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看過台灣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對台灣刻畫抗戰的功力還存在聯想,沒想到在教科書這等事上,台灣不太厚道,不僅對自己的抗戰不太細處著筆,對共產黨的敵後戰場則全部抹殺或者迴避,甚至做反面解讀。


原作者註:


課本分別為:台灣,國立編譯館1996年版本;大陸,人民教育出版2003年版本。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無論是台灣還是大陸,古代史由於較少牽涉當下,雙方的敘述都有一種輕鬆感,甚至豪邁感。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敘述歷史的角度可以揣摩出雙方的政治生態。


大陸和台灣在敘述中國史最大的不同可以說是在農民起義的評價上。台灣對於農民起義有種特別的敏感,基本上評價都是負面的,而大陸對此往往高唱凱歌。

例如對於陳勝、吳廣的起義,台灣版只是簡單地用幾個字敘述,而大陸版對它非常讚頌,花了較多的篇幅來敘述此事,充分突出農民起義的偉大意義,「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統治,沉重打擊了封建地主階級……陳勝吳廣的首創精神,為歷代農民樹立了榜樣。」


1851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台灣的歷史書中是這樣評價的,「其政治制度為文武合一,極端專制,形成歷史上罕見的恐怖統治。」而大陸版對太平天國運動極 其推崇,不僅肯定它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而且下面還詳細分析了它的五點意義。


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在台灣叫做「義和團之亂」。台灣版對它的看法較為負面,認為它怪力亂神、經常對外人滋事,故又稱為「庚子拳亂」。大陸則沒有談及義和團的局限性,主要篇章描述義和團的勇猛和無助。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對於農民起義的原因,兩岸在解讀上也存在大分歧,大陸版強調多是官方原因,例如由於官吏摧租逼稅、統治殘暴等原因造成,而台灣灣則多以流寇、饑民、破壞等負面的詞語相稱,似乎農民鬧事是下層人的自主行為,與統治階級關係不大。


正因為這個分歧,於是帶來了對另一撥人的評價有不同,大陸版對於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曾國藩等人給予較多負面的評價,在課文小字中說到曾國藩因受太平軍重創,曾三次投水自殺,以及曾國藩的門生李鴻章組織地主武裝淮軍,在外國侵略者幫助下從安慶運到上海,進攻太平軍。


而台灣版對曾國藩等則較多正面敘述,「曾國藩,湖南湘鄉人,深受儒家傳統的熏陶,為一位講求義理、崇尚經世濟用的學者與官員」。文中還稱讚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後,使漢人的政治地位大為提高,地方督撫的權力也隨之增強。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由於國民黨退據台灣後,採取加強中國歷史思想文化,去除日本殖民地影響的教育方針政策,尤其重視歷史教育,把它作為形塑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環節。所以對 於古代史,除了在評價上雙方稍有點差異外,其餘差別不大。但有一點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台灣和大陸每講到一個時代結束時,都會有專門的一章節講述經濟文化發 展。


台灣更傾向於追尋中國歷史的制度演變,而大陸比較多地沉浸於老祖宗哪些技藝又比西方早了多少年。譬如台灣版歷史書在講文化的時候, 必定提到一個時期的官制、兵制、賦稅、科舉的沿襲流變,似乎他們在這裡可以找到某種治國方略。而大陸一般是強調經濟繁榮、文化領先,對政治制度的變革不太 著力。


提起抗戰,台灣反而不厚道


想必讀者最感興趣的就是雙方對抗戰的描述, 因為這段歷史成了雙方力量消長的關鍵時期。筆者仔仔細細地進行了對比,在「八年抗戰」這章中台灣版教科書比較簡單地講述了上海、忻口、徐州、武漢四大會 戰,但著墨非常少(四大會戰在大陸版里分別為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除了這幾次重大的戰役外,台灣版在提及抗戰將領時,除了「偉大的蔣委員長」外,只提到吉星文、佟麟閣、趙登禹、謝晉元,其他將領再無涉及,甚至連台兒庄戰役中的李宗仁也隻字不提。


而大陸不但詳細提及,前些年版本的歷史書中還放了李宗仁在台兒庄車站的照片。倒是台灣版在抗戰中特別提到了一個反面典型,在忻口會戰中「守軍將領韓復榘不戰而走。蔣委員長下令拏辦,處以極刑,軍威大振」。


 原本費力氣找台灣地區的歷史教科書對共產黨抗戰是如何描寫的,可看了之後發現對國軍抗戰描寫都如此之少,那更別指望能對共產黨抗戰有什麼描寫了,沒有平 型關大捷,沒有百團大戰,沒有游擊戰,也沒有反「掃蕩」。書中把共產黨的敵後抗戰完全抹殺,貫穿其教科書的主題是:中共擾亂抗戰。


 有一段比較詳細的描述:是「竄往陝北的殘共,為求生存,一再向政府表示輸誠。政府為團結抗日,允其所請,將陝北之殘共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旋改稱第 十八集團軍);潛伏江南之殘共,編為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表面服從政府,暗中擴張勢力。羽毛既豐,故態復萌,竊據地盤,襲擊國軍。」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這個主題延伸到到皖南事變,整個就黑白顛倒了,說是「民國二十九年十月,軍事委員會命令新四軍調往江北,不惟不理,反而襲擊國軍」。在1944年豫湘桂戰役國軍大潰敗之際,教科書中還特地點了一筆,「我國經此一役,損失至大,造成中共得利的機會。」


反觀大陸歷史教科書,則對抗戰這一大事,事實重於感情,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國民黨的正面戰場抗戰反而是較多的客觀描述。


大陸的教科書按照時間順序,對於抗戰正面戰場上大部分主要會戰都有描述。當然作為中學階段的歷史教科書,畢竟是普及教育為主,所以如果要強求將正面戰場的所有會戰加以記載和詳述,也不太現實。


對於為國捐軀的國民黨將士,書中有不少詳細描寫,其筆墨明顯多於對八路軍、新四軍的描寫。書中不僅提到了國民黨高級將領如馬占山、蔡廷鍇、馮玉祥、李宗仁、張自忠、池峰城,還有中級軍官謝晉元,其中對於張自忠將軍為國捐軀有詳細描寫。


美國、蘇聯在教科書中的形象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對於外來勢力,尤其是美國和蘇聯的態度問題則是另一個有趣的話題,由於大陸和台灣在1949年後歷史路徑的選取上完全不同,大陸與蘇聯走得很近,而台灣徹底倒向了美國,於是在雙方的教科書中,對美蘇的描述加上了大量的感情色彩,從而也映照了雙方各自對外政策的取向。


像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台灣教科書中寫道:「美國再度照會各國,添入維持中國領土與行政權完整的原則,門戶開放才算完備,使我國倖免於瓜分之禍」。這實際上就是說,幸虧有了美國的幫助,中國才免於陷入被瓜分的地步。


但在大陸的歷史書上,強調的是義和團運動使得帝國主義發現要瓜分中國實屬不易,根本沒有提及美國的「功勞」。不僅沒有提及,反觀大陸歷史教科書,專門有一章「瓜分中國的狂潮」。從行文筆法上可以發現,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帝國主義的仇恨。


在抗日戰爭的章節中,台灣版教科書有一個小節「中美聯合反攻」,講述美國提供各種援助(人力、貸款、戰略物資)資助國民黨政府打贏抗戰,這似乎著力在突出美國的功勞,但對蘇聯紅軍出力擊潰關東軍則隻字未提。


當然,台灣還是沒有忘記蘇聯,它們特地辟有一節「蘇俄的侵略」,曆數從辛亥革命以後,蘇聯對我國東北、外蒙、新疆侵略的歷史,尤其是講到蘇聯出兵東北攻擊關東軍的歷史時,其側重點不是蘇聯幫助中國,而是突出老毛子對中國的掠奪。


「所至奸淫擄掠,恣意屠殺;發行軍用票,強迫通用;重工業設備,拆卸運走,稱是戰利品,其不能移動的,加以破壞,所有工廠徒留頹壁;車輛多被劫走。」通過這一描述,不難想像蘇聯在台灣人心中形象會何等糟糕。


朝鮮歷史教科書為何不提中國的抗美援


朝鮮中學教材中有關「6·25戰爭」的主要內容,博主發現,在這篇教材所介紹的美國入侵到撤退的整個過程中,一個字都沒有提到中國!


一、南朝鮮侵略朝鮮的戰爭準備


1.政治生活的法西斯化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1948年12月1日炮製了《國家保安法》;1949年初炮製了《報刊法》,完全抹殺了輿論和出版的自由;之後,又陸續製造了《國防警備法》(1948 年7月)、《國軍組織法》(1948年11月)、《兵役法》(1949年3月)等其他一系列的反動法律,由此全面確立了法西斯統治機構的傀儡體制。


2.鎮壓革命力量


完全禁止了民主主義政黨和社會團體組織的活動


1949年9至10月期間,強制解散了132個政黨和社會團體組織。


鎮壓濟州島人民的反抗


在美國軍事顧問團團長羅伯特的指揮下,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軍隊於1948年鎮壓了濟州島人民的反抗鬥爭,屠殺了7萬多人,相當於全島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島400多個村莊中的295個村莊,約1萬戶民居被燒為灰燼。


鎮壓麗水軍人起義


為了鎮壓麗水軍人的起義,1948年10月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軍隊動用了飛機、坦克和軍艦,縱火燒毀了5000多戶居民的房子,野蠻屠殺了6000多名無辜的百姓。


3.為戰爭做準備的「援助」


美帝國主義炮製了《相互防衛援助法》(1949年)和《軍事援助雙邊協定》(1950年1月),特別是1950年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對南朝鮮的《援助法》之後,進一步擴大了對南朝鮮的直接軍事援助,另一方面所有的援助資金只用於侵略朝鮮的戰爭。


4.擴大傀儡軍隊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南朝鮮傀儡軍隊在改編之前不過是區區5個旅,1949年年末武裝力量已增加至8個步兵師團和一個裝甲連隊、2個獨立營、6個105mm曲射炮大隊。此 外,還擁有了數千名的海軍、空軍部隊和5萬名的戰鬥警察部隊。之後,到1950年6月,南朝鮮傀儡軍隊增加到了15萬人。


美帝國主義不斷增加軍事援助,大規模地向南朝鮮供給軍艦、飛機、坦克等戰鬥武器和戰鬥器材。


5.加強推進南朝鮮軍事基地化


推進軍用道路、港口、飛機場的建設與改建工程,在重要地區構築永久性軍事設施,沿著38°線全域築造了戰壕等防禦工事。


6.進行蓄意的武裝挑釁


美帝國主義從1947年開始就不斷地進行武裝挑釁,僅1949年就共有1863次武裝侵犯。


到1949年止,美帝國主義在對朝鮮的武裝侵犯中,不惜動用了南方傀儡軍隊的81步兵師團和首都師團的營連部隊、虎林部隊、白骨兵團等連隊,投入了師團規模的兵力,甚至調動了特殊部隊、海軍和空軍。


1949年,美帝國主義已經完成了對朝鮮的武力進攻計劃的準備工作。然而,南方傀儡軍隊在38°線區域的武裝侵襲中一直遭受著慘敗,因此美帝國主義和南方傀儡政權不得不對「北伐計劃」重新進行全面的商討和修正。


二、侵略朝鮮的戰爭


1.羅亞爾對「北伐計劃」的指導


1950年1月,美國陸軍部部長羅亞爾進入南朝鮮指揮傀儡軍隊的北伐計劃。


2.麥克阿瑟的指示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1950年2月,麥克阿瑟把逆賊李承晚和傀儡軍隊的總參謀長叫到美軍遠東軍司令部,對進攻朝鮮做出了具體的指示。


3.頒布非常警戒令


1950年6月9日、11日和13日,美帝國主義分別頒布了《特別稽查警備令》、《非常警備令》和《預備非常警備令》,在38°沿線和南朝鮮全域製造了戒備森嚴的戰爭氛圍。


4.杜勒斯的進攻指示


1950年6月18日,杜勒斯作為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特使進入南朝鮮,帶領著美國軍事顧問團和南朝鮮傀儡軍隊的高級官員視察了38°線一帶,並在38°線的防禦工事中最終批准了北伐的作戰計劃。第二天,杜勒斯向李承晚傀儡集團發出進攻指示,決定6月25日開始進攻北部。


由此可見,美帝國主義為進攻北方進行了縝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終於在1950年6月25日掀起了反對北方的侵略戰爭。


三、戰爭期間,美帝國主義欲剷除我們的共和國的險惡用心


1.動員一切侵略勢力


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軍隊


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把南朝鮮傀儡政權投入戰爭之後,6月26日全線出動了美國海軍陸戰隊,6月27日按照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命令,開始全面出動美國海軍和空軍部隊。


此後,在我人民軍隊的猛烈反攻下,極度慌張的美帝國主義於6月30日開始出動了美國陸軍部隊。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他們調動了本國陸軍部隊的三分之一、空軍部隊的五分之一和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兵力前往朝鮮全線戰場。


依據美帝國主義官方發布的資料,整個朝鮮戰爭期間參加戰鬥的美帝國主義侵略軍總人數超過了400萬。


操縱聯合國軍隊


1950年7月7日,美帝國主義操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以應對所謂的北方的「侵略」為理由,結成了聯合國軍隊。


此後,與美帝國主義侵略軍一起,追隨美國的15個國家(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衣索比亞、法國、哥倫比亞、盧森堡、紐西蘭、荷蘭、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南非、希臘、比利時)的僱傭兵被捲入侵略朝鮮的戰爭。


日本軍國主義的武裝侵略勢力參加朝鮮戰爭


據1950年7月27日英國路透通訊報道,2萬5千名的日本侵略軍的武裝力量參加了朝鮮戰爭。


2.現代武器和戰爭器材的使用


戰爭初期,美帝國主義動用了以B-29為主的各種飛機1500多架,而在戰爭的最後階段,投入了約1萬多架。還使用了細菌、化學武器等大量殺傷性武器。


3.軍費開支與軍需物資


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的軍費開支約為200多億美元。軍需物資大約消耗了7300萬噸以上,是太平洋戰爭時期的11倍。


4.最野蠻和最殘酷的戰爭手段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不正當的侵犯


大規模登陸作戰


1950年9月,仁川登陸作戰時,美帝國主義傾巢出動了在太平洋地區的陸海空部隊,地中海艦隊和追隨美國的15個國家的軍隊也都被拖入了大規模的作戰計劃。


我們的人民軍勇士們僅靠4門大炮和1個中隊的力量對抗了5萬多的兵力和300艘軍艦以及1000架飛機,苦守月尾島3天,保證了人民軍隊戰略性撤退,保存了力量。


大規模的集中進攻


美帝國主義為了配合部隊在元山近海的登陸作戰企圖,在1211高地一帶發起大規模的瘋狂攻勢。


焦土化作戰


當時,擔任聯合國軍隊司令官的克拉克在1952年8月叫囂著要讓共和國北半部的78個城市「從地球上消失」,命令軍隊進行無差別轟炸和炮擊。僅在平壤市就投下了42萬7千多個炸彈和凝固汽油彈。


5.美帝國主義恥辱的慘敗和停戰協定


美帝國主義在前線戰場上未能得逞的侵略野心,試圖通過談判來實現,於是展開了寡廉鮮恥的軍事外交策略。


1951年6月向我方提出停戰談判的請求,企圖通過談判來達成他們狼子野心般的侵略目的,實現所謂的「榮耀之戰」。談判一破裂,美帝國主義立即用原子彈進行威脅,並發動最後的、大規模的瘋狂進攻。


他們宣揚「行動重於交涉」,一方面發動新的攻勢,一方面利用間諜集團,陰謀分裂和顛覆我黨和政府。然而,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政權的所有惡毒的居心和計劃均被我們毫不手軟地粉碎了。


6.朝鮮半島北半部與南半部被殺害的無辜百姓的人數



台灣歷史教科書竟然這樣描寫 我國「抗戰史」



北半部:數十萬人;


南半部:100多萬人。


7.所投炸彈、炮彈數量


平均每平方公里投下18顆炸彈、炮彈,僅平壤市投下的炸彈和凝固汽油彈的數量就相當於平壤市人口總數。


8.建築、田地和文化遺迹遭受的破壞和掠奪


戰爭期間,北半部的8700多個工廠和企業、60多萬戶的住房、5000多所學校、數千家醫院、數萬公頃良田和6700多處文化遺迹遺物被破壞。


南半部在戰爭開始時的4個月時間裡,50多座城市被破壞,12400多個村莊化為了灰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百家 的精彩文章:

溥儀借何投靠日本?東陵被盜為何不聞不問?
中國古代皇帝入洞房時鮮為人知的私密習俗
夏季養生12個健康攻略
夏季健康養生牢記「四要四不要」
從色彩看營養,吃出更健康

TAG:健康百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憤怒!日本歷史教科書是這樣」描述「近代史的
中國史是「外國史」?台灣在悄悄修改歷史教科書
簡明歷史讀本——教科書之外的中國歷史
韓國歷史教科書上的地圖,它竟然無恥自稱文明古國
氣憤!日本教科書居然這樣描述二戰
朝鮮和韓國在歷史教科書上各自對朝鮮戰爭是怎麼描述?
新版歷史教科書,如何講述「十四年抗戰」?
新版歷史教科書,如何講述「十四年抗戰」? | 短史記
美國的歷史教科書裡面是怎麼說中國和世界歷史的?
美國教科書這樣描述毛主席!國人看後嘆服
島國真是一個畫風清奇的國家,連英語教科書都這麼不可描述!
韓國歷史教科書震驚世界,古朝鮮領土竟超蒙古帝國
國外教科書是怎樣評價中國歷史的?最不要臉的果然是韓國
美國人學的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歷史是什麼樣的?
日本是如何編寫歷史教科書的?
越南反華情結:教科書寫越南史就是中國侵略史
元朝不屬中國?蒙古國教科書認為其歷史是周邊國家撰寫的!
韓國哪年建國的?歷史教科書之爭,朴槿惠另一條戰線
晒晒教科書那些看不到的歷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