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縣長行乞上任,住破廟,吃糠粥,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廉吏

縣長行乞上任,住破廟,吃糠粥,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廉吏

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古代社會法制不全,許多人出仕為官,往往罔顧法紀,以權謀私、中飽私囊。所以,在歷史上真正能稱得上廉吏的為數不多,甚至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也不為過。

縣長行乞上任,住破廟,吃糠粥,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廉吏

明朝中後期出了一個海瑞,剛正不阿、清廉自守,堪稱廉吏,可惜明朝的當權者有眼不識荊山玉,並未予以重視、重用。海瑞之後,能配得上「廉吏」二字的,當屬於成龍。

于成龍是現今山西呂梁方山縣人,出生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崇禎十二年(1639年),時年二十三歲的于成龍參加鄉試。他在考卷上直抒胸臆,痛陳時弊,結果可想而知——正榜無名!只勉強考了個副榜貢生。

清順治八年(1651年),已經三十五歲的于成龍參加鄉試,結果再次落榜。順治十八年,于成龍入國子監學習,結業後被選授廣西羅城縣令(相當於現今的縣長)。

羅城縣位於廣西北部,宋開寶五年(972年)置縣。現今的羅城縣社會和諧,風景秀美。但當年于成龍出任縣令時,羅城縣卻動亂不安,百廢待興,還經常發生瘟疫,在被收歸清政府不到兩年的時間,第一任縣令被殺,第二任縣令上任未到一年就跑路了,無人願意去那裡做官。

縣長行乞上任,住破廟,吃糠粥,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廉吏

于成龍的親朋好友因此都勸他不要去赴任,而于成龍卻執意不肯。赴任前,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然後,變賣家產,湊足一百兩銀子做路費,義無反顧地去了羅城。

于成龍來到羅城,不要說縣衙了,就連個像樣的休息、辦公場所都沒有,他只得寄居於關帝廟中,沒有廚房,便在案邊設灶,晚上睡覺時還要頭枕鋼刀而卧,以防野獸襲擊。與他同來的五名僕從不久或死或逃,而他卻以堅強的意志,扶病理事,邁開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在羅城為官七年,于成龍致力於打擊匪患、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卓有成效,但他自己卻始終住是三間破屋裡。當地百姓見他生活窘迫,便過來關心和周濟他,他都笑著說:「我一個人何需許多,你們拿回去奉養父母,就等於我受了。」大家因此親切地稱呼他為「阿爺」。

縣長行乞上任,住破廟,吃糠粥,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廉吏

一次,于成龍的大兒子到羅城縣看望他,于成龍十分高興,在吃飯的時候破天荒地買了一隻鴨子。但鴨子買回來後,他又捨不得全吃掉,於是對兒子說:「我們兩個人,煮半隻鴨子就足夠了,剩下半隻腌制起來,留著過年再吃吧。」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並升任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區)知州。

于成龍離開羅城縣時,當地百姓痛哭流涕,攔住馬頭捨不得讓他走。于成龍無奈,只得實話實說:「朝廷任命我到別處為官,我怎麼能抗旨不走呢?」

老百姓們這才極不情願地讓出道路,跪在路旁恭送于成龍離去。但人群中,有一個瞎子仍然不肯離開,一直跟在於成龍的後面。

縣長行乞上任,住破廟,吃糠粥,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廉吏

于成龍問他為何不走,瞎子說:「於大人您為官清廉剛正,沒有撈取一文錢好處,而且,您自己的餉銀又多周濟了窮苦百姓,平時都是一日兩餐吃青菜稀飯。如今大人您離開羅城縣去別地上任,走到半路沒有錢吃飯怎麼辦?我是個瞎子,別的幫不了您什麼忙,但是我會算命,您沒有飯吃的時候,我就給人算命,得來點算命錢,好作為於大人餐飯開銷。」

于成龍聽了十分感動,熱淚長流,點頭答應了瞎子的請求,讓他跟隨自己一同上路。後來他們走到半路,于成龍果真沒了飯錢,只好靠這個瞎子給別人算命,得點算命錢,解決途中的吃飯問題,一路如乞丐似地去合州上任。

于成龍在合州任知州,由於招民墾荒政績顯著,康熙八年,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駐守岐亭。

同知是明清時期官名,為知府的副職,正五品,因事而設,無定員,同知辦事衙署稱「廳」。康熙後,一些派駐在外分管某一事務的同知,逐漸成為主持當地政務的實際長官,此區域遞為「廳」,是為「散廳」,這些散廳級別等同於州縣,同知視如州縣官。

縣長行乞上任,住破廟,吃糠粥,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廉吏

岐亭是魚米之鄉,物產豐饒,民間有歌謠說:「杏花村裡三宗寶,麻鴨、鵝黃(酒)、豆腐腦。」這三樣都是于成龍平日喜歡的東西,可惜他雖貴為同知,卻囊中羞澀,竟「無福消受」這些在老百姓看來都不覺得稀罕的東西,於是作《無酒》詩自嘲:「強欲禁酤我,通宵竟不眠。」

當初于成龍考中秀才後,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結社。其中有一位社友為人豪爽,樂於助人,同社十餘人,唯獨此人家境稍微富裕,社友大多得到過此人的無私幫助,他的家道也因此逐漸衰落。後來社友們但凡出仕為官,都會厚報此人。

于成龍也曾得到過此人的多次資助,一直感念此人的恩德。一日,這位友人突然來到岐亭拜訪于成龍。說明來意後,于成龍才知道他是專門為一件案子而替別人說情來的。

見了故交,于成龍儘管十分高興,卻只是不停地暢敘往事、感嘆情誼,讓這位昔日好友根本就沒有機會提起請求之事。

最後,這位朋友頗感遺憾,起身告辭。臨別時,于成龍傾囊相贈,連自己的柴米錢都送給了這位朋友。朋友走後,于成龍卻因此足足挨餓了三天肚子。

縣長行乞上任,住破廟,吃糠粥,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廉吏

另有一年,黃州府發饑荒,岐亭周某是世家子弟,突遇饑荒,又無謀生手段,家裡斷糧斷炊,老婆孩子啼飢不已。

于成龍得知後,馬上用自己微薄的俸祿買了兩石稻穀,派人送給周某,而他自己卻以糠粥為食。

所謂糠粥,就是將稻穀磨下的糠秕炒干再磨成粉末,撒在稀飯中。于成龍不僅自己吃糠粥,還要求跟隨他的人也吃糠粥,有時在招待客人時,也是以糠粥為餐。

麻城有個名士叫魯晟,素來敬仰于成龍的高風亮節,他聽說于成龍天天以糠粥為食,便步行七十多里,專門到岐亭于成龍家「嘗鮮」,于成龍卻以新客上門為由用白米飯招待他。

魯晟因為沒有嘗到糠粥怏怏而返,以未能嘗到于成龍的糠粥為終身之憾事。于成龍吃糠粥的故事因此在黃州廣為流傳,時人有歌謠說:「要學於公清廉,先吃於公糠粥。」

有的人為官,喜歡大張旗鼓、轟轟烈烈;有的人為官,則清正廉潔、處處為民。于成龍為官,顯然屬於後者,所以康熙皇帝說,于成龍是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周勃陳平的彌天之謊?立劉恆為帝,或許是出於私心
金庸橋段:韋小寶畫湯圓救康熙,歷史原型是此人
為啥竹籃只能裝東西,不能裝南北?乾隆奇問,和尚妙答
此帝愛民如子、寬厚仁慈,為何只能稱明君,不能稱千古一帝?
歷史大八卦:是誰殺了審食其,為劉邦摘掉綠帽?

TAG:至簡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小猩猩在街上行乞,叫人都攤大手掌,調查之後身世可憐
數年乞討,分文不花,行乞老娘凍死在雪夜街頭,一片母心誰人知
孝子當街長跪行乞救母,少女跟進破廟,才發現他是一個鬼
「閑來寫出三千幅,行乞人間作飯錢」 晚清畫苑第一家 虛谷
故事:孝子當街長跪行乞救母,少女跟進破廟,才發現他是一個鬼
一男子 在洞穴里一待就是15年 白天出去行乞
他行乞38年成「地主」,興辦義學三所仍住破廟吃餿菜,一生卑躬屈膝卻有萬人送殯
被迫帶孩子在街上行乞
他兵敗一路行乞找紅軍,毛主席說他雖敗猶榮,陳賡說大將是他讓的
殘疾男子街邊行乞,隨後一幕真乞丐看了也想下崗!
這裡很多女人帶孩子在街上行乞,她們多是被趕出家門
路邊行乞殘疾男孩錢被人搶,下一幕讓路人拍手叫好!
繼父把我趕出家門行乞,幾年之後我跪在他靈牌前長跪不起
獨腿男童在街頭行乞,他的爸爸卻在旁邊打撲克!
琉球使者京城行乞十餘載,仍年年上表向大清國求援,清朝最後如何處理此事?實在可悲
故事:少年叛逆,街頭行乞被老師暴打,發財後想報恩他卻已死
國破家滅為保命,他裝瘋賣傻街頭行乞,但到20歲卻登基做了皇帝
拐個幼童去行乞,誰知竟是親生子,老天爺你這玩笑開大了吧
和老公剛結婚,婆婆和小叔子就趕我們出門,半年後碰到婆婆在行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