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英法聯軍為何不堪一擊?聽小編給你仔細分析

二戰英法聯軍為何不堪一擊?聽小編給你仔細分析

二戰伊始,沒有人能預料到戰況會如此糟糕。那個時候看起來與一戰前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優勢還更加傾向於英法。

二戰英法聯軍為何不堪一擊?聽小編給你仔細分析


英國對德國宣戰,一方面出於對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的自信,另一方面是對法國陸軍的自信;無論是規模還是戰爭態勢上而言,英法聯軍(以法國為主)都極有可能複製一戰的勝利模式。然而當德國的鋼鐵洪流越過阿登森林直插法國腹地,法軍與英軍幾乎是一潰千里。幾十萬德軍以每天進攻30-40公里的速度向法國縱深推進,直撲布列塔尼半島,撲向了英吉利海峽。此時,幾十萬英法聯軍被包圍在了敦刻爾克,除非出現奇蹟,只要德軍再緊縮一下兵力,敦刻爾克包圍圈內的聯軍可能就會全軍覆沒。


當困於敦刻爾克的英國遠征軍也不得不狼狽的撤回本土之時,英國人猛然驚醒,法國竟是如此不堪一擊,現在它必須獨自迎戰納粹了。我想,此時此刻,驚訝的不只丘吉爾,希特勒想必也沒有預料到一戰四年都無法獲得的戰績會在幾周之內成為現實,「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二戰英法聯軍為何不堪一擊?聽小編給你仔細分析


對希特勒的納粹德軍,法國與英國在這樣短的時間,為什麼敗得如此慘?是他們的兵力不足嗎?並不是!在西歐作戰中,在法國的英法聯軍和德國軍力之比是這樣的:


英法聯軍147個師,3700輛坦克,3800架作戰飛機,14500門火炮;


軍有141個師,2445輛坦克,3100架飛機,還有7558門火炮。


從陸軍作戰師來講,英法聯軍有優勢,但並不大。然而,如果加進了進攻與防禦的兵力比,法軍的優勢就大了,不是多6個師的問題了。因為按照作戰理論,如果是進攻一方的話,必須兵力要大於防禦方三倍,就是3∶1的比例,你是防禦,我進攻,你一個人要頂我三個人,這樣一算,那英法聯軍的優勢就更大了,理論上可以頂德軍幾百個師。


然而究竟原因是什麼呢?小編總結出以下原

厭戰心理:


英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損失慘重,虛弱的國民經濟搞得政府焦頭爛額,政府和老百姓不願意再打仗,他們希望容忍一點,退讓一點來換取和平。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像一戰那樣的戰爭只要外交得當,完全可以避免,只有少數人還充滿著憂慮。


戰爭的陰影還殘留在人們心中,在短暫的和平時期,人們不自覺地去淡忘與迴避戰爭。英國和其他戰勝國一樣堅決要裁減軍備,因為他們以為再也不會有敵人出現了,發展經濟才是當前的第一要事。他們不僅思想上厭惡戰爭,而且在行動上抵制戰爭,在外交上極力規避戰爭。也就是說,他們根本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與之相反的是,被元首煽動起來的狂熱的的民族情緒就像給德軍士兵注射了一針強心劑,他們迫切的渴望通過勝利洗刷一戰的恥辱,重塑德意志的民族形象。這種呈現在每一個士兵上的好戰情緒,積累起來就是軍隊的戰鬥力。兩方一對比,英法的萎靡與德軍爆棚的戰鬥力的反差就順理成章了。


德國出其不意,英法一籌莫展

德軍冒險取道阿登森林直插法國腹地,與北線的德軍形成鉗擊之勢,英法聯軍形同瓮中之鱉,而駐守馬奇諾防線的法軍一時難以馳援,直接導致英法前線戰局的崩潰。法國元帥甘默林對此一籌莫展,臨陣換帥也無法挽回敗局,法國淪亡之日亦不遠矣。


法國軍事思想落後,偏重防禦,疏於進攻


法國人幾乎把法國的存亡完全寄托在那條馬奇諾防線了。

二戰英法聯軍為何不堪一擊?聽小編給你仔細分析

二戰英法聯軍為何不堪一擊?聽小編給你仔細分析



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為防備德國進攻而建築的一條防禦體系,位於法國邊境從瑞士到比利時之間的東部國境上,1929年開始修建,以當時主持修建這條防線的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名字命名。馬奇諾防線長達750公里,1940年完工,用時11年,花了2000億法郎。裡面有5600個防禦工事,防線內堡壘林立,地下築有堅固工程,還修建有地下鐵道、隧道公路以及各種生活設施。


法國上下一致認為,有了馬奇諾防線,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當時法國總理勃伯魯姆說:「這個工事雖然不是進攻的,但是防禦是絕對沒問題的。」法軍統帥甘末林也說:「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的英吉利海峽。」


法軍指揮機構將大批部隊配置在這條漫長的防線上,其直接後果是法軍可供機動作戰的部隊很少,但法國人卻對這種布局很滿意,他們認為,北有比利時境內叢林密布的阿登山區,南有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背後駐防著幾十萬英法聯軍,德國人根本沒有辦法打進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法國人汲取的勝利的經驗是 :防禦是比進攻更有利的作戰樣式。 所以法國也就忽視了進攻性戰法,包括進攻性武器裝備的研製。他們也忘了另一句話:進攻時最有效地防禦。如果把修建馬奇諾防線的金錢花在武器及戰術研究上,可能就會是另一番樣子了。


對機械化作戰的忽視:


小編之所以把它單獨列出來,是為了突出它在戰爭初期的重要性。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以後,顯示出很強的突擊力。英國坦克軍參謀長富勒首先總結了在這次戰爭中使用坦克的經驗。他在1918年5月擬制的《1919年計劃》中,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機械化軍隊的新觀點;之後,又在《世界大戰中的坦克》 、《論未來戰爭》等著作中進一步作了闡述,創立了機械化戰爭理論。


富勒認為,坦克出現以後,陸軍機械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戰爭將是一種純粹的機械化活動,戰爭勝負「百分之九十九在於武器」,戰場上坦克數量多的一方勝利的機會亦多。他認為,騎兵將退出戰場,步兵降為輔助兵種,炮兵則需提高機動能力。還主張,作戰時,首先以坦克出敵不意地突向敵人的縱深,摧毀其首腦機關,同時以飛機轟炸其交通樞紐和補給系統,接著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擴大戰果,追殲逃敵,一次會戰即奪取戰爭的勝利。


繼富勒之後,法國的戴高樂、德國的古德里安、奧地利的艾曼斯貝格爾等人,也從不同角度提倡機械化戰爭論。


英國人偏重海軍,陸軍戰術的落後還情有可原;但法國的安全基於陸軍的強大,忽視坦克集群化作戰是法國軍事建設上最大的失敗。不幸的是,這種理論卻被希特勒及其統帥部所接受,並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閃擊波蘭、法國的作戰行動中。結果不言自明。


還有一些民族特點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德意志歷來就是好戰並且善戰的民族,其整體的國民軍事素質之高是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嚴謹的民族性格又為其錦上添花。二戰湧現出一批批傑出的軍事將領和王牌士兵,都是德國面對英法聯軍所具備的優勢。

二戰英法聯軍為何不堪一擊?聽小編給你仔細分析



你可以歸納二戰各國的傑出將領:


英國:蒙哥馬利、傑里科、道丁(後兩個其實並不那麼出名)


法國:~~~~~(戴高樂帥算一個么)


美國:艾森豪威爾、巴頓、尼米茲、麥克阿瑟


蘇聯:朱可夫


德國: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爾、勃洛姆堡、勃勞希契、博克 、凱特爾 、克盧格 、利斯特 、保盧斯、維茨勒本、鄧尼茨


不得不承認有些民族天生善戰,有些民族給他再好的武器也是徒勞。就像某某與某某。

二戰英法聯軍為何不堪一擊?聽小編給你仔細分析



法國人的自負將是永遠背在他們身上的包袱,法國人忘了,其實一戰德國在西線戰場並沒有被徹底打敗,只是國內的革命使得世界大戰戛然而止。法國人如果拋開盟友真正和德國一對一硬碰硬的干一場,你覺得又會是誰能贏呢?


對英國人來說,捍衛歐洲的均勢的政策不可撼動。這種離岸平衡手的外交手段在二十世紀初之後,被德國的一家獨大搞得難以為繼,更是被迫拉上了法國的戰車、陷入戰爭的泥潭。二戰前對德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綏靖外交,也是這一政策的體現。二戰英法聯軍的失利,便是英國玩壞了的均勢外交政策。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短暫的勝利只會助長其氣焰,冷靜思考卻通常難以做到,這也是許多勝利者不可能永遠是勝利者的原因吧。很快,當德國對蘇宣戰,相似的歷史又一次上演。


你覺得英法失敗的原因主要在於 (單選)



0%


戰鬥人員素質低於德國


戰術思想落後


國家綜合實力遜於德國


軍隊、人民普遍的的厭戰心裡


軍對你領導者才能遜於德國


投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TAG:二戰 |

您可能感興趣

某磚家:「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說法錯誤,真想抽他一臉
擊退英法聯軍,他是為大清打贏了唯一一次勝仗的王爺
慈禧太后為何不組織游擊戰打八國聯軍呢?
二戰老照片,英法聯軍遭德軍攻擊後潰不成軍
血滴子到底是何物?如果那麼厲害,清軍為啥不用它來打八國聯軍
英法聯軍人數比德軍多好幾倍為何被打得稀里嘩啦?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為何燒了圓明園,而不敢燒故宮呢?
這是怎麼了?清軍死亡數萬騎兵才換來英法聯軍傷幾人
蘇聯軍隊為什麼不喜歡打掃戰場?這幾個理由讓其他軍隊羨慕
血滴子這麼厲害,為什麼不拿它殺八國聯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清政府敗給英法聯軍最主要原因竟然不是武器,而是這個
【老照片】英法聯軍怎麼都是「大鬍子」
故宮珍寶無數,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為何只搶圓明園,而不敢搶故宮?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平為何按兵不動?李鴻章一語道破真相
如果抵抗英法聯軍的是明軍會怎麼樣?恐怕只能輸得更慘
血滴子到底是何物?清軍為何不用來打八國聯軍
抗清第一刀:力大刀沉大戰清法聯軍,被凌遲後清廷賞法軍一萬兩
奸臣董卓為什麼能夠擊敗「十八路諸侯」聯軍?原因很簡單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為何只燒了圓明園,而非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