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煮日報:林徽因的真知灼見

水煮日報:林徽因的真知灼見

1、



水煮日報:林徽因的真知灼見


趙無極


畫壇稱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為「三劍客」。吳冠中說:趙無極在生活上是一個花花公子,但是人聰明。朱德群也很努力,畫得也不錯。現在我們是朋友,多少年後,我們都死掉了,下輩的人來看他們,我覺得他們是中國畫家到了法國拿一點中國的味兒混在法國裡面。


2、


吳冠中

趙無極與吳冠中是留法同學,趙居法,吳回國。文革後期,趙無極要到吳冠中家裡來看望時,吳告訴趙:「你來可以,但是到我家裡不要喝水,我家裡沒有廁所,喝了水很麻煩。」後來趙到了吳家,喝了很多紹興的黃酒,要上廁所,吳只好帶趙到街道上好一點的衛生間去。


3、許紀霖回憶「南王北李」:王元化先生更重理性,他覺得中國不僅需要堅守啟蒙還要反思啟蒙,而李慎之先生更多地看到啟蒙當中的正面的意義。王元化像清代的戴震,義理與考據並重,更強調知識、學理的意義。而李慎之更像王陽明,注重要道德實踐,要說真話。我稱之為「道相同路相異」。


4、


黃炎培


黃炎培教子銘:「事繁勿慌、事閑勿荒,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

5、



水煮日報:林徽因的真知灼見



林徽因


當天朝決定大批拆掉北京大城牆和城門樓時,林徽因指著吳晗的鼻子,大聲譴責。她留下至今讓人心頭一痛的真知灼見:「你們拆的是具有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那個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

6、有一次,王浩到陳之藩所在的大學,敲門自我介紹,「你愛說中國話吧?看不看金庸的武俠?」陳之藩說:「金庸我看過一些,不太喜歡。」王浩說:「我們在海外,如無金庸的劍俠,豈不悶死了。」兩人爭了半天,王浩突然說:「唉呀!我兩點有個演講,現在什麼時候?唉呀!過了四十分鐘了。」


7、



水煮日報:林徽因的真知灼見


陳之藩


陳之藩不作詩,卻喜歡念詩和譯詩。他並不認同胡適關於白話詩的主張,而對中國詩歌的傳統備加珍惜。楊憲益有一首打油詩:「無端野鳥入金籠,終日棲棲斗室中。只好閉門裝隱士,何須下海耍英雄。千年古國貧愚弱,一代新邦假大空。老子猶堪絕荒漠,京城亦可化胡戎。」他對第五六句擊節不已。


8、西南聯大時,有一次,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問劉文典,怎樣才能把文章寫好。劉文典僅說了五個字:「觀世音菩薩」,學生不解其意,劉解釋說:「觀,乃是多多觀察生活;世,就是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就是文章要講音韻;菩薩,就是救苦救難、關愛眾生的菩薩心腸。」學生應聲叫好。


9、



水煮日報:林徽因的真知灼見



沈從文


沈從文出國訪問,研究西南聯大的漢學家問他:「為什麼當時條件環境那麼苦,聯大八年出的人才,卻超過了戰前北大、清華、南開30年出的人才總和?」沈從文回答了兩個字:「自由。」


10、張灝調侃自己是「殷門餘孽,班門弄斧」。「殷」是殷海光,「班」則是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美國學者於1972年訪華時在北京大學拍攝的彩色照片
老北京裱糊大象助選美國總統
張學良點評汪精衛蔣介石
錢穆:如何研究中國歷史人物
抗戰前大量仁丹廣告系日軍路標暗記

TAG:水煮百年 |

您可能感興趣

水煮日報:民國女神林徽因
林徽因罕見照
林徽因:深笑
從少女到少婦:見證林徽因成長的珍貴照片
徐志摩與林徽因:康橋如故,雲如故,唯愛已非故
林徽因:來生讓我早點遇見你
林徽因:你是我種下的前因,我又是誰的果報
林徽因為什麼非要搶徐志摩的日記?胡適又為何幫林徽因?
梁從誡:回憶母親林徽因
梁從誡: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
林徽因:無瑕才女真情性,豈與緋聞共世塵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她的緋聞精彩!
如果早知道這套養生術,魯迅、蕭紅、林徽因或許就不會死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她的緋聞精彩
仍然 | 林徽因
徐志摩真的不爱林徽因
徐志摩真的不愛林徽因
林徽因:仍然 ( 徐志摩《偶然》的回應之作 )
林徽因和徐志摩:你是我不及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