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發展環境「無霧霾」,醫療機器人「前途光明」

發展環境「無霧霾」,醫療機器人「前途光明」

發展環境「無霧霾」,醫療機器人「前途光明」



醫療服務機器人是機器人領域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根據IFR的分類,醫療服務機器人可以分為仿生假肢、康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以及手術機器人四類。其中手術機器人已有成熟產品實現量產並投入應用市場;仿生假肢產品主要集中在多指仿生假手、假肢膝關節和嵌入式骨整合仿生假肢;康復機器人對感測精度和集成度要求較高,大部分市場份額被國外企業佔據,國內尚未形成已實現量產的產品,大多數處在研發、實驗階段;輔助機器人產品主要是以輔助器械為主,產品智能化程度相對較低。

目前,醫療機器人應用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醫療機器人企業大部分都集中在歐美國家,並憑藉著強大的知識產權所產生的技術壁壘,形成了對整個行業的壟斷態勢,也為我國醫療機器人發展帶來了重重阻力。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醫療機器人重視程度的加深和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對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加速布局,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一、國家政策先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隨著全球對醫療機器人領域投資熱度的不斷增加,醫療機器人已被看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並出台多項政策給予支持。國務院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將醫療機器人確定為未來幾年我國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三大部委聯合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到2020年機器人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等領域,要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的發展目標。各地政府也在積極打造醫療機器人測試及應用平台,並為建立行業標準提供政策指導。良好的政策環境,為促進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也為醫療機器人企業發展指引了新方向。


二、良好的製造基礎帶動醫療機器人發展

醫療機器人發展具有技術門檻高、資本投入大和製造基礎要求高的特點。我國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經濟基礎相對較好、高校集中且具備雄厚裝備製造基礎的地區,具備了良好的發展醫療機器人產業的基礎。北京、上海憑藉其經濟地位和區位優勢,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機器人優勢企業落地投資,為本地發展醫療機器人「加碼」,並逐步形成產業集聚。上海已成為了我國醫療機器人使用先進地區,是我國第一個引進並率先使用遠程醫療機器人的城市;北京是我國手術機器人裝機量最高的城市,對我國手術機器人的推廣普及具有一定帶動作用。


在科研基礎方面,北航機器人所在人機交互與智能控制領域和醫療服務機器人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並在國際市場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北航機器人所與海軍總醫院聯合研發的腦外科手術機器人及其自主研發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均已獲得CFDA認證,並完成了大量的臨床手術。除此之外,上海大學、上海交大機器人研究所、上海機械自動化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西安交大機器人研究所以及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均具備雄厚的科研實力,可帶動區域內醫療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在裝備製造基礎方面,我國經濟總量已超越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裝備製造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平台。在「十二五」期間我國裝備製造業綜合實力提升顯著,在汽車製造、數控機床、電力裝備等傳統領域和無人機、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領域均有突破,部分產品已達世界先進水準,並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裝備製造區域格局,重大成套裝備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國防裝備製造業優勢顯著;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通信設備、計算機以及電子晶元等領域製造基礎雄厚,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也處在國內領先地位。紮實的科研和製造業基礎為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優勢條件。


三、手術機器人應用成熟市場空間巨大


手術機器人主要是指利用機械臂進行手術操作的平台,可以通過控制平台,操縱機械臂進行手術操作。自2006年我國引進第一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以來,截止到2015年10月,全國已累計完成機器人手術20477例,在機器人手術操作方面比較成熟。目前,在我國手術機器人主要被應用在心臟外科、胸外科、泌尿科等外科手術領域。整體來看,我國發展醫療機器人起步較晚,在核心領域的技術積累方面相對薄弱,與國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國手術機器人主要集中在軍隊醫院和大型公立醫院。目前,我國共有大型三甲醫院1000多家,手術機器人滲透率為5%,且大部分三甲醫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各省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國內大部分城市和地區距實現引入手術機器人仍有一定距離。美國擁有5000多家社區醫院,具備一定規模的社區醫院均已配備手術機器人,市場滲透率已達48%,與美國相比我國手術機器人的普及率仍然很低。但由於我國人口總數是美國人口的5倍,普及率低下也側面反映出了我國醫療機器人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四、三大趨勢引領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


1.精確醫療成為發展趨勢


隨著現代醫療需求的發展,精確醫療成為了新的發展趨勢。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突破,機器人與3D列印、大數據、立體成像技術等新技術的融合更加成熟。醫療機器人與視覺成像技術相結合并利用3D列印技術將病灶結構呈現出來,針對不同結構的部位進行個性化治療,從而達到靶向治療目的。除此之外,醫療機器人還具備操作更靈活和無作業時間限制的特點,與傳統的人工操作相比,醫療機器人治療效果及效率方面更具優勢,為其打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及滿足現代醫療需求的基礎。良好的發展潛力也促進了國內企業對醫療機器人產業的規劃布局,為我國精確醫療服務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大環境。


2.社會需求因素驅動康復醫療機器人快速發展

康復醫療機器人主要用於殘疾群體和老年群體。據中國殘聯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各類殘疾人口總數已達8500萬人,約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21%,肢體殘疾基數龐大,且殘疾人口數量仍在逐年遞增,導致我國在殘疾人康復訓練服務供給方面嚴重不足,存在巨大缺口。依靠康復機構的人工訓練已遠遠不能滿足殘疾患者的康復需求,在這種社會需求的驅動下,康復醫療機器人將得到快速發展。除殘疾人口需求之外,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老年化,社會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老年群體也將成為康復機器人新的應用對象。日本已初步研發了可以完全簡單生活護理任務的康復機器人,隨著技術的日臻完善,康復醫療機器人可實現完全自主護理殘障人群和高齡人群的目標。


3.遠程醫療機器人開啟醫療新模式將成為發展熱點


患有慢性疾病的群體是遠程醫療機器人最大的潛在應用對象,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更迭突破和通訊技術日益普及,醫生可以驅動遠程醫療機器人,利用可穿戴診療設備,滿足遠距離醫療診斷以及病情監控等需求。目前,遠程醫療機器人發展尚不成熟,大部分產品仍處於研發、實驗階段,僅有少數產品投入生產,但市場普及水平較低。從遠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來看,據《美國遠程醫療服務市場報告》估計,2016年美國遠程醫療服務機器人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3億美元,並且在未來幾年仍將持續保持較快增長的態勢。我國在遠程醫療機器人產品研發和技術突破方面,雖仍存在許多不足,但在實踐應用方面,已具備相對成熟的經驗積累。2008年,我國曾成功將遠程醫療機器人應用於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動中,通過視頻、互聯網及信息傳輸等多項技術相結合,完成了遠程會診。2015年上海引進了全國首台「衛護」遠程機器人,並在上海浦東醫院建立遠程醫療規範試點,通過無線網路連接與患者進行問診,實現了遠程診療目標。除此之外,上海高索也將於小i機器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打造「智能遠程醫療服務平台」,將助力我國遠程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醫療水準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大部分經濟發展落後地區醫療事業的發展也相對滯後滿足不了當地醫療需求,但隨著遠程醫療機器人技術的日益完善,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多項技術的融合更加成熟,遠程醫療機器人將開啟新的醫療模式,有助於消除各地區之間所存在的醫療差距,對我國公共醫療服務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賽迪顧問 的精彩文章:

TAG:賽迪顧問 |

您可能感興趣

膠囊胃鏡機器人的奇幻之旅
我國醫療服務機器人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
陸軍機器人裝備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
世界機器人大會今啟幕,手術機器人前景無限
圖靈機器人:機器人操作系統前景光明
服務機器人前景可期 未來發展三大趨勢
美國公司發明巨型戰鬥機器人,可真人駕駛如同科幻大片
醫療機器人市場需求明顯:目前仍處創新研發期
看機器人如何在醫療界大展身手
女孩遇到危險發生神奇一幕,機器人自發救人至今無法解釋
「解放軍再現黑科技」大腦意念控制機器人「無畏戰士即將來臨」
亞馬遜機器人技術屏蔽窺視目光,電商業「貓鼠遊戲」激烈
工業機械臂演變到醫療機器人,但我國的醫療機器人你知道哪些?
未來機器人七大發展趨勢
醫療機器人作用凸顯 未來需避免「網紅」產業通病
靈感源自壁虎,科學家發明機器手臂太空「撿垃圾」
分子機器人呱呱墜地 醫療機器人市場或再迎爆發
無錫機器視覺檢測之遠心鏡頭原理
城會玩兒,發明自動彈琴機器人科技改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