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6年改革突破:戶籍制度等社會民生文件獲通過

2016年改革突破:戶籍制度等社會民生文件獲通過


2016年改革突破:戶籍制度等社會民生文件獲通過



版面統籌:張 音 曹樹林 於 洋 錢一彬 吳 姍

「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廈的話,這三年是夯基壘台、選材備料、立柱架梁的三年,今年力爭把主體框架搭建起來。」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


今年以來,中央深改組共召開會議11次,審議及通過文件96個。從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到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從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到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在立柱架梁的攻堅之年,深改實踐正以中國獨有的改革加速度,進入「施工高峰期」。


改革沒有「禁區」。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入,行政權力簡化下放;一張張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公佈於眾,為經濟發展清障搭台;新設立的7個自貿試驗區,代表著自貿區試點探索進入新航程……


敢於動真碰硬,更要務實擔當。各級各地開展的改革督察還將敦促督導更多的「規劃圖」變為緊迫的「時間表」和可行的「路線圖」,最終成為更多普通人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

——編 者


今年國務院發布有關簡政放權法規、文件28件


簡政放權:「減法」換「加法」


本報記者 劉文波


2016年,簡政放權繼續深入推進。

今年國務院發布有關簡政放權法規、文件28個。已經分9批取消下放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618項,提前超額完成本屆政府承諾減少1/3以上的目標,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個人和企業資質資格認定事項大幅壓減。162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被取消;工商登記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前置審批精簡85%,註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


簡政放權清新之風勁吹,創業創新星星之火燎原。2016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783.8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平均每天新登記4萬戶。其中,新註冊企業數量呈逐月上升的勢頭,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4萬戶。政府放權讓利的「減法」,換來市場創業的「加法」;革除弊政的「除法」,調動社會創新創造的「乘法」。


「就是要用政府減許可權權換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釋放。」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金兆懷說,一方面,政府助力市場,為市場主體「鬆綁」,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給力社會,為社會主體「加油」,讓社會的創造力充分涌動。


「簡政放權不但為企業『鬆了綁』、為群眾『解了絆』、為市場『騰了位』,某種程度上也為幹部『消了腫』、廉政『健了身』。」山東省工商局局長楊宜新說。


簡政放權也絕非「一放了之」。

今年以來,各級政府在放權的同時,更加註重實施公正監管,推進綜合監管,探索審慎監管;更加註重優化政府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包括提高「雙創」服務效率、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提高政務服務效率等,加快推動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推進,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開展,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2016年,國家再設7個新自貿區


自貿區建設:「獨唱」變「合唱」

本報記者 孫小靜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的進口櫻桃,從靠泊上海自貿區保稅港區碼頭,到查驗後放行,僅僅用了6小時,原來至少需要2天。


「進口水果從採摘到出售,損耗率有三四成,上海自貿區的提速,不僅降低了水果損耗率,還減少了物流成本30%以上。」水果生鮮電商「天天果園」聯合創始人趙國璋說,消費者得了實惠。


變化的數字,折射了我國自貿試驗區改革的成效。


2013年9月29日,我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啟動;2015年,從最初的「一枝獨秀」,到廣東、天津、福建、上海「四花齊放」; 2016年11月10日,國務院正式發文,將4個自貿區19項改革經驗向全國推廣。


投資門檻降低,自貿區新設企業數出現「井噴」現象。上海自貿區新設外資企業數佔比從自貿區掛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天津自貿區平均每一秒鐘就有1.7萬元資本聚集,廣東自貿區累計新設企業逾11萬家。自貿試驗區,已成為內外資最青睞、投資最便利的熱土。


改革紅利,在自貿試驗區不斷顯現。


上海自貿區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管理制度,打通了部門之間的壁壘,1200家企業、14萬票、9800多艘次受益;天津自貿區「精確制導」金融改革,區內有20多家金融機構與京冀金融機構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在跨區域支付結算等同城化服務上取得實質進展;福建自貿區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加大貿易,僅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貿易額就超千億元。


今年9月,國家在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再設7個新自貿區。從「獨唱」變「合唱」,「3.0」時代的自貿試驗區改革,更值得期待。


30次中央深改組會議中


16次對改革督查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改革督察:「落地」不「落空」


本報記者 柴秋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回顧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次中央深改組會議,至少有16次會議對改革督察工作提出過明確要求。


「改革力度很大,方案一個接一個,但若沒有落地,老百姓就會失望。」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說。要想直指要害、啃下硬骨頭,必須通過強化督察,確保改革方向不偏離、改革任務不落空,使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日前,甘肅省委改革辦副主任王永和在督察調研平涼市靜寧縣改革任務落實情況時表示,對目前已確定的改革意見,應做到「早部署、早行動、早見效」,優先推動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事項。


「抓改革落實,要遵循改革規律和特點,建立全過程、高效率、可核實的改革落實機制」。這一年,各地有關改革督察的創新思路與做法紛紛湧現,形成了一股自上而下、層層抓落實的強大態勢:


湖南省按月倒排重點項目目標任務,開發「全面深化改革信息系統」全程監測,通過建立改革督察專員庫開展「剛性督察」,對改革全過程進行「貼身緊逼」;


江蘇省堅持改革督察制度化、考核網格化、重點督察個性化、成果推廣示範化,積極推動改革方案落地見效……


要想「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就要保持督察工作力度,就要以是否解決了突出問題為準繩,讓實踐來檢驗、讓基層來評判、讓群眾來打分。湖北省自2014年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評估以普通群眾、機關幹部、市場主體和有關專家為滿意度調查對象,全方位了解群眾對改革的所思所盼。


惟其磨礪,始得玉成。改革督察就是要動真碰硬,真刀真槍,解決改革本身的問題。唯有以真抓促落實、以實幹求實效,對發現問題及時列出清單、明確責任、掛賬整改,才能讓群眾擁有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2016年31個省份公布省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


三張清單:「到位」不「錯位」


本報記者 劉文波


即將過去的2016年,「三張清單」成了各級政府官員嘴中的高頻辭彙。所謂「三張清單」,即「權力清單」「負面清單」「責任清單」,實質就是政府「放、管、服」改革的具體操作指南。


「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該做什麼;「負面清單」——明確企業不該幹什麼;「責任清單」——明確政府該怎麼管市場。


2016年,國務院以及地方政府普遍按照「清權、減權、制權、曬權」四個主要環節,對政府部門權力「大起底」。目前,按照中央要求,31個省(區、市)已全部公布省級政府部門的權力清單,其中29個省份公布了市、縣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


在中國政府網網站首頁,「權責清單」欄目異常醒目。國家發改委的權力清單列出了「境內外資銀行外債借款規模審批、企業債券發行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等12項。在吉林省政府部門責任清單上,可以看到每個部門都按照5大類列出自己的責任清單,分別是:部門主要職責;與相關部門的責任邊界;行政權力對應的責任事項和問責依據等。


「有了責任清單,我們就要種好『責任田』,當好『服務員』!」吉林省農委主任李國強說。


在建立權責清單的同時,各地還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制定權力運行圖,簡化行政流程,縮短辦事時限,同時把權力主體、權力依據、監督電話等一併向社會公布。


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周文彰提醒,在制定和推行清單管理模式的過程中,也要警惕「歪嘴和尚把好經念歪了」,做到「三個防止」:防止從權力清單去推導責任清單;防止從審批事項來推導監管責任;防止用「有限政府」的概念去模糊部分領域的「無限監管」責任。


【延伸閱讀】30省份啟動戶籍改革 你們那裡落戶門檻有多高?


(原標題:30省份啟動戶籍改革 你們那裡落戶門檻有多高?)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張尼)日前,北京公布了戶籍制度改革意見,至此,全國已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達到30個。


中新網記者梳理髮現,30省份普遍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同時提出要完善本地區的居住證制度,建立、推進積分落戶政策。另外,還有部分地區全面放開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


30省份戶籍改革方案出台 取消農業戶口


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


而在已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30個省份,普遍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有些省份還對此制定了具體的時間表。


例如,北京此次明確,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同時北京還強調要建立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教育、衛生計生、就業、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統計制度。


安徽此前提出,戶口登記不再標註戶口性質,不再出具關於戶口性質的證明;貴州則明確,從2015年6月1日起,在「戶別」欄不再登記農業或非農業,統一登記為家庭戶或集體戶。


資料圖金碩 攝


部分地區落戶條件放寬特大城市嚴控人口總量


國家版的戶籍改革意見提出,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記者梳理髮現,部分省份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地區的範圍更大。


例如,四川提出「全面放開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山西提出「全面放開建制鎮和中小城市落戶限制」,貴州也提出「全面放開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等。


對於大城市的落戶條件,國家版的戶籍改革意見規定「大城市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5年」,而河南縮短為「不得超過2年」,安徽縮短到「不得超過3年」。


在特大城市的人口規模控制方面,北京上海等地均嚴格划出常住人口上限。


北京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城六區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礎上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上海則明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500萬以內。


廣東出台的《意見》里強調,廣州、深圳市要根據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快調整人口結構,重點吸納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型專業人才落戶。要按照總量控制、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則,對達到規定標準條件的人員,允許在當地申請常住戶口。


資料圖:核對居民身份證膜列印信息。 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各地部署完善居住證制度 擴大公共服務範圍


《居住證暫行條例》自去年公布以來,多地相繼出台了本地區的實施辦法。而在各地的戶籍改革方案中,也都將完善居住證制度作為重點工作。


上海提出,要研究完善上海市居住證管理辦法及其配套政策,進一步健全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基本公共服務及便利提供機制。


北京也強調,要貫徹執行好本市居住證制度,同時建立健全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提供機制。未來北京要穩步擴大居住證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務範圍,並逐步提高服務標準。


有些地區則對居住證未來的功能做出更明確的規劃。例如,在浙江出台的《意見》中,不僅強調要嚴格執行流動人口居住登記制度,準確掌握流動人口基本情況,還進一步提出,要實施IC卡式居住證,逐步把居住證建成集行政管理、公共服務、金融、商業應用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卡證。


各地逐步建立積分落戶 大城市有明顯區域導向


今年8月,伴隨《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試行)》出台,北上廣深積分落戶標準全部出爐。而在各地出台的戶籍改革方案中,建立完善積分落戶政策也是重中之重,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及特大城市。


北京、上海等地均強調要完善、貫徹積分落戶政策。其中,上海提出「根據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合理設置積分分值」。


北京也提出,要貫徹執行好本市積分落戶政策,建立政策實施會商和聯動審核機制,規範操作流程,按照總量控制、公開透明、有序辦理、公平公正的原則,有序推進長期在京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落戶工作。


記者發現,不少城市的積分落戶政策都帶有明確的區域導向。


例如,依照北京此前出台的積分落戶政策,申請人就業地和居住地均由城六區轉移到北京市其他行政區域的,可以獲得加分。


而重慶在其戶籍改革方案中也明確,要在都市功能核心區與都市功能拓展區探索建立市外來渝人員積分落戶制度。該市會針對不同類型人群科學制定積分分值和落戶標準,保障穩定就業和穩定居住的人員落戶,同時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市外來渝人員到城市發展新區城區落戶。


(2016-09-21 06:37:12)


【延伸閱讀】通訊:中國戶籍改革增加新市民獲得感


中新社重慶8月12日電 題:中國戶籍改革增加新市民獲得感


中新社記者 劉賢


原本戶籍在農村的胡本華,現在一家四口住在重慶主城區的民心佳園公租房內。他說,8月就能拿到農村老家宅基地「地票交易」款。這幾年,因為戶籍制度改革,自己和家人逐漸穿上了城市的「五件衣服」,農村的「三件衣服」也可以脫掉了。


去年11月,在中共中央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成為關注重點。這項改革要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中共中央確定了在「十三五」期間使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


中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戶籍人口超過3000萬,具有「大城市帶大農村」特點,較早地探索了戶籍制度改革。當地針對農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和城市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五件衣服」,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政策體系。


胡本華20歲就從重慶綦江三角鎮的農村走出來到城市打工。2011年,考慮1歲的兒子將來要讀書,他動了買房落戶重慶主城區的心思,但餐飲業人員流動性高,老闆不願意開收入證明,他沒辦法貸款買房。


當時,重慶戶籍改革正處於啟動實施階段。重慶市戶籍制度改革工作聯席會相關負責人說,重慶調研確定兩類七種重點群體,共338.8萬人。胡本華屬於第一類「有條件農民工及新生代」。


在此階段,當地先後出台46個政策性文件,暢通制度通道,適度放寬主城區戶籍准入條件。


簡單地提交了一次戶籍等證明文件後,胡本華迅速將戶籍從農村遷到主城區,並在當年6月申請到公租房,解決了成為城市新市民的首要問題——住房。


第二年(2012年),胡本華又面臨兒子就讀幼兒園的問題。此時,重慶戶籍改革進入固化推進階段,重點保障新市民獲得「五件衣服」。


當兒子9月順利就讀民心佳園公租房社區的幼兒園後,胡本華感覺「安定多了」:入城做市民的最大兩個問題——住房和小孩教育,都解決了。城市的「五件衣服」,他一件一件地都穿上了。


重慶市戶籍制度改革工作聯席會相關負責人稱,實踐證明,穿上城市的「五件衣服」,賦予轉戶居民與市民同等的國民待遇,既增強轉戶居民的城市歸屬感、獲得感,又為如何解決農民工進城後的城市公共服務供給難題探索了可操作的政策方案。


據中國國家發改委4月16日發布的數據,中國已有28個省市自治區出台了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案。


增加新市民的獲得感,在中國各地的戶籍制度改革中都顯得尤為重要。


以福建省晉江市為例,當地在居住證、積分制、無房落戶等方面進行探索,打破「戶口=市民待遇」的固有格局,讓外來務工者安心留下。其2011年開始施行的居住證制度,近年來繼續拓展服務內涵。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可享受衛生、教育、就業等市民化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戶籍制度改革除了讓新市民獲得城市公共服務,還探索建立了「地票」等處置機制,讓農民退出土地也能獲得收益。


重慶對轉戶居民自願退出的農村宅基地,可按「地票」處置變現;對自願退出的承包地,通過市場化方式處置利用,可流轉給親戚朋友,或農業經營大戶、專業合作組織。


胡本華農村老家的宅基地以「地票」方式處置了,待上市交易後,他將得到近5萬元人民幣。林地和承包地他要留下來發展種養殖業。農村的「三件衣服」,他脫掉一件,留了兩件。


最新數據顯示,重慶市累計轉戶112.5萬戶,其中9.67萬戶申請退出宅基地及附屬設施用地。


改革仍在深化推進。作為最早一批轉戶居民之一,胡本華回想轉戶帶來的最強烈感受:「作為打工者,以前在城裡租房子四處奔波,轉戶後就安定多了。」今年9月,他的兒子將入讀民心小學,離家僅5分鐘步程。(完)


(2016-08-13 07:17:01)


【延伸閱讀】24省出台戶籍改革方案 部分地區降低落戶門檻


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李金磊)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正在不斷推進。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份出台了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綜合各地方案來看,建立居住證制度成為各地「標配」,部分城市降低了落戶門檻,特大城市則普遍提出「建立積分落戶制度」。


24省份出台戶改方案


9月21日,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戶籍制度改革工作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國務院的意見出台以後,現在全國已經有24個省區市出台了具體的實施意見。


中新網記者梳理髮現,目前已經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地區包括新疆、黑龍江、河南、河北、四川、山東、安徽、貴州、山西、陝西、江西、湖南、吉林、江蘇、福建、廣西、青海、甘肅、廣東、重慶、雲南、遼寧、湖北、內蒙古等。


觀察各地的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多數地區以2020年為時間表,明確提出了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的具體目標。


以新近出台方案的幾個省份為例,廣東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1300萬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廣東城鎮落戶」;湖北提出「努力實現5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內蒙古則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400萬左右農牧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


此外,少數省份還提出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目標。其中,重慶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以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左右」;河北提出「到2020年,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青海提出「到2020年,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江蘇則提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到5個百分點」。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能體現真實的城鎮化水平。」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遠遠低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在這種「半城鎮化」的現象下,多數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無法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因此,提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為重要。


建立居住證制度成標配


在明確主要目標的同時,各地戶籍制度改革方案還提出,要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建立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此外,各地方案也均提到了建立居住證制度。


按照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要以居住證為載體,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擴大向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務的範圍。


記者注意到,在《居住證管理辦法》遲遲沒有出台的情況下,多數省份的方案對建立或完善居住證制度多為原則性規定,內容大都與國家版戶籍改革意見保持一致。


綜合各地方案來看,申請居住證普遍需要在當地居住半年以上,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證照辦理服務等權利。


但是對於隨遷子女參加中高考、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等更為核心的權利,各地的方案則普遍定調為「逐步享有」,且需與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等條件掛鉤,但是大多數省份並未明確所需具體年限,僅少數地區作出了詳細規定。


其中,新疆提出「居住證持有人連續居住滿二年和參加社會保險滿二年,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職業教育補貼、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權利;隨行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滿四年以上、父母參加社會保險滿三年為基本條件,逐步享有隨行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的資格」。


易鵬認為,囿於固有利益和地方財政壓力等因素,戶籍制度改革難以一蹴而就。居住證制度作為戶籍改革的過渡政策,其「逐步享有、穩步推進」也是為了避免動作過猛從而對財政造成過大壓力。


部分地區降低落戶門檻


對於戶籍制度改革,民眾最關心的是怎樣圓「城市夢」。觀察可見,在落戶條件方面,與國家版的意見相比,不少地區的方案降低了落戶門檻,落戶條件更為寬鬆。


按照國家版的戶籍改革意見,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相比之下,一些省份的「步子」更大。其中,貴州提出「全面放開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這意味著貴州的中等城市與小城市、建制鎮的落戶限制將同樣全面放開;湖北提出,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壓力小的大中城市,可以參照建制鎮和小城市標準,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對於大城市的落戶條件,國家版的戶籍改革意見規定「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5年」,而河南縮短為「不得超過2年」,安徽縮短到「不得超過3年」。


在特大城市落戶方面,各地普遍提出了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河南提出「省會城市要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黑龍江提出哈爾濱要「積極建立和完善積分落戶制度」;湖北提出科學控制武漢市人口規模,合理設置落戶積分分值,建立積分落戶制度。


在專家看來,現在北上廣等特大城市無法再集聚和承載再多的人口,「城市病」也越來越突出,因此,在放開中小城市落戶限制的同時,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易鵬表示,特大城市落戶的積分制,是針對當前中國國情的一項措施,但是在落實過程中,要注意不同階層之間的公平。「積分落戶的門檻設定,首先要考慮引進人口的平衡性和多樣性,既要鼓勵高端人才入戶,也要給普通勞動者以希望。」(完)


(2015-09-23 00:51:00)


【延伸閱讀】潘盛洲:加大戶籍改革力度 給農民工更多落戶機會


資料圖: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近400農民工赴浙江、杭州等沿海城市外出務工。中新社發 任東 攝


中新網4月22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22日舉行2015年《農村綠皮書》發布會暨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建議,下一步應該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方面加大力度,給農民工更多在城鎮落戶的機會,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潘盛洲表示,現在有2.7億多農民工,全部轉換成城鎮居民,發改委宏觀研究院研究的課題,一個農村人口要轉成城鎮居民需要相關投資至少8萬到13萬,取中間的就是10萬左右,2.7億農村人口轉成城鎮居民,光基礎設施各種投資至少27萬億,2.7億農民轉成城鎮居民,本身的消費要比農村人口消費高出一大塊,這也是有關專家做的測試。平均一個城鎮居民年支出要比農村居民高出1萬多塊錢,如果轉成城鎮居民,光衣食住行的消費增加3萬億支出,3萬億加2.7 萬億,如果能把這2.7萬億的農民工消化了,拉動投資消費至少有30萬億。


他進一步解釋,30萬億是什麼概念,我們2014年全社會商品零售額消費掉不過26萬億,這個30萬億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實現,但是我覺得方向目標必須明確。工業化是增加供給的,城鎮化就是增加需求,這是世界發展的規律。


潘盛洲建議,下一步應該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方面加大力度,給農民工更多在城鎮落戶的機會,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2015-04-22 11:12:52)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德國現在為何沒有唐人街?德媒:被納粹清洗「消失」
外媒稱八成日民眾對華「無親近感」:釣魚島問題是主因
日媒:日本將設新對外機構 專門應對中國海洋活動
「黑色」之年!西媒盤點2016年娛樂圈那些事
普京與敘土總統聊阿勒頗戰果:三國都非常滿意

TAG:參考消息 |

您可能感興趣

職稱制度迎30年首次大變革 關係7300萬人
最低門檻綠卡申請制度日本想在2020年前吸引1萬精英移民日本
發改委:2017年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
中國流傳1300年的科舉制度,造就500狀元,成才的不足十人
60秒語音制度老闆錦囊36計第14計:創業之初的公司該不該有制度?
改善待遇,PA 宣布 2019 年開始採用員工固定月工資制度
美國歷史系列83:社會安全保障制度實施80周年
研究生招生改革,2017年開始,法國也要實行「考研」制度了!
1910-2005,「慰安婦」制度受害者朱巧妹老人的一生
科舉制度延續了1300年,哪個省出狀元最多?各省狀元數量排名
法國將恢復「片警」制度 2018年初開始試行
扎克伯格讚揚全民基本收入制度:每年發1000美元挺好
2017年夏季賽改革:LPL聯盟化,升降級制度取消
只有不斷援引,思想資源才有價值——2016年6月25日在《歷史學與制度研究理論創新研討會》上的評論
1985年,中國推出了85式軍服,為何沒有恢復軍銜制度?
2017年全明星投票制度改革,居然是因為他!
20世紀英國養老金制度的變遷
專家解讀:中國開啟科技獎勵制度3.0版
印度傳承3000年的種姓制度 你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