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彌勒菩薩對孫悟空的點化:大聖啊 近來心性如何啦?

彌勒菩薩對孫悟空的點化:大聖啊 近來心性如何啦?

彌勒菩薩對孫悟空的點化:大聖啊 近來心性如何啦?



透過《西遊記》看孫悟空的五蘊皆空

文:恆庄法師


《西遊記》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耳熟能詳。但俗語云「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普通人看《西遊記》,只看到了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艱辛、斬妖除魔的驚險,而河北滄州水月禪林的恆庄法師卻從中看到了佛法的深意,看到了孫悟空降服內心之路。


性格決定了悟空的命運軌跡


在幾個月前,在國內院線公映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大唐玄奘》。電影講述了唐代的玄奘法師去到印度的那爛陀寺修行,然後回來翻譯佛經的一個故事。基本上還原了玄奘法師的生平歷史。

社會大眾最熟悉的一部佛教經典,應該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然而普通大眾對玄奘法師的印象,更多來自於中國的古典名著及其改編的電視劇《西遊記》。


鑒於此,我們今天不妨就從《西遊記》入手,來說一說孫悟空的五蘊皆空。


孫悟空這個人很有擔當,它能夠為了猴群的生存,捨命跳進瀑布里。然而這樣的人,似乎有一個共性,就是在性格的另一面往往會很傲慢,天大地大,唯我最大。桀驁不馴,傲慢而不認輸。喜歡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喜歡在所有關係中處於上風。


這種性格特徵,決定了悟空的命運軌跡。


心猿意馬,說的就是孫悟空的性格特質,象徵了普通人的心,不受約束、無常多變、敏感固執的狀態。當人們想捉摸它時,卻找不到它的蹤跡;而不留神的時候,又會被它牽著鼻子走。

觀音菩薩的指點


悟空受觀音菩薩的指引,從五行山出來後,跟隨唐僧去西天取經。


可是沒過幾天,悟空就被打擊到了。他發現一個巨大的問題,一個五米寬的溝,他師父都飛不過去。


「我老孫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我的師父連一個五米的山溝都飛不過去。這樣的人怎麼能作我的師父呢?」


悟空的心裡,升起了巨大的分別、傲慢。他開始打心眼裡看不起唐僧。

到了夜間,諸多計較生起。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直接化成六形,生起了殺意。


第二天,當六形化成的六個土匪出現時,悟空一個念頭反應過來了,意識到不是師父的問題,是自己念頭的不清凈。


他對付不清凈的念頭,是掄起金箍棒,將它們全部打死。


而換來的直接結果是,悟空被唐僧開除了。

悟空去找到觀音菩薩抱怨。


菩薩就笑了,說:「如果你六根真的清凈了,還會有這諸多抱怨么?」


假如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清凈的、圓滿的、平等的,對你所接受的事物能夠平等地包容的時候,那你內心是不可能出現嗔恨的,你還會產生巨大的情緒落差嗎?


菩薩的這句話,說的就是《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彌勒菩薩對孫悟空的點化:大聖啊 近來心性如何啦?



《西遊記》劇照(資料圖)


彌勒菩薩對悟空的點化


我們繼續回到西天取經的路上,有一次,唐僧又被妖怪抓走了,悟空火急火燎的去找彌勒菩薩幫忙。


彌勒菩薩明明知道悟空非常著急,卻慢悠悠的問了一句,「大聖啊,近來心性如何啦?」就是問孫悟空,近來的安心安得如何啦?


注意看,悟空的師父被抓走了,自己解決不了,都快著急上火了,菩薩竟然有閑心問他心性怎麼樣了。


我們有些修行的人,在安好悠哉的時候,就會說「啊,我渾身上下的每一個細胞,都感覺到了法喜充滿。」然而一到外界重壓關頭,所有的定力、智慧就平地消失了,剩下的每個細胞,感覺到的全是情緒了。


在高低成敗中,保持內心的如如不動,這是彌勒菩薩對悟空的點化。


五蘊皆空,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處理好內心與名色之間的關係。


禪門有一句話叫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過得好與不好,你的內心是快樂還是不快樂,你生活的底色是幸福的還是偽裝成幸福的,別人不得而知,只有自己才是清清楚楚的體會者、體驗者,證悟者。就是當自己應對十萬火急的事情時,在這種重壓之下,還能不能有收放自如的能力,能不能表現出平常的這種狀態。所以禪門常常講,平常心平常心,說的就是我們在外界的風雨變幻中,也能保持住我們心的底色,內外一如,時時一如。

彌勒菩薩對孫悟空的點化:大聖啊 近來心性如何啦?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資料圖)


失靈的火眼金睛


那麼,孫悟空,到底觀照到五蘊皆空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繼續看西遊記。


當師徒四人快到靈山腳下時,碰到了最後一夥兒妖怪。三個犀牛精,變成了西方三聖,變成了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在空中顯像,騙取這一方百姓的香火。他們師徒四人看到這一幕,和這裡的老百姓一樣,趕緊跪下來,去禮拜他們。


這個時候孫悟空覺得有點懷疑,孫悟空覺得天空中顯像的西方三聖有點問題,但他又沒有說出來。


這個細節,太不像起初的那個孫悟空了。


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出來的,足足七七四十九天。他的火眼金睛,極其敏銳,一眼就能分辨出妖怪來。


火眼金睛代表的是什麼呢?它代表的就是我們很多人,看別人的時候,總是一眼看出問題和不足來。一眼就能看出別人的妖氣來,這個叫它火眼金睛。這個火眼金睛不是悟空專有的,很多人都有,一眼就能看出別人的毛病來。


但是到了這個假冒的西方三聖這裡呢?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卻失靈了。


這意味著,在從東土到西天的這幾年,悟空已經不那麼挑別人的毛病了。悟空已經了解到修行的入手處,是拿眼睛去觀照自己,去觀察自己的內心,去協調迎面而來五欲六塵。


照見五蘊皆空的孫悟空


從師徒初次遇見,悟空壓根都看不上他師父。到了西天之後,悟空能夠看到師父身上的佛光。


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變化。


從挑剔別人,挑剔世界,到容得下別人,容得下世界。


從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諸多不滿,到發現別人身上的光芒。


這就是心從東土到了西天,從此岸渡到彼岸。孫悟空用觀照自我內心的方式,照見了五蘊皆空。


修行,從哪裡觀照?就是在第七識的分別中入手,去切斷我們固有的偏執和分別,去打破自己的狹隘與固執的自我。當功夫落地,連成一片,能夠切斷第七識與前六識之間厚厚的關聯,哪怕露出一點點縫隙出來,第八識大圓鏡智就能發揮作用了。大圓鏡智發揮作用之後,就能夠轉第七分別識為平等性智,轉意識為妙觀察智,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


此時的悟空,實實在在的體悟到,世間的百態,它都是一種正常的存在,百年前如此,現在如此,百年之後還是如此。世間的真相就是陰了又晴,晴天了又陰,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就是這種輪而復轉,周而復始。而那些糾纏、業果、造作、不過都是自己在心中,多加了虛妄分別,是自己給心加了太多的戲份。


那咱們在座的朋友也一樣,你能容得下多少人?或者說你只看得上幾個人?這決定了你本人發光的程度。挑剔一個人不難,人人都會,但是如果包容一個人的話,那就很難了。從挑剔到包容,這個過程悟空已經完成了,我們什麼時候完成呢?


真經不在西天,而在心的路途。佛祖不是如來,而是真我。那成群結隊的妖精乃是人心生出來的慾望和執念。


生活平波無瀾不外人心已死,你還憤恨,你還痛苦,你甚迷茫,你就是那個時時刻刻跟妖精鬥爭的孫悟空,你腳下的路,永遠是通向自心的路。


去自己的斜月三星洞,去觀照自己的五蘊皆空。參禪參到最後,不外乎是活出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和樂趣。生活依然是一波三折,依然是坎坎坷坷,但是我們的內心,卻可以找到一種不緊不慢的方式,去找到我們生活的一種安之若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壇經》中的心理學:讓心靈成長 學會三步走
夢參長老:如何凈心寡慾?多念聖號!
七種情況千萬別殺生!可惜我們以前不知道呀!
學誠法師:從來沒有不幸福的人 只有不肯快樂的心
大安法師:我用二百萬佛號的力量衝出了世俗社會!

TAG:騰訊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孫悟空是如何從菩薩升為佛的?
孫悟空敢質疑如來佛,為何對彌勒佛卻恭恭敬敬的?
西遊如來佛祖為何說假猴王是孫悟空二心所化?二心並非心魔!
彭于晏版的悟空很帥,但他就是你心中的「大聖」嗎?
悟空一脈長相大盤點:拉蒂茲和悟飯,你倆是撿來的吧?
孫悟空為何要去冥界?地藏王菩薩神通如何?
四聖試禪心:觀音菩薩這是要下嫁孫悟空的節奏嗎?
西遊如來佛的舅舅、大鵬金翅雕會變化嗎?他如何看破孫悟空變化?
九位動漫孫悟空,哪個才是你心中的大聖呢?
四大天王打不過孫悟空,如來佛為何不派韋陀菩薩出山?
悟空如何成了大力王菩萨?
為什麼說孫悟空不是個好的「山大王」?
西遊九大菩薩中誰的實力最廢柴?地藏王菩薩斗得過孫悟空嗎?
龍珠超惡之大帝弗利薩歸來?孫悟空還是當初的孫悟空?
觀音菩薩和孫悟空是什麼關係?為何觀音菩薩總是對孫悟空厚愛有加?
孫悟空為何敢大鬧地府?是誰的縱容?
如來佛一句彌天大謊,敲打觀音菩薩還是庇佑孫悟空?
孫悟空為什麼只給了玉皇大帝,而沒給如來佛祖寶物?孫悟空做的對
西遊記:孫悟空的父親受辱,孫悟空是怎麼做的呢?做的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