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今天,國學小喵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孔子先祖典故第一則的講述,一起來走進那段三千年前歷史中的歲月吧~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殷紂王荒淫拒諫,微子啟始封宋國


任繼昉


孔子是中國第一紅人,恐怕地球人都知道。但是他有哪些故事,你就不一定知道了,起碼不是很清楚地知道。那好,小編就帶你穿越到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甚至是孔子祖先的時代,去體驗一把。


《孔子家語·卷九·終記解》、《禮記·檀弓上》、《史記·孔子世家》等文獻都記載:「丘也即殷人」、「予始殷人也」——孔子臨終前的自述是:「我的祖先,是商朝的人吶。」。


商朝,那是公元前約1600年到公元前約1046年,離孔子去世時的公元前479年,已經過去五百多年了,到現在更是三千多年以前了。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商朝是什麼朝代?說來話長。


公元前1600年左右,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建立商朝。之後,商朝都城頻繁遷移,到第二十任君主盤庚,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殷人的始祖是契,契的母親叫簡狄。相傳有一次,簡狄在郊外,忽然飛來一隻玄鳥,簡狄無意中吞食了玄鳥的卵而生下了契。契長大後輔佐帝舜有功,因其母親吞食玄鳥卵(子)而生,故被賜姓「子」,就是以「子」為姓。


牝雞司晨,長夜之飲


到了公元前1076年,商朝君主帝乙(子羨)病逝。帝乙有四個兒子,長子是子啟,次子是子衍,三子是子期,四子是子辛(本名「受德」)。兄弟四人雖然是同一個爸爸,卻不是同一個媽媽。


老大子啟雖然是長子,但母親出身貧賤,在朝中沒有勢力。帝乙若把帝位傳給子啟,顯得不夠尊貴,怕無人扶持他。老幺子辛的母親是皇親貴戚,在朝中人多勢眾。若把帝位傳給子辛,他的家族就能夠掌權,穩定政局。於是,一向嫌貧愛富的帝乙(子羨)就把帝位傳給了老幺子辛。

作為小弟的子辛,從小嬌生慣養,吃喝浪蕩,不務正業。他接了班,坐上王位之後,稱為「帝辛」。


在執政前期很有作為的紂王,到了後期,沉湎酒色,寵愛妲己,一切都聽她的。典故「牝雞司晨」就是指這事兒說的,意思是「母雞報曉」。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不僅如此,太史公在《史記·殷本紀》中,還不客氣的說:「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這是說商紂王招來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用酒當做池水,把肉懸掛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這就是典故「酒池肉林」、「長夜之飲」的來源。


見帝辛整日不理朝事,禍國殃民,朝野上下群臣百姓激烈反對,全國的人卻都管他叫「紂」,表示「殘義損善」,是一個荒淫暴君。「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叛)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烙)之法。」紂如此荒淫無度,百姓們怨恨他,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於是他就加重刑罰,設置了叫做炮烙的酷刑,用炭火燒紅銅柱,把人烙死。


再說紂王的大哥子啟。他既然沒能繼承王位,就被封在今山西省長治市潞城縣東北微子鎮一帶做諸侯國君,建立微子國。這是潞城微子鎮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來歷。後來,微子國又遷到山東濟寧梁山西北,所以那裡也稱為「微」,至今還有「微山」、「微山湖」的地名。微山因微國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縣也因山而冠名。啟因封國為微,爵位是子爵,所以被稱為「微子」。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來到微子國,微子便同這裡的百姓一起墾荒造田,栽桑植木,放牧牛羊,修建房屋。他帶領眾鄉親勤奮耕耘,興建家園。經過數年努力,這裡很快變得興旺發達起來,不只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微子國的臣民百姓過上了好生活,家家安居樂業,人人喜笑顏開。微子振興微子國的消息傳到朝內之後,朝中文武大臣無不稱快。


面對紂王的倒行逆施,身為兄長的微子多次進諫,紂都不聽。


等到周地西伯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修行德政,滅亡阝九(qí)國後,紂的大臣祖伊聽說後,非常害怕,於是跑到紂那裡去報告。紂王卻說:「我生有命,難道不是在天嗎?這能把我怎麼樣呢?」祖伊回國後說:「紂已經無法規勸了!」


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


於是微子估計紂王至死也不能清醒,打算一死了之,或離開紂王。但他自己又無法決斷,便去詢問太師箕子、少師比干。


箕子和比干,是微子、紂王他們的叔父。箕子封於箕(商王朝在東北地區西部的一個小封國),爵為子,故稱箕子,官太師,這是一種非常榮寵的封銜。比干因受封於比(今山東省曲阜一帶),故名比干。他擔任當時商朝最高的政務官「少師」。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微子對太師箕子、少師比干說:「殷朝已經沒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們的祖先在上世貢獻了才力,取得了成功。而紂王在當今竟一味沉溺於酒宴之中,唯婦人之言是從,擾亂敗壞湯王的德政。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熱哀於草野盜竊、犯上作亂,而朝廷大臣也互相仿效,違法亂紀,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們的爵祿也就無法繼續下去。朝廷既亂,百姓便各起於四方,互為仇敵,天下失去了協和的局面。現在,殷朝喪失國典,如同乘船渡河找不到渡口。殷朝的滅亡,指日可待了。」


微子接著問道:「太師,少師,我將何去何從呢?我們的殷朝還能保住嗎?你們無意告誡我,我如陷於不義,那該怎麼辦呢?」


太師箕子佐政時,見紂王進餐必用象牙筷子,覺得過於奢侈,嘆道:「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象箸玉杯」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作為叔父,箕子見紂王這般無道,苦心諫阻,但屢諫紂王都不聽。面對侄子微子的問話,他只好說:「王子啊,天帝降臨災禍滅亡殷朝,殷紂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採納長者、老者的意見,竟違背和誣穢神祇意旨。既然上天降下災難,要滅亡殷朝,如果留下來能夠把國家治理好,使天下太平,即使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如果自己死了,國家卻仍舊得不到太平,那就不如遠遠離開。」


比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商王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商紂王)。他見成湯所創六百年江山即將斷送在紂王手中,心痛如割,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於是力諫紂王:「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之諫,不用則死,忠則至也!」


紂王見比干說出「不用則死」這等話,頓時嚇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這時候,他身旁的妲己用心險惡地對紂王說:「皇上,他不是說要為你敬獻忠心嗎?你應該把他的心拿出來,看看到底是紅的,還是黑的?」


昏庸無度的紂王一聽妲己讒言,竟說:「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我倒要看看,是真是假!」於是下令剖開比乾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這就形成了一個典故:「比干剖心」。


箕子見此情形,非常害怕。有人勸他離去,箕子說:「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顯君王的罪惡而自悅於民,吾不忍也。」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了奴隸。紂知道後又把箕子囚禁起來。


微子聽說兩個叔叔,一個被剖心,一個被關押,痛苦地說:「父子是骨肉情,臣主是義理連。所以父親如果有過錯,兒子屢次勸不聽,就應隨之而號哭;人臣如果屢次規勸,君主不聽,那麼從義上講,人臣應該遠離君主了。」想起太師、少師先前的勸告,微子就逃離了殷朝,遠走他鄉。


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興兵伐紂。牧野決戰,紂王兵敗自焚。武王攻入商都朝歌,商朝覆滅。


微子帶著商王室的宗廟禮器,來到武王軍營前。他露出右臂,兩手綁在背後,左邊讓人牽著羊,右邊讓人拿著茅,跪在地上,求告武王。羊是犒勞周軍的禮物;茅草是祭祀時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權,真心投降。


這又形成了一個典故「牽羊把茅」。《史記·宋世家》:「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故。」後以「牽羊把茅」表示降服的典故。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盡順天城之中,無不牽羊把茅,甘為貳臣者。若其不事異姓,躬自引決,縉紳之士,殆無一人焉。」 又作「牽羊」。《資治通鑒·後唐庄宗同光三年》:「蜀主白衣、銜璧、牽羊、草繩縈首……號哭俟命。」清·吳偉業《讀史雜感》詩之八:「已設牽羊禮,難為刑馬心。」


又作「牽羊肉袒」。李一《荊宜施鶴光復記》:「與其作牽羊肉袒之斷頭將軍,何如以敗卒殘兵而背城一戰。」


於是武王就釋放了微子,恢復了他原來的爵位,以示寬厚為懷。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三監之亂,微子之命


武王又封商紂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來繼承殷朝的祭祀,並派管叔、蔡叔輔佐他。武王駕崩後,成王還年少,周公旦代理行政掌握國家政權。管叔、蔡叔懷疑周公旦,就與武庚作亂,想攻打成王、周公。周公借用成王的命令誅殺武庚、管叔,放逐了蔡叔,又讓微子管理殷地,以繼續殷先祖的事業,並作《微子之命》告誡他。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公元前1040年,周公遵循「興滅繼絕」的傳統,封微子於商朝故地,建立宋國,都城為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南)。微子啟為宋國(今河南商丘)開國遠親,第一代國君。


微子本來就仁義賢能,代替武庚後,殷的百姓十分擁戴他。微子死後葬於商丘古城西南里青崗村,現存墓冢和石碑一通。今商丘市睢陽區建有微子祠。


此外,在今微山島西湖內東山上,即今微山島上,也有一座微子墓。


宋國從第一位國君微子啟至最後一位國君宋王偃,歷經君,時跨西周、春秋、戰國三個時期,國祚甚久。


殷有三仁焉


《史記·孔子世家》說:


「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記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故《書》傳、《禮》記自孔氏。」


在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中,也記有孔子對他這位遠親的直接評價。其《微子》篇曰: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三仁」即三位仁人,指殷末之微子、箕子、比干。


在孔子看來,他們三人的做法儘管不同,但都是符合「仁」的要求的。孔子主張:「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論語·先進篇第十一》)「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篇第八》)「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邦無道,穀(做官),恥也。」(《論語·憲問篇第十四》)按照這一觀點,稱得上「仁人」的也就是一去一隱的微子和箕子。此外,孔子認為做國君要「修己」、「身正」、要「使臣以禮」(《論語·八佾篇第三》),做臣子的要「事君以忠」(《論語·八佾篇第三》)、「事上也敬」(《論語·公冶長篇第五》),當君主有錯時,「勿欺也而犯之」(《論語·憲問篇第十四》),不要陽奉陰違地欺騙他,而是要犯顏切諫。比干雖遭剖心之禍,但他在紂王無道時,能「勿欺也而犯之」,盡了做臣子的職責,所以孔子也稱其為「仁人」。微子、箕子、比干三人雖然沒能使商紂王聽從自己的諫言,使商朝維持生存和安定,但他們直言切諫本身就足以說明他們擔心國家動亂,愛護黎民百姓的良苦用心。


這正如朱熹所說:「三人之行不同,而同出於至誠惻怛之意,故不咈乎愛之理,而有以全其心之德也。」(《論語集注》)所以孔子稱許三人為「仁人」。在周武王伐紂之後,微子投降了商朝的敵人,按一般常情來說,這是不對的。但是紂王從來都是被當作暴虐之君,而周文、武王卻是仁義之師,所以微子的降周也被稱作是仁者之舉。


此後,「三仁」也成為文人津津樂道的典故,沿用不絕。


漢·楊雄《解嘲》: 「昔三仁去而殷虛,二老歸而周熾。」


漢·班固《幽通賦》:「三仁殊子一致兮,夷惠舛而齊聲。」


《漢書·董仲舒傳》:「孔子稱殷有三仁,寡人亦以為粵有三仁。」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三仁去國,五曜入房。」


宋·王安石《推命對》:「桀紂之世,飛廉進而三仁退,是天人之道悖也。」


明·蔡汝柟《創建大復何先生祠記》:「故比干剖心,箕子不以演疇貶節;季路結纓,游夏不以文章損譽;三仁四科,其致一也。」


清·李漁《笠翁對韻·上卷·十一真》:「折桂客,簪花人,四皓對三仁。」


微子封宋,兄終弟及


微子啟去世前後,本來應該把君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才對。可是微子啟的兒子先於微子啟去世了,還有一個孫子,名叫腯(tú)。《孔子世家譜·纂要》:「至微子啟,封宋上公,奉商祀。啟子早亡。舍孫立其弟衍,即微仲也。」《史記集解》引《禮記》說:「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也。」鄭玄注釋說:「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禮也。」本來,他這個孫子是可以繼位為君的。但微子啟生前認為,把君位直接傳給自己孫子的這種做法不合殷代舊有的禮法,於是就按照商代「兄終弟及」的老傳統,毅然捨棄其孫腯而將君位傳給了自己的二弟衍。(《漢書·古今人表》在「宋微中(仲)」下注為「啟子」,這個異說曾為少數學者,如宋代的蘇轍、明代的包爾庚所採用,清初閻若璩還力辯仲衍是微子啟次子。)


《史記·孔子世家》索隱引《孔子家語》云:「孔子,宋微子之後。」中國宋氏文化研究會、中國宋氏商丘慈善理事會會長宋孝祥說,據考證,孔子是微子啟的二弟微仲衍的第十五世孫。也就是說,微子啟的二弟微仲衍是孔子的第十五世祖。


這樣算來,紂王以前的歷代殷商帝王都是孔子的各代遠祖,而箕子、比干、微子、紂王等都是孔子的遠親。


作者簡介:


任繼昉,中南大學教授,師從蔣禮鴻先生,主要從事訓詁學、詞源學研究。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王寧老師:準確理解朱季海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冬至大如年,餃子不等閑
梁實秋:共享快樂才是友誼的趣味
誰是「詩人」?——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側寫
「校園欺凌」事件:感同身受的教育是當前教育的重大缺失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聖人孔子與亞聖孟子的典故及關係
《聲律啟蒙》小典故(一)
達摩祖師的典故和傳說
王昭君、毛延寿的公案与唐诗中的美术典故
小龍女「美女拳法」中的歷史典故(三)
女人系列:玉體橫陳的典故
老梁:「先干為敬」背後有什麼典故
霸王別姬的典故出自哪?虞姬和項羽的愛情故事
書法典故:顏筋柳骨
一字師的典故,蒙古詩人向一農民拜謝
晉國魏氏先祖 因一善舉而打贏戰爭 並留下一典故!
三字經的聖賢典故
【佛典故事】鬼子母
書法典故|王僧虔善自為謀 - 臣書第一陛下亦第一
「文王吐子」典故探秘,歷史上西伯侯姬昌真的吃了自己兒子肉嗎
美食典故之:重陽糕的簡介和來歷
典故?章梫先生與《閬風集》
關羽的典故與傳說
詹姆士一世的軼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