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教你如何靠自身修復身體疾病!

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教你如何靠自身修復身體疾病!

瀋陽人自己的微信公眾平台


來源:道醫知識

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教你如何靠自身修復身體疾病!


1、睡覺好、一切都好


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 9 點~凌晨 3 點。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二天沒精神。


2、健康根本是心

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道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和行為


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定中生智慧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健康靠自身調節修復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生病是正常生理現象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氣血足,經絡通,萬病無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第一,足夠的氣血;第二,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氣血 = 食物 + 膽汁 + 睡眠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 + 膽汁 + 必要時間內(晚上天黑後到凌晨三點)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 + 良好的生活習慣。


9、經絡 = 清凈心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健康 = 開源節流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陳景元,字太初,號碧虛子。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生於宋仁宗天聖三年(1025年)。因父陳正擢進士第,任朐山令,遂寓居高郵(今屬江蘇)。父卒,二兄繼夭,乃有方外志。慶曆二年(1042年),拜高郵天慶觀道士韓知止為師,次年試經,度為道士。已而別其師,游天台山,遇陳摶弟子張無夢,頗得《老》、《庄》微旨。爾後隱居江淮間,以琴書自娛。熙寧元年(1069年),被推薦到汴京,居醴泉觀,為眾人講解《道德》、《南華》二經,遂聞名於世,公卿世大夫無不欲爭識之。神宗聞其名,詔設普天大醮,命撰青詞以進。後又召對天章閣,賜號「真靖大師」。熙寧五年(1072年),進所注《道德經》,神宗批云:「陳景元所進經,剖玄析微,貫穿百氏,厥旨詳備,誠可取也。其在輩流,宜為獎論」。於是任命為右街都監同簽書教門公事。後累遷至右街副道錄。元豐六年(1083年),歸隱廬山。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卒,世壽70。1


陳景元著述頗多,其中尤以《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影響最大。而此書對於人性之同異的辨析,更是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學術意義。


北宋《老子》注家大多認為天下人之性皆是相同的。如王雱說:「天下之眾,天道之微,其要同於性。」2宋徽宗說:「天下一性也。」3江澂說:「有生不同,同稟一性。」4


陳景元與他們的觀點不同。他將性的本源與性的現實表現作了區分,認為,從性的本源上說,天下之人均是相同的;而從性的現實表現來看,則應分為上中下三等。


性的本源就是道。陳景元說:「夫道降純精而生物之性,德含和氣而生物之形。」5萬物包括人的性都是由道所賦予的。


雖然性的本源都是道,但在稟受過程中,則自然產生了差異。陳景元註解《老子》第41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說,之所以有對道的三種不同反應,就是因為他們所稟受的性不同。他說:


「夫上士者,受性清靜,恬淡寂漠,虛無無為,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聞乎道也,人觀其跡,真以為勤行而實無勤行也。斯所謂天然縣解矣。中士者,受性中庸,世所不用也,則就藪澤,處閑曠,吐故納新,熊經風騫,養形保神而已,及乎為世用也,則語大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為治而已,此之謂若存若亡也。下士者,受性濁辱,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聞其恬淡無為,則大笑而非之,若不為下士所非笑,則不足以為上道也。」6


這就是說,現實中的人性有上中下三等,分別為清靜、中庸和濁辱。


為什麼由同一個源泉產生出不同的結果呢?芽陳景元解釋說,這是因為在稟受過程中,有氣的參與。人由道而有性,由氣而有形。由於稟性與賦形是同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性必然要受到氣的影響。他說:「夫聖人稟氣純粹,天性高明……中下之士,受氣昏濁,屬性剛強。」7這就是說,現實人性的差異,是由於他們所稟受的氣不同而造成的。人所稟之氣有清、濁、中和三種,現實中的具體人性便相應地有善良、邪惡、善惡相混三種。


陳景元的性論既受到了董仲舒、王充、韓愈的「性三品」說的影響,又在理論上有較大的發展。


董仲舒依據孔子的「惟上智與下愚不移」的觀點,把人分為聖人、中人和斗筲之人。聖人生來就是純善的,斗筲之人即使加以教化也不能為善,中人因為「性有善質」8,所以可以經教化而為善。董仲舒認為,純善的聖人之性和純惡的斗筲之性,都不能叫做性,只有含有「善質」的中人之性才可以叫做性。他做這一強調是為了反對孟子的性善論。他認為,孟子的性善論是表明「性已善」,而實際上性中只是有「善質」而已,要真正成為善,必須經由教化才能實現。他把善比喻為米,把性比喻為禾。「善如米,性如禾。禾雖出米,而禾未可謂米也。性雖出善,而性未可謂善也。」9


由於董仲舒把性界定為包含善質但尚未表現為善,所以他認為天生為善的聖人之性和沒有善質的斗筲之性都不能稱之為性。那麼,應該稱為什麼呢?董仲舒沒有做出回答。可見,他的體系在邏輯上是不嚴謹的。


董仲舒之性論的另一個缺陷是他沒有探討人性善惡差別的所以然。他只是作了社會上存在聖人、中人和斗筲之人的事實判斷,而沒有說明人何以有善有惡。從他的神學目的論思想來看,大概他將其也歸結為上天所命定。


與董仲舒只將中人之性名為性不同,東漢王充明確肯定存在著三種人性。他認為「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人性惡者,中人以下者也」,「人性善惡混者,中人也」。10,王充對人性論的貢獻不在於明確三種人性,而在於他首次探討了人性善惡之所以然。他從元氣論出發,認為人性所以有上中下之差別,是由於稟受有多有少的緣故。他說:「稟氣有厚薄,故性有善惡也。」11氣厚薄決定性的善惡,如同麴櫱多少決定酒味好壞一樣:「酒之厚薄,同一麴櫱;人之善惡,共一元氣。氣有多少,故性有賢愚。」12


唐代韓愈也主張「性三品說」,但他除了將性中包含仁義禮智信「五德」的多少作為判定性之上品、中品、下品的根據外,與董仲舒、王充相比,在理論上並沒有什麼新的發展。


就陳景元也將人性分為三等來說,他無疑是受到了董仲舒、王充、韓愈等人的影響。而他以稟氣不同來說明人性有善有惡的原因,也與王充相似。但是,王充只是以稟氣的多少來說明人性善惡的原因,而陳景元則以稟氣的清濁來說明人性善惡的原因。氣之多少只是數量上的差別。而氣之清濁則是性質上的不同。用數量的差別來說明人性的不同,其實是說不過去的。身材高大的人自然稟氣多,身體矮小的人自然稟氣少,但能以身材的高矮大小來判斷性之善惡嗎?顯然不能。用氣之性質的不同來說明人性的不同,在理論上是完全講得通的。這就是陳景元比王充高明之處。


陳景元以氣之清濁來說明人性之善惡,是對道教傳統觀點的繼承和發展。就筆者見到的材料來看,早在唐代,道士們就已經根據所稟之氣的不同性質來說明人之善惡的原因。如吳筠即認為,人的善惡決定於其出生時所稟受的陰陽之氣。他說:


「陽以明而正,其粹為真靈;陰以晦而邪,其精為魔魅。故稟陽靈生者為睿哲,資陰魅育者為頑凶。睿哲惠和,陽好生也;頑凶悖戾,陰好殺也。或善或否,二氣均和而生中人。……睿哲不教而自知,頑凶雖教而不移,此皆受陰陽之純氣者也,亦猶火可滅而不能使之寒,冰可消而不能使之熱,理固然也。」13


這就是說,稟受純陽之氣則為睿哲,稟受純陰之氣則為頑凶,稟受陰陽中和之氣則為中人。


陳景元與吳筠之觀點的最大不同在於吳筠認為「頑凶雖教而不移」,陳景元則認為惡人也可因教而從善。陳景元說:「其性本善者,聖人固以上善輔之,使必成其善。苟有不善之心,聖人亦以善待之,感上善之德,而自遷其心為善矣。」14「有不善之心」者,即是所謂的「頑凶」。陳景元認為,即使是「頑凶」,也可因聖人之感召而「自遷其心為善」。


陳景元提出的人性本源相同而現實表現相異的觀點,是對以往各種人性論的總結和超越,在中國人性論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先秦時期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其實是各以部分經驗事實作為立論依據的。而二者賴以立論的經驗事實正好相反,這也就明顯地揭示了二者的片面性。王安石對二者的批評就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孟子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因以謂人之性無不仁。就所謂性者如其說,必也怨毒忿戾之心人皆無之,然後可以言人之性無不善,而人果皆無之乎?……荀子曰:『其為善者偽也。』就所謂性者如其說,必也惻隱之心人皆無之,然後可以言善者偽也,而人果皆無之乎?芽」15這就是說,孟子只看到了人心中善的因素,而事實上惡的因素也是存在的;荀子只看到了人心中惡的因素,而事實上善的因素也是存在的。可見,驗之以全部經驗事實,二者都是非常偏頗的。


發端於董仲舒的性三品論可以說是克服了孟、荀二者的片面性,而建立在全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任何人都可歸入善、惡、中三類中的一類。但是,董仲舒把「斗筲之性」視為純惡而不可更改的觀點,則等於把一部分人排除在儒家教化範圍之外。這就不太符合儒家的理想。雖然孔子也說過「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話,但事實上儒家還是希望秉承博愛胸懷,「有教無類」的。特別是在魏晉以後,由於佛教和道教分別宣傳「一闡提人皆可成佛」、「一切眾生,皆含道性」,人皆有善根的思想深入人心。儒家再堅持「斗筲之性」只能惡到底的觀點,在社會上就沒有什麼市場了。


揚雄的人性善惡混的說法,因其綜合了孟、荀之論而似乎顯得比較圓滿。但是,儒家長期以來都堅持「天生聖人」的觀點,聖人應該是只有善而沒有惡的,因此,該說也難已得到普遍的認同。


北宋人在總結了歷史上的各種人性論後,找到了一條新路子:既承認現實人性的差異,以符合人有善惡的經驗事實;又認為人性中皆有善根,以激勵人向善。張載對「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區分(張載說:「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16),程頤對「天命之謂性」與「生之謂性」的區分(程頤說:「『生之謂性』與『天命之謂性』同乎?芽性字不可一概而論。『生之謂性』,止訓所稟受也。『天命之謂性』,此言性之理也。」17),陳景元對人性之本源和人性之現實表現的區分,都是這條新路的嘗試。所謂「天地之性」、「天命之謂性」,都是從人性的本源來說的。而「氣質之性」、「生之謂性」都是就人稟氣成形後的現實人性而言的。本源之性無不善,現實之性則有善有惡。人的主體性就在於能超越後天氣稟的局限,而復歸本源之性。


學界過去一般認為是宋代理學家的人性論解決了歷史上關於人性善惡的爭端,這並沒有錯。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道教學者在這方面的貢獻,至少陳景元也是功不可沒。


北宋的儒道兩家學者均以性之二分法來解決人性善惡難題,既反映了儒道思想的交融,也反映了時代精神的共性。


註:


1參見薛致玄《道德真經藏室纂微開題科文疏》卷一,《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下同),第730—731頁。


2太守張氏《道德真經集注》卷七,《道藏》第13冊第65頁。


3《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卷二,《道藏》第11冊第862頁。


4江澂《道德真經疏義》卷七,《道藏》第12冊第460頁。


5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卷七,《道藏》第13冊第702頁。


6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卷六,《道藏》第13冊第693頁。


7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卷九,《道藏》第13冊第719頁。


8、9《春秋繁露·實性》。


10、11、12《論衡·本性》。


13《宗玄先生玄綱論·天稟章第四》,《道藏》第23冊第675頁。


14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卷七,《道藏》第13冊第700頁。


15《臨川先生文集》卷六十八《原性》。


16張載《正蒙·誠明篇》。


17《河南程氏遺書》卷二四,《二程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1冊第313頁。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民族與宗教研究所)

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教你如何靠自身修復身體疾病! 點擊播放 GIF/224K



11、吃飯不過度,過度是垃圾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松靜是健康之本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衰老是因為垃圾多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減少體內的垃圾;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增加體內的氣血。


14、相信藥物不如相信自我調節


是葯三分毒,與其相信藥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


15、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學道吧,學道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氣血充足顯病情


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服,隱藏的病情才會顯現出來。提前找出隱藏在經脈還沒有表現的病症,提前治療將要發生的臟腑疾病。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即調整反應期)這個時候要沉住氣,堅持用藥,增加自己的氣血,以儘快度過這個時期。


17、違背養生規則,危險隨時發生


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18、適當饑渴更健康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饑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健康要有足夠的氣


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游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20、別人是外因,自己是內因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百姓一家親 的精彩文章:

TAG:瀋陽百姓一家親 |
您可能感興趣

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教你如何靠自身修復
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不可思議
教你幾招實用的身體自檢技能,做自己的體檢醫生吧!
治胃痛,你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治療百病!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
婦科醫生:身體里缺了它,女人容易習慣性流產!
產科男醫生,可以隨便看孕婦的身體嗎
它是皮膚科醫生的最愛,身體缺了它老得快,這9種食物最適合補!
醫生都治不好的抑鬱症,病人竟然自己解決了
學會這幾招簡單易用的身體自檢技能,當自己的體檢醫生!
疾病具有自愈性,不用看醫生?如何提高自愈性?
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再忙也要做到8件事 來自醫生的肺腑忠告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你看完就賺了健康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院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想長壽只能靠自己!
身體血管被堵住了?騙子跟醫生都是這樣做的!
醫生守護了別人孩子的健康,卻與自己孩子的感情愈加疏離,怎麼辦!
人體自愈的秘密,你知道嗎?醫生不會告訴你
他們用打屁股治癒各種上癮 醫生:可以使患者產生肉體的快感
豆腐配上它,不看醫生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