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得知孩子在學校欺凌別人,暴怒指責可不行

得知孩子在學校欺凌別人,暴怒指責可不行

得知孩子在學校欺凌別人,暴怒指責可不行



銀波,(性)犯罪心理矯治,新手

首先我想質疑一下這個提問的主體。


發現自己的孩子參與了校園暴力、並且是加害方,家長在行為上的反應有 3 種:1)試圖阻止;2)不當回事不關心;3)鼓勵或變相鼓勵。


這個提問的主體是第一種反應的家長。


那麼第一種反應的家長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呢?

如果自己娃被舉報是第一次,家長可能是震驚、憤怒、傷心(不相 / 想信)、自責(比如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這已經是慣犯,在此基礎上很可能會伴隨深深的無力感(對孩子沒有辦法)、擔心(這娃以後會怎樣)、試圖往好處想(至少不是被欺負、長大了就好了等等)。有的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向受害者多次致歉,得不到諒解,於是開始埋怨受害方不通情達理。


(沒查文獻,都是經驗論。有一段時間一直在犯了事兒的少年的家長小組幹活。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之中有當事者,歡迎分享自己的經歷。)


家長在處理這件事之前,請先理清楚自己的情緒和思緒。


你的傷心失望難過自責,僅僅通過發怒的話,是傳達不了給你的孩子的。


震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曾經面過一個男孩,他小學時在超市偷東西被逮到,他父親在他背上用油性筆寫上「小偷」,把他揍到奄奄一息失去意識,甚至要從陽台上把他扔下去。最後鄰居報警虐待,警察介入把他保護起來。他現在是高中生了,而我面他,是因為他又犯了別的事兒。


有本書叫「反省させ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直譯:讓 TA 反省的話會讓 TA 變成罪犯)說的就是這樣的事。


我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案例。他們的反省文章越寫越寫越流暢真摯、演技越來越高超逼真。但實際上,在父母口水直噴或者還加上武力制服的時候,他們一邊反省著、一邊思緒飄到了很遠:我下次要怎樣才能做的更隱蔽呢?


理清自己情緒不是個簡單的過程,夫妻間(如果有且能的話)最好商量一下。


我的建議是,不要試圖一個人解決。不要說慈母多敗兒只責怪媽媽,父親同樣有責任。

理清楚,然後把自己的情緒先放一邊。夫妻倆甚至可以想的積極點:問題暴露出來了,正是解決的時候。孩子的問題說起來也簡單,小學生的話,基本上純粹就是暴露了家庭教育的問題、或者說暴露了你們夫妻的問題、或者說暴露了包括爺爺奶奶在內的大家庭的問題;初中生的話,在此基礎上還往往涉及到同齡人的夥伴關係問題。


可能有人要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實話說,我站著說話確實腰是不疼的。


年紀越小干預越早,效果越好。到高中生的話,相應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知識水平上發展程度比較高了,乾的事,危險度傷害度往往也比較大,打個不適當的比喻,比如燙煙頭剝衣服性侵犯之類的,小學一二年級很少有小孩干出來吧。所以要是在初中生之前發現自己家娃犯了事兒,一般事情大不到哪裡去(像長崎一個小學生用小刀把同學脖子割了的這種還是極為少見的),以此為契機還很有希望改的。


把事情搞清楚。

在沒有搞清楚事實之前,不要下任何判斷。為了得知這個事實,你可能需要去跟孩子本人交流、需要跟老師交流、需要跟受害方交流,盡量多的收集信息


這個過程需要傾聽


大多數做了壞事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做的是壞事,要不然他們怎麼會為此撒謊、試圖逃避責任呢?


做好了傾聽,你家娃能安心地把事實真相說出來,這個「教育」就成了一半。


因為他對於自己做的事,承擔到了一定的說明責任。


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


我最近遇見一個男孩,他是性犯罪慣犯,從小學 5、6 年級開始就掀女孩裙子、強摸胸等等,偏偏沒有一件事真正鬧大的,因為發生在校內都在校內解決了,沒有人報警。最新發生的這件事,學校的處置是勒令退學,但受害者沒有報警。他在治療時,重複一句話,「反正學校能幫忙解決」。


他媽媽則一直哭泣著道歉:「都是我的錯。」


一個人犯錯,且這個錯誤的責任不需要承擔的話,往往會使這個人變本加厲。


TA 承擔責任,父母幫助 TA 承擔責任,注意不是【替】TA 承擔責任。這其中差別很大。


總結一下:


在我的理解中,校園暴力並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概念,校園暴力是一種發生在校園這種特殊環境下、學生之間這種特殊關係下的,暴力或者說犯罪行為。


當然環境因素是很重要的,這一點無法否認。


但是,很多時候我感覺,校園暴力這個名稱弱化了事實的力度,校園暴力這個詞給人的印象是擦邊球--儘管接近,但沒有越過法律。實際上,我們說的校園暴力按情節內容程度不同,有些已經進入了犯罪的範疇


對於一個暴力加害者,我們一般從三個方面進行 assessment:


1)有助於 TA 變化的要素strength(他本人,他周圍,比如人際關係、家庭、學校等)


2)有害於 TA 變化的要素 risk(同上)


3)他本人的需求 need(因為變化的主體是他本人)


如果事情不嚴重,這 3 個方面的要素中 strength(比如他本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強,爸媽想幫助他支持他並且願意為此付出努力)相對多,risk(比如他本人有發展障礙,思維容易走極端,爸媽關係不咋地,他與教師關係差)相對少,他本人亦有改變的需求的話,判斷這孩子在community內,在家庭內可以改變的話,爸媽想自己解決還是有戲的。


但是,如果事情比較嚴重,這三個方面的要素中 risk 特別多的話,就這孩子的危險性,在community環境很難解決問題的話,最好給送進少年監獄等比較嚴格的地方。


就這個提問來說,主體是我之前說的第一種父母的話,父母的支持和動機會成為孩子改變的一個重要的strength。


對於父母的建議,說到底是下面這兩句話:


你不能改變別人,你只能改變自己。


然後通過改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可能)影響到別人。


如果上句括弧里的可能性沒成,就拉倒吧。TA 的人生是 TA 的人生,哪怕關係再親密,一個人也沒法為別人的人生負責。


客官,這篇文章有意思嗎?


好玩!下載App接著看 (????) ?


再逛逛吧 ˊ_>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冬天去日本,這些都是不可錯過的特選「限定美食」
美歐日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還能愉快地賺錢嗎?
小區停車位的歸屬之戰:我的地盤我做主?
不是開腦洞,「宇宙只剩下太陽這一顆恆星」真的有可能
泰坦尼克號的最後時刻,哪些人活了下來?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人渣哪都有 外國也有校園欺凌 可憐男孩被同學毆打 不堪重負 最終猝死
面對校園欺凌,應告訴孩子別怕事
他因為長相被人唾棄被人欺凌,但卻勇敢的做出這件事……
這座女子監獄很人性化:為保護「男囚」不被欺凌,將他們和女囚關在一起
惡霸欺凌未成年男孩,自己卻被暴打一通,路人都叫好
杜絕校園欺凌,不只是為了受害者
子女被欺凌校方毫無作為,父親去警告那些學生,卻被警方指控
這才是真實的晚清士兵,怪不得被列強隨意欺凌
震驚!一中學生受同學欺凌被逼吃糞便!校園欺凌,怎麼避免讓孩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 特別關注
一個校園欺凌者的殺人回憶:因為被欺負過,學會了欺負別人
別讓孩子在虛擬空間被欺凌
縱然因為善良遭人欺凌,我身為父親就不言放棄
大數據告訴你,校園欺凌暴力多可怕
家長們: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到校園欺凌,學下這幾招!
護苗行動——避免孩子遭受校園欺凌,聰明媽媽會這麼做
若我們遭到校園欺凌丨最可恨的是誰?
一線教師嚴肅說:有這些孩子容易被校園欺凌,家長要注意!
老母被人欺凌 兒子卻倒過來給人家錢
此皇帝眼睜睜看著自己女人被欺凌,只能窩囊作詞,害死自己和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