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季羨林: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季羨林: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人生在世,一定要知足、知不足,還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此,方能掌控人生。


知足知不足


曾見冰心老人為別人題座右銘:「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言簡意賅,尋味無窮。特寫短文兩篇,稍加詮釋。先講知足知不足。

季羨林: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中國有一句老話:「知足常樂。」為大家所遵奉。什麼叫「知足」呢?還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現代漢語詞典》說:「知足: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指生活、願望等)。」如果每個人都能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東西,則社會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社會上總會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樣的人往往要栽大跟頭的。對他們來說,「知足常樂」這句話就成了靈丹妙藥。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場合的。在舊社會,窮人吃草根樹皮,闊人吃燕窩魚翅。在這樣的場合下,你勸窮人知足,能勸得動嗎?正相反,應當鼓勵他們不能知足,要起來鬥爭。這樣的不知足是正當的,是有重大意義的,它能伸張社會正義,能推動人類社會前進。除了場合以外,知足還有一個分(fèn)的問題。什麼叫分?籠統言之,就是適當的限度。人們常說的「安分」、「非分」等,指的就是限度。這個限度也是極難掌握的,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勉強找一個標準的話,那就是「約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寫這一句話,其意不過是勸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至於知不足,在漢文中雖然字面上相同,其含義則有差別。這裡所謂「不足」,指的是「不足之處」,「不夠完美的地方」。這句話同「自知之明」有聯繫。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一句老話:「人貴有自知之明。」這一句話暗示給我們,有自知之明並不容易,否則這一句話就用不著說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就拿現在來說,我所見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覺良好。專以學界而論,有的人並沒有讀幾本書,卻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點小聰明——這能算得上聰明嗎?——狂傲恣睢,罵盡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錐橫掃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憐。這種人往往沒有什麼出息。因為,又有一句中國老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還有一句中國老話:「學海無涯。」說的都是真理。但在這些人眼中,他們已經窮了學海之源,往前再沒有路了,進步是沒有必要的。他們除了自我欣賞之外,還能有什麼出息呢?

古代希臘人也認為自知之明是可貴的,所以語重心長地說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國同希臘相距萬里,可竟說了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話,可見這些話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幾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學史,也都證明了一個事實: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文化做出貢獻。

季羨林: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有為有不為


「為」,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為」。在這裡,關鍵是「應該」二字。什麼叫「應該」呢?這有點像仁義的「義」字。韓愈給「義」字下的定義是「行而宜之之謂義」。「義」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適」,也就是「應該」,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要想從哲學上、從倫理學上,說清楚這個問題,恐怕要寫上一篇長篇論文,甚至一部大書。我沒有這個能力,也認為根本無此必要。我覺得,只要訴諸一般人都能夠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惡了,就能知道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了。

季羨林: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中國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可見善惡是有大小之別的,應該不應該也是有大小之別的,並不是都在一個水平上。什麼叫大,什麼叫小呢?這裡也用不著煩瑣的論證,只須動一動腦筋,睜開眼睛看一看社會,也就夠了。


小惡、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病人讓座,能讓,算是小善;不能讓,也只能算是小惡,夠不上大逆不道。然而,從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車就立即裝出閉目養神的樣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見大看出了社會道德的水平嗎?

季羨林: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至於大善大惡,目前社會中也可以看到,但在歷史上卻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為元軍所虜,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敵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還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後被列入「貳臣傳」,「身後是非誰管得」,管那麼多幹嗎呀。然而他卻高賦《正氣歌》,從容就義,留下英名萬古傳,至今還在激勵著我們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通過上面舉的一個小惡的例子和一個大善的例子,我們大概對大小善和大小惡能夠得到一個籠統的概念了。凡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惡。凡是對處理人際關係有利,對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有利的事情可以稱之為小善,反之就是小惡。大小之間有時難以區別,這只不過是一個大體的輪廓而已。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繫的。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貪污行為而論,往往是先貪污少量的財物,心裡還有點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嘗到甜頭,又沒被人發現,於是膽子越來越大,貪污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終至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後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個別的識時務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謂浪子回頭者,然而難矣哉!


我的希望很簡單,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就毅然回頭。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請聯繫:3210187736@qq.com


微信號:ruxue_qq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七不出門 八不歸」真正的意思嗎?
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的真正內涵
有個劉氏家族子孫都很有出息 秘訣在哪裡?
放開眼界讀書 立定腳跟做人
騰訊儒學又雙叒叕送書啦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季羨林: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
季羨林丨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
季羨林:容忍是美德,但也必須有界限
季羨林:容忍是美德 但也必須有界限
季羨林:緣分不能全信 又不可不信
季羨林: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不完滿的才是人生
季羨林:不完滿才是人生來聽
緬懷|感受不一樣的季羨林
季羨林: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季羨林: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季羨林:人生在世,難得糊塗
季羨林:人活一世,不亂於心,不困於情
季羨林:我不是聖人,我只是一個萌趣的老頭。
季羨林:壓力是好事還是壞事?
敦煌莫高窟有種「變文」,是小說的雛形,季羨林對它們如痴如醉
季羨林書法:盡顯出淤泥而不染的潔凈之美、傲然之氣
季羨林:牽就與適應,容忍與限度
如果你也像季羨林,說說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