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新的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能否取代影響因子?

新的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能否取代影響因子?

什麼是CiteScore?


2016年12月8日,荷蘭著名學術出版商Elsevier推出了其官方的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該指標與影響因子有些類似,但它是基於Elsevier自己的科學文獻資料庫Scopus收錄雜誌。消息發布一周來,科研圈將其視為經典期刊影響因子的最大挑戰對手。那麼,未來CiteScore真的有可能取代影響因子嗎?


CiteScore的優點:

可評價的期刊數量增加:


Scopus資料庫收錄的期刊涵蓋數量有22000多種,其中有11000本期刊並沒有影響因子但有引用次數(CiteScore)。有些期刊儘管未被SCI收錄,但它們在各領域內的口碑還是不錯的,尤其是一些正處於快速發展期的新出版刊物。由此可見,如果CiteScore推行使用,將會有更多期刊獲取CiteScore因子,拓展了我們投稿期刊的範圍。


另一方面,Scopus資料庫還收錄了大量的中文期刊(被SCI收錄的中文期刊只有18本),如此一來,對提升中國本土期刊的排名及業內認可度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數據透明且免費使用:

CiteScore的計算方式非常簡便,Scopus資料庫網站上公開列出了詳細數據用於確定引用次數。同時,CiteScore的使用不收取任何費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Scopus上的系列指標功能,以及所有的引用次數指標,而Web of Science資料庫則是需要購買許可權的。


網址:https://journalmetrics.scopus.com


引用數統計時間和覆蓋面增加:


CiteScore是計算期刊前3年文章平均被引用次數,相比影響因子增加了一年的引用期限,這樣覆蓋面會更廣一些。同時兼顧了當年影響因子與5年影響因子兩個數值的特點。具體計算方法參考下圖。

新的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能否取代影響因子?


CiteScore的影響:


CiteScore因子包括所有文章類型,而影響因子引用包括所有論文,但是分母不計算通信、評論、新聞等小論文。因此,多數期刊的CiteScore引用數相較影響因子會有明顯下降。如下圖所示,大部分期刊的數據點集中在左上半部分,Nature、Science、Lancet、JAMA的CiteScore平均引用數較IF值下降幅度都很大。只有一些綜述性期刊(如Chem. Rev.)的CiteScore引用數比影響因子還要高。

新的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能否取代影響因子?


然而,還是會有一些期刊的CiteScore因子與影響因子相差不大,諸如比較熱門的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並無多大差別,這是由於這類刊物基本不發表新聞、通信、評論、Case Report這一類引用率相對較低的短文,而且每年發文量高,兩年還是三年評價影響相對較小。


CiteScore的不足:


由於CiteScore將期刊論文、綜述、評論等類型的文章賦予相同的權重,那麼一些期刊編輯部是否就會不再重視那些非研究類的小論文,如編輯評述、讀者來信、更正信息和新聞等,以減少出版這些內容而獲得更高的分數。這樣一來勢必會改變未來的期刊出版計劃,甚至會影響到整個學術出版行業。


CiteScore一定程度上會對開源期刊帶來更大的利益。近年來OA期刊數量激增,魚龍混雜,受到的爭議也越來越多,那些被SCI收錄的OA期刊也許質量尚可,但在Scopus資料庫中則沒有嚴格篩選,無法區分一些通過非正規手段提升引用數的期刊。

另外,Scopus資料庫也並非十分全面,一些被SCI收錄、影響因子可能還不錯的期刊卻沒有被收錄,如中國的《科學通報》,Bone Research。


CiteScore能否取代影響因子?


在這個影響因子飽受詬病的時候,CiteScore作為一個升級優化版的影響因子應運而生,不免會引起一些關注和比較,但正如之前說的那樣,CiteScore還是存在一些明顯的弊端,最大的影響還是會改變目前頂尖學術期刊的競爭格局。因此,CiteScore想挑戰影響因子的地位還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科研評價指標是不可能輕易被撼動的。要讓中國科研機構使用CiteScore來作為考核評職稱的指標,除非是CiteScore得到絕大部分的認可,要不就是影響因子真的走到盡頭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教育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美國基礎教育很膚淺不講落實?其實你不理解他們的深意
這麼表揚孩子進步更快,家長不可錯過的好方法
定格交大女生節4.0的故事
孩子拖拉學習成績上不去,這幾招保管用
「段子手」古代也有!盤點那些最文雅詩詞「段子」

TAG:搜狐教育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Burberry二月系列:能否解構Henry Moore雕塑的空寂?
你能否駕馭的了?Reebok Sock Runner Ultraknit新色登場!
陳冠希死黨 A$AP Rocky 簽約 Under Armour!能否帶來侃爺效應?
Air Jordan 1全新Flyknit版本再度曝光,經典重塑能否得人心?
Chanel 與 adidas 聯名或將改變球鞋文化,庫里能否憑藉 Curry 4「反擊」杜蘭特「Diss」? | 每周鞋評
Is Data Science Science?數據科學能否作為一門學科?
Essential Phone銷量事與願違,再推白色版能否翻盤?
對飈AirPods,Bose新藍牙耳機能否與蘋果一戰?
Taylor Swift歸來,《Despacito》能否衛冕冠軍寶座?
Essential Phone跳票 能否上市令人擔憂
崛起或沉淪: Jordan Trunner LX 能否成為「爆款」在此一搏?
Steam能否變成下一個App Store?
能否超越原版?這雙 KAWS x Air jordan 8 你覺得如何?
adidas 新作品!Laceless 無鞋帶設計能否掀起一番風潮?
Running Man加新成員能否挽救收視率?新成員資料解密?Running Man動蕩史
iPhone 8能否用上量產OLED屏:全看Canon Tokki的機器產能
新Surface Pro在中國發布 能否助力微軟硬體成功?
FateApocrypha動畫能否提升命運冠位指定的人氣呢
iPad Pro在旅途中能否完全取代Mac?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