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真相讓人肅然起敬
托三國演義的福,三國這段歷史恐怕是我國民眾最熟悉的古代歷史了。在三國那段歷史中,蜀漢理論上是正義和正統的象徵,而其也一直進行了北伐中原的大業。
由於蜀漢國力在三國之中最為弱小,而且最終北伐也沒有滅掉魏國,因此網上不少人特別詬病諸葛亮的北伐,認為是勞民傷財之舉,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本期熊熊點兵,熊熊(微信號:熊熊點兵)為您解讀。
早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便給其規划了日後的大計:即佔領益州和荊州,而後東與孫吳結盟,一路兵馬出荊州,另一路兵馬出益州,兩路大軍形成鉗形攻勢,一舉拿下曹操的統治核心地區。
本來這個計劃還是挺美好的,劉備後來也確實奪佔了荊州與益州,全盛時期,劉備實力兵員近20萬,的確還有一爭天下的實力。可關鍵是了荊州生亂,主力軍之一的關羽所部全軍覆滅,荊州也重歸東吳之手。
而更為嚴重的是荊州之敗後,劉備率蜀漢主力軍東攻孫吳,大敗於夷陵。此戰使得大批蜀漢將領身首異處,軍隊實力受到重創。由此,蜀漢不光失去了荊州這個前進基地,更在軍隊人數、戰鬥力與人口與經濟基礎上上大打了折扣。
實際上熊熊(微信號:熊熊點兵)平心而論,蜀漢在夷陵之戰後已經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資本。僅憑益州一地就想要打到中原去,推翻曹魏在咱們常人眼裡都是不可能的事兒,可諸葛亮為何還要一直揪著比蜀漢大好幾倍的曹魏打呢?
實際上諸葛亮本人想必也很清楚,僅憑夷陵之戰後的實力蜀漢難以吞併魏國。他之所以繼續北伐有他的考量。熊熊(微信號:熊熊點兵)這是諸葛亮以攻為守的計謀。
當時魏國的體量遠在蜀漢之上,光兵員就有五六十萬之眾,假如蜀漢偏安一隅,那麼魏國便能獲得穩定的機會,將來出兵益州是遲早的事。到那時,就是蜀與魏真正硬碰硬的時候了,正常情況下蜀漢絕無勝算。
而我們看看諸葛亮的北伐,平定南中之後,諸葛亮得到不少少數民族戰士,當時蜀軍總人數近15萬人,而且由於諸葛亮治軍嚴明,蜀軍的戰鬥力比較強悍,也有魏延等一大批能戰之將。
諸葛亮麾下的這支虎狼之師先後七次對曹魏擁兵,其中諸葛亮親自統帥北伐的有5次。而北伐的戰場全在魏國境內,到了後期諸葛亮的蜀軍甚至在為魏國境內屯田。而蜀魏交戰,蜀軍雖有馬謖之敗,但大多數還是打贏了,即便戰局不利也能全身而退。
而魏國則因為西境不寧整個關隴地區都處於戰爭狀態根本無法有效生產,大大鉗制和消耗了魏國的實力。而諸葛亮的蜀軍雖然是主動出擊,但因為作戰損失並不大,因此消耗的只是錢糧而已。
從當時的情況看,益州供給北線蜀軍問題不大,主要的難點是運輸上的困難。那麼曹魏為何也不調集大軍一舉滅蜀呢?其一是當時魏軍與蜀軍交戰確實不利;其二也是有東吳騷擾,大量兵力被牽制,不敢西攻屬國,因此出現了強國被弱國不弔打的奇怪事情。
有人說諸葛亮北伐勞民傷財,實際當時的蜀漢並未到那個地步,甚至諸葛亮逝世後近20年間蜀漢社會都欣欣向榮。不過之後的姜維好像沒有理解當初武侯的意思,在其任間大舉伐魏,簡直是為了北伐而北伐了。
而且姜維時代的蜀軍戰鬥力已經下滑嚴重,與魏軍交戰雖不處下風,但損失極大,長久以往倒真是讓蜀漢勞民傷財,讓人嗟嘆不已。武侯之智自己的兒子都沒能繼承,也不指望姜維能推陳出新了,畢竟世上還是庸人多而智者少啊!


※直-9反潛直升機揚威!潛艇能否跟蹤航母?
※17名將軍瞬間喪命 太平洋艦隊高層幾乎全損 飛機起飛遭遇空難
※德軍防空導彈萊茵女兒,因無法解決致命缺陷而夭折
※「來搞笑的吧」越南士兵手持竹片弓「步槍打飛機」誰把玩具拿來了
※解放軍馬里維和部隊「戰士全副武裝用CS遊戲訓練營地防禦反恐」
TAG:惟有中華 |
※飛蛾為什麼要撲火?它們的目的可不是為了自取滅亡
※都說飛蛾撲火,人又何嘗不是。
※愛到飛蛾撲火是種墮落
※我愛你,但不想為你飛蛾撲火
※加智上師:不是因為烈火無情,而是飛蛾自己拚命撲火
※情人,若愛你是錯,我願飛蛾撲火
※煙火流年中,你是否是那隻撲向燈火的飛蛾?
※圍著燈兒轉啊轉啊轉!飛蛾撲火真是在自尋死路?
※愛到飛蛾撲火,就是一種墮落
※你以為飛蛾都是灰濛濛的嗎?她用毛線再造滅絕飛蛾驚艷所有人!
※飛蛾撲火為愛情,最終落得了如此下場
※飛蛾撲火原來不是尋死,而是為了生存和繁衍
※炒股短命又賠錢?散戶飛蛾撲火終得不到同情
※他們因病相愛,也因病而分離,宛如一場飛蛾撲火~
※飛蛾撲火,南明首輔自籌數千兵出關抗清,被俘後寫對聯羞死洪承疇
※玄武門之變當天李建成明知入宮有危險,為何還要飛蛾撲火?
※敘軍避免魚死網破放虎歸山,美軍對「飛蛾撲火」者痛下殺手
※鳳凰撲火,飛蛾涅槃
※他將離別詞寫的如此纏綿悱惻,明明是負心漢,還有人飛蛾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