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面對霧霾我們只能嬉皮笑臉?60年前的"倫敦毒霧"可不是被風吹走的...

面對霧霾我們只能嬉皮笑臉?60年前的"倫敦毒霧"可不是被風吹走的...



上周,許多人在朋友圈曬「霧霾來襲」的現場照片,黑壓壓的一坨坨暗黑色濃雲,直逼藍色天際,令人不寒而慄。



還記得去年,柴靜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給每位中國人一記響亮的耳光!中國霧霾已經嚴重到了最觸目驚心的時候。





然而,在朋友圈裡,卻是各種調侃,比如霧霾辦好了進京證之類。過去幾年,由於個體對霾的無奈與無力,調侃和苦中作樂成為一種流行且安全的態度。可是,這種嬉皮笑臉對真正的問題並不能有所幫助。






▲近日廣為流傳的北京霧霾圖片,黑壓壓的一坨坨暗黑色濃雲,宛如幽靈



不斷有氣象學家提醒,霧是霧,霾是霾,霧是天象,霾是人造。從文字表述的準確要求出發,倒是鄭重建議媒體以及公眾,在提及「霾」的時候,不要「霧」、「霾」連用,首先在概念層面嚴格分開,讓我們真正面對人造的「霾」的概念,為討論奠定一個嚴肅的基調




其實,自嘲的邏輯並不適用於嚴肅的社會問題,比如《某球時報》曾經的通欄大標題是《北京「紅色預警」引世界熱議》。打個比方,村裡某個房子快塌了,鄰居們議論紛紛也是正常的,總不能到村廣播站在大喇叭里喊:「我家房子快塌了引發村民熱議」,這個真心不合適。這種壞事變好事,就是嬉皮笑臉的一種。





還記得在奧運期間的口罩事件。美國奧運代表團自行車隊幾個運動員,一下飛機就戴著口罩。那個口罩是美國自行車隊為隊員特製的,他們就是依照大使館提供的建議才這樣做。後來,被中國一些媒體和機構大加撻伐,甚至還上升到「辱華」的高度,逼得他們摘下口罩道歉才了事。




▲8年前,在北京戴口罩是可恥的。圖中的美國運動員曾經激怒了全中國





▲2014年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




回頭想想,當初指責美國運動員、指責大使館空氣質量指數的那些媒體,那些人,究竟是真正不知道情況之嚴重,還是知道而故意為之?2008年的空氣質量本來就不怎麼好,停工停產,單雙號限行,才換來了「奧運藍」。如果空氣真的沒有問題,又何必停工停產呢?最後精神勝利地說「美國人被奧運藍征服摘下口罩」,不過是自欺罷了。逼美國運動員摘下口罩,無非是停工停產的「功勞」要被人確認和承情而已。




美國早就引入了pm2.5評測空氣的標準,並由大使館發布,主要是給在華的美國人作為空氣質量的參考。而只有少數中國人知道這個數據,直至2013年2月,pm2.5標準才正式被中國引入,並被以中文命名為「細顆粒物」。在對霾的認知上,中國已經損失了非常寶貴的五年時間。得到這個教訓就是,要聽得進去批評,要承認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確比我們起步早,比我們有經驗。




▲2015年的一張PM2.5分布地圖




2013年10月,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認,細顆粒物是引發癌症的普遍及主要的環境致癌物。從「霾城」到「癌城」,時間一天一天過去,而人們坐以待斃般束手無策。周五的重霾,一路往北攻城略地,眼睜睜看著亦庄淪陷、國貿淪陷,望京淪陷,如果還在轉發什麼「空中有霾,心中無霾」這類雞湯,那也基本是自欺了。




賈樟柯說拍一個環保廣告,扛著攝像機進了胡同,不知道從哪裡竄出幾個大爺大媽高聲嚷嚷:他們要拍咱們的霧霾!趕緊把攝像機扣下來!這不是笑話,是真事。大爺大媽們不知道霾是致命的嗎?我想他們知道,但他們更知道比霾還可怕的那種無形東西。




賈樟柯後來說受不了霾,要搬離北京。網上群起而攻之,說你牛逼你滾出中國吧。這讓人想起來一個老段子,幾隻鴨子在烤鴨店後廚爭得面紅耳赤,到底是燜爐好還是掛爐好。






其實,面對有害且致病、致命的霾,能不能對自己的生命更負責一些?這種負責要向外尋求,而不是向內化解。霾是公共治理問題,我們個體靠自己的力量是解決不了的。不是個人少開車、不吃燒烤能解決的,歸根到底,這完全就不是「從我做起」的事。「從我做起」,只能消解這個話題背後的公共治理責任,於事無補,甚至會轉移視線。




▲去年引爆社交網路的圖片:從飛機上看北京霧霾




北京市在《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二稿)》里試圖把霾列為「氣象災害」,也就是說,這並非人禍。這其實是一種不誠實,這種不誠實與奧運那年的不誠實是一以貫之的。一味掩蓋霾的性質而不下決心從根部治理,做一些皮毛功夫,無助於問題解決。但是同時我們又看到,「APEC藍」是可以實現的,也就是說,也許真的有辦法,但是不是願意用?這是公共治理責任問題,就不好展開說了。





轉發那些「心中無霾」的雞湯,用調侃、苦中作樂的方式坐以待斃,我們的嬉皮笑臉,只能消解這個問題的嚴肅性,消解我們對於生命本身的尊重與愛護。




其實,同樣的社會環境問題曾經在英國也發生過!眾所周知,霧都,曾是英國的代名詞,在上世紀,倫敦近萬人死於霧霾。。。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遇到環境污染事件的國家。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範圍高濃度的霧霾籠罩倫敦,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


-大霧之後幾個月,又有8000多人死於非命。


此次事件成為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給英國社會造成很大衝擊,是促使英國痛下決心治理霧霾的導火索。




19世紀,英國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倫敦工廠所產生廢氣形成極濃的灰黃色煙霧。20世紀50年代最為嚴重,「霧日」(即指視域不超過1000米的天數)一年裡平均多達50天左右。




1952年12月5日至10日,發生了「倫敦煙霧事件」。當時,歌劇院正在上演的《茶花女》因觀眾看不見舞台而中止,歌劇院里的人也被迫散場,出來卻發現,大白天的伸手不見五指,水陸交通幾近癱瘓。




英國的霧霾治理經驗


嚴重的霧霾迫使英國人採取更加積極地措施對抗霧霾,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現在,他們始終沒有停下治理霧霾的腳步。









自上世紀開始,英國政府就開始執行嚴格的車輛控制法規,直到城市裡的車輛變得井井有條,並倡導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混合動力低污染的公交車投入運營。




政府用車幾乎絕跡,上到首相,下到部長和議員,都自行車,地鐵上下班。





如今,即使在繁華的倫敦,車輛的出行也並不會影響到這裡的藍天和白雲。





其實,人類的生存環境處處都充滿了蝴蝶效應。一個小小細節的改善,和追求「精緻化」設備的心態,都會給環境帶來巨大的改變。






即使,霧霾是中國改革開放追求快速發展的必然後果,但放眼世界,各個國家的政府管理經驗一定會給中國帶來新的治理思路。




不要覺得治理霧霾就會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1960年到1970年,在英國治污的前十年,經濟不但沒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後十年終,英國進入了油氣時代,他們的經濟總量翻了四倍。




英國的能源大臣:要給新興的產業給他們公平競爭的機會,他們會帶給你驚喜。  




現在的倫敦,只要是晴天


倫敦一定都是藍天白雲


這讓身在倫敦的人們


每日倍感幸福





倫敦不論哪個區都遍布著公園


它們是整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看到如今的英國,中國難道還不應該真正痛下決心治理霧霾么?




誰希望中國的經濟騰飛展現給世人的是一副灰白的模樣?





誰希望老百姓在面對越來越好的物質生活時,卻因為健康無福享受?





這不是中國本來的美麗模樣,這不是老百姓本應有的生活。





霧霾之下人人平等,霧霾之下無人倖免。





記得王朔有個段子,問一個人為什麼願意買上千萬的房子,住在這樣擁堵不堪的城市,承受著致命的重霾,回答說是因為這裡醫療條件好。然而,假如在這裡多呆幾年,掙得錢夠不夠看病,真是個問題,能不能掛到專家號,也是個問題。




每個人對自己和家庭都應該負責起來,買靠譜的防護口罩甚至面罩、靠譜的凈化器,堅決讓孩子呆在家裡,減少戶外活動,用一種相當嚴肅和認真的行為,盡量減少重霾對自己、對家人的傷害。在重霾來襲的時候,盡量遠離這個城市。沒辦法,這就是我們個體為公共治理不力所付出的額外的代價




各安天命是不是雞湯,誰都說不好,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里,並不是沒有別的選項。有沒有付出一次性代價的解決方案?有些人會想,是不是完全沒辦法了?其實,千言萬語,都可以找另一種生活來代替:移民,找到另一種更健康的生活。




重磅

為答謝支持並關注最英國的粉濕們,我們決定在每月的20號,選出近一個月被選為精選留言最多的讀者,送出來自倫敦塔橋的明信片


趕快點擊文末的「寫留言」,讓我們聽見你的聲音。


????????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好物 | 可以防霧霾的面膜,你...聽過嗎?
吹風就等於吸霧霾?空調PM2.5竟然這麼可怕!
對抗霧霾,不只有口罩
他在40年前就總結了霧霾的成因,只可惜沒人能聽懂
霧霾正在悄悄腐蝕你的皮膚,這樣洗才能洗去PM2.5!
2017最流行,抗拒不了的霧霾藍,所有人都在穿!
霧霾!也可以這麼美的
霧霾,是怎樣幹掉我們的
他在40年前就總結了霧霾的成因,還說出了我們現在不便說的話
霧霾跨年了,只戴口罩真的有效嗎?
2017最流行,抗拒得了霧霾,抗拒不了的霧霾藍!
在可怕的霧霾天氣里,我們該怎麼呼吸?
霧霾天,你的多肉是否已休眠了
Metro +丨當時他們那個年代,可沒有霧霾
霧霾天,你戴對口罩了嗎?
脖上掛個圈,可以跟霧霾說再見了
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為霧霾擋住了!
比霧霾還可怕,為了自己和家人收了這些
霧霾又回來了!短短150秒,霧霾侵入人體全過程,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