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恐龍王國的巨無霸——蜥腳類恐龍

恐龍王國的巨無霸——蜥腳類恐龍

恐龍是地球中生代生物圈的主宰,而最大的恐龍種類——蜥腳類恐龍,也是迄今地球史上最大的陸地動物。目前所有已知身長超過20米的恐龍都屬於蜥腳類恐龍,其中體形最大的梁龍,身長更是達到了54米。


雖然陸地生命出現於地球已超過4億年,但除了大型蜥腳類恐龍外,還沒有出現過其他身長超過20米的動物。為什麼蜥腳類恐龍能長得這麼大,它們一天得吃多少東西呢?它們又是怎麼做到在短時間內,進食足夠多的食物從而維持正常生長的呢?它們是如何支撐起這樣龐大的身軀,身體內的各種器官又是如何協調完成各種代謝所需的呢?

恐龍王國的巨無霸——蜥腳類恐龍


大塊頭有大飯量


動物體形越大,食物需求量自然也就越大。蜥腳類恐龍能長得這麼高大,首先就得益於生存地水草豐茂,有足夠的食物滿足它們的需求。


大型蜥腳類恐龍以植物為食,而植物是低熱量食物,熱量和營養成分較低,因此它們每天都需要進食大量植物才能維持日常所需的能量。非洲象是現代最大的陸生動物,每天要耗費近18個小時用於進食,幾乎沒有時間睡覺,它們一天能消耗接近200千克的植物。按照這些大型食草動物的體重,古生物學家推測蜥腳類恐龍每天至少要吞下1噸植物。如果按照非洲象的進食方式及效率推算,蜥腳類恐龍即使一天24小時吃個不停,也根本無法滿足需求。那麼它們是採取怎樣的進食方式以滿足其自身能量需求的呢?原來,大型蜥腳類恐龍擁有一套進食效率很高的獨家「法寶」。

天生卷葉機


蜥腳類恐龍的牙齒只長在口腔前部,而且非常細小,牙冠高呈葉狀,橫斷面呈橢圓形,牙齒鈍且沒有咀嚼能力。顯然,這麼鈍的牙齒只能吃柔嫩多汁的植物。


古生物學家曾經對蜥腳類恐龍的牙齒進行過研究,結果發現,其他類型恐龍牙齒的磨損面在牙齒頂端,但這類恐龍牙齒的磨損面則在牙齒一側。古生物學家據此認為,蜥腳類恐龍是從植物上剝扯下植物後直接吞咽,壓根沒有咀嚼這一過程。這樣直接吞咽的進食方式,無需花費大量時間咀嚼,可以快速連續地進食,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的進食量。


此外,中生代地球生長了大量木賊科植物,它們營養豐富但含有對牙齒有害的硅酸鹽,因此現生動物很少以它們為食。蜥腳類恐龍只吞不嚼的進食方式,可以大大減少硅酸鹽對牙齒的損害,從而獲得比其他咀嚼進食動物更多的食物選擇。


超長捕食桿

蜥腳類恐龍擁有迄今為止任何已知動物中最長的脖頸,這種恐龍的脖子能長到15米,其長度是長頸鹿脖子的6倍。由於蜥腳類恐龍體重過大,行動起來並不輕鬆,因此它們的長脖子和小腦袋就能起到關鍵作用。


蜥腳類恐龍的頸椎多達19塊,並且充滿氣囊,由此減輕了脖子的重量,維持了身體平衡。環繞在這些頸骨周圍的肌肉、肌腱和韌帶也能使效率最大化,使脖子做出更加有效的運動。如此一來,即便這些龐然大物站著不動,它們的捕食範圍也很廣,可以在以脖子長為半徑的區域內上下左右覓食,從而加快進食速度,並節省體力。此外,長長的脖子也可以幫助蜥腳類恐龍舉目四顧,防備捕食者的偷襲。


巨大的石囊


蜥腳類恐龍每天都會進食1噸未經咀嚼的食物,這麼大的「草堆」該如何消化呢?


恐龍專家曾在蜥腳類恐龍化石中發現了胃石,並由此推測它們可能會通過胃的蠕動,由胃石將食物研磨稀爛後再進行消化。這個道理就和如今的雞、鴨等動物,都會常常吃點小石頭幫助消化是一樣的。

雖然蜥腳類恐龍的砂囊能將食物輕易粉碎,但消化吸收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因此它們就需要一個很大的胃來消化食物碎屑。因此,蜥腳類恐龍的胃也是異常巨大的。


飛速生長


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發現,蜥腳類恐龍的新陳代謝速度很快,這是其他類型的恐龍望塵莫及的。這種快速生長使它們體重的增長速度達到驚人的地步,也使蜥腳類恐龍能夠相對快速地獲得龐大體型。比如梁龍在成年之前,每天可以增重2~3千克,馬門溪龍一年的體重最多可以增加2噸。


此外,大多數恐龍的骨骼上都有類似樹木年輪的生長線,蜥腳類恐龍也不例外。根據這個生長線得知,與其他類型的恐龍相比,同齡的蜥腳類恐龍體型可以大數倍。

恐龍王國的巨無霸——蜥腳類恐龍



大塊頭的大負擔


也許你會擔心,蜥腳類恐龍能否擔負如此龐大的身軀。放心,它們在繁衍過程中,逐漸進化出了一套特殊的應對策略。


首先,蜥腳類恐龍的腳掌巨大,當它們四足行走時,就能把龐大的身體重量分散到4個寬大的腳掌上,從而減小對地面的壓強,提高通過鬆軟地面的能力。


其次,與現代鳥類相似,絕大多數的大型蜥腳類恐龍都有氣囊結構。這些氣囊環繞著脊椎,獨特的身體構造大大分擔了脊椎的重量,也增加了一次流入流出的氧氣量。而且這一構造還能同時解決另一個問題——利用氣囊保持並穩定自身體溫。


再次,即更重要的是,雖然大型蜥腳類恐龍體型龐大,但它們的骨骼已演化成多孔、空心或薄壁結構,從而減輕了重量。蜥腳類恐龍死亡後,它們的骨骼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破碎,再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後,便很難保存為完整的化石。這就是為什麼迄今發現的95%以上的大型蜥腳類恐龍的化石標本都是嚴重破碎殘缺的原因。


因此,較完整的大型蜥腳類恐龍化石在今天就顯得格外珍貴,它們是科學家探索這些遠古時期巨型陸地動物如何起源演化、繁衍生息以及從興旺走向衰亡的最直接的實物證據。


獨特的血液壓力泵


蜥腳類恐龍的體型龐大、脖子粗長,心臟是怎樣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的呢?


如果根據現生動物的體重與心臟重量比進行估算,那麼這類恐龍至少需要一個重達數十噸的巨大心臟,才能把血液泵送到頭部。如此一來,心臟的重量幾乎能達到其體重的10%,這顯然不太可能。


因此古生物學家認為,蜥腳類恐龍除了擁有一個主心臟外,其頸部還可能擁有多個小型輔助心臟。每個輔助心臟可以把血液泵送到下一個輔助心臟,如此接力傳送,直至把血液輸送到頭部。


大塊頭的煩惱


蜥腳類恐龍的股骨比脛骨長,說明其絕不是依靠快速奔跑擺脫危險,而是依仗龐大身軀及強大力量對抗敵害的。龐大的體型雖然也有好處,比如不易成為被捕食的對象,在尋找食物時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但同時也讓它們面臨更多挑戰——一般而言,大型動物更易遭遇滅絕的威脅。

恐龍王國的巨無霸——蜥腳類恐龍



因為與身材嬌小的動物相比,大型動物食量驚人,繁殖速度緩慢,一旦遇到生存危機或食物短缺,便很難應付。與身軀較小的哺乳動物的化石記錄相比,那些龐然大物的化石記錄歷史要短得多。所以,一方面,自然選擇促使動物身體越長越大;另一方面,它們也更易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種對立力量之間的均衡,使得大多數陸地動物的體重都不會超過10噸。


古生物學家是這樣總結蜥腳類恐龍的巨大體型的:大型蜥腳類恐龍體型增大的同時,其全身的組織器官、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也相應地進行了一系列為適應身材大型化的配套演化。巨大的進食量配套了獨特的進食方式;頭骨因無需生長咀嚼肌肉可以向輕小化發展,巨大的胃部不僅能存儲未經咀嚼且消化緩慢的食物,還能依靠一些卵石幫助消化……


由此可見,生物演化對生物自身的生理和身體結構特性密切相關,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生物需要進行相互配套演化,才能達到對環境的最佳適應。地球環境在對生物提出挑戰的同時,生物也在為了更好地生存而不斷進化,構成了品種繁多、美妙絕倫的地球生物圈。


更多詳情請見2016年第12期《科學24小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24小時 的精彩文章:

明天,「超級月亮」再現身!
黑洞的公主病
NASA的「入侵警報」,地球的保護傘
可穿戴設備,薄才是王道!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哈伯的雙面人生

TAG:科學24小時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著名恐龍專家:雲陽普安恐龍化石至少有五類恐龍 六大特點
日本德島出土國內最古老蜥腳類恐龍牙齒化石
科學家發現新鴨嘴龍類恐龍
探索發現:從懸崖邊發現了英國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的化石骨骼
重磅!重慶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群 已確定五大類恐龍化石
海相地層特異保存的甲龍類恐龍反映了白堊紀捕食者與獵物之間的動態關係
一起讀懂古生物:獸腳類恐龍
史前10大最著名的恐龍,第八唯一鳥類恐龍,第一最色彩繽紛
帶你走進人類恐懼的極限,趙眼的恐怖中短篇小說集
中伊科學家發現二趾恐龍足跡 此類恐龍足跡提前到中侏羅世
古藺現全新鳥腳類恐龍足跡,以《三體》作者劉慈欣命名
古藺現全新鳥腳類恐龍足跡 以《三體》作者劉慈欣命名
北極熊餓死的照片雖震撼人心,但背後問題讓人類恐懼
核武器誕生前,它是最令人類恐懼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盤點女性容易患上的五類恐懼症
人類的可怕之處在於貪婪,這幾種動物的滅絕,恰恰能反映人類恐怖
直擊生活中常見的十大人類恐懼症,最後兩個恐懼症人人都有別不服
卡達斷交潮並非跟你無關!美專家一席話若言中,人類恐遭浩劫!
科學家發現7100萬年前類似鳥類恐龍 和人類一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