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事:知縣審樹,審出姦夫

故事:知縣審樹,審出姦夫


故事:知縣審樹,審出姦夫



這天,青陽縣人何杰從海外歸來,帶回了許多金銀,裝在一隻包里,背在背上,行色匆匆往家趕。不料天色昏黑仍未到家,他怕遭到搶劫,四望無人,便把金銀埋在一棵樹下。埋完之後又環顧周圍,證實的確無人看到,才乘著月色返回家中。

何杰到家,天已二更,妻子迎進,互話離別之情。


何妻問:「奔波海外,有什麼收穫嗎?」


何杰答:「獲得若干金銀,途中害怕遭搶,埋在某樹之下,明日即可取回。」


次日早起,何杰見院門虛掩,心中疑慮,查看家中並無所失才稍稍安定,然後前往樹下取金銀。挖開一看,昨日所埋金銀蹤影皆無,灰心喪氣,懊惱異常。想來想去,不如報告縣府,或許還有希望。於是急忙寫好呈詞奔赴縣衙。

知縣郭傑人升堂,詳細訊問埋金情況。


郭傑人問:「你外出共有幾年?」


何杰答:「四年。」


問:「有父母嗎?」


答:「沒有。」

問:「有子女嗎?」


答:「只有一子,今年四歲,我外出時剛剛出生。」


問:「家中有婢僕嗎?」


答:「一切家務都由妻子操持,並無婢僕。」


問:「這樣說來,你不在時,家中只有妻子和小兒了?」

答:「是的。」


問:「你昨晚回來,曾經遇見了什麼人嗎?」


答:「沒有。」


問:「你回家後發現什麼異常嗎?」

答:「也沒有。」


問:「你埋藏金銀的事告訴了什麼人嗎?」


答:「沒有。」


問:「難道連妻子也沒告訴嗎?」


答:「我到家夜色已深,兒子已經睡熟,只與妻子講了。」


問:「她高興嗎?」


答:「不喜也不怒。」


問:「你再想想,家中是否有什麼異常? 」


答:「並無異常。」


郭傑人說:「如果當真沒有異常,我也就無法弄清這個案子了。」


何杰沉思片刻,說道:「今早起來我發現大門虛掩,不知是否算作異常?」


聽完之後,郭傑人怒形於色,拍案大叫:「千不怪,萬不怪,都怪那棵樹!有人在它那裡寄存金銀,為什麼不認真看守,以致失盜? 」


於是命令衙役前去拔樹,何杰說:「那樹很大,拔不下來的。」郭傑人說:「拔不動就鋸!」


衙役奉命而去。


郭傑人又問何杰:「你來告狀,你的妻子知道嗎?」


何杰答:「不知。」


郭傑人說:「回去不能告訴給她,否則就要罰你!明天一早,你帶著兒子來衙聽審。」


何杰唯唯諾諾,回家後果然不與妻說,妻子詢問金銀的事,也只是含糊應付。


次日,何杰抱著兒子赴縣衙,差役們正在往衙中運樹。過路行人紛紛探詢所為何故,當知道郭縣官要審樹時,不禁哈哈大笑說:「這郭大俠又犯了神經病了,樹也是能審的嗎?」一時到處傳說,前來看新奇的人很多。


郭傑人升堂,讓衙役把大樹放在庭下,叫旁觀眾人一齊進院,然後吩咐關上大門。郭傑人讓何杰抱著兒子立在案前,讓觀眾一個一個由東階而上,西階而下,逐一走過。走過了幾十人後,何杰的兒子忽然對一個人喊道:「叔叔抱我!」


郭傑人立傳此人訊問:「你認識這個孩子嗎?」


那人說:「不認識。」


試著讓那人抱何杰的兒子,孩子竟伸手求抱,狀甚親近。於是,郭傑人指著那人說:「偷盜金銀的一定是你,你趕快交出,尚可饒恕,否則要兩項罪名同時懲罰!」


那人仍說毫不知情。郭傑人又讓何杰問孩子:「這個叔叔你在哪裡見過?」


孩子說:「這是我家叔叔。」


「叔叔喜歡你嗎?」


「喜歡,他常給我東西吃。」


「叔叔住在哪裡?」


「家裡。」


「誰家裡?」


「我媽家裡。」


郭傑人正顏厲色向那人說道:「前天何家大門虛掩,難道不是你乾的?不說實話,小心皮肉吃苦!」


那人害怕了,只好供認;郭傑人派人跟他前去,由家中起出贓物,分文不少。


案件辦完,眾人齊稱郭傑人神明。郭傑人淡然一笑道:「哪裡有什麼神明!這正是我『以癲惑人』的辦法。大家想想:他埋銀時無人看見,次日清晨去取卻不翼而飛,道理何在?早晨雖有人路過樹下,但不是下地就是趕集,來去匆匆,怎麼會有人去注意樹下?埋金銀的話出於何口,入於妻耳,若無人偷聽,誰能知道?最初我無法斷定是何人所為,但何杰說出大門虛掩,則可知十之八九是婦人的姦夫。因為何杰回來時姦夫必定仍然在其家中,藏在某個地方,所以聽到何杰的話才先行一步去偷挖金銀。但這只是推論,尚無確證,無法撇開失金的事不問而追查婦人姦情。後來想到何杰長期在外,姦夫必然久住其家,與小孩熟悉。我便利用這點來斷案。如果不說是審樹,聳人聽聞,那個姦夫又怎麼會上鉤,來到縣衙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收藏 的精彩文章:

靠一根鴨脖發家,營業額近四十個億

TAG:今日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知縣斷遺案(民間故事)
尿出來的知縣(民間故事)
清史探秘:洪秀全金田起義前,曾被知縣抓捕,為何又被無罪釋放?
聽趣聞:乾隆嘎知縣,妙計判案懲奸商
故事:男人自首殺妻,知縣卻發現兩任姦夫疑點
秋瑾被斬,巡撫丟官,知府改名換姓,知縣自殺,誰在懲罰行兇者?
故事:漁夫捕到龍王兒子,送他夜明珠,卻要了知縣的命
故事:堂哥替死去堂妹喊冤,知縣辦案卻找不到屍體
陶知縣做賊(民間故事)
當官敢為民做主:鄭板橋在范縣當知縣趣事軼聞
民間故事:鄉紳夢裡鬧鬼,向知縣求救,豈料卻牽出背後隱情
知縣的陰謀(民間故事)
半鴨知縣(民間故事)
知縣害民是難解的政治難題:談帝制時代地方官府之權責
清朝的縣衙里,除了知縣外,還有哪些公務人員?
嚴知縣巧斷懸案:為官者豈能只顧同僚顏面不顧百姓死活?
石秀巧戲昏知縣(民間故事)
馬知縣拒色(民間故事)
此人是兩朝帝師,一生與李鴻章為敵,遭罷免後被當地知縣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