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專訪黃嚴忠:面對食品安全、霧霾病、抗生素濫用,中國該怎麼辦?

專訪黃嚴忠:面對食品安全、霧霾病、抗生素濫用,中國該怎麼辦?

專訪黃嚴忠:面對食品安全、霧霾病、抗生素濫用,中國該怎麼辦?



黃嚴忠: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

鳳凰網


【編者按】


2016年10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施行一周年。這一年來,我們鮮少聽到「食安醜聞」,不免為之歡欣鼓舞,終於看到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曙光。然而,小階段的進步並不能成為我們止步不前的借口,問題有不少。


北京的霧霾天又開始頻繁出現,很多人又要因此患上各種呼吸道疾病。2016年9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僅有8%的人口生活在空氣質量水平符合世衛組織限值的地區。每年因空氣污染死亡人數估計有650萬人,其中中國超過百萬人。而另一方面,抗生素濫用讓「超級細菌」大行其道,當細菌的進化超過了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還會好嗎?

各種嚴峻形勢推動我們不斷尋求人類未來出路何在?如何讓我們和我們的後代子孫能在藍天下自由而健康地發展和棲息?


鳳凰國際智庫邀請到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健康衛生專家黃嚴忠,從公共政策角度就食品安全問題和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展開深入討論。他肯定了《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對於我國食品安全的重大意義,同時也指出中國食品安全領域任務仍然艱巨。


精簡機構反致監管盲區


鳳凰國際智庫:被稱作是「史上最嚴格」的《新食品安全法》已經實施一年,其落實效果如何?我國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距離「四個最嚴」的目標還有多遠?


黃嚴忠:從一個法律的頒布到實施、再到效果得以體現,一年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新食品安全法的初衷很好,也確實帶來了一些積極變化。當然,任何一個法律也都有不足的地方。儘管現在還缺乏切實的數據表明新食品安全法已經達成了制定之初所想達到的目的,但從目前來看,它的確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畢竟這一年基本沒有什麼重大食品安全醜聞。一些地區政府基於地方性調查,也得出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滿意度上升」的結論。

以北京為例,在統計局對北京城鄉居民開展食品安全滿意度的調查中,得出滿意度高達87%的數據,比去年同期高了8.3%。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食品安全狀況比上年同期有所好轉。另一方面,食品抽樣合格率也比去年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抽樣合格率並不是一個絕佳的參照考評方式。2015年,食品抽樣合格率已經高達97%,如果單看抽樣合格率,幾乎每個地方都在90%以上。


鳳凰國際智庫:如何看待部分民眾對食品安全仍然心存芥蒂,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還存在哪些問題。


黃嚴忠:一方面,國外民眾對食品安全信心的建立同樣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直到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法律制度,才真正得以實現。因此,對國產食品建立起足夠的信任還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在當前社會整體的道德底線還不夠高的情況下,對食品安全的嚴格監管就顯得特別重要。與美國的統一監管模式不同,我國採取的是分段監管模式,即把生產經營分成若干段,由不同的部門進行監管。相關部分各司其職,看似分工明確,卻存在許多模糊地帶和監管盲區。食品安全一旦出了事故後,職責往往也難以釐清。


另外,在體制改革中,很多縣市把工商質監和食品葯檢部門合并到市場管理部門中。這樣會進一步導致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被邊緣化。本身食品安全監管部分就是一個並不強勢的部門,合并後在基層執行層面很可能會被如工商這些本來就比較活躍的部門把持,使得食葯監總局的政令難以暢通,加上屬地管理體制,總局的聲音就會被進一步弱化,這很容易帶來監管職能的邊緣化,專業人員被稀釋的問題。因此,精簡機構反而某種程度上弱化了食品安全的監管職能。


解決關鍵: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改革

鳳凰國際智庫: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之後,還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去改進?


黃嚴忠:除了機制上的改進,強化監管職能之外,還要觸及到整個治理體系的變化。在條塊關係還沒有理順的情況下,要想真正把監管的職能強化,並不容易。現有的食品監管部分在人力、物力上很難應付如此龐大的監管業務。很多縣市基層的食品監管力量更是嚴重不足。地方上精簡機構,只會使這個問題變得更為突出。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方式就是發動全社會來參與這種模式,包括媒體、第三方調查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的力量,通過他們來強化監管。然而現在的社會環境並不鼓勵這種做法。所以更多的人還是單一地問責政府監管,但實際上政府的監管能力已經受到很大的削弱了。

專訪黃嚴忠:面對食品安全、霧霾病、抗生素濫用,中國該怎麼辦?


新食品安全法出台


鳳凰國際智庫:「外賣」這種新型的訂餐模式誕生後吸引了大量客戶,人們的生活習慣被「外賣」改變的同時外賣食品的安全問題也十分突出。面對突然增加的食品安全和監管壓力,一些地方選對網路訂餐進行嚴格限制。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黃嚴忠: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自身就比較弱,再加上外賣交易的虛擬性,數量又如此巨大,無疑增加了監管的難度。必然對地方政府的監管能力提出更大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地方政府本身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就會選擇禁止這種「一刀切」的方式。實際上這是中國治理和監管模式中的一個通病。而地方政府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做到完全禁止。因此這個階段對於監管本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認為與其去禁止,不如去想怎樣挖掘現有的潛力,去鼓勵創新。比如在那些餐飲單位安裝攝像頭,把操作、烹調的過程直接網上直播。訂餐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公眾來監督。雖然會增加監管的成本,但增加的成本可以由餐館來付,而非監管部門。這種方式或許更為可行。


抗生素濫用,無法「說禁就禁」


鳳凰國際智庫:當前藥品安全中全球性抗生素濫用的問題十分嚴重。我國對飼用抗生素的限制起步較晚,且種類有限,有評論說,中國的國情和養殖特點決定了「禁抗之路」勢必不同於歐美等國。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專訪黃嚴忠:面對食品安全、霧霾病、抗生素濫用,中國該怎麼辦?



抗生素濫用


黃嚴忠:現在中國抗生素的濫用現象很嚴重。中國是抗生素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其中包括給人使用的抗生素,和養殖業給動物使用的抗生素。現在國家已經開始收緊這方面的政策,所以在人用抗生素方面,實際上是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是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是現象卻十分普遍。雖然中國從2014年開始就開始禁止養殖業濫用抗生素,但仍然缺乏對生產、營銷養殖業抗生素的有效監管,要想真正意義減少養殖業抗生素的濫用現象,對目前的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一些歐美國家中,特別是美國,到現在還沒有全面禁止在使用抗生素,據說可能在17年實現全面禁用。早在2006年,歐盟就全面禁止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了。


對於畜牧業抗生素濫用問題的解決,還是需要一個過程。也不能說禁就禁。但這個過程並不是什麼都不做。美國的經驗是,既使使用了抗生素,但生產者要清楚的標識生產出的食品中所使用的抗生素。讓消費者自己去選擇,不打抗生素的價格高一些,可以鼓勵人盡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


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還是要禁用抗生素。美國是要全面禁用抗生素,引導快餐業使用不含抗生素的肉類,這個轉變已經在發生了。所以問題不在於該不該禁,而在於什麼時候禁,如何禁。禁了之後會使養殖成本增加,特別是在中國大部分都是小規模的養殖場,一旦全面禁用抗生素,就會給這些養殖場帶來很大挑戰。要求規模小的飼養場突然提高成本和整體飼養管理水平,反而會導致大量養殖場破產無法生存。因此,中國禁用抗生素需要一個過程。


霧霾天致「霧霾病」,如何治污又防病?


鳳凰國際智庫:我國的空氣污染和霧霾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有分析認為霧霾的主要來自供暖的散煤。您如何看待煤炭使用帶來空氣污染這一問題?

專訪黃嚴忠:面對食品安全、霧霾病、抗生素濫用,中國該怎麼辦?



中國治霾之路漫長


黃嚴忠: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現在還是以煤主要能源的消費結構。儘管核電、太陽能燈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在逐步上升。但由於經濟放慢,在今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以煤為主要能源的消費結構國情還會繼續存在。同時,在大力開發利用清潔能源時,應用過程中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樣不能忽視。因此我們既要做到對媒、石油這種傳統能源的高效利用,還要想辦法避免清潔能源的二次污染問題。


城中村的小鍋爐,如果突然將它們取締掉,在執行上並不容易。儘管這些小鍋爐往往是造成空氣污染物的重要來源。與完全取締相比,鼓勵這些小鍋爐使用清潔爐灶,用相對更為高效清潔的能源(如精細煤)可能更為合理,但仍然需要一個過程。


鳳凰國際智庫:現在外國媒體也是很關注中國的霧霾問題,您如何看待過分的「煤碳泡沫」使得轉型做清潔能源更加困難?


黃嚴忠:基於中國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進行轉型的難度很大。歐美與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不同,所以他們能很輕易轉向天然氣這類清潔能源。我們現在家裡面原來是燒燃油的,但是後來發現天然氣更便宜,而且清潔,就轉成燒天然氣,轉換成本也不算高。但中國要這樣做就不大現實。在轉換成清潔能源這一條路上,其實任重而道遠。山西只產煤,因此冬天要取暖,必須要燒煤,所以只能對有關指標進行控制,一方面燒的高效,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一方面集中供暖,對那些小的城中村,他們不是經常供暖,就自己家裡面小鍋爐的,意向的調查就說,你把它換成一個高效的最先進的那種爐灶,那費用太高,他們無法負擔。所以政府這時候只能提供一些補貼給他們,讓他們有這樣的一個能力去做這事。


鳳凰國際智庫: WHO曾發布報告,表達對中國人得「霧霾病」的擔憂。針對由霧霾引發的病症,我們的社保基金,也面臨虧空壓力,如何解決?


黃嚴忠:目前中國每年死於空氣污染的人數大概是160萬,其中室外空氣污染死亡約120萬,。考慮到PM2.5跟肺癌之間的直接關聯,我們看到肺癌已經成為癌症當中的第一位的致死病因。一方面,這些慢性病如癌症治療的費用十分高昂。特別是最有效的直接從國外進口的那些葯的花銷,普通老百姓是沒法負擔的。另一方面,人們應對這些污染霧霾,自身防禦疾病的能力十分有限。雖然現在表面上看醫保已經覆蓋了95%的人群,事實上真正的受益面是遠遠不佳的。所以說醫改這麼多年,而「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沒並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所以要把治污和防病聯繫起來。以前我們治污和防病是兩塊內容。治污的時候就沒有考慮那些對防病最有影響的措施,不能只是為了治理污染而治理污染,治理污染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防病,保護健康。PM2.5對老百姓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因此環保部門、衛生部門還有其他的部門需要相互通力協作。只有全社會都能積极參与,各個政府部門都能夠充分協調,才能夠最大的降低空氣污染所帶來的健康威脅。


鳳凰國際智庫:您最近也是在研究這方面的議題,講到治污跟防病需要聯繫起來,各種部門需要聯合在一塊去協作,針對中國目前現狀,我國是否已經存在治污和防病的聯動?


黃嚴忠:現在基本上兩者之間,他們有一些合作,比如說去做調查的時候,環保部門、疾控部門可能會有一些合作,但基本上兩個之間相互的合作非常少。數據的共享相當缺乏。美國相對來說做得要好一些,比方說美國疾控中心(CDC)下設了一個部門專門負責有毒物質的檢測。雖然該部門表面上從屬於美國疾控中心,但這一部門的地方機構卻設在美國環保署內,可見他們之間是緊密結合的。例如最近在密歇根州的佛林特鎮,針對水的污染危機,環保部門、衛生部門在一起合作還是比較多的。


來源:鳳凰國際智庫


延伸閱讀


抗生素濫用太可怕,到底哪些才是抗生素?


教你一看名字,就能識別!


最近一則《七旬老太患上常見的肺炎,11種抗生素竟然都不管用》的新聞刷屏朋友圈,很多人都認為「抗生素」是救命葯,然而關鍵時刻,為何11種抗生素都無法救命?


濫用抗生素的最大危害,就是導致人類最後無藥可救,養出了「超級細菌」!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對就是拿它在給自己捅刀子!

專訪黃嚴忠:面對食品安全、霧霾病、抗生素濫用,中國該怎麼辦?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1、細菌耐葯——無葯可用


抗生素本來就是消滅細菌的小能手,但在殺滅或抑制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細菌為了生存,在跟藥物的不斷抗爭下改變了自己的性質和狀態,來維持生命,導致細菌耐葯。如果繼續亂用,2050年人類因此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


2、「炸」毀腸道——數年恢復


服用抗生素的同時,腸道菌群也無一倖免,無論是有益菌,還是有害菌。抗生素藥物每使用一次,就相當於在腸道里投了一顆「炸彈」,它對腸道菌群能夠造成非常大的破壞,甚至需要數年才能恢復。


3、摧毀免疫——更易生病


人體有超過 80% 的免疫功能建構在腸道中的益生菌平衡上,從嬰兒開始,腸道菌群便逐漸發揮作用,免疫功能也由此啟動。


抗生素的濫用嚴重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摧毀大量的益生菌,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而益菌除了是防禦的衛兵,也是移除體內重金屬的幫手,一旦讓壞菌佔得優勢,腸壁出現漏洞,細菌、過敏原得以入侵血液,將會使已經削弱的免疫系統責任更為加重。


4、不良反應——葯三分毒


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種藥物,不合理使用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比如小孩使用了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出現了耳聾,成人使用可能會有腎臟的問題。還有紅霉素裡面的四環素,大量使用會造成肝臟的損害,小孩使用會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發育問題。


5、影響大腦——記憶變差


據德國的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的研究,廣譜抗生素會減緩小鼠大腦中海馬體的細胞發育。而海馬體主要負責記憶和學習,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記憶都儲存在海馬體中。實驗中的小鼠在記憶測試中表現很差,而且體內白細胞更少。

專訪黃嚴忠:面對食品安全、霧霾病、抗生素濫用,中國該怎麼辦?



一招識別抗生素


1、名字中帶【磺胺】


磺胺類抗菌葯,用作詞頭。


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磺胺米隆等。


2、名字中帶【 黴素】


各類抗生素都有用這個詞幹。


如阿奇黴素、克林黴素、羅紅霉素、紅霉素等。


3、名字中帶【 西林】


青黴素類藥物。


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4、名字中帶【 頭孢】


頭孢菌素類藥物,用作詞頭。


例如,頭孢拉定、頭孢地尼、頭孢曲松、頭孢哌酮等。


5、名字中帶【 培南】


碳青黴烯類藥物。


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帕尼培南等。


6、名字中帶【 環素】


四環素類藥物。


如四環素、土霉素、地美環素、美他環素等。


7、名字中帶【 沙星】


喹諾酮類藥物。


如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專訪黃嚴忠:面對食品安全、霧霾病、抗生素濫用,中國該怎麼辦?



這些常見病不需要抗生素


1、慢性咽炎


急性咽炎治療不及時,會轉成慢性咽炎,出現乾嘔、嗓子癢等癥狀,但一般並沒有任何病菌,只是由於咽部黏膜已有慢性炎症的病理改變,如黏膜充血、腫脹、肥厚、乾燥、變薄、萎縮等。除非有細菌感染,如咽部有膿點、出現發熱等癥狀,才需要使用抗生素,且遵醫囑。


2、婦科炎症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宮頸炎治療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急性炎症發作,才需要抗生素,而且必須是醫院根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選用藥物。而對於陰道炎、外陰炎等,只有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需要抗生素,其他都是不需要抗生素治療的。


3、前列腺炎


據多項研究調查,只有約5%-10%的慢性前列腺炎有明確的細菌感染,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療。而且慢性前列腺炎的抗生素治療,應依據下尿路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而不是覺得自己發炎不舒服而隨意服用抗生素。


4、腹瀉


腹瀉病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抗生素對於非感染性腹瀉病沒有必要使用。由於病毒引起的寒濕型腹瀉、暴飲暴食引起的傷食腹瀉,以及脾虛引起的脾虛腹瀉,都不適合用抗生素。


5、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對病毒並無作用,起不到任何治療作用。病毒引起的感冒大約病程5-7天,大多數患者都可自愈。如果癥狀持續,或伴有高燒、氣喘,應及時就診。即使某次感冒合并了細菌感染,醫生開了抗生素服用,下次感冒又出現同樣癥狀,也不可使用上次剩下的葯,因為感染的細菌可能不是同一類。


6、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高燒、嘔吐等癥狀時,確實要遵醫囑用抗生素。但慢性中耳炎是否要用抗生素,應聽從醫生建議。如果覺得耳朵發炎而自己不規律地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大耐葯風險。


7、腮腺炎


腮腺炎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發熱、頭痛、咽痛、食慾不佳、嘔吐等,數小時腮腺腫痛。腮腺炎是由病毒入侵引起,所以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藥物無效。


8、鼻竇炎


鼻竇炎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很難分別,應請醫生判斷。約有1/3的鼻竇炎患者會繼發細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對症治療。


9、胃炎


胃炎有的是感染性炎症,如由幽門螺桿菌或其他細菌引起,但幽門螺桿菌的清除卻不能套用一般的抗生素治療,它頑固得很;而如果是因為物理化學因素造成的胃炎,如長期過熱、粗糙食物、飲酒、藥物等,服用抗生素更不會有效。


10、尿路感染


急性膀胱炎是下尿路感染的一種,一般女性常見,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或可有血尿或者發燒。尿路感染需要查明有關細菌,再進行針對性的抗生素治療。


本期受訪者:黃嚴忠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


本期採訪者:鳳凰國際智庫記者 鄭怡雯 李偉男


來源:鳳凰網,健康時報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堅持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茵陳
深入北京霧霾源頭,攝影師盧廣拍到的場景讓人絕望!
堅持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肉蓯蓉
霧霾侵入人體全過程
嘿,中醫人,關於醫承有道這3件事你該知道了

TAG:醫承有道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用的抗生素有多安全 如何防止濫用抗生素
中國醫生在濫用抗生素!中國媽媽在濫用益生菌!
濫用抗生素危害大
霧化治療會濫用抗生素,比輸液傷害更大?
濫用抗生素會損害健康,做好3點防止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就濫用再濫用 耐藥性危機如何應對?
治療腹瀉請勿濫用抗生素
農藥濫用,害蟲成災,他以蟲治蟲守護了南中國的田地,被譽為生物防治之父
不要濫用化妝品和藥膏,提防激素臉!
美國最新研究:新型血檢法 避免抗生素濫用
抗生素濫用太可怕!艾灸:天然的感冒藥、安眠藥、降壓藥、止痛藥、美容葯!
抗生素就這樣濫用再濫用,耐藥性危機如何應對?
抗生素就這樣濫用再濫用 耐藥性危機如何應對?
嚴控抗生素濫用,三類注射劑不再批准上市!預防抗生素濫用6原則
濫用這些葯,小心藥品變毒品!
普通病菌感染有生命危險嗎?濫用抗生素導致病菌變異,危及人類
濫用抗生素危害大!抗生素就是消炎藥?教你看名字一眼識別!
濫用抗菌葯的危害,你造嗎?
韓國在人體中檢出新型超級細菌 或因濫用抗生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