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源自何處?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源自何處?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源自何處?



撰文:Peter Coy

危機發生的間隔竟如此的一致,且下一次危機發生的一些先兆似乎已經出現


「中期風險還在累積」


明年又是逢7之年。如果你有點迷信,或對數字有些敏感,那麼,你可能會覺得我們離下一次金融危機不遠了。華爾街歷史上股市跌幅最大的一天發生在198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在1997年。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發生於2007年,為此次危機揭幕的是主要從事住房按揭貸款的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和美國的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這兩家金融機構。


當然,你也無法在日曆上標註下一次危機發生的時間。但問題是,危機發生的間隔竟如此的一致,且下一次危機發生的一些先兆似乎已經出現。

危機與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發布的年度《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可能已經做出了正確的評估。這份報告並非拉響了下一次危機的警報,但卻表達出了對危機的擔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短期風險的確有所緩和,因為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反彈,對主要新興市場國家有一定正面作用。同時,發達國家有望放寬貨幣政策。不過,報告還指出:「中期風險還在累積。」具體的風險包括:仍未緩和的政治環境令久而未決的問題更加難以解決、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積弱難返、以及新興市場企業債務沉重。


不太嚴重的風險在觸發危機之前會累積一段時間。不過,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作為每一次重大金融危機導火索的債務正在快速上升。目前,金融行業之外的公共和私人債務總額是全球GDP的225%,「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報告中指出。舉債能夠促進增長,但也令債務人異常脆弱。即使失去了償還債務的能力,他們還在繼續借債。如果債務人違約,債權人就會遭受損失,甚至債權人也會違約,這樣,多米諾骨牌就會倒下去。


全球銀行現狀


目前,全球銀行的狀況遠好於上一次金融危機前夕,但也有例外。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股價自2015年的高點下跌了62%,其首席執行官約翰?克萊恩(John Cryan)截至目前還拒絕採取能夠挽救這一金融帝國傾覆之顯而易見的方案:即通過發行新股來融資,因為此舉會導致現有股東股權被攤薄。強烈反對救助南歐各國銀行的德國政府堅稱,即使面對本國銀行,德國政府也不會改變其不救助政策。與此同時,義大利銀行的問題貸款總額已經接近該國GDP的四分之一。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源自何處?



那麼美國的情況如何呢?據美國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和哈佛大學研究生納塔薩?薩林(Natasha Sarin)在其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投資者並沒有覺得眼下美國的大型銀行比上一次危機前更加安全。薩默斯和薩林指出,美國大型銀行的股價低得令人不安,這意味著其內含的「特許權價值」已經受到侵蝕。這就意味著,如果爆發金融危機,他們可能難以通過資產變現來清償債務。


超低利率無法幫助銀行抵禦危機。因為低利率壓縮了銀行的利潤——降低了銀行發放貸款可獲得的利息收益,而銀行非常需要這部分收益來建立安全緩衝。對銀行非常不利的不僅僅是低利率本身,同時還包括銀行借入短期資金利率與放出長期貸款利率之間微小的利差。


隨著銀行需要為滿足監管要求而做好準備,即將於2018年生效的兩項監管規定實際上將於2017年就會逐步發揮效力。一項是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的規定。該規定嚴格限制銀行為牟利而採用的槓桿規模。另一項規定則要求銀行更加快速地確認預期的貸款損失。雖然兩項規定的目標是提升銀行的安全度,但他們可能會進一步削減銀行的利潤。如果銀行繼續迎難而上——在不請求股東增資的情況下實力被層層削弱——他們的危機應對能力將會進一步下降。

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下屬斯坦迪什梅隆資產管理公司(Standish)的首席經濟學家文森特?萊因哈特(Vincent Reinhart)表示,無論傳統銀行面臨的壓力有多大,但他們帶來的風險可能還少於影子銀行系統的風險。萊因哈特認為,2010年出台的旨在對華爾街進行改革的《多德-弗蘭克法案》的「設計錯誤」在於增加了傳統銀行的運營成本,促使資金流向沒有受到嚴格監管的影子銀行系統,包括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華爾街的證券出借方和借入方。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源自何處?



中國經濟

而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受企業和家庭難以為繼、快速增長的信貸擴張的驅動,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 )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說。穆迪分析特別建模組的主管薩繆爾·馬洛內(Samuel Malone)對全球最大型銀行的規模、脆弱性和相互關聯性進行了研究,結論是,中國的東南亞鄰國,特別是新加坡,是直接風險敞口最大的國家。而中國的影子銀行系統規模大,該系統的損失可能會迅速傳導至傳統銀行系統。


《長江商學院》雜誌2016年6月號刊登了對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比特(Willem Buiter)的專訪。他說,他相信政府部門擁有必要的工具來阻止危機的全面爆發。


編輯:陳雨凡、黃彤彤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特朗普團隊丨「避稅大師」蘋果 丨悲觀預測丨純電商將死丨


MBA學位的代價丨許小年丨太空垃圾丨中國海外收購丨離奇謀殺案丨


......


奧巴馬年終記者會上告誡特朗普


奧巴馬:卸任後仍會關心國家大事 |視頻


盡在《商業周刊/中文版》App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如果2017年中國汽車銷售遇冷,請不要怪到購置稅頭上…
真離婚or假離婚?瘋狂的樓市泡沫到底讓人多頭疼…
2017年的亞洲股市,可以閉著眼睛去炒嗎?
不要學業要創業,誰是下一個扎克伯格?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您可能感興趣

半島危機下的金融市場將何去何從?
市場畫風已變,金融嚴監管下,A股何去何從?
華爾街不再是金融危機的源頭,下一場風暴將從矽谷開始?
金融發力,再下一城
摩根大通: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是「大流動性危機」
干金融,還是被金融干,關鍵看「銀子」!
將嚴管金融亂象
全球金融危機正在醞釀,黃金或將因此收益
何帆:大蕭條經驗對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有幫助嗎
互聯網時代下的四大金融模式,跳出格局,將是下一個風口革命!
「鏈上」區塊鏈的傳統金融機構 為何面臨兩難的選擇
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已進入實戰應用,機器可以自動做這些事!
1分鐘帶你玩轉金融概念,準備好起飛姿勢了嗎?
嚴監管下,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風口?
金融危機或再次輪迴,美股接近崩潰邊緣
最高規格!下一場金融危機步步緊逼,國家祭出神秘寶劍!
金融機構處置機制今生效 劉怡翔:提升金融體系抵禦金融震盪能力
金融風險和金融亂象你分清楚了嗎?
金融機構開展人工智慧應用,你應該了解這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