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蔣勛:我跟山有緣

蔣勛:我跟山有緣

蔣勛:我跟山有緣



觀音

文/蔣勛


我跟山有緣。


小時候住台北,四面環山。因為還沒有高樓遮擋,一眼望去,層層疊疊,全是連綿不斷蒼綠的山。


我住在大龍峒,是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會處。淡水河已近下游,浩浩湯湯,經社子、蘆洲,往關渡出海;基隆河則蜿蜒向東,溯松山、汐止、基隆方向而去。

基隆河環繞之處便是圓山,有橋橫跨河上,還是日據時代留下的石橋;橋上有幾座石亭,樣式古拙厚重,橋下是巨大穩實的墩柱。


從我家到圓山,快步跑去,只要十幾分鐘,山上有動物園、跑馬場,山下河邊有一座廢了的磚窯。


現在大概沒有人把圓山當作「山」吧,它不過是台北北邊一處較高的所在。


圓山卻是我第一個親近的山,也借著它的高度,我開始眺望夢想更多的高山了。


高山卻全在淡水河的另一邊。

我在河堤上放風箏,跑著跑著,線斷了,風箏扶扶搖搖,越升越高,往河的對岸飛去了。


河水一片浩渺,河水之外是爛泥的荒灘,荒灘之外是稻田、房舍;稻田房舍之外,呀,放眼看去,便是那錯錯落落,在煙嵐雲嶂里乍明乍滅的一片峰巒了。


我玩倦了,坐在高高的土堤上看山,隔著浩渺的河水,隔著荒灘、稻田和房舍,覺得那些山遙不可及。


下了課,沿河邊走回家,順便在土堤上看黃昏。日落的方向恰巧是觀音山,一輪紅黃的太陽,呼呼而下,澄金耀亮的光,逼出了山勢的暗影。


光,瞬息萬變,一剎那一剎那,全是幻滅:山腳永恆靜定,了無私念,直是山中的觀音了。

從小就看人指點觀音山,說何處是鼻子,何處是額頭,何處是下巴。指點的人,指著指著,又覺得不對,部位都不準確,只好放棄了。可是,一不指點,猛然回頭,赫然又是一尊觀音,安安靜靜,天地之際,處處都是菩薩的淺笑,怎麼看都是觀音。


小學五年級,學校「遠足」,爬過一次觀音山,不是涉河而過,卻是繞道台北橋,一直走到三重新莊,翻過觀音山最高處,下到八里,再搭渡船到淡水,換火車回圓山,幾面觀音都看到。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看久了觀音山,也不拘求形象,觀音山成為我的夢中之山了。我在八里住了一段時間,後窗一開,觀音山就在眼前,雲煙變滅,全是觀音的眉眼;我關了窗,離開了八里,觀音山依舊仍是觀音山。


勛衣草美學社

以佈道之心傳播美的感動


搜索微信號


JiangxunMeixue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勛美學粉絲團 的精彩文章:

勛衣草文 冬天裡的春意
蔣勛:甜太簡單,回甘才特別
勛衣草文 島
蔣勛:石頭記
勛衣草文 學習真快樂

TAG:蔣勛美學粉絲團 |

您可能感興趣

蔣勛:有詩,就有了美的鑰匙
蔣勛: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蔣勛:美雖無定法,卻有路可循
蔣勛:沒有鄉愁的回憶
蔣勛:不朽的美,是那顆愛美之心
蔣勛:我最愛北宋的平淡天真
蔣勛:美的厚度在哪裡
蔣勛: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見美
《蔣勛說紅樓夢》:滿是慈悲與覺悟的紅樓一夢
蔣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到美
蔣勛:甜太簡單,回甘才有味
蔣勛:可愛的宋朝
蔣勛說《紅樓夢》:林黛玉的家教如何?
蔣勛:我們有驚人的美學傳統
蔣勛:美,是回來做自己
蔣勛:紅樓夢的「慈悲」,是真正的智慧
蔣勛: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蔣勛:我把《紅樓夢》當佛經讀
蔣勛: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裡,他是一開口就能讓你安靜下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