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壇經》中的心理學:讓心靈成長 學會三步走

《壇經》中的心理學:讓心靈成長 學會三步走

《壇經》中的心理學:讓心靈成長 學會三步走



《六祖壇經》中的心理學

文:湛空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我們學習任何一部經典都要從人性的角度來解讀。


《壇經》是禪宗最重要的經典,而禪宗又是中國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宗派。《壇經》是禪宗的奠基之作,是五家七宗的根源,是三藏十二部中,唯一一部中國人的佛經,而慧能大師,作為山中樵夫成長起來的祖師,在《壇經》中告訴著我們,如何來調整我們的身和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命狀態,如何創造健康美滿的幸福人生,這就是《壇經》中的心理學,佛教的心理學。


有人說,西方心理學和佛教心理學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於:西方心理學是把一個不正常的人轉化成為正常的人,而佛教的心理學呢,是把正常的人變成平常的人。

通常我們眼中正常的人是有貪嗔痴、有無明煩惱的,佛法呢,是讓我們擁有一顆平常心,讓我們轉凡成聖。佛陀以一大事因緣來到人世間,他出世的本懷就是讓有緣的眾生放下妄想、捨棄執著,讓我們認識我們的本來面目,覺悟直至成佛。


《壇經》中說:「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這種「人間佛教」的思想能更好地彰顯每一個人的價值,這就是《壇經》獨特的人生價值觀。現在的網路上常常出現一個詞,叫做「毀三觀」,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被顛覆了,雖然是以調侃居多,而事實上,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決定價值觀,人生價值觀是我們對自己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和理想追求的探討,是心理學的一個基礎,現在的人為什麼常說毀三觀,就是心沒有堅定。


心靈的世界,對我們中的大多數而言是神秘的。我們不了解它,不管理它,不改善它,就做不了自己命運的主人,又怎麼能夠獲得理想的人生呢?


《壇經》給我們留下了最好的心靈鑰匙,告訴了我們一個三步走的心靈成長法則:第一步:明確我們的自我定位,第二步:正視我們的心靈追求,第三步:落實我們的生活理念。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怎樣明確我們的自我定位。

《壇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每個人都有「菩提自性」,這種「菩提自性」和佛是一樣的。


「自性」具有清凈的智慧和功德,超越萬法而又圓滿具足,是我們成佛的根源


這樣,我們的自我定位,就由外在的賦予變成了內在的本然。佛性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佛性是我們的內在本質,慧能大師初見五祖弘忍大師時,說過這樣一段話:「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葛撩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這裡,慧能大師告訴了我們,人雖然有天南地北的差別,但本性沒有差別,都一樣能成佛。人人都是平等,沒有高低、沒有貴賤,這是我們完善人格的一個基礎。


《壇經》也說人有智愚之分,但這個不是人的本性有區別,是因為人的根性不同,愚人是「自迷心性」,是被錯誤的觀念和心態蒙昧了自性,而智人呢,是領悟了自性,所以他擁有智慧,如果愚人能夠頓悟的話,「即與智人無別」。《壇經》的這種平等觀,給了我們最明確的自我定位。

《壇經》中的心理學:讓心靈成長 學會三步走



第二步,正視我們的心靈追求。


心靈的追求是生存的動力,儒家是以聖人為榜樣,以成仁取義為最終歸宿;道家足以守道無為,超越自我為人生目標,而《壇經》,則是以無住生心作為我們修行的坐標。

什麼是心呢?佛教裡面有兩種說法:真心與妄心。


真心,也叫心的本性,是心的本來狀態。《壇經》裡面告訴我們「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了解到心的本來狀態,我們當下就是佛。因為我們的心,本來就是圓滿的、寂靜的、安閑的。圓滿就是具足,就是無缺,當我們體悟到了生命的圓滿,體悟到了生命的萬法俱足,即使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的內心仍然是滿足的,仍然是如如自在的。


可能有人會問,我們的心既然是圓滿的,那為什麼現在的人,會有那麼多的索求呢?因為我們大家的無明,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的本性,才會向外追逐,形成索求。


現時代的誘惑太多了,每一個人都會有很多的索求,而索求越多,就越不圓滿,心越躁動,就越煩惱。如何去消除這些躁動?需要我們去體驗內心的寂靜。佛教講涅槃,涅槃就是一種寂靜。就是我們內心這些躁動都息滅的時候,真心呈現了,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我們的心還有另外的兩種表現形式,叫做觀念和心態。觀念製造心態,心態形成觀念,這就是妄心。妄心生出種種貪嗔痴的煩惱,這些煩惱,製造著我們的痛苦、是輪迴的因,擾亂著我們內心,讓我們不得自在。


生命的意義,就是去發現我們內心的善良。善良,能帶給我們快樂、帶給我們和諧。善良不僅是一種道德,更是一種心理。除了善良,我們的內心還有一種力量,叫做覺知。有了覺知,我們才有能力使生命從無明與煩惱中解脫,才能完成生命的覺醒。眾生與佛陀的差別就在於迷悟之間。


《壇經》說得好:「迷則佛是世人,悟則世人是佛」,要想真正地發掘自心的佛性,需要一個覺悟的瞬間,一個超越的瞬間,這種內在的超越,不是離開人原來的生活而實現的,而是剎那間與自心的佛性相應。一旦頓悟了,生活雖然依舊,沒有任何改變,但是,內在的心境改變了,徹底地認識了自我,那麼現世也就成就了佛的境界。

《壇經》中的心理學:讓心靈成長 學會三步走



第三步,落實我們的生活理念。


《壇經》是從心性的角度告訴我們眾生平等,以成佛作為我們的終極目標,那生活中將如何體現自己的定位和追求呢?《壇經》是以出世情懷,行入世之法,它提出了「人間佛教」的理念,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去修行,行坐住卧,皆能悟性,搬柴運水都是道,是在世俗中追求心靈的解脫,《壇經》中說,「一念修行,自身等佛」,這是一種自然的、不加造作的修行,是無異於世俗的平凡生活,同時卻是對世俗生活的提升與超脫。


慧能大師提出了「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的三無思想,人在世俗中的觀念和心態,就是「有念」,那什麼叫無念呢?


《壇經》告訴我們:「無念者,於念而不念」「於諸境上心不染」,我們生活在塵世間,心不受外境的染污,在自己的心念之中,時時都遠離一切的虛幻,不為塵世間所左右,這就是「無相」。


而於諸法中,念念不住,這就是無住。《壇經》中有一段無相頌,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在世間修行:「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丈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壇經》的處世哲學,就是讓我們深入世俗的生活,直面痛苦的人生,讓我們在境界中覺悟,在世俗中解脫,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一則新聞,被各大媒體紛紛轉載的新聞,可能大家都有聽說過。2011年的11月25日,一位老人猝死在太原火車站的候車室里,眾人避之唯恐不及,而另外一位在候車室等車的僧人看到了,卻走上前去,向老人鞠了一躬,並且拉住老人的手,默默的為他超度。僧人也沒有想到,這個簡單的舉動,在最短的時間裡,傳遍了全國,感動了全國。


在當今新聞界一味追求眼球的當下,非常難得的出現了一面倒的情況,各大媒體紛紛讚歎僧人的行為與慈悲,媒體這樣評價:


「在這個被普遍認為群體冷漠的時代,在大家都已經習慣於不去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的時代,一位佛教的僧人,在一群冷漠的目光中,從容平和地,伸出了自己的雙手,他拉起的,不僅是一位死去老人的手,而是挽起了正在滑落的道德與良知,向亡靈和在場所有活著的人傳遞佛陀的大愛和人間的溫暖。不管你是否有宗教信仰,請永遠不要失去對善良和真誠的信心,要堅信善的力量、其實,這就是人類最終極的信仰,也是道德重建的基礎與核心。」


這段媒體的聲音,是對一個宗教團體最高得評價。僧人的這個行為,對我們而言是再平常不過了,卻融化了多少人內心深處的堅冰,成為現實社會中,一抹暖心的陽光、重劍無鋒,大巧無工,這份擔當與超脫,正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的善良與覺知。


當今的時代是科技的發達,讓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幸福指數卻反而下降了,為什麼呢?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是一種很不穩定的因素,它是來自於心靈的。我們想要擁有幸福,就要擁有良好的心態,而物質條件只能是補充。


可是現在的人們過度地向外追求,追求生活的奢華,追求物質的享受,一直在踩油門,不肯踩剎車,結果呢,心動過速了,抑鬱症了、用印第安人的話來說,就是,我們走的太快,把靈魂都弄丟了。人的心在這個世間,一共有兩個發展方向,一種是向外,一種是向內,《壇經》中禪的思想,就是讓我們心靈的回歸,讓我們的生活樸素,讓我們心動不再過速,讓我們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數。


《壇經》的思想,通過佛性平等的自我定位,頓悟成佛的心靈追求,自修自證的生活理念這三步走,未樹立我們自信自立的人格,讓我們追求心靈的絕對自由,培養我們的道德情操。這是慧能大師對於人的生命價值的思考,為如今這個紛繁蕪雜的社會,留下了一劑良藥,也為我們面對誘惑、安身立命提供了啟迪。


所以,《壇經》中的心理學,對我們個人而言,是一種信念,對公眾而言,則是一種道德,能讓我們樂享當下、開發心靈,更能讓我們超越自我、覺悟佛性。


它以覺者的智慧,洞徹了我們的心靈,以智者的情懷,潤澤著後世的眾生。它告訴著我們,如何來成就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不再漂泊,不再零落,而唯有我們切實地去做,才會體會當下的快樂,才能發掘內心的力量,才能真正地實現人間的佛教,才能升華我們的人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學誠法師:從來沒有不幸福的人 只有不肯快樂的心
大安法師:我用二百萬佛號的力量衝出了世俗社會!

TAG:騰訊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壇經》中的心理學:三步走的心靈成長法則
《莊子》內篇的心學——開放的心靈與審美的心境
心靈哲學的醫學人文關懷
學會別讓心靈長皺紋
開學季,那些觸碰心靈的勸學古詩
心靈之旅:生活的智慧,是學會不強求
把哲學的美食吃進心靈
心理學溝通的最高境界,觸碰心靈的八大溝通法寶
心靈時間的數學原理
心理學家:十個讓你心靈恢復平靜的方法
大學心理學老師醉心做匠人 都市慢木匠:木作是心靈良藥
孫燕姿認真學畫 領悟梵谷的心靈
心靈成長如何學最高效 | 開學季1元直播課
九步三叩,僧人途經永川,虔誠的心靈之旅!
中式美學 · 震撼心靈的美。
做走進學生心靈的校長
中式美學·震撼心靈的美
中式美學 · 震撼心靈的美
【強烈推薦】《國學文化精華》--中國人的心靈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