著的故事,來表達個人的想法,經歷和價值觀,如果再能夠巧妙地呼應了申請學校的特色和價值,會更加顯示申請者曾經認真做過功課,而不是盲從地追隨名校的聲譽。


寫這樣的故事,可以巧妙化解對中國學生的既定印象,如缺乏獨立精神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如果講自己從小打工,相對於美國小孩從小就給鄰居除草,送報紙,賣檸檬水,這樣的故事恐怕也嫌窠臼,因此需要別出心裁,與其他的人不同。


如果我今天要準備申請耶魯,我在動手寫之前,至少會把耶魯入學的材料準備提示讀十遍,找出他們強調的關鍵詞。然後,我會用幾天的時間確實思索我的經歷,找出對我生命目標最有塑造力的故事點。一旦有了初稿,我會每天去修改,在修改前,把整理出來的入學指導精華和關鍵詞,再讀幾遍。


好的申請材料,能夠在讀者的腦海里,勾勒出一副完整的形象,反映耶魯所期求的素質,但是卻又不明說那些關鍵字。


用輔助性的視頻或圖片,讓考官「考見你」


耶魯也同時宣布申請的學生,除了以前的兩種系統以外,可以用另一種新的高校聯盟系統申請。這個新的應用軟體,可以用另外一些方式展示個人聰明才智和優勢,讓申請者提交其在過去四年間創造的文檔,圖片,音頻文件,或視頻。這些內容應該對申請者具有特別的意義,並且附帶250字說明反思和解釋為什麼選擇分享這件作品,及其與上面列出的新課題之一的關係。


這個新增的項目符合現在社交媒體的趨勢,讓個人有機會展現出各方面的才能和個性,能夠提供立體的個人塑像。雖然耶魯校方提示,並不鼓勵專業的剪輯,但是在風格與內容上,應該不是為了吸引「腦殘粉」的流量而製作的段子。


這跟之前要求有些申請學生做視頻遠程面談異曲同工,也有助於減少舞弊的可能性。


罐頭推薦信不管用


沖著我有兩張常春藤盟校的文憑,我經常收到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請我替他們或小孩寫推薦函。我得解釋中國和西方對推薦函理解的差異。在中國,我們習慣找官大的人寫文章,而美國人,特別是在學界,一看這就是典型的橡皮圖章,因為一個官越大的人,越是沒有時間去認真寫推薦函,也沒有與年輕人朝夕共事或相處的機會。


中國來的推薦函通常都是學生自己準備,然後去畫個押,或是由補習班操辦,這套把戲西方的大學,應該都已經看穿了。


好的推薦函,在乎的是寫推薦函的人,與被推薦的人有第一手長期相處的經驗,能夠就具體的事物一一解說,一一核實,而不是大肆吹捧,賣弄了一大堆形容詞。


這跟學生自己寫的文章同理,應該避免自吹自擂,堆砌一大堆形容詞。


我從耶魯今天的入學標準,看出了耶魯曾經教我的價值觀。我知道即使今天競爭更為激烈,我還是可以進入耶魯,就憑我對知識追求的熱情,對貢獻社會的大志。


而耶魯給我一本字典。今天,我能夠用英語在西方專業報紙雜誌發表文章,在蘇富比官網用英文寫專欄,只因為,我曾經願意,用一個月寫一頁我自己的故事。


耶魯大學校長:如果學生從大學畢業後擁有了某種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將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倡導理性閱讀,離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usashare@hot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美國電影學院公布2016年度十大美劇,你看過幾部?
美國137個大學專業的就業數據,看完你就不再糾結
赴美訪學的復旦學者:我如何處理女兒在美遭遇的校園暴力
手把手教您如何把愛寵帶回國
圖解美國的窮人是怎麼住得起房子的

TAG:美國留學那點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巔峰還能持續多久? 季後賽的他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從良後,我還能做什麼?
去年買的短裙,你還能穿上嗎?
多年之後,你還能好好工作嗎?
真正的麻煩不是房價,而是35歲以後你還能幹嘛?還能去哪?
這群人白天上班,晚上還能賺錢,她們究竟是在做什麼呢?
相戀六年的男友多次出軌,分手後苦求複合,我還能原諒他嗎?
厲害了這鳥,不僅能上天,也還能下海!
想想我們究竟還能活多少年?
不是每個人,在你後悔以後都還能站在原地等你。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回到30年前,這樣的生活你還能習慣嗎?
這樣打下去,詹姆斯還能撐多久?
比房價更可怕的是:35歲以後你還能幹嘛?
希特勒真不該殺他,否則還能多活幾年
比賽還能繼續下去嗎?哥你贏了!
真正的麻煩不是房價,而是35歲以後你還能幹嘛?
真正的麻煩不是房價,而是35歲以後你還能幹嘛?
回憶兒時集市上那些場景,你還能想起來多少?
數年之後,你是否還能想起那段未了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