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林風眠,生於山村石匠世家的他,自年幼顯露天賦,跟隨父親行走山林之中,拿起枯乾的樹枝,在沙土裡畫線條;再到中學赴法勤工儉學,隔年轉入法國高等美術學院。「調和中西藝術」的理念,在他心中漸漸萌發。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他讚揚自成一體的創新性,與當時國內的保守風格完全迥異。別人是恪守傳統,依規矩成方圓,而林風眠卻是超越規矩與另闢蹊徑的。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他在1929年發表在《藝術叢論》的檄文《中國畫新論》中直截了當地說:「傳統的中國畫應該告一段落!」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他的學生吳冠中,在半世紀後提出「筆墨等於零」,同樣震驚畫壇,兩人理念如出一轍。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吳冠中這樣評價恩師的作品:「獨特鮮明,寓圓於方」——在有限的方形畫面中追求最大的擴展與最嚴謹的緊縮,在脹與縮的矛盾搏鬥中構成力的平衡。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吳冠中這樣評價恩師的作品:「獨特鮮明,寓圓於方」——在有限的方形畫面中追求最大的擴展與最嚴謹的緊縮,在脹與縮的矛盾搏鬥中構成力的平衡。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林風眠的價值是他去世後才被學界重新認識,到今天,接受與讚賞林風眠的人,已非當初的小眾。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曾經讀過林風眠傳記的人,都會為此惋惜:文革之中,未免他的畫作連累他人,他親手毀畫。想起他有點佝僂的背,低著頭,把自己的畫在水裡浸一浸,然後拿起來慢慢撕掉,放進馬桶里衝下去,他前半生大量的畫作就在那個小小的衛生間里被毀掉了。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在他晚年,談起中西合璧,他說:「我走的路,正是你們沒走過的」。他固執地堅持:「我像斯芬克司坐在沙漠里,偉大的時代一個一個過去了,我依然不動。」從開始到最後,他只不過從藝術中來,再回到藝術去。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在他晚年,談起中西合璧,他說:「我走的路,正是你們沒走過的」。他固執地堅持:「我像斯芬克司坐在沙漠里,偉大的時代一個一個過去了,我依然不動。」從開始到最後,他只不過從藝術中來,再回到藝術去。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他臨終時,吳冠中給他寫過詩:「捧讀畫圖濕淚花,青藍盈幅難安家,浮萍葦葉經霜打,失途孤雁去復還。」這首詩,叫《雁歸來》。 (來自:雲上文化)




林風眠:畫壇一孤鶩


【文化典藏】他臨終時,吳冠中給他寫過詩:「捧讀畫圖濕淚花,青藍盈幅難安家,浮萍葦葉經霜打,失途孤雁去復還。」這首詩,叫《雁歸來》。 (來自:雲上文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人須雅,居有竹!
詩詞中的七大遺憾,哪個戳痛你的心?
一幅畫牽出一段曠世奇情
蘇東坡此帖,可超他的《寒食帖》?
鄭板橋的經典「竹子」欣賞

TAG:雲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林風眠畫柳
一身畫意林風眠
林風眠和他的畫
【大師】林風眠的山,林風眠的樹,林風眠的湖
林風眠的孤獨,太美!
國畫巨匠林風眠
林風眠畫秋,絕美!
林風眠:畫鳥只像鳥,那又何必畫呢?
難得一見的林風眠花鳥畫作品
林風眠的山水畫,簡潔透徹!
當代畫家林風眠山水畫欣賞
百年孤寂林風眠
林風眠畫柳,暖人心!
林風眠的畫,不僅僅是孤、苦、靜
林風眠:如果畫鳥只像鳥,那又何必畫呢?
林風眠:畫鳥就在於畫鳥像人,畫花像少女,如果畫鳥只像鳥,那又何必畫呢?
林風眠哭了!
林風眠的山水畫,簡潔透徹的美!
絕配:木心的詩,林風眠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