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十大科學新聞 中國貢獻了好幾件
一年又一年,時間流逝得非常快,一轉眼,還有兩天2016年就要進入尾聲了,在這即將過去的一年時間裡,科學界發生了很多的大事,正因為每年都會有這樣的重大科學新聞的發生,人類文明才會不斷進步,可喜的是,在2016年度的十大科學新聞排行榜中,中國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LIGO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
愛因斯坦創立廣義相對論後不久,就預言彎曲的時空會產生水波一樣的「漣漪」——也就是引力波。在這之後的100年中,儘管天文學家曾根據一些觀測數據,間接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但始終沒有直接探測到這一現象,直到2016年2月11日:這天,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LIGO的兩台探測器捕捉到了30多億光年外的兩個黑洞在合并時產生的引力波。作為近年來最重要的物理學成就之一,LIGO的這一發現不僅再次證實了廣義相對論,還開闢了引力波天文學的新時代——通過探測引力波,天文學家可以更好地認識遙遠的天體和廣袤的宇宙。
AlphaGo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
2016年3月9日到15日,韓國首爾,谷歌(微博)旗下DeepMind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程序AlphaGo,與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展開了一場五局制的較量,最終AlphaGo以4:1的比分取得壓倒性勝利,舉世皆驚。雖然曾有「深藍」擊敗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先例,但在此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圍棋的複雜性遠大於國際象棋,人工智慧想要戰勝圍棋高手至少在目前還很難實現。
但AlphaGo依靠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利用大量棋局數據進行訓練,最終達到了打敗人類頂尖棋手的水平。AlphaGo與李世石的這次對弈,不僅是人工智慧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也標誌著人工智慧的強勢崛起,並在公眾中掀起關注人工智慧的熱潮。
中國發射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
2016年8月16日凌晨,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量子通信研究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發射升空,為建立覆蓋全球、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路奠定了技術基礎,也拉開了量子通信時代的帷幕。半個世紀前,物理學家基於量子理論,研製出了晶體管和激光器,催生了第一次信息革命,讓計算機、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重塑了人類世界;今天,量子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則在催生第二次信息革命。以「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態傳輸」為代表的量子通信技術,以超高計算能力為特徵的量子計算機,必將在未來再次重塑人類世界。
全球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啟用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中國貴州省平塘縣正式啟用,一舉超過350米口徑的阿雷西沃射電望遠鏡,成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天線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巨大的接收面積使其具有極高的觀測靈敏度。而且,FAST鏡面由許多的三角形反射板組成,每一塊都可以移動,從而可以讓天線調節形狀,觀測不同方向的天體。因為這些獨特的設計,FAST能夠捕捉到來源極為遙遠的電磁信號,觀測範圍可達可觀測宇宙邊緣。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天文學家將能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
全球第一個三親嬰兒誕生
2016年4月6日,全球第一個「三親」嬰兒在墨西哥誕生。這位嬰兒的母親雖然自身健康,但攜帶有導致罕見神經系統疾病——萊氏綜合征的基因突變。為幫助這位母親,確保致病突變不會遺傳給孩子,美國紐約新希望生育中心的張進(John Zhang)採用了一種名為紡錘體核移植的技術,將母親卵子中健康的細胞核轉移到捐贈者提供的、已經去除細胞核的卵子中,最終得到的卵細胞含有母親的細胞核DNA和捐贈者的線粒體DNA。卵細胞受精後,產生了全球首個含有三個人的遺傳物質的胚胎。儘管存在倫理爭議,但這一成果依然被認為是生殖醫學領域的重大進展,有可能為遺傳疾病、高齡婦女的不孕不育等提供解決方案。
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宜居行星
2016年8月25日,英國倫敦瑪麗王后大學的科學家吉列姆?安格拉達-埃斯契德(Guillem Anglada-Escudé)在《自然》雜誌上宣布,他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的望遠鏡,以及其他天文觀測設施,找到了一顆圍繞比鄰星運行的宜居行星。比鄰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一顆紅矮星),僅有4.2光年的距離。這顆行星則被命名為比鄰星b,是1995年以來發現的3500顆系外行星中,最接近地球的一顆。而且,科學家認為比鄰星b的表面溫度允許水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溫和的紅矮星也可能給這顆行星營造一個適合生命繁衍生息的環境。
SpaceX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火箭回收
2016年4月9日凌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在大西洋的海上回收平台成功著陸。在經歷了4次失敗嘗試後,SpaceX首次成功實現海上火箭回收,這是該公司在2015年底成功進行陸上火箭回收之後又一個里程碑。相比於陸上回收,海上回收的難度更高,但也具有前者不可比擬的優勢:在一些飛行任務中,受剩餘燃料所限,火箭不具備飛回陸地著陸場的條件,而海上回收則可以直接自然降落。這兩次火箭回收試驗的成功意味著運載火箭不再是一次性用品,可重複利用的火箭將使火箭發射成本降低30%,大大提升火箭發射效率,這也標誌著,商業航天將進入新的階段。
長著食蟻獸爪子的遠古爬行動物
今年10月份,美國石溪大學科學家發現生活在大約兩億年前的一種奇特爬行動物化石,它們屬於鐮龍屬生物,呈現出四足動物的進化,十分有趣的是,它們長著獨特的前肢,前肢的主要作用可能是用於挖掘,長著巨大的彎鉤狀爪子,頗似食蟻獸。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實驗首獲許可
今年2月1日,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HFEA)發表一份聲明——「准許倫敦弗蘭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凱茜博士更新其實驗室有關研究的許可證,包括胚胎的基因編輯」——首次批准了「在人類胚胎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由此可以深入了解健康人類胚胎髮育中的變化,改善體外人工授精培養胚胎的發育質量,為不孕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法。贊成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
百餘位諾獎得主集體發聲,支持轉基
2016年6月29日,百餘位諾貝爾獎得主發布聯名公開信,強烈要求綠色和平組織不再反對轉基因技術。這次公開信由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得主理查德?J?羅伯茨(Richard J. Roberts)和菲利普?A?夏普(Phillip A. Sharp)發起,諾貝爾獎得主們在公開信中表示,全球科學機構和監管機構的長期研究表明,通過生物技術改良的農作物和食物即使不比其他農作物和食物更安全,至少也是同等安全的,至今從未有過一起經過確認的轉基因食品致病案例。


※石墨烯探測技術取得新突破 行業應用進一步拓展
※專家:未來10至20年可移民火星,屆時你家的房子長這樣……
※美國民主政治的里子:遊說利益鏈難斷
※美國會委員會禁止中國國企收購或控制美國資產
※日本的公墓要上天 這樣的建築設計實在驚艷
TAG:前瞻網 |
※2015年,音樂產業為英國經濟貢獻了41億英鎊
※留美中國學生超32萬 為美國貢獻了114.3億美元
※2017年前四月泰國旅遊創收8482億銖,中國遊客貢獻最大!
※麻省理工學院舉辦中國展:1877-1931中國留學生突出貢獻
※2016年全國快遞業務完成312.8億件,你貢獻了多少?
※DOTA2ti7總獎金已破1900萬美元 中國玩家貢獻大
※上下5000年中華史,這10位帝王貢獻最大
※國際遊客在澳消費破400億 中國人貢獻最大
※三星官方披露去年營收1814億美元,中國市場貢獻了320億!
※2016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能力增加50% 中國貢獻近一半
※為中國品牌貢獻力量 九三集團再次入圍2017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反法西斯做出貢獻最大的國家,傷亡2100萬損失1000億美元
※敗家娘們一小時馬雲貢獻353億雙11沖2000億
※僅半年,中國遊客就為泰國貢獻了2412.47億銖的旅遊收入
※日本旅遊局:4月訪日遊客257萬創歷史新高 中韓兩國貢獻很大
※200000000美金!這就是每年被拒的學生為美帝大學作出的貢獻……
※2011年與2015年小米對智能手機行業的兩大貢獻
※金磚五國1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 貢獻率達50%
※中國外賣在2017年將吃掉2000億!沙縣小吃店你們貢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