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閱讀點亮人生,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很多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從小就有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今天送給家長關於親子閱讀的12句忠告,因為,只有父母率先以身作則,孩子才會更容易真正愛上閱讀。


1、 你自己必須拿起書,每天讀點什麼


自己一直想讀去沒有讀過的書,如今都可以讀。

就像少年時瘋狂迷戀的武俠、科幻小說,都因為考試被靜靜地鎖在抽屜里。


可是如今,再也沒有少年時的那般衝動和喜悅了,反而更喜歡另外的書。


所以一個人在某一個階段會喜歡一些特定的書。


試著去找幾本自己喜歡的書,每天閱讀。總比總是看手機追劇要強,就算不是為了自己,為孩子做個好榜樣也是很重要的。

2、 親子閱讀要儘早開始


很多父母想知道孩子的閱讀到底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


其實,給孩子朗讀可以從胎教時就開始。


每天媽媽或者爸爸溫和而平靜地給肚子里的小寶寶讀幾分鐘。

而孩子出生後,等他開始傾聽你講話的時候,跟你有互動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給他讀朗朗上口的童謠,讀簡單的繪本故事。


可以讓他去抓握一些簡單的東西,比如洞洞書、小手掌書、小棒子、樹葉子等,當然要注意保護他不要誤食,顏色方面的啟蒙也可以用圖書來進行。


3、 孩子的興趣比你的目標要重要


有些父母很想借著閱讀圖書的作用,希望能達到養育的目標。


當然圖書對孩子的能力培養及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很好的作用。可這不是他們的主要功能,在圖書的啟蒙及習慣培養上,建議還是以孩子興趣為導向。

因為只有讓孩子覺得有趣,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


他喜歡恐龍,那就讀關於恐龍的繪本,慢慢的孩子就會生出對圖書的好感。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4、 堅持下去,你沒有借口


有媽媽說給1歲的孩子讀繪本,孩子不喜歡,每次一讀就跑了,根本不想聽。


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親子閱讀的路上,一旦孩子不讀,很多父母就放棄了。


於是從其他地方來尋找安慰,比如讓孩子去學才藝,去培訓班,反正他不喜歡閱讀,總會有其他的愛好。


但真的有孩子天生就不愛閱讀嗎?


並不是,因為孩子的興趣愛好一直是變化的,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關注點和興趣會不一樣,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和可塑性。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成為愛閱讀的人種,那就要堅持下去。


5 、不要給孩子看劣質的圖書


劣質圖書不僅僅是材質上會有問題。比如有些鉛直接被孩子吸收了,紙張一揉就破了。甚至有的圖書所用的印刷墨水是有毒的。


而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內容垃圾,有些圖書故事情節漏洞百出,由電腦自動生成稿件,幾個校對隨便一看就印刷了。讓孩子感受不到任何的閱讀樂趣。


顏色和圖形上也是偏差很大,印刷的顏色很差,圖形也是拉伸變形。


給孩子的書,真的不能只圖便宜,一定要看是不是適合孩子,是不是內容品質有保證。


6、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自己對圖書其實是有選擇的,他們喜歡就會讀,不喜歡的就拒絕。


不能自己覺得是大獎作品就強迫孩子讀,孩子當時不喜歡就換一本書,哪怕他重複讀一本,也陪他讀下去。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7、 不要用故事音頻來取代親子閱讀


慢慢的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其實不喜歡聽故事機的故事,他喜歡聽我們給他讀。


因為他喜歡看到我們的表情,喜歡聽到父母的聲音。


如果有條件,你一定要堅持自己讀。


這樣才更有人情味。


8 、家裡一定要有書,觸手可及


就算你條件不好,住著出租房,如果有心,也能給孩子布置一個讀書角。


去超市買一個架子,一個箱子就可以了。


孩子不在乎書櫃多麼的高檔,他們只在乎是不是有一個願意給自己讀書的爸媽,是不是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給孩子採購一點好的圖書。「堅持閱讀,常有更新」,有條件的話,當然也可以借閱,能節省一筆開支。


9、 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不讀書


讀書真的要一個好心情的,如果你的情緒不好或者孩子鬧情緒,真的不要去置氣讀書,反而覺得讀書很受累,降低了讀書的好感和熱情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10 、別太依賴別人,要對孩子真正的了解


不管是育兒還是親子閱讀,建議父母多去了解孩子,因為只有這個日日夜夜陪伴在一起的人才最能懂孩子。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愛好,而且成長的發展階段狀態也不一樣。父母要做好啟蒙者、引領者。自己真正投入到孩子的閱讀中,就一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閱讀通道。


11、不要打擊孩子的閱讀興趣


很多父母在親子閱讀時喜歡給孩子提問,搞得像老師教課一樣,非要總結一個中心思想,然後問孩子明白了沒有。


其實很多好的繪本,作者本身是沒有那些說教意圖的。他們將對於生命、對於美的感受融在文字和圖畫之中。有時反而孩子的眼睛看得更加透徹。


所以不要用你那些世俗的觀念來想著改變孩子。很多時候,反而提問讓孩子覺得閱讀就得聽道理,那不如不讀還輕鬆些呢!


12 、永遠相信閱讀的力量


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那就更需要閱讀。


有數據顯示:閱讀能力是形成學習能力的基礎。


有媽媽說孩子的老師表揚了孩子,因為3年級的女兒作文能力已經跟一個5年級的孩子差不多,全得力於這個媽媽從小陪孩子閱讀。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我們都要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要相信閱讀的力量。


特別是對於普通家庭,在學習資源落後的情況下,閱讀反而是獲取知識比較公平的一個途徑。


你一定要相信並且鼓勵孩子,因為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就是孩子站的高度。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文/媽咪Jane


紐約故事:


格林伍德老太太一家


我的大兒子Ian即將從切爾西幼兒園畢業,到了要為他選小學的時候了。我選來選去,最後剩下了兩所:


一所V校,規模較大,全校有8個年級,大概1000名學生,實行錯齡分班教學,每學年重新分一次班,讓孩子們每年可以交新朋友。


還有一所S校,是教會式的小型學校,8年級制,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每個班12名同學,每年不換班,也就是說在入學時分一次班,之後每個班始終保持原狀,12名同學一起長大到14歲一起畢業。


到了預約參觀學校的時間,我帶大兒子Ian先後參觀了V校和S校:


V校坐落在紐約下城的翠貝卡(Tribecca)老區,是由老廠房改建的,樓梯特別寬, 扶手是鐵質的,已磨出了光亮。所有的走道都寬敞筆直,屋頂高高挑起,還有中庭讓陽光透過玻璃直直灑入。Ian和我走進大門沒兩分鐘,我就發現他消失在了樓道里。他開心地在樓層間穿梭、盤旋,沒顯現出丁點兒猶豫和畏縮。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他還在轉悠,我只能拜託老師去把他找回來,並告訴他應該離開了。


而鄰街的S校則有一扇好看的、巨大的雕花黑鐵門,過了這扇校門就是大花園了。花園裡有條小路鋪滿了鵝卵石,中間分岔,向右通向學校唯一的教學樓,向左通向一座看起來非常靜美的教堂。


Ian憑著自己的直觀感受選擇了V校。等到Ian進入V校後,我發現該校的錯齡分班制及蒙台梭利式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確非常適合他。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而在我們家隔壁住著一位美國有名的舞台和服裝設計師格林伍德(Greenwood)老太太,她的外孫女弗吉尼亞(Virginia)比Ian小1歲,小女孩最後的擇校決定恰恰是去Ian不去的S校。


理由是喜歡那個大花園,喜歡走鵝卵石小道,喜歡與11位小同學不分不離地一起長大,喜歡聽同一個老師講幾門課......


格林伍德老太太和弗吉尼亞的父母也隨了小姑娘的心愿。


前段時間的一天,Ian和我走在路上巧遇弗吉尼亞的媽媽。當媽的我們都動情地感嘆起歲月的無情流逝和兒女們的可喜變化。


「Ian已經從當年的小男生長成1.86米高的18歲大男生,高中畢業後將入學著名的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弗吉尼亞當然也出落成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了,就讀的高中正是當年被我否掉的那個走在裡面讓人頭暈的老牌學校。據她媽媽透露,她已決定報考美國著名的設計學院學習舞台和服裝設計。」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上海故事:


小小姑娘一家


我在上海認識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名叫小小的女孩,能寫一手好文,畫一手好畫,還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小小有位嚴厲的奶奶,是數學特級教師,從孫女很小開始奶奶就立志要把她教成 「學霸」。孩子的父母忙於工作,覺得讓奶奶掌管孫女的一切吃喝住行是再好不過的,同時還可以「撿個便宜」——讓奶奶輔導數學和其他學業功課,因此小小從小就獨自住在奶奶家。


在小學前五年,小小的學業順風順水,大大咧咧的她還繼承了媽媽那份天生的幽默感,這讓她成為人見人愛的開心果。小升初時,小小同時被一所外語學校和一所區重點學校的尖子班錄取。


她雖然自己非常中意於鑽研外語,但大人們還是希望她去重點學校尖子班。小小為自己投的那一票實在完勝不了全家人的意志和決定,於是她被「送」進了尖子班。


接下來的日子一切都變了。本來陽光燦爛的小小進了尖子班後變成了墊底的「差生」,主要的短板竟然是數學。這讓奶奶極其不能容忍:作為數學特級老師的奶奶怎麼就沒辦法把孫女教成一位數學高手呢?


奶奶開始對孫女抱怨、責罵,甚至上升到了辱罵。小小已15歲了,她的自尊實在頂不住奶奶的無休止的高壓和無節制的羞辱,有一天她終於決定「逃」回媽媽的身邊。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天下哪有不愛兒女的母親?對教學完全沒有概念的媽媽硬著頭皮去找老師商量,沒想到老師直接提出讓小小轉離尖子班。小小的媽媽實在不忍心也不甘心,於是她每月掏出全月工資來為女兒補習數學,可是事與願違,小小就是嚴重偏科,怎麼也逾越不了「及格」那條分數線,數學始終殘酷地與她為「敵」。


有一天,小小的母親遇到了我,在我耳邊悄悄地說:「我女兒寫了一篇很特別的作文,不是交給老師的,是專門寫給我的。我讀了,但不是完全明白孩子的心思,你幫我看看。」下面就是小小的這篇作文。


宛如麻雀般


要是我斷開了它粉紅色小腳爪上的一根絲線,它就會宛如瘋子撞、騰、拍、飛,直往藍天白雲那無比寬廣的世界。


有這樣一個地方,狹小陰暗又不適合「高飛」封閉而又潮濕......裡面住著兩個人,一個是終日忙碌不可多休的母親,一個是著實無言的孩子。倘若我說,我的母親就是那隻那些年被抓著的「麻雀」,則我便成了捆綁她腳的「細絲」。


孩子系著母親,於是母親被拖著,像機器一樣運轉。


但是宛如麻雀般,她從不記得自己失去過什麼,她為這套陰暗的房屋增添光鮮亮麗的東西:貼紙、掛鉤,黃黃綠綠蓋滿整個衛生間;茶葉、水壺、植物,她甚至還用我的初中課本來營造最溫馨的環境。


彷彿這裡不是結束她美好理想的牢籠,而是一個新建的巢穴,麻雀從不嫌棄巢穴小的。


「喂雛,喂雛,喂雛。」我的母親下班回來總想給我帶點吃的,蛋糕、水果、麵包......我不知道我的母親是多麼喜歡看我吃東西,她只是不斷形容自己有多饞。


母親喜歡穿花衣裳,最好是橘紅和紫,鳳凰和蛇狀花紋是傳頌她個人意志有多精彩的媒介。麻雀總是「嘰嘰喳喳」的,然而我想說,那也得看時間。母親下班總是非常之晚,通常要到一個初三學生功課幾乎做完的境地。


每一個疲勞對視的夜晚,母親總喜歡撫弄著我的手說,辛苦,辛苦。我卻隱約感到一隻「老麻雀」的尖細催聲漸漸放得沉重,在我耳邊迴旋至沒有。側頭一瞥,母親正蜷縮在一張沙發上,紅著銅鈴大的眼睛預備去睡——只要我先睡。


麻雀不是簡單的生靈,而我母親以烈女一般的支撐——撐起這個家,撐起我的衣食住行,撐起我的學業,還要在百萬分疲憊之下給予我「麻雀式」迎頭直追的精神。我感到了什麼氛圍,環繞在這片寂靜的藍天下,從家裡到家外,它一直存在。


那是相隔了15年的情感,相隔了15年的新鮮、陌生、陳舊與細膩......讓一個自小沒印象的人感覺有了一些可以開始回味的東西,讓人信服沉醉;又彷彿突然找到了她曾經出現在我童年生活中的影子,彷彿一切我都不曾忘記,彷彿那段時光只屬於我和她兩個人......


小小很愛她媽媽,媽媽也很愛小小,但母女倆相依在一起的溫暖並不能讓她們絕緣於現實的寒冷。小小媽媽每次見到我都會誇女兒又畫了一幅幽默的漫畫,那故事會讓所有讀的人笑死......


可是絮叨到最後,她總是會很絕望地說上一句:「算了,我讓她不要讀高中了吧,還是去讀旅遊專科學校吧,這樣可以多用英文。」


每到此時,我的心就會悄悄地抽動一下,如果當年大人們可以聽一下小小的話,隨了她的選擇去上外語學校,那麼現在可能真的是另一番景象和另一種心情。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為何這兩家父母


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


?首先,兩家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同。


幼兒園開始,弗吉尼亞的父母已經開始「允許」她為自己做選擇了,因為他們明白,10歲之前順應孩子的天性就是最好的選擇,父母只需要站在一邊好好觀察孩子的喜好,弄懂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為這個「真實」護駕。


而小小的父母卻放棄了一切學習做父母的機會,不僅把女兒的「養」託付了出去,也把女兒的「教」外包給了奶奶,其出發點只是因為「數學老師」媽媽比父母學識更多,所以能把女兒教得更好。


孩子的靈性是要父母去發現的,失去了父母的呵護、體察和發掘,孩子便如一線風箏,飛得再高也會快速跌落,最後落得無法收拾的境地。


?其次,兩家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同。


弗吉尼亞的父母從一開始就把女兒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女兒會因為一個小花園的美而選定自己的小學,這恰恰預示出12年之後她的特長選擇,她立志要做一個為美而創造的女人。

格局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格局源於父母的格局



如果有預言家來幫助弗吉尼亞的父母早早揣測出孩子的未來,那麼那座花園和花園裡漂亮的鵝卵石就是那位沉默的預言家,它們把孩子的靈性透析了出來。幸運的是,父母讓弗吉尼亞待在那座花園裡整整8年,對天性的順應慢慢養成了今天的弗吉尼亞。


再來看看小小,雖然她的語言天賦和內在興趣早有顯露,卻沒人支持無人在乎,全家人對她的要求與中國千千萬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樣現實:你聽我們的,我們是父母,我們是長輩,我們犧牲了自己換來你的學費,我們要求你刻苦學習進入尖子班,拿下數理化,進入最好的初中、高中和大學。


現在,大家慢慢認識到孩子的人生起點不是上什麼早教班,也不是趁早做什麼胎教,而恰恰落在了父母的身上,藏在了每個原生家庭的氛圍里。


然而,這個起點並不在父母的富貴里,也不在父母的地位上,更不在父母的期望里,真正的起點是在父母看待孩子的育兒態度里。這就是為什麼弗吉尼亞與小小的人生會有天壤之別,一個家庭從靈性出發,另一個家庭從教條出發,不同的育兒觀念讓孩子變成不同的人。


誰給了我們權利讓我們成為孩子的父母?可能我們追朔不出這份權利的源頭。


誰來教導我們成為稱職的父母?可能我們也找不出一個專人、一個學校或一門學科來為我們負責,把我們速成為父親或母親。


我們雖然頂著「父母」的權威,但實際上心中忐忑、焦慮不安。


其實,我們是從生活那裡世襲了「父母」的名分。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絕對是一匹白布,與剛出生的嬰兒一樣,他們不了解我們,我們也不懂他們。雖然親子之間的關係從受孕那一刻起就由血脈命定,成為不可逆轉的一世父母和兒女,但是無可否認的是,雙方是身體最近、認知最遠的兩個個體。


因此,弄懂孩子的第一課就是承認我們不懂孩子,並認識到第一個帶領我們學習成為父母的人就是我們的孩子。


有一句話是,格局決定結局。一個人學習的終極目的是讓自己有美好的格局,而格局並不是僅僅通過知識來養成的。選擇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格局,幫孩子選擇不同教育的路線,最後結果可能也取決於父母的眼界與格局,這個格局決定孩子眼前世界的寬度。若你只是生活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並臆想自己是這個小王國的君主,全宇宙的中心,毫無意義。


最近,火熱開播的《小別離》,掀起了一股對婚姻,對教育,對親子的現實批判與爭鳴爭論。一篇《小別離》啟示錄: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也在朋友圈刷屏,我看了,轉了,也想了。回想自己,求學,畢業,工作,創業,生育,這一路走來,磕磕碰碰,跌跌宕宕,起起伏伏,實現過自己的理想,但是卻又背棄了理想,然後落入平淡,甚或平庸。雖然實現了最初想要的經濟自由,思想自由,行走自由,但是心裡,卻始終有些不安分,想要到主流社會,到精英層次去看一看,走一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爸辣媽 的精彩文章:

作為家長的你有真心關注過孩子的歪姿問題么?
孩子生病了,作業怎麼破!家長萬萬不可幫做……
早期開發兒童智力的幾個有效方法
抓好習慣 再談成績 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12個習慣

TAG:虎爸辣媽 |

您可能感興趣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人格修養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人格修养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
格局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
你的格局,註定你的結局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
格局!
你的格局決定了你的結局
你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前途
眼界註定心的格局,格局框定人生命運
妻子的品行,決定男人的格局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境界
決定格局是視野
你的面相決定你的格局
格局決定結局:一些不錯的格局美句!
人生:習慣決定性格,格局決定結局,心態決定境界
父親的格局,決定了兒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