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我們謊話連篇卻心無愧疚?

為何我們謊話連篇卻心無愧疚?

利維坦按:我們很難保證一輩子不說一句謊話,得,這篇文章又為我們撒謊找到了科學的論證……


文/Laura Poppick


譯/眠眠

根據腦部掃描,研究者們發現人們說謊後的不良情緒,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弱。

為何我們謊話連篇卻心無愧疚? 點擊播放 GIF/784K



當你步入一個房間,裡面充滿了變質的酸牛奶味兒、汗臭的腳氣,以及一切折磨你鼻子的臭氣。然而,當你強迫在房間里逗留足夠長的時間後,你會發現,那些噁心難聞的味道,以及它們令你產生的負面情緒會漸漸減少,有時甚至會消失。與之相似的現象,解釋了你是如何在大一學年和某個從不洗澡的室友共處的:因為你已經適應了。

如今新的研究表明,我們能夠適應令人不快的身體感覺的概念,也同樣可以擴展到我們的精神。某個令人有些不安的研究發現,反覆地說謊也能令我們的感覺逐漸遲鈍,同時會減少說謊時產生的負面情緒,而且會令我們繼續說出一個更大的謊言變得容易。這項研究,出版在了近期的《自然神經科學雜誌》(the journal Nature Neuroscience)上,它提供了一個迷人的觀點,揭露了人是怎樣做到謊話連篇卻心無愧疚的。


「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人類的這種狡黠的行為方式越來越多見。」倫敦大學學院的實驗心理學家塔利·夏洛特(Tali Sharot)說道,「然而目前並沒有任何具有說服力的實驗能夠證明這點,也沒有任何能夠解釋它的生物學理論。」


為了研究說謊者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心安理得,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遊戲,以激勵參與者通過說謊來獲得現金獎勵回報。超過80名參與者會看到一張畫,上面繪有裝滿硬幣的錢罐。隨後參與者先要預測出硬幣的數量,然後又被告知去協助另一名稱為「估測者」的參與者,幫助其估測出罐子里的硬幣數量。這些「顧問」並不知道,那些所謂的「估測者」其實都是這項研究的參與人員。


研究人員設計出大約60個不同的場景,並以此來刺激參與者過高、過低或是適當地估測罐子中的硬幣數量。謊言有時會幫助「估測者」贏得獎金,有時會幫助「顧問」贏得獎金。


研究人員專註於杏仁核(amygdala)的研究,這是人腦中一塊杏仁狀的區域,與恐懼、焦慮等情緒相關。且研究證明當人的情緒被觸發時,杏仁核會增加活躍性。當研究人員使用核磁共振機器研究一部分參與者的大腦活動時,他們發現,當「顧問」通過不斷地說謊來獲取利益時,他們的杏仁核也會變得越來越不活躍。這暗示了人的負面情緒會隨著說謊時間的增長而減少。

為何我們謊話連篇卻心無愧疚?



腦部掃描顯示了人們對自身不誠實的敏感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較淺的顏色顯示對自身不誠實的情緒反應。


此前的研究表明,當說謊會獲得回報,或者是改變某種心態(例如他們認為這樣會錯過一個絕佳機會)時,不誠實的行為就會逐漸升級。但這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沒有任何動機變化時,說謊的行為也會升級。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神經科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兼首席作者的尼爾·加奈特(Neil Garrett)說道:「這是第一次在實驗室中證明了,即便不改變任何東西,人類的不誠實也會升級。」


該團隊建議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他們的發現,以減少社會上的撒謊和欺騙。雖然加奈特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一點將如何實現。夏洛特提出了一種可能性:人在說謊時會激發某種情緒狀態,即使這種情緒的激發與謊言內容無關,也可能有助於抵消那種逐漸遲鈍化的效果。換言之,人們在得到一個說謊的機會時,會變得更容易情緒化。這和在商場試衣間里掛著「禁止偷竊」的效果異曲同工。

例如,在考試的教師里放置一些引起負面情緒的圖像或是符號,也許會降低作弊的可能性。 「這種激勵或許會產生一種誘導效應,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牢牢盯住而產生不滿,從而讓他們減少作弊的取向,」 夏洛特補充道,「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並沒有得到過實測。」


「現在還不能確定的是,研究者們所發現的這一現象是真的因為負面情緒的減少,抑或是由於一種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相混合的遲鈍化,」加奈特如是說,他又接著補充道,「此前的研究表明說謊會引起不良的感覺,但通過他們研究項目的核磁共振掃描圖,我們找不出結論性的證據信息。」


該領域的其他研究者們紛紛認可這項新的研究是令人信服的。但他們也認為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理解謊言所產生情緒的複雜性,以及它們是如何在人腦中出現的。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布萊恩·丹尼(Bryan Denny)說,「雖然認識到大腦區域是高度互關聯的網路很重要,但有趣的是,這些證據表明杏仁核活躍度可以追蹤人類自身的不誠實。」丹尼長期研究情緒對杏仁核的作用,但並沒有參與本次研究。


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心理學研究員盧克·常(Luke Chang)同樣研究情緒在大腦中的表現。他也認為這項研究挑戰了現有學說,但需要更多後續工作來梳理杏仁核中的情緒反應。「人們每次都會更心安理得一些,如果這是真的,將很有趣,」他說道,「但我還想看到具有綜合性的證據。」這些額外的證據,可以包括說謊時的皮膚電阻率、心率等等。「畢竟這些也能表現情緒狀態。」常補充道。

「無論如何,找到行為和大腦掃描之間的關聯,通常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該研究的作者們為『人們如何做出決定,以及我們對待不忠情緒的反應如何隨時間而變化』提供了一個有說服力的案例,這最終將有助於我們理解惡意行為背後的動機。」常說道。


又或者,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騙子。

為何我們謊話連篇卻心無愧疚?


為何我們謊話連篇卻心無愧疚? 點擊播放 GIF/740K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維坦 的精彩文章:

半個多世紀前,他們就想把汽車開上天
章魚:這個星球最奇幻的物種之一
你到底擅長自我控制嗎?
關於貓的奇怪研究
你敢走進仙人圈嗎?

TAG:利維坦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為何會惡夢連連?這些駭人聽聞的真相可以給你答案!
「我喜歡你,你知道嗎?」為何總是欲言又止
狗聽我們說話時為何會歪著頭?僅僅是可愛嗎?
你和她為何沒有聊天話題
我們為何總是跟患者「溝而不通」?
他暴虐無道,剖孕婦挖親叔心臟,罄竹難書,可為何死後還能封神?
為何我們總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心理解讀:為何我們喜歡信手塗鴉
同樣都是天天「念佛」,為何你卻沒有任何「感應」?
談情緒勒索:我愛你,但為何無法溝通?
有些人為何喜歡說髒話?
我們為何憎惡窮人?
白骨精為何不想嫁唐僧而要吃他?因為有人傳她一句話
我們為何不能忍受「死寂」?
知道什麼是「夢幻泡影」,我們就不會活得這麼辛苦、這麼累——《我們為何不幸福》節選內容
孩子不聽話,母親為何選擇自殺?
笑說水滸:丑王英為何會獲得扈三娘芳心,他們的愛情原來是這樣
「我喜歡你,你知道嗎?」為何總是難以開口
真讓我想不通,為何他們有那麼多感應?
為何我們的謊言會不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