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Cell:如何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綜述

Cell:如何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綜述

Cell:如何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綜述



作為《Trends》雜誌的編輯,我時常思考該如何寫出一篇好的綜述文章。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及其姊妹期刊《Trends》以發表簡潔、清晰且易於理解的綜述文章著稱。我們希望我們的文章能夠促進各學科的研究並且幫助學生加速對尖端科學的理解。我們的文章清楚扼要,換言之,我們的目標是發表讓人願意讀並且容易理解的文章。寫出這樣的文章需要付出很多,既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還要分享自己熱愛專業的論題。但是,該如何寫出一篇人們願意讀的綜述文章呢?


理解標題


很明顯,沒有人能夠寫明白自己沒研究過的東西。


但是光理解自己的主題還遠遠不夠,還要涉及回顧並且消化素材,取其精華構築論點。每篇綜述都應該有一個論點,即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一篇綜述不應該是對相關事務的簡單羅列,而是真正對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的闡述,即這些研究發現告訴了我們什麼?我們從這裡出發能到達哪裡?

確認綜述的真正主題是最重要的一步。這將確定你的綜述把讀者帶到哪裡,以及他們如何到達那裡。主題不僅對你的讀者來說是一個指南或嚮導,而且對於你來說,可以把它當成你的計劃來貫穿綜述的各部分。


了解你的範圍


理解自己的主題非常重要,但是同樣重要的是理解哪些東西與主題無關。當你坐下來開始寫綜述時,你已經對一般主題有了很多理解,很難做到省略某些有趣的發現或研究細節。你會想,為什麼不分享它呢?難道科學的美德不就是「刨根問底」嗎?


但是在寫綜述時,答案是否定的。讀者依賴於你去獲得信息。如果文章中包含了非本質的細節,你就會偏離主題,減緩綜述的整體節奏,不可避免地失去讀者。還會埋沒自己的主題。對於綜述,有時候少就意味著多。


了解你的讀者

在《Trends》上,我們很自豪可以讓學生和其他領域的人理解這些文章,而對於很多期刊則沒有這種期待。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能從研究、寫經費申請及其他工作中抽出時間來寫綜述,那麼別人為什麼要讀你的文章呢?越多的人看到並理解你的文章,那麼你為此付出的時間和汗水就越值得。


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都在以讀者的立場寫作。正如我們對某人說話,寫信給某人,這時的對象決定我們要溝通什麼及如何溝通。不幸的是,大部分人寫綜述的時候,腦子中都是同行、合作夥伴或者競爭對手等。換言之,他們是為其他的專家寫的綜述,而這些人是最不需要這些綜述文章的。當你為專家寫文章時,就會跳過關鍵的解釋,而執著於複雜的概念,包括細節和說明,這會使同行滿意,但是會使普通的讀者迷惑。


你可以假設自己寫給一個特定的非專家讀者,為這個人寫文章,一旦寫好草稿,先給他看,並讓他給出反饋。


如何為這個人寫文章呢?請注意要清晰地介紹和定義關鍵的術語和概念。使用例子來闡明複雜的概念,當然還要用插圖來說明。清晰的圖表可以明確讀者腦中的新概念。圖表有助於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還能保持段落簡明扼要。


繪製一張地圖

Cell:如何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綜述



綜述就像一場旅行,它需要一張地圖(或至少有一個GPS)。在確定主題之後,開始寫文章之前,給自己繪製一張地圖。一些人可以在腦子中完成這一步,但是大部分的人最好還是要寫下一個大綱,最終的綜述需要有方向和目標。在你知道要達到什麼目標及如何到達之前,不要開始寫。


接下來,開始寫前言或介紹(introduction),對於你的讀者來說這是個地圖。在我的觀念中,這是綜述中最重要的部分。重要的任務之一是通過介紹關鍵的概念和背景來向讀者提供上下文。記住,如果讀者被介紹迷惑了,他是不會進一步閱讀剩下的部分。這也是失去讀者的原因。為什麼不在這部分多寫幾句來解釋清楚呢?

前言還要通過解釋為什麼該主題很重要來使讀者感興趣,這不僅僅是吸引讀者。你會研究這個領域,說明你知道它很重要。如果是在你寫經費申請的時候,你一定會表達出來,綜述也一樣。請確定你的讀者和你一樣要知道這個研究的重要性。


介紹的第三個任務是提出一個能引導全文的關鍵問題。這篇綜述要闡述什麼問題?隱含在這裡的這個問題是主線,將引導你在綜述的某個地方回答這個問題。事實上列出綜述所涵蓋的重點並不是必要的,甚至會適得其反。如果讀者理解這個問題,那麼他就會知道這篇綜述將寫些什麼。如果你提出了這個問題並且解釋了為什麼它很重要,那麼讀者就會很樂意跟著你的節奏而投身其中了。


與讀者交談


一旦你按照自己的「地圖」,從頭到尾寫完了初稿,把它給別人看。去見見你的讀者,並且傾聽他們說了些什麼。不要只把你的文章給同行看,記得兌現你的心理承諾並將文章給你想要給的人看。得到他們的反饋後,弄清楚哪裡寫得還不夠清晰,哪裡會使讀者困惑,反覆修改並且重複審閱。


人們可能會給你羅列出非常強烈的反對意見。記住,將這些作為建議,作為要參考數據,但是請不要把它作為上帝之語。將他們的反饋與自己的目標平衡,以確保自己保持初心。


當你感覺一切都已妥當,那麼提交吧。這個過程還沒有結束,當然你也可以給自己鼓勵一下。一篇思路清晰且易於理解的綜述是對科學的禮物,讀者都會享受其中。


作者Rebecca Schwarzlose 是認知神經科學家、作家以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的編輯。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抗生素耐藥性或在2017年迎來臨界點
2016首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在京揭曉——1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
山東大學醫學院《自然通訊》發表免疫學新成果
博士畢業不是學習的終點
科學家富翁頻出 政策還需走幾步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Cell重磅聚焦:4篇「魔剪」CRISPR綜述講了什麼?
這一回,登上Cell Stem Cell封面的,竟然是他……
Stem Cells Transl Med:如何工程化操作製造出強大的免疫系統?
Cell Metabolism:這可能是一種面向吃貨的新型減肥法……
NgAgo波瀾再現—Cell Res發文否定NgAgo基因編輯功能,附論文作者點評
Cell Reports:解密血細胞的「前身」,隱藏頗深!
UITableViewCell 高度自適應牽扯出的若干問題
Nat Cell Biol:研究揭示造血幹細胞的形成過程!
Cell重要發現:調控免疫的lncRNA
一篇Science一篇Cell,華人學者今日再創佳績
Cell驚人發現:誰說非編碼RNA不編碼?
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Cell改寫教科書,首次親眼見證!DNA複製與我們想像的並不同
Cell Stem Cell:操縱PTEN基因培養出具有表面褶皺的大腦類器官
復古大印花 Tee 這麼火,這次有 Alexander Wang 和 Procell 夾持的款式你還不心動?!
DeepMind 創始人 Cell 評論:通用人工智需要怎樣的學習系統?
李杜CP,亦如Cell+衛士&Cell一樣!
FBI介入Cellebrite,又幫忙破解了台蘋果iPhone
連Converse Jack Purcell也要推出 Millennial Pink 的懶人鞋!
FBI介入Cellebrite 又破解了台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