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余友涵

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展


策展人:龔彥


展期:2016年12月24日至2017年3月26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7樓10號展廳

主辦機構: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PSA即將於下周開展的「余友涵 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展」,是中國重要的當代藝術先鋒余友涵的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為全面的回顧展,其中就包括了我們最熟知的抽象「圓」系列作品。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五聯圖》(2007),余友涵,丙烯、布,160 × 50cm × 5,圖片來源於藝術家

對於余友涵而言,抽象「圓」系列是他創作生涯中的重要轉折,是他在學習與吸收西方現代抽象藝術後,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抽象語言,獨辟了一條新徑;對於中國當代藝術而言,抽象「圓」的橫空出世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讓藝術回歸本質的純粹,變得更自由;而對於觀者的我們,抽象繪畫不像具象藝術那樣容易理解。


感受到抽象「圓」所帶來的靜謐與流動能量後,你不由地好奇其背後的故事。余友涵為什麼畫「圓」系列?他想表達什麼?「圓」系列在30年來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這些疑惑,今天就讓我們一一為你揭曉。


余友涵為什麼會畫「圓」系列?


上世紀80年代,文革剛結束的中國興起了一股奔現代化的浪潮。當時迫不及待想要回到藝術本身的藝術家們,也無法避免地被這股浪潮所席捲。而當時源源不斷湧進中國的西方現代繪畫,為藝術家們打開了全新的世界,同時中國藝術家們也渴望以藝術創作來趕超西方。


《抽象1980-12》(1980),余友涵,水粉、紙,69 × 55cm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圖片來源於藝術家


余友涵在80年代初期的創作中不難看出他收到塞尚與米羅等西方現代繪畫的影響

在余友涵認識與學習西方現代繪畫的過程中,經歷了塞尚的「構成」形式美與技巧米羅繪畫中的造型與意境。1980年起,余友涵開始創作抽象繪畫。從那時期的繪畫中,可以看出塞尚與米羅對其的影響,但是也會發現其中還顯露了他自己的思想與觀念。余友涵始終在不斷探求如何展現中國傳統的美學與民族精神。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 1981-2》(1981),余友涵,水粉、宣紙,69 × 69cm


圖片來源於藝術家;在早期創作中,放大局部看,也會發現「圓」這一元素


在探尋的過程中,余友涵樂意了解其他中國藝術家如何表達抽象的。80年代初期,他參觀了趙無極於杭州的展覽,以及上海博物館的「波士頓博物館美國名畫原作展」(展出了莫里斯·路易斯、弗里德爾·杜舒巴斯等人的抽象作品),通過這些多樣的抽象創作獲得了啟發。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當時「波士頓博物館美國名畫原作展」的展覽門票


余友涵當時還是上海工藝美術學校的老師,陳箴是他的第一屆學生。相差僅十歲的兩人亦師亦友,經常互相交流學習。陳箴當時創作了一副油畫作品《氣游圖》,這幅畫讓余友涵感知到了中國山水畫中「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思想。這一種創作思路被沿襲至了之後的「圓系列」。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氣游圖》,陳箴,圖片來自《中國當代美術史 1985-1986》,高名潞等著


經過了長達5年的思考與實踐,1985年余友涵終於將他的抽象繪畫轉向了抽象「圓」系列。黑與白的傳統顏色,讓早期的「圓」系列顯得靜謐、純粹、卻充滿了線條的力量感。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1984-12》(1984),余友涵,丙烯、布,118 × 98cm,圖片來源於藝術家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余友涵「圓」系列的手稿,圖片來源於藝術家,「圓」系列中的短線條


是來源於余友涵在那時臨摹石鼓文所用的筆觸。


余友涵在之後提及他創作「圓」系列最初的想法:當時剛剛從「文革」走出來,對社會上的政治鬥爭, 對當時的藝術表現現實的東西非常厭煩,就想找一個象牙之塔,獲得安定。 這是當時我的感情,一個黑白的、簡單的、圓形的東西,放在布上,我感 覺可以把感情的寄託基本上表現出來。


透過「圓」,余友涵想表達什麼?


余友涵多次提及老子是他在精神上的導師,老子的「道」對他的抽象「圓」系列具有啟示作用


文革結束後的80年代也掀起了一股讀書熱,但是余友涵卻對廣為流行的西方現代哲學不太感興趣,他喜歡的是中國的哲學思想。余友涵在新華書店買了陳鼓應注的《老子》,這本書成為了他之後創作與生活的一個指導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1985-3》(1985),余友涵,丙烯、布,130 × 160cm,圖片來源於藝術家


「道」是老子哲學的中心觀念,「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所以「道」是先於世界萬物存在。按照陳鼓應所解讀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還生成了自然宇宙萬物。「道周行而不殆」,這裡的「周」是指一個圓圈,具有循環的意思。所以「道」循環運動,生生不息。余友涵筆下的「圓」就脫胎於老子的「道」,「圓」既可以代表萬物的開始,又可以代表萬物的結束,它象徵著循環的運動,表達了一種博大、包容與和諧。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1986-5》(1986),余友涵,丙烯、布,160 × 130cm,圖片來源於藝術家


余友涵曾解釋過創作「圓」所想表達的意圖:對宇宙的崇拜。是這個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浩瀚宇宙養育著我們人類以及我們個人,它是值得我們不斷崇拜與謳歌的對象。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1990-11》(1990),余友涵,丙烯、布,160 × 130cm,圖片來源於藝術家


只有當我們以有限的個體去感知無限的世界時,才能不斷嘗試突破自我的有限性。也只有在我們感受到宇宙的博大後,我們才能更寧靜地審視內心世界。余友涵希望「圓」可以展示世界萬物生生不息的生成過程,還希望將自己內心理想的表白寄予「圓」之上。


「圓」系列經過了哪些變化?


30年來, 余友涵始終在創作「圓」系列。隨著時代與生活的變化,他的「圓」系列也不斷地發生了改變80年代初期的「圓」是中國傳統與西方現代的結合,黑與白兩色揉入了現代性的創作方法,中國哲學的思想交織了西方現代繪畫的思潮。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 1986-2》(1986),余友涵,丙烯、布,130 × 160cm,私人收藏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的「圓」更自由,它擺脫了顏色與形狀的限定。它顏色多彩明亮,展現了更多了思緒與情感。而余友涵又以和「圓」同樣的筆觸,創作了其他造型的抽象畫,這些畫形雖形不像圓,但始終沿襲了「圓」的精神。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 1990-17-1》(1990),余友涵,丙烯、布,130 × 130cm


圖片來源於藝術家/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1991-1》(1991),余友涵,丙烯、布,167 × 118cm,圖片來源於藝術家


步入21世紀後,「圓」形態更豐富。自然的萬物與人們的生活皆進入了「圓」的世界,我們似乎可以透過這個圓圈,看到自己。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20071006》(2007),余友涵,丙烯、布,260 × 162cm,圖片來源於藝術家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20120818 大章魚》(2012),余友涵,丙烯、布,132 × 162cm,圖片來源於藝術家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抽象20150314》(2015),余友涵,丙烯、布,227 × 132cm,圖片來源於藝術家


讓我們沿著「圓」再繞一圈,回到余友涵早期時袒露的觀點,這一藝術觀點也始終循環貫徹了他全部的創作生涯。


藝術表現心的自由;


藝術有利於打破意識及文化的束縛;


藝術一頭聯繫傳統,一頭聯繫未來;


藝術求新,但新不是唯一的標準;


藝術是創造,但創造不是唯一的要求;


心靈有多少需要,對藝術就有多少需要;


藝術需要誠實,藝術家更需要誠實,但誠實不是藝術;


藝術追求完美,但完美的藝術最不完美;


當代藝術並非來源於生活,當代藝術來源於文化;


批判是現代藝術的生命,美即批判;


過多的批判之後人們渴望安靜,這時美即安靜。


——余友涵的藝術觀點


1991年5月


-END-


中國藝術現場


關注藝術現場!關注正在發生的藝術事件!


我們將與您一起關注中國當代藝術進行時,


關注展覽動向,關注藝術家創作,


一切從關注開始!


【雞年定製春聯福袋——陳欣×2046】

余友涵:我畫圓畫了三十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現場 的精彩文章:

緬懷與重構——2016年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
中國當代藝術的黑夜,許多事情正在發聲
來自雲中的聲音
一個骨肉豐滿的王廣義
在歷史中回溯歷史,站在故宮裡凝望故宮

TAG:中國藝術現場 |

您可能感興趣

余友涵:我為什麼還要畫「沒有」觀念的畫
余友涵:更為隱秘的區間
余友涵1973—1988作品展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