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移民火星前,我們先來看看住宿條件吧
這些年,不論是科學界還是企業界,關於移民火星的想法層出不窮。但是,去了住哪兒呢?當然還是得自己造房子。於是,近些年,在大家熱熱鬧鬧討論移民火星的同時,也有不少機構在積極且大膽地設計著火星住宅。
11 月下旬的時候,得克薩斯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凱斯·斯圖爾曼領導的研究團隊詳細分析了NASA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搭載的淺地層雷達的觀測資料,提出了個新發現——火星上埋藏著巨大冰層,而且蓄水量與地球最大淡水湖蘇必利爾湖相當。
這個新發現也激發了設計火星之家的設計師們。比如,最近 NASA 蘭利中心的設計師們就以此設計了一款可以利用這些豐富底下冰層資源的火星住宅。
就是下面這間圓圓的,長得很像愛斯基摩人住的冰屋一樣的房子啦。
先說說居住條件吧。根據在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工作的 「冰屋」首席研究員凱文·肯普頓對 的介紹,這個「冰屋」可以住 4 個人,有工作、睡眠、娛樂、食品加工甚至溫室區域。客艙里會有 14.7 磅,大概 6.6 公斤的空氣壓力。然後室內所有地方都能維持恆溫 22 攝氏度的水平,總的來說非常舒適。
他說,現在有很多設計師都設計了三維圖效果非常漂亮的火星之家,但是呢大部分都 hold 不住壓力問題。在火星居住可就是在一個壓力容器里居住啊。
為了解決壓力問題,這個冰屋的內部結構被設計成了這樣。
①代表蓄水囊、②代表最外層的 beta cloth ,一種宇航服上會使用的耐火二氧化硅纖維布材質。③為豎起的支撐結構。④就是會用到火星冰層的冰室層啦。⑤是絕緣夾層。⑥是二氧化碳保溫層。⑦是約束層——因為對建築不是很懂,我簡單查了下,大致可以理解為加固的一層結構。⑧是起居活動空間。⑨是橫向的支撐結構。⑩是隱藏在地板下的空調。
這個設計的一大思路就是符合成本效益、充分利用火星上的資源,不用特地從地球上運送大量沉重的原材料。另外,由於太空輻射會對人體產生不好的影響,尤其是如果要長期居住在火星的時候,因此這棟屋子的最外層包括了防輻射的材質。
整個屋子的設計團隊由CloudsArchitectureOffice 、 Space ExplorationArchitecture和 NASA 的工作人員組成。
說完這件火星之家,我們再來看看去年贏了 NASA 3D 列印設計比賽第一名的設計作品。這是個四層建築。內部分為私人和公共空間,生活用水儲存在底下,需要時可抽取使用,另外因為夠高,還能種大片綠植。就不知道 NASA 的那位研究人說的好看但抗不了壓的房子是不是它咯。
題圖來自NASA
喜歡這篇文章?去App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以下那支廣告,你會忍不住轉發?
※今年最賺錢的美國網紅:一年收入1500萬美元!
※已經被炒到1350美元,這種不到3厘米的小玩具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英國電影希望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滲透,合拍片是唯一選擇
※辦得像奧斯卡晚會,獎金超越諾貝爾獎的突破獎頒發了
TAG:好奇心日報 |
※在去火星移民前,你們可能需要先聽聽這個故事
※看看你的祖先在哪?咱們中國人是非洲移民嗎?
※火星移民?先看我們可能死在火星上的5種可能
※我國歷史上6次移民潮:看看你的祖先是哪?
※移民回來的姑父告訴我,他們以前身體有點毛病就吃這幾個野草,連醫院都不用跑
※都在說去火星移民,但你一定沒聽過這個故事
※是埋在山坡上的天文衛星嗎,看到裡面我想移民來這裡
※從前,老外嫌棄中國人吃火鍋不衛生,現在卻因為這些美食要移民!
※如果要移民到火星,我們的房子會長什麼樣子?
※移民後的我 回國探親,眼前的一幕讓我驚呆了!
※想移民火星?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在上面蓋房子
※除了火星,我們還可以移民海洋
※「送你出國就是為了移民」,有一種留學,叫被爸媽逼的
※雙節假期,i移民全球讀者晒晒曬,看看大家都去哪兒啦!
※如果移民火星,我們能吃什麼?
※盤點美國華人在外遇到的那些奇葩現象,看完這些你還想移民出國嗎?
※移民月球後的十種死法 你想怎麼來?
※想要移民月球?看完這些你還想去嗎?
※火星上的旅遊景點有哪些?假如將來移民成功可以去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