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盛世的死亡

盛世的死亡

盛世的死亡

唐代馬俑 吳忠唐墓出土

馬致遠《薦福碑》中有句經典台詞:「螻蟻尚且貪生,為人何不惜命。」

盛世的死亡

法門寺出土的唐代文物

人的本能,莫過於生。死亡這個話題,永久而沉重。但是,「殺人者」似乎又是一條古訓,並被廣泛認同。對生命的糾結,「廢死」一直沒有定論。

盛世的死亡

法門寺出土的唐代文物2

廢死」,就是廢除死刑。從人類文明的進程看,廢死」最終倒成為必然,因為生命至高無上,被有任何理由可以剝奪他人的生命,而不在於死刑可能造成冤假錯案,有失正義和公平。只要有「死刑」事實的存在,就會有剝奪生命的理由存在。

盛世的死亡

唐代文物

相對於文明社會對死刑的廢除,中華文明同樣曾經閃耀著光芒,至少在大唐盛世就有過驚人之舉。《資治通鑒》載:「辛末,帝親錄繫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之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

盛世的死亡

唐太宗李世民真人畫像

這一年,是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這年臘月,唐太宗視察大唐監獄,這裡有390名囚犯,等待被執行死刑。人命關天,唐太宗讓人反覆核實,這些死囚是否存在冤屈之處,遺憾的是這些人都是罪該萬死,自己也都認罪服法。大去之期不遠的囚犯們,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回家一次,好與自己的親人作最後的團聚。

盛世的死亡

《唐太宗草書屏風帖》拓本局部

唐太宗顯然被這一點打動,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這些人回家,與親人團聚。但必須信守諾言——明年九月初四,準時返回,接受死刑!

人都可以殺的人,會有信義可言么?戶部尚書兼大理寺卿戴胄,即表示出這樣的懷疑。但唐太宗充滿了自信:「朕不負卿,卿亦不負朕!」

盛世的死亡

陸柬之 五言蘭亭詩 李世民書

秋決的時間很快到了——貞觀八年(634年)九月初四,被放回的死囚陸續回到大理寺司衙。一清點,390個死囚回來了389個。僅僅少了一個,唐太宗的試驗仍然是成功的。

沒有依約返回的死囚,名叫徐福林。徐福林家住京畿扶風,按理應該第一個返回,但偏偏沒有。大唐官員為此很憤怒,那些回來的389個死囚也很憤怒——徐福林應該就是那種沒有信義的小人,利用別人的信任逃之夭夭了!

盛世的死亡

古代陶俑

但是,一個時辰之後,一輛牛車駛進了大理寺司。牛車裡下來的這個人,蓬頭垢面,消瘦蠟黃。這個人正是死囚徐福林,因為病倒耽誤了行程,最好雇了一輛牛車趕路,違約了一個時辰。

盛世的死亡

李世民《溫泉銘》拓本 巴黎國立圖書館

至此,「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這些死囚,唐太宗將其全被赦免。

盛世的死亡

唐代彩繪陶舞蹈俑

大唐社會一下子多了390個十惡不赦的罪犯,但大唐盛世仍舊確鑿無疑……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情偶記 的精彩文章:

哪些成語出自銅陵?
李白是「浪漫」還是「吹牛」?
一代明君的「黃賭毒」
她背叛李自成,欲勾上史可法,最終害慘南明王朝
裝裝裝,「正氣歌」中的「哀樂」聲

TAG:閑情偶記 |

您可能感興趣

飢餓的盛世
飢餓的乾隆盛世
為何說乾隆盛世是一個飢餓的盛世,得不償失的盛世?
乾隆盛世,居然是「飢餓的盛世」?
亂世屢戰屢敗,盛世吃人為樂的國舅爺,被宋太宗所斬殺
唐朝滅亡:安史之亂毀滅了大唐盛世?
被世人忽略的繁榮盛世——宋朝之富甲天下篇
乾隆時代的飢餓盛世
所謂的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嗎?
盛世之下-死於裸貸的女大學生
從這趣談中國歷史上的康乾盛世開元盛世漢武盛世
此人橫跨4個世紀,歷經9位皇帝,目睹清朝由盛世到滅亡全過程
秦隋滅亡後開啟漢唐盛世,但有個國家的滅亡,讓中國分裂300年
大唐盛世:由胡人建立起來的盛世?
為美而生的盛世年華
解讀不一樣的「乾隆盛世」,盛世之中的貧窮
唐朝滅亡:安史之亂是怎樣導致大唐盛世毀滅的?
此人的死亡是中國史最大的不幸,他若在,勢必開啟第二個漢唐盛世
康乾盛世之乾隆身世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