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今天是朱季海先生逝世五周年,朱季海先生(1916-2011)是章太炎先生諸多弟子中最小的一位,太炎先生曾以「千里駒」稱許他——「季海以仔肩國學自任,其學識又足以副之,真所謂千里駒也。」在朱季海先生的一生中,也不負太炎先生的期許,始終執著學術,弘揚國故。今天,我們特別推送此文,以更好地紀念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悼念中國傳統學術的忠實繼承人和傳播者朱季海先生



王寧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2011年11月27日,由中華書局和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朱季海文集首發式和學術研討會」在蘇州東吳飯店舉行。到會人數不多,即使是官方人士,也都是了解朱先生的知己和關注過他的朋友。這是一個真正的民間聚會,但卻充滿了濃烈的人文色彩和學術氣氛。已經很久不能正常進食的朱季海先生由女兒陪同親自來了。聽完幾位會議發起人的相關講話,他面對窗外明媚的陽光高聲地說:「陽光這樣燦爛,以後還會有問題嗎!」之後,他從中華書局顧青副總編輯和室主任俞國林手上接過稿費交給女兒,就由年輕人送回家了。估計為了這個最後夙願的完成,那天中午,他也許會去吃一次西湖醋魚,但也不過是嚼嚼就吐出來了。


在研討會當天從蘇州回北京的火車上,我跟顧總和俞國林說:「朱季海先生文集由中華書局出版,我國最有影響也最具質量的的古籍出版社,出版具有最高古籍整理水平的書,彼此都十分相宜。趕在朱先生96歲身體又欠佳的時候完成出版任務,中華書局為中國文化和學術做了一件極有意義也極有魄力的好事。希望朱先生一高興身體好轉,也擔心他多年夙願得以完償,沒有心思,不再等待了。」朱先生沒有照顧我們的期望,確使我們的擔心成了現實。12月22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從蘇州傳來了朱季海先生逝世的消息。在意中,卻也十分悲痛。


我認識朱季海先生也是在蘇州。30年前,我跟從陸宗達先生到蘇州開第二屆訓詁學年會,老師帶我去見朱季海先生,但囑咐我不要跟他一起進屋。老師對我說:「朱先生是太炎先生的弟子,年齡比我小,輩分卻比我高,我是要磕頭的。你進去不好行禮。」穎民師進屋,我聽朱先生說:「都什麼時候了,不要行大禮。」老師才讓我進去。朱先生沒有看我,也沒有站起來,只說:「坐下吧。」

回北京的路上,穎民師對我說:「朱季海先生幼承家學,青年時代追隨太炎先生弘揚國學,上個世紀他是太炎先生年齡最小的弟子,但成就很高,只是不出來工作,難以請動他!」


之後,我們和朱先生就結下了不解的學術緣分。第三屆訓詁學年會、海寧召開的太炎先生學術研討會、王靜安先生的紀念會……朱先生都由我們接送,他不跟我們客氣,書來信往,每每問及「陸門弟子」——謝棟元、錢超塵、楊逢春……十分親切。我們的生活饋贈他從不推讓,我每到蘇州去看望他,雙塔也好,觀前街街心也好,飯店也好,沒有遭受到一次拒絕,和我們真的是一家人。


學術上也是如此,朱先生讀過陸先生的《說文解字通論》、陸先生和我寫的《訓詁方法論》,我寫的《訓詁學原理》,都會直接提出一些意見。近些年他最關注的是太炎先生在日本講《說文》的筆記,我多次對他彙報整理與出版情況,他總是說想看看原稿或複印稿,但卷宗浩瀚,無法奉寄,當我告訴他準備完全按原文逐條照抄時,他說:「好,他們記錄不敢離開太炎的意思,你們整理不敢離開記錄本文,這我就放心了!」從此他不再索要原件和複印件,更沒有怪罪我不把文件奉上。現在倒是我後悔極了,如果當初費點力氣把原件給朱先生看看,他一定會給整理提出我們意想不到的更好辦法。如果事先把我寫的前言交給朱先生看,他更會幫助指教,可惜什麼事都是急急忙忙,沒有來得及做,成為我的無可挽回的遺憾了。這就是我親自接觸的朱季海先生。看看網路和報紙上關於朱先生為人作派方面的軼事的描述,總覺得不真實,不可理解,那是我們認識的朱季海先生嗎?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朱先生逝世前,已是章黃之學輩分最高,成就卓著,年齡最大的學者了。他不司公職,無需學位,靠著自己永不離開學術的執著和膽識,獲得學術晚輩的崇敬、信任與愛戴,他在弘揚國故,承續師說,以純粹的中國之學豐富現代的道路上,艱難前行,作出貢獻,他一直是我們弘揚國學的一個精神支柱。20到21世紀之交,西化和中國文化的衝突,在某種程度上更甚於19到20世紀之交。上個世紀,中國在推翻帝制以後還很衰弱,而今天,中國在政治,經濟上已獨立強盛。如果在現代中國失去太炎先生所說的「靈魂」,國家將何去何從,我們是可以想見的。在這個愛國學者們對文化發展充滿憂患的時代,出版朱季海先生這樣一個溝通兩個世紀的學者的文集的意義,估價再高也是不過分的。


六中全會關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議,提出了樹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問題,我覺得,朱季海先生的一生,是可以夠得上自覺和自信這兩個詞語的。他的自覺和自信,表現在他對以章太炎先生為代表的,用全力維護中國學術精華的幾代學人的追求,從未放棄。由於堅持文人的特立獨行,他在相當長的生涯中,並未被組織到現行的學術行列里,但他一直在關心學術的發展,觀察學界的動態,用正確的文化觀來發揚學術。


在寫作難,發表難,與會難,融入更難的處境下,他堅信弘揚中國學術精華的方向,朱季海先生最懂得什麼是純粹的真正的國學,在社會上對「國學」二字任意曲解,妄加註釋的時候,他能以獨特的方式,在我們邀請他,護送他去參加會議和與他交談的過程中,處處都可以看到、聽到他的真知灼見,雖片言隻語,卻發人深省。他對章太炎先生關於文化的思想,對中國傳統還原與繼承的態度,在文集中隨處可見。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我自己才疏學淺,沒有資格來評價季海先生的學術,但學習過程中,有許多收穫,感受到朱季海先生的學術有他自己明顯的特點:


首先,他受到章太炎先生文化思想熏陶的同時,通過自己的實踐,有極為純熟的乾嘉、章黃的學術素養:經史子互通,以「小學」通經而不事空談,學風務實、文風簡約,當代少有。有人說他的《楚辭解故》是「天書」,怎麼會呢?《楚辭解故》顧名思義,是對前人故訓所做的再梳理,每一條前人有多個說法的,他都有分辨,也不過是用材料說話。例如「離騷」,「離」歷來有三種解釋:解為「別」和「叛」,都用的是「離」的常用義,解為「遭」,是以「離」為「罹」;朱先生梳理後,根據多種故訓,確定為後一種解釋。由於證據充足,將這個語義考證做成確案。這在訓詁界一看就懂,何稱「天書」?只是,他的解故取材時代偏早,一般人難以有此積累而已。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第二,他因博覽群書,積累豐厚,對古文獻的語言、思想有高度的敏銳判斷能力,甚至可以說是鑒賞力。是非真偽在他的短短數言中表述清晰,極具說服力,勝過許多洋洋巨文。朱季海先生善於「校」,但不是死板的核對,他的功夫在「理」,清理和釋理,雖說「述而不作」,實為「述而能作」,一般的人達不到這樣的「不摻水」的功夫。


第三,他對傳統與現代的關係有清晰的認識,能夠立足現代來弘揚傳統,嚴守文人將古訓傳世的使命,不越雷池來妄談世風,看似迂闊而實為清醒。每次見他,他都會對我說:「千萬不要聽那些認為章黃是『復古』的讕言。太炎怎麼會復古?他處處立足當代。有些人把『還原歷史』解釋做『回到歷史』。怎麼回得去?現代是真的,歷史也應當是真的,『還原』不過是求真,懂得『小學』才能求真!這就是『樸學』。」


他的學問是有根的,從根上解讀古籍。現在的有些學者連書都不好好看,材料習慣從網上「調用」,觀點習慣從第二手、三手甚至多手轉用的文章中「抄用」,這麼做學問,怎麼能看懂朱先生的書?就是很用功的人,時間不到,也難以企及朱先生的根底。在當前這種浮躁之風盛行的情況下,讀他的書文是令人感慨。現在的評論善於炒作,號稱「新聞效應」,是不能正確解讀朱先生的學問的。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朱季海先生由於處境的不善,常常有獨立不群的表現,有時不為世人理解。他對請他出山的方式十分計較,提出一些看來很苛刻的條件。比如,他說自己上課25分鐘就夠了,不要50分鐘,那是對今天課堂教學的「侃」風和「空論」的不屑。有一次我接送朱先生去東北開會,中途在北師大停留,他對我和師弟宋永培講《說文解字敘》中提到的「分理別異」四個字,認為我的理解不夠深入,一講就是一個多小時,引書全憑記憶,從《易經》開始,大約涉及十多種古書。真叫他講課,他會只講25分鐘嗎?


為了保持自己的尊嚴,防範學術被褻瀆,他有自己試探別人態度的特殊做法,有人把這種看來反常的做法界定為「怪異」,甚至肆意誇大、醜化,是為不善解也!千篇一律帶來的淺薄與無知使世人最難容忍個性,最不懂得去體驗內在的精神;加上物慾帶來的「勢利眼」作風,使朱季海先生融入現代學術隊伍遇到太多的困難,文集的出版也一拖再拖,這實在是一種誤人誤事的悲劇。


片面理解「實踐」是我們這個時代評價人才的常事,認為什麼都要親自經歷才叫「學問」、「能力」,絕對否定間接知識。在一個改革的時代,人們會認為未出國門就不懂西方,是一種大缺欠;卻不以與歷史隔絕、胸中無師承祖訓為可悲。朱季海先生從師太炎,十分重視從閱讀中獲得世界知識,尤其重視處在文化高潮時代的世界古文明。一個人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應當千百倍多於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這才是找對立足點的「自信」;而我們對只了解國外完全不懂中國的學人總是高看三分,反而把直接熟知中國、間接了解國外的學人視為保守,難道這也叫合理的評價人的標準嗎!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朱季海先生去了!中國不會再有第二個朱季海;但他在困境中忠實繼承中國傳統學術和致力傳播樸學精神的道路不會斷絕。北師大陸宗達先生開創的章黃學術研究,一直延綿不斷,在經學、小學的學術發展過程中,得到朱季海先生許多的指導和幫助,我們這一代人和我們的學生,是在朱季海先生和其他很多前輩師長精神的鼓舞下走進中國傳統語言學的領域而不言放棄的。


在去年11月27日的研討會上,我曾代表北師大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的全體師生,表達對朱季海先生的敬意和謝意。我說,「社會在發展,經濟繁榮之後,文化發展的高潮必會到來。六中全會已經專門為文化作出決議,真正的國學為社會接受和理解的時代會一天天走近。」我也曾誠摯地祝願朱季海先生身體健康。我說:「在您的文集出版後,您的學術和理想將會被更多人理解、關注。您會看到幾代學人為之努力弘揚中國文化精華的理想一步步實現。願您為這個事業而保持自己的健康,這是我們大家的願望,請不要讓我們失望。」


現在,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這些話已經全部成為令我們悲痛的歷史!但我們延續中國優秀傳統,傳播中國遺產精華的志向將永遠不會僅僅是歷史,它一定會代代相傳,走向每一個「現代」!它一定會凝聚我們的隊伍,等待最好的時代的到來!它一定會激勵我們做出成績,不負時賢、前人和祖先!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2011年12月23日修改,2012年1月9日再修改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作者介紹】


王寧老師,1936年生,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北師大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主任,章黃學術在當代中國的重要傳人。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卜師霞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從事訓詁學、辭彙語義學研究。


【欄目主持】


卜師霞,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從事訓詁學、辭彙語義學研究。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冬至大如年,餃子不等閑
梁實秋:共享快樂才是友誼的趣味
誰是「詩人」?——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側寫
「校園欺凌」事件:感同身受的教育是當前教育的重大缺失
亂世心史——讀杜甫《悲陳陶》《對雪》《哀江頭》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劉海的理解和設計原理
如何科學地理解《王者榮耀》的劇情
晚清士人對《天演論》自然知識的理解——以吳汝綸與孫寶瑄為例
公眾理解科學的理論研究:約翰·杜蘭特的缺失模型
李罕說:我所理解的佛法和生活
如何理解著名老中醫蒲輔周先生所說的「必先歲氣,毋伐天和」
深受千萬父母信賴的優秀兒科醫生崔玉濤力作《崔玉濤談自然養育 理解生長的奧秘》!
斯大林和朱可夫之間的信任與理解
從黃金到王者,說說自己的王者榮耀經歷和對遊戲的理解
李准基談女友:能理解我的人
姜丹尼爾:安俊英:姜丹尼爾理解力超強,李大輝天生就是愛豆
宋仲基宋慧喬結婚李光洙被調侃 李光洙吃醋的心情應該理解
宋仲基:聰明的人理解規則,更聰明的人定義規則
袁世凱洪憲復辟的時候說自己繼承的是朱明大統,你理解嗎?
安俊英:姜丹尼爾理解力超強,李大輝天生就是愛豆
老師為什麼要管學生,這是最客觀透徹的解說!(都說老師要理解學生,老師也需要被理解呀) | 精選
北大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要對傳統理解、認同和尊重
鳩摩智扮演者李國麟與女兒親吻被罵,看完胡軍賈乃亮就能理解了
明星藝人命理解讀——薛之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