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安徽省安慶市雜技團始建於1955年,是該省較早成立的雜技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之一。原先百人的劇團現在只剩下20多人,學員也僅僅只有7個人,雜技團的輝煌已成為如煙往事。 7位練雜技的孩子,來自蘇、皖鄉村,父母大多外打工,經過雜技團的磨勵,他們比普通孩子成熟、堅強許多。圖為10月25日,小演員閆婷在進行網吊訓練,懸在空中的她,像一條被網住的美人魚。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閆婷,13歲,安徽淮南人。每次開練網吊前,都要進行相關輔助訓練,她話不多,練功十分認真,每個項目下來,都會在腦海中過一遍。如今她也算是團里「新兵老同志」了,每月能領取1500元工資。但她十分懂事,每月最多用200元,其餘全部匯給爸媽。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閆婷的脖子上有塊黑疤痕,大家都以為是練功時留下的。她靦腆地道出真相,是小時候沒事就掐,一直掐到十歲才停止,現在疤痕淡多了。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現在閆婷主攻項目是網吊。雖然沒有什麼保護措施,但是她還是在空中很好的完成了規定動作。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張麗娜,12歲,江蘇宿遷人,7歲開始練習雜技,現在主要學習柔術轉毯。小傢伙機靈敏捷,悟性高,深得教練喜歡,是根練雜技的好苗子。麗娜說,剛來時特別想家,每年只有過年時,才能回家待個十幾天,剩下的時間就雜技團里學習雜技。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麗娜的柔韌性很好,她可以在倒立的時候劈叉用腳轉動柔毯。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星宇,15歲,安慶人。6歲的時候就開始練雜技,至今已有10年,現在她每個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資。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15歲的星宇,已是團里重點演員,不僅功夫好,人也長得美,又懂事。她的許多朋友都說,憑她的基本功和身體條件練雜技可惜了,都勸她練舞蹈。但她痴迷雜技,用她的話說,有著2000年的傳統手藝,如果大家都放棄,就會失傳。 雜技藝術在中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雜技在漢代稱為「百戲」,隋唐時叫「散樂」,唐宋以後為了區別於其他歌舞、雜劇,才稱為雜技。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星宇(左)和麗娜(中)在老師的幫助下練習雙人柔術轉毯,趙子嫣蹲在旁邊用羨慕的眼神認真觀看。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趙子嫣,12歲,來自徐州。半年前才來到安慶雜技團學習雜技,現在正在學表演空竹。子嫣說:「我從小就會倒立、劈叉,我特別喜歡雜技,所以就讓我爸爸媽媽送我來學雜技了。」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12歲的她每天都要練習壓腿、倒立、空竹等項目,雖然訓練是枯燥和辛苦的,但她說她只要喜歡就不累。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緊挨趙子嫣身後,三位男孩子正在練習倒立,增強上肢力量。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阿樂,17歲,安慶人,在雜技團學習雜技已經有10年了,可以說是這群孩子里的大哥。他現在主要是在練習舞獅和綢吊。正課開練前,半個小時的倒立就是其中之一。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開始兩年最辛苦。每天要練基本功八個小時,拿頂、跟斗、形體、壓腿、開胯……雜技對學員要求比較苛刻,柔軟、力量等身體素質又非一日之功,很多動作都要練習數十次,數百次,甚至數千次。「剛來時常哭,壓得很痛。」阿樂笑著說出這些往事,好像很平常一樣。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在雜技團里,阿樂和陽陽(左)是最好的朋友,他們除了練功、吃飯、睡覺,沒有一刻不在一起嬉戲打鬧。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陽陽是安慶人,今年15歲了,但是練習雜技也快10年了。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看著他們稚嫩臉龐,孩子氣未脫,但攤開雙手,布滿手心的老繭,見證了孩子們的努力付出。雜技團的隊長朱樹剛說,現在團里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是資金不足,演員工資都是團里出,另一方面說是苗子難招。他嘆了口氣說,還有部分人對雜技看法有誤區,加上獨生子女多,不願讓孩子吃苦。其實,練習雜技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更能磨勵孩子的韌性。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在上世紀90年代,雜技團有過輝煌的歷史,我們在3樓的辦公室內看到,各種獎盃擺滿櫥窗。以前進雜技團不容易,每次招人都有幾百人報名,需要通過層層篩選才能加入,朱樹剛說,他是雜技團的業務負責人,也是這裡的隊長,他說,前一段時間他們在廣東佛山演出了兩年多時間,最近才回來,雜技團目前有團員近20人。隨著老隊員因為年齡等各種原因的離隊,新隊員補充不足,這些年雜技團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娛樂活動的多樣性,雜技這個傳統項目似乎也越來越被人們邊緣化,但是,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依然有一群人,他們在堅守著。現代雜技特指演員靠自己身體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難動作的表演性節目。「雜技」一詞,是1950年中國雜技團成立時,由周恩來總理定名的。 圖為安慶雜技團合影。




安徽安慶雜技團:一幫孩子傳承千年技藝 未來在糾結中前行


採訪結束,我要求給張麗娜、閆婷、趙子嫣拍張合影,三個孩子不約而同用雙手捂住臉頰。看著他們稚嫩的面龐、挑戰身體和心靈的訓練,不得不讓人感慨。祝福他們今後在雜技領域越走越遠,斬獲佳績。2000多年的傳統手藝,是傳承還是放棄?安慶雜技團何去何從?同時呼喚當地相關部門對傳統雜技多些扶持。更多的凡人故事,請添加微信公眾號「照真達俗」(amtf-yz)並留言,讓我們一起用影像關注世界,溫暖彼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照真達俗 的精彩文章:

大別山留守兒童:聊到爸媽便流淚 最盼雙親早日歸

TAG:照真達俗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慰安婦受辱後生子,孩子活在陰影中,至今未娶妻
英國夫妻不認同傳統教育,帶孩子在全球旅行中學習
亞洲內陸一國家:戰亂連年,人民窮苦沒文化,將鴉片癮傳給了孩子
開學季,來對比一下中美孩子教育花費
蚌埠一孕婦把孩子生在計程車上 的哥送醫確認母女平安後離開
解密中外帶孩子區別 為何中國人帶孩子全家上陣
最近中了安吉的毒,網友要組隊去沙溢家「偷」孩子了
美媒:日本興起卒婚 孩子成年後父母從婚姻中畢業
去美國讀中學,家長幫孩子把好選校這一關
英國夫妻不認同傳統教育,堅持自己帶孩子在全球旅行中學習
婆婆說來幫我帶孩子,一星期花光了我一個月的工資
英國夫妻帶孩子全球旅行 拒絕傳統教育
和女作家虹影暢聊兒童美育,給孩子一個被美滋養的童年
孩子眼中的科幻未來:「逆天」建築!掌中郵筒!
全球第二大貧民窟,每天只吃一頓飯,孩子在垃圾中玩
第一次被科技徹底震撼。新一代3D地球儀,超美視覺、益智有趣,帶孩子探索世界
為了孩子,每一個媽媽都變成了美食藝術家
八月十五,和孩子一起尋找中秋節
林書豪與孩子們慶祝世界玩耍日
我帶孩子十年美國夏令營 美式「拼養」進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