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聯墨」趙叔孺 行書八言聯
【名家聯墨】
趙叔孺 行書八言聯
趙叔孺 行書八言聯 絹本 匡時2015春拍
趙叔孺的書法成就極高,他書擅四體,篆、隸、行、楷無不兼精。他的行、楷出入趙松雪,作魏碑體則擬趙擅叔,小篆取法李斯的《嶧山碑》和李陽冰的《三墳記》,隸書融匯兩漢,多偏重結體造型,玉骨輕舉,多見飄逸之致。不過與他的篆刻主要私淑趙之謙不同,「書畫咸以松雪為法」,他的書法主要取自趙松雪。趙松雪即趙孟 (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湖州人。入元後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謚文敏。書法篆、隸、正、行、草各體兼精,被鮮於樞推為「當代第一」。趙叔孺行書,取趙孟 灑落超逸、筆致清和之趣,再加從學顏魯公書,形成了一種筆墨腴潤、機致灑落的皎然風神,蔚然名家。
也有將趙叔孺先生比之南園的。朱省齊在致趙叔孺族侄趙鶴琴書時云:「僉以叔孺先生比諸松雪,自無可議。惟鄙見如以叔孺先生比諸南園,則無論於書於畫,以至處於立身,尤較為確切也。」考南園,乃錢灃號,錢灃(1740—1795),雲南昆明人,字東注,乾隆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充國史館纂修官。乾隆四十六年(1781),晉御史,疏劾王 於甘肅任上冒賑貧污事。次年不畏和珅,參劾山東巡撫國泰借納貢名,貪樁枉法事,因誅國泰。擢通政司副使,出督湖南學政。後病死,一說被和珅毒死。工書,正楷學顏真卿,晚兼法歐陽詢、褚遂良。書法近似顏體,氣氛開張,為後來學顏者所取法。行書參用米芾筆法,剛勁多姿。他的書法筆致豐滿,饒有肉頭,骨力挺勁,頗帶姿采,同趙叔孺書法自有相通之處。但朱省齊厭趙孟頫而崇錢南園,概個人品格差異所致。趙孟頫作為宋宗室後裔而事元,為士人所病詬,而錢南園不懼權貴、清正廉潔為人所稱頌。但客觀地說,趙叔孺的書法源出趙孟頫是不爭的事實。
趙叔孺(1874~1945),名時楓,字獻忱,叔孺乃號,為宋宗室後,世居浙江鄞縣,為四明望族。據天一閣藏清同治八年樂善堂大活字本和民國十三年樂善堂木活字本《四明趙氏宗譜》記載,趙叔孺為宋太祖趙匡胤第24世孫,為太祖第二子、武功郡王趙德昭一系。太祖第七世孫伯 ,封朝散郎福建路安撫司參議,追封奉化郡王,孝宗乾道間為明州錄參(改秩),「居明州,遂起家焉。」至趙叔孺先生曾祖已為二十一世。其祖父沖九,字亦飛,又字憶非,號鶴田、行謙,為清縣學生,住城內廣濟橋。其父佑宸,字仲淳,又字粹甫,號 史,道光庚子科優貢生,正白旗官學漢教習,侯選知縣,咸豐壬子科順天鄉試舉人,丙辰恩科第二甲第三名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協修散官,授取編修、國史館總纂協辦,至大理寺正卿。通籍後建第於縣西鎮水鳧橋(即今孝聞街伏跗室)。趙叔孺生於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初名潤祥,以出生於其父鎮江府任所,鎮江古稱潤州,因而得名。後名 ,字獻忱;後又名時 ,號紉萇,字叔孺,以字行。家中藏有東漢延喜、魏景耀二弩機,故彥所居曰:二弩精舍,晚年自號二弩老人。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展覽預告」和合台州——車帝麟書法篆刻回鄉展將於台州博物館開展
※「國畫精賞」宋 ·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祁小春:中日學術背景下我的書學研究
※漢隸精品《賢良方正·允字子游殘碑》
TAG:中國書法網 |
※「名家聯墨」清·趙之謙行書八言聯
※名家聯墨梁鼎芬《行書七言聯》
※「名家聯墨」陶博吾《行書七言聯 》
※「名家聯墨」張之洞《行書七言聯》
※「名家聯墨」清 李鴻章《行書八言聯》
※名家聯墨清 趙之謙 行書十五言聯
※「名家聯墨」清 · 汪士慎 行書七言聯
※名家聯墨 李鱓《行書羅隱七言詩聯》
※「名家聯墨」康有為 行書《雲鶴神鸞五言聯》
※「名家聯墨」清 · 趙之謙 行書《晝靜》七言聯
※「名家聯墨」清 · 趙之謙 行書《應知》七言聯
※「名家聯墨」張裕釗《行書書到文如七言聯》
※「名家聯墨」清 錢灃 行書《清讌》七言聯
※「名家聯墨」清 · 阮元 行書《以敬無矜》九言聯
※名家聯墨譚延闓《行書風流罨畫七言聯》
※「名家聯墨」清 · 紀曉嵐 行書《清閟》八言聯
※「名家聯墨」沈曾植 行書種花結屋七言聯
※「名家聯墨」清·沈曾植行書《升堂坐階》七言聯
※「名家聯墨」清 · 趙之謙 行書《數點雨聲》七言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