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古琴人生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夏一峰,生於1883年,卒於1963年。原名福雲,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少時父母雙亡,家境貧困。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即夏一峰十二歲時,入淮安一道觀做小道士,跟隨道師學習吹橫笛和唱崑曲。十五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因其不凡的音樂才能,遇淮安著名琴家楊子鏞在道觀內為遊客展琴操縵,被楊子鏞看中後收為徒弟,傳授古琴演奏技藝,成為楊子鏞的開門弟子。後又向喬子衡的女弟子許老太請教琴藝,學習勤奮刻苦,冬夏不輟,琴技進步迅速。以致於數年後楊子鏞也不由得讚歎道:「今日夏一峰的彈琴功夫較我為深。」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夏一峰先生珍貴錄音 《靜觀吟》


1921年,夏一峰客居南京,在金沙井崇善堂從事慈善工作。1934年,先生在南京加入「青溪琴社」,由於南京交通便利,南北各地琴家經常相聚於此,因而有機會結交各地琴家,相互切磋,博採眾長,逐漸形成自己「穩健細膩,聲情並茂」的演奏風格,琴藝更臻純熟。


20世紀30年代,夏一峰就以演奏《良宵引》、《靜觀吟》等著稱於世,贏得古琴界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夏一峰被聘為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當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江蘇省、南京市政協委員,南京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1954年12月,他和民族音樂家甘濤(南京人)發起組織「南京樂社」,任副社長,與劉少椿、王生香、趙雲青等琴家常公演於社會,受到好評,對發展和延續古琴藝術多有貢獻,更為培養古琴演奏技藝接班人作出較大貢獻。


1956年,楊蔭瀏先生在《古琴曲彙編》第一集中說到,夏一峰「常住南京,生平除教人彈琴以外,在一個『善堂』中任管理員。解放前生活很苦,妻幫人家做活,他自己主要是靠從『善堂』每月領到的兩斗米過活。解放後得到政府照顧,才真能安心研究古琴技術。」


夏先生一生清貧,所幸是最後得到了「善終」。據梅曰強(夏一峰弟子,廣陵派第十一代宗師)回憶:「頭一天我們還在老師家彈琴,第二天又去老師家,師母就跟我們講,『你們老師昨個晚上睡得好好的,今早就沒有起床了』……」其時為1963年 ,享年80歲。


1983年,南京市舉辦了「紀念古琴家夏一峰誕辰100周年古琴演奏會」,以表達對他的緬懷與崇敬。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名曲傳世


夏一峰琴容端莊,指力緊實,音節穩准,氣韻流暢,在65年的琴藝生涯中,先生精於琴曲二十餘首,而以《秋塞引》、《風雷引》、《長門怨》、《漁歌》、《普庵咒》、《鷗鷺忘機》、《平沙落雁》為最。20世紀40年代,其琴曲《良宵引》被灌成唱片在國內發行。


1956年,楊蔭瀏曾為他演奏的古琴曲進行錄音,編為《古琴曲彙編》第一集,由音樂出版社出版。《古琴曲彙編》第一集共收17首琴曲,其一是侯作吾演奏譜,其餘16首皆為夏一峰先生演奏的古琴曲,計有《關山月》、《良宵吟》、《平沙落雁》、《靜觀吟》、《漁樵問答》、《鷗鷺忘機》、《長門怨》、《水仙操》、《普庵咒》、《漁歌》、《秋江夜泊》、《憶故人》、《風雷引》、《陽關三疊》等。

其中,《靜觀吟》被認為是夏一峰的代表曲目,他演奏的《靜觀吟》錄音被收入《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老八張)卷六中,流傳於後世。據《抄本琴譜》載,所謂「靜觀」,禪境也。凡入禪者,先需凝神,靜慮,止觀,沉浸到自身的心靈之中,才能由「靜定」而生「慧觀」,從而獲得心靈的自由和真正的「觀」的智慧。唐代詩人王維一生參禪,其詩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即是詩境和禪境在「靜觀」二字的融合化一。《靜觀吟》相傳為唐代李勉所作,曲意說明,冷靜客觀地觀察事物,自然能認識事物的實質。樂曲短小,恬靜平淡,表現了「靜觀」的意境。所以《靜觀吟》一曲雖小,寄意卻深,其中有禪境、有琴境、有詩境,而最重要的,全都歸於心境。夏一峰演奏的《靜觀吟》,堅實流暢,從容淡定,十分精彩,聽之以靜心觀萬物,其若即若離,不著心跡之妙,用語言難以盡述。


《良宵吟》是夏一峰先生彈奏的又一首代表曲目。《天聞閣琴譜》載,此曲為賀若弼所作,描繪月白風清、萬籟俱寂的秋夜情思。此曲雖較短小,卻有器樂化的特點,蘊含著籟靜窗虛、懷人不見及尾聲兩鬢秋霜的情境,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讚歌,「起承轉合,井井有條,濃淡合度,意味深長。」


夏一峰先生還曾與前中央音樂研究所所長、著名民族音樂家楊蔭瀏合作,將李白詩詞《關山月》配歌,琴歌深沉悲壯,表現了古代戍邊士卒厭戰思歸的情緒,一直傳唱至今。


桃李天下


夏一峰淡泊名利,生活清苦,粗茶淡飯,穿著粗布衣衫。且為人正直厚道,執著古琴事業,終生熱愛古琴。夏先生十分惜才,許多青年人都曾得到他的悉心指教,而且數十年間他不顧風雨寒暑均徒步上門傳授琴藝,從不向人索取分文,為中國古琴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琴家,而梅曰強、龔一、李禹賢等古琴大家是其中的佼佼者。


曰強(1929~2004),字南移,出生於南京。1952年拜夏一峰先生為師,精研廣陵派琴藝,琴藝大進。形成了以廣陵派之綺麗細膩、跌宕多變、剛柔相濟、音韻並茂為主,兼收浙派之豪放清雅、川派之激蕩狙狂、金陵派之文雅高逸而自成一家的古琴風格,成為「廣陵派」第十一代宗師。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琴會常務理事、南京樂社委員兼古琴組長。1990年和1995年,他兩次參加中國古琴藝術國際交流會,1995年任中國古琴名琴名曲國際鑒賞會代表。199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為其錄製28首琴曲,作為國家音響資料保存。2000年10月,他為江總書記及法國總統希拉克表演,親自製作的古琴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希拉克總統。


龔一,1941年出生於南京,1954年開始學琴,15歲登台演奏古琴,曾師從夏一峰學習古琴,藝貫五個琴派,普遍地學習了各派的演奏作風,控制了不少代表曲目。其演奏瀟洒超脫,卓然成派,自成一體、獨樹一幟,搜集、整理了大量傳統琴曲,並對琴曲進行了大膽而穩健的改造。在神州南北和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舞台上,曾屢次舉行過古琴獨奏音樂會,且兩度進入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古琴,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享譽海內外的職業古琴家。曾任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現任中國琴會副會長、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和上海音樂家協會理事。


李禹賢(1937~2011),山東桓台人,當代著名古琴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古琴學會榮譽會長、福建古琴研究會會長。李禹賢16歲開始學琴,啟蒙於張正吟,後師從夏一峰等人。曆數十年後,創立「勁草琴堂」,並執教於福建省藝術學校。李禹賢之琴,由「金陵派」入門,打「梅庵派」功底,走「廣陵派」路向,有「慢中去韻,韻中含情,情中生景,景中有我,凝神入化」之體會,形成了蒼勁穩重的琴風。


夏一峰超群的琴藝成形於淮安,發展於南京,是淮陽琴派最優秀的琴家,為中國古琴技藝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先生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繪畫、音樂、書法、詩文、斫琴、裝置、行為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美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桃源春曉》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 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落雨 聽禪
時光安然 歲月靜好
原來霧霾是天災,那我就只好聽天由命了
弘一法師 臨魏碑書法
璀璨永樂——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著名古琴家龔一助陣 九派琴院十月琴會盛大舉行
清末皇家八大姓氏後人,有的成為鋼琴家,有的是歌壇天后
漢朝末年著名琴家蔡文姬回漢
喵星人:這隻貓離成為鋼琴家有多遠
二十世紀四大女琴家
古琴家汪鐸先生答琴問
活著,即是最偉大的勝利——《鋼琴家》
從鋼琴女神到兒童音樂教育創業者,與世界著名青年女鋼琴家許晨馨面對面
最偉大的半音階口琴家獨奏高難度世界名曲《鍾》
夏夜,長沙人與鋼琴家一同感受貝多芬和鋼琴的魅力
香港青年鋼琴家彈奏《小小竹排》 有如江水清澈流暢
法著名小提琴家雷諾·卡普松 將來深演奏浪漫主義名作
青年鋼琴家孔棋將來寧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
鋼琴家心目中的最牛鋼琴家,曠世大手橫跨12度還作得好曲
南京七旬老教師作曲無數迷倒國際著名小提琴家
英國著名鋼琴家助陣第五屆琴台音樂節 建議學童豐富藝術體驗
鋼琴家上街彈鋼琴了!郎朗也在
藝高人膽大 鋼琴家乘「飛毯」空中秀琴技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87歲巫漪麗《梁祝》鋼琴獨奏,整個世界都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