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有這類行為的孩子很聰明 卻最容易沒出息

有這類行為的孩子很聰明 卻最容易沒出息

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能力,首先是要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作為父母要告訴孩子,權衡哪些事情是比較重要的,把時間省出來優先做重要的事情,再用工具把時間的利用率提高起來。


打從孩子出生以後,孩子的性格需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僅僅是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更多的是後天的環境以及教育影響。此外,孩子年紀小,性格的可塑性比較強,變化也比較大,因此,家長要注重教育孩子,正確影響孩子的性格變化。


??我們經常聽說過這麼一句話,三歲定八十,所以,教育孩子必須趁早,特別是在嬰幼兒時期就要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性格好壞,與家長的影響作用息息相關。孩子年紀越小,塑造起來難度就越小,因此,家長應該學習如何培養出孩子的好性格。


有這類行為的孩子很聰明 卻最容易沒出息



為何有些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後卻很平庸?


小藝和弟弟每頓都要喝一碗湯。有一天小藝覺得喝湯有點煩,趁媽媽不留意,偷偷把湯灑了,當媽媽拿著抹布擦洗桌面的時候,小藝有點志得意滿。弟弟見哥哥沒湯喝,把剩下的半碗讓給了哥哥。剛離開,小藝又把湯給弄翻了,沒想到這一次被媽媽看到了。

寧寧在陽台看到爸爸出差回家,手上拎著玩具,便趕緊回屋,跟妹妹說她的洋娃娃掉床底了,讓妹妹爬進床底拿。當爸爸一進門,寧寧就趕緊從爸爸手裡接過玩具一邊玩去了。


小木不喜歡刷牙,每次刷牙時,他會故意關上衛生間的門,他先拿著牙膏往廁所坑裡擠,然後拿著杯子裝水,用牙刷在杯子里來回搗騰,到差不多時間了,便開門跟媽媽說已經刷完牙了。


阿南特別很是喜歡吃冰淇淋,某天他拿了一個冰淇淋吃完後,他還故意盛了一小碗水灑地上,製造冰淇淋掉地上融化的樣子,然後跟奶奶說冰淇淋掉地上,已經被他扔垃圾桶融化了,奶奶相信了,便給阿南再拿了一個冰淇淋。


媽媽讓蕾蕾洗襪子,蕾蕾不想洗,但又害怕被媽媽批評,她便可憐兮兮地跟媽媽說手痛,一碰水就疼,還讓媽媽給她貼創可貼。媽媽看蕾蕾手疼便不讓她洗了。


媽媽讓小曲收拾玩具,沒一會小曲說收拾好了,媽媽進房間一看,果然收拾好了,但媽媽納悶的是日常平凡裝玩具的箱子空空的,追問小曲時,小曲哇一聲哭了,用手指了指床底,原來玩具全部被她丟進床底了。

……


你家孩子也會這樣嗎?



有這類行為的孩子很聰明 卻最容易沒出息



耍小聰明的孩子是高智商的孩子

耍小聰明的孩子,他們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想像力豐富,他們在面對事情時,大腦已經高速運轉,他們清楚知道如果按常規出牌處置懲罰事情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比如公然反抗父母讓收拾玩具或刷牙的命令,他們會被批評或受到懲罰,所以他們思索過後會給自己安排一個巧妙和合理的應對方法,既不委屈自己又不給自己惹來麻煩,並且這種應對是瞬間從他們腦海騰躍而出的。這種腦力活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隨意運籌,即不是所有小孩都能耍小聰明。



有這類行為的孩子很聰明 卻最容易沒出息



耍小聰明,實際上是一種短見的聰明,養成習慣將左右孩子的命運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孩子們使小聰明時,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避免麻煩,但他們不知道自己把聰明用在了不恰當的地方,如果父母不及時指出,孩子便養成這種習慣。把聰明用在了錯誤的地方,父母無視這點會讓孩子把小聰明的習慣內化為他們的人生觀。凡是有大成者,皆認為耍小聰明終究會讓自己栽跟頭。那是因為耍小聰明的人會在成長中離大智慧愈來愈遠。因為愛耍小聰明的孩子,他們會習慣性地不願意付出、不踏實履行自己應有的責任、不認真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事情,這樣,他們未來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人際交往都會給自己帶來負面的影響。並且他們愛耍小聰明的形象已經給人格抹黑。縱使他們聰明無比,但卻難逃庸才的命運。



有這類行為的孩子很聰明 卻最容易沒出息



父母尤其不要跟人「炫耀」孩子的小聰明


有些父母經常會以一種看似求全譴責但實則志得意滿的心態,當著孩子的面,去跟家人、鄰居或親戚朋友講述自己孩子的小聰明,他們一貫的語氣是「我們家的搗蛋鬼/小滑頭……」言語間充滿欣喜和愛憐,目的是讓別人知道自己孩子多麼聰明,這種做法很常見,但是愛耍小聰明的孩子切實其實聰明,他們能迅速捕捉到你話語和模樣形狀中的深層意義,他們會以此為榮。簡單地說,這是心理學上變相的陽性強化法,被愛「炫耀」的大人用在了錯誤的目的上,毫無疑問地,這些孩子也會更加認可自己耍小聰明的行為。


到底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小聰明?


我們回歸文章開頭的第一個故事,看看小藝媽媽是如何應對的,我們便能得出基本的思路:


小藝媽媽沒有批評孩子,而是跟兩個孩子說:「湯是最有營養的食物,能讓身體長高,還會預防身體不生病。但今天有小朋友把湯灑了,灑了一碗一餐不克不及喝湯,灑了兩碗兩餐不克不及喝湯。小藝哥哥今天灑了兩碗,那就兩餐不克不及喝了。」


小藝一入手下手很高興,他正希望這樣呢。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媽媽果然沒有給他盛湯,而是給弟弟盛了一碗。小藝覺得怪怪的,但不用喝湯,他還是有點高興。到了第二天午飯,媽媽還是沒給他盛湯,而弟弟一會兒把湯喝了個精光,小藝有點按捺不住了,問弟弟「今天是什麼湯,好喝嗎」,當弟弟點頭說特別很是好喝,小藝情不自禁地吞了下口水。到了第二天晚飯,媽媽終於給小藝盛來了一碗湯,孩子似乎特別很是愛護保重這碗合浦珠還的湯,一會兒把湯喝了個精光。



有這類行為的孩子很聰明 卻最容易沒出息



那麼我們應對耍小聰明孩子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


1、不傷孩子自尊


面對耍小聰明的孩子,任何嘲諷、斥責、打罵都會讓孩子們蒙羞,因為孩子們自認為自己採取了最好的應對,所以大人們也應該尊重孩子,不要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只有保存了孩子的自尊,爾後的統統說教將會變得容易,否則只會引致孩子大發雷霆或反感,甚至連那些你希望他們完成的事情也會成為他們厭倦的對象。比如從此討厭喝湯,每當喝湯就會想起你讓他們蒙羞的那個瞬間。


2、讓孩子承擔耍小聰明的後果


耍小聰明灑了湯,那就承擔一段不喝湯的後果;耍小聰明獲得玩具,那就承擔一段時間不克不及玩玩具的後果;耍小聰明浪費牙膏,那就承擔一段時間不克不及用牙膏刷牙的後果;耍小聰明貪吃冰淇淋,那就承擔一段時間不克不及吃冰淇淋的後果……讓孩子意想到自己行為的不當以及承受帶來的負面後果,深刻的教訓會幫助孩子改正。


3、鼓動勉勵孩子用實話實說替代耍小聰明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當我們面對說謊的案例時,一定要看其背後是不是有嚴厲的父母。除非說真話會帶來危險,否則說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每一個耍小聰明的孩子,都曾經因為「誠實」而被求全譴責批評甚至懲罰,所以他們便摒棄了誠實,用耍小聰明來避免讓自己惹麻煩。那麼這就需要每一個父母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克不及嚴厲斥責或打罵孩子,只有去除這樣的因素,孩子才能勇敢地實話實說,而不會把聰明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父母的行為習慣對年幼的孩子影響很大。行為習慣的範圍很廣,它包括日常舉止的穩定性,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工作習慣等。好的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壞的習慣則有害終身。


俗話說:「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幼兒正處於發展時期,各方面都還未定型,既容易養成好的習慣,也容易形成不良的習慣。幼兒最善於模仿,父母則是他們模仿的首要對象。他們總是喜歡模仿父母的一些行為模式,以達到自我滿足。孩子身上不少習慣就是直接從父母那裡模仿來的。做父母的,應當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父母勤勞儉樸,家務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孩子也會勤於家務,一絲不苟。


因此,父母的行為習慣好壞與否,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有這類行為的孩子很聰明 卻最容易沒出息



家長駕馭孩子天經地義,但是關於教育的方法卻是每人一種,各不相同,小孩子總會犯一些小錯誤,家長對於孩子犯下的錯,有的予以嚴厲的責備,有的放縱不已。導致孩子養成膽小謹慎,畏首畏尾,或者是做事不經思考,不計後果。所以家長對孩子行為的態度都要注意影響,細心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1、孩子不服從管教,源於父母間的教育意見不統一。


由於各種原因,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一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讓。因為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某一方說了算,日後當這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將很可能無法說服、管教孩子,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為的障礙。


2、孩子缺乏自信,源於父母的盲目扼殺和過分保護。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子女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連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捨不得讓他們做,甚至將子女的活動範圍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內。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優柔寡斷,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責任心。


3、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源於父母濫用獎勵、缺少懲罰。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父母應該在平時養成獎懲分明的習慣。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習慣於使用獎勵,從來不懲罰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4、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源於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


適當的表揚有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同樣,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錯時,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裡,從而幫助其吸收教訓,改正缺點。


5、孩子固執、任性,源於父母過於民主。


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學歷層次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於「曉之以理」,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於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使其變得固執、任性、為所欲為。因此,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讓孩子因為自己的過失,而變得性格缺失,其實家長們會很迷惑,因為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方向,那一種看起來都沒錯,我應該怎麼對孩子說呢,這裡小編有個主意,供大家參考,其實社會就是個大的環境,讓孩子適應大環境,總是不會錯的,比如把孩子放到託兒所,幼兒園,培訓機構什麼地方的,孩子會慢慢了解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爸辣媽 的精彩文章:

生二胎有多難 看完這個你就能清楚知道了
哪些父親會影響孩子的前程
孩子鬧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如何培養孩子建立自我意識
家庭教育的先決條件是要首先解決夫妻關係的問題

TAG:虎爸辣媽 |

您可能感興趣

有這類行為的孩子超級聰明,然而也最容易沒出息!很准,我家表哥就這樣兒的
孩子要是有這樣的行為只是表明聰明,其實一點出息都沒有!
孩子那些看似聰明的行為,長大卻最容易沒出息,媽媽們要看好了!
家長一定要注意了,有這類行為的孩子看似聰明,卻未必有出息
別再錯怪孩子!他的這些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
妹子有這樣的行為,說明她心裡根本沒有你
孩子出現這6個行為說明他很愛你,別傻傻不懂
孩子的這個行為反映出很多媽媽的問題,不得不看
有哪些看似很傻,實則聰明的行為?
男人憋的時間越是長,越容易出現這三種異常行為,希望你的他沒有!
在孩子面前這3種行為父母最好別有,不然孩子會越來越看不起你
若女孩子對你有這些行為,說明你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
「男人四十,憋得太久,那麼容易出現這些反常行為」
有種媽媽看似很會教育孩子,但是很多行為很欠抽!
這兩個行為看似孩子聰明和寬容的表現,其實會害了他們一輩子!
孩子的這幾種行為很容易成白眼狼,佔一條家長就夠糟心的
孩子的這些行為,只能說明寶寶有些小聰明,但是並不能證明寶寶將來會有出息!
你可能還不知道,孩子心理有問題時會出現這些行為表現!爸媽們別在傻傻的忽視了
左撇子孩子聰明?出現這種行為要不要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