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將門後裔組建支雜牌軍 戰鬥力不得了 為中華收復河煌及大半西域

將門後裔組建支雜牌軍 戰鬥力不得了 為中華收復河煌及大半西域

眾所周知,怛羅斯之戰高仙芝戰敗後,因為安史之亂的爆發,大唐安西軍大部分被迫撤往中原參加平叛戰爭,導致大唐一步步的丟了中亞、西域,後來連河西走廊都丟了。

可是鮮為人知的是,安史之亂後的晚唐時期,有一位民族英雄異軍突起,為中華收復了河煌地區及大半個西域,這位大唐最後的英雄名字叫張議潮。

將門後裔組建支雜牌軍 戰鬥力不得了 為中華收復河煌及大半西域

張議潮又作義潮或義朝,公元799年,張議潮出生於河西淪喪後的沙州(註:即今敦煌)。張氏世為州將,父張謙逸官至工部尚書。而張家也世代是沙洲的豪強,實力不俗。但是隨著大唐勢力的收縮,吐蕃的空前崛起,即便是如張家這樣子的豪強,也成為了吐蕃人剝削、欺凌的對象。

而在張議潮崛起之前,沙洲軍民就為抵禦吐蕃的侵略,進行了可歌可泣的保家衛國戰爭。

從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至大曆十一年(公元776年),廓州、涼州、蘭州、瓜州等地相繼陷落。當吐蕃軍最後攻取沙州時,雖然沙州與唐朝的聯繫中斷,但城中軍民卻頑強抗擊。

沙州刺史周鼎想率軍東奔(實際上就是捨棄沙洲),都知兵馬使閻朝便縊殺了周鼎,自領州事,繼續抗擊吐蕃軍。當時沙州被圍,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處境十分困難。為了解決軍糧問題,閻朝「出綾一端,募麥一斗,應者甚眾」。最後,「糧械皆竭」。最後沙洲軍民堅持了十一年後,在得到吐蕃不屠城的承諾後,遂於建中二年(781年)出城投降。

陷落後的河西人民慘遭吐蕃的蹂躪,丁壯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羸老者咸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日夜思歸唐皇朝。開成年間(公元836年—840年),唐使者赴西域,途中「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蕃之人見唐使者旌節,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蕃生靈否?』其人皆天寶中陷吐蕃者子孫,其語言小訛,而衣服未改」。即使幾十年過去了,當地人民仍念念不忘唐皇朝。

這段歷史就是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國破家何在?沒有強大祖國的保護,老百姓甚至是諸如張家這樣子的豪強貴族,也得被異族盤剝、欺凌……

而吐蕃人的倒行逆施,也讓淪陷區的大唐子民明白,只有反抗才有活路。

將門後裔組建支雜牌軍 戰鬥力不得了 為中華收復河煌及大半西域

反應漢人被異族欺凌的泥像 不過貌似這反應的是清軍入關時的事情?

張議潮自幼對吐蕃的殘暴統治耳濡目染,對大唐故國心馳神往,立志要驅逐侵略者,回歸祖國。為實現志向,他自幼就刻苦學習兵法和武藝。以自己的家產為軍資,秘密招募、訓練義軍,同時不斷收納反抗吐蕃起義被鎮壓後的流亡者。蓄積力量,伺機而動。

終於機會來了……

會昌年間(公元841年—846年),吐蕃災荒連年,「人飢疫,死者相枕藉」。吐蕃內部尚婢婢和尚恐熱為了爭權奪利,相互廝殺,一時大亂,吐蕃勢力衰落。大中(公元847年—859年)初年,唐皇朝乘機收復了陷於吐蕃的三州(原州、樂州、秦州)和七關(石門、驛藏、木峽、特勝、六盤、石峽和蕭關)。極大地鼓舞了河西各族人民反抗吐蕃統治的鬥爭。

不久,吐蕃尚恐熱率五千騎兵來到瓜州,大肆劫掠河西鄯、廓等八州,不僅激起了河西人民的極大憤慨,而且使他的部下怨望不平,「皆欲圖之」。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張議潮見時機成熟,遂發動起義,然後張議潮率領那支由他組建的「雜牌軍」,一路勢如破竹,創造了奇蹟。

「眾擐甲噪州門,漢人皆助之,虜守者驚走,遂攝州事」。張議潮等率眾驅逐了吐蕃守將,光復了沙州,即派遣使者,赴京師告捷。當時,涼州等地仍控制在吐蕃手中,東道受阻,張議潮的使者,不得不迂道東北的天德城,至大中四年正月,才因天德軍「防禦使李丕以聞」。接著,張議潮又「繕甲兵,耕且戰」,又先後收復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肅州、蘭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大中五年(公元849年)八月,復派其兄張議潭和州人李明達、李明振,押衙吳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並獻瓜、沙等十一州圖籍。至此,除涼州而外,陷於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區復歸唐朝。

咸通二年(公元861)三月,張議潮命其侄張淮深率蕃、漢兵七千人克複陷於吐蕃的最後一州涼州,並表奏朝廷。至此,陷沒百餘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已全部收復。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唐朝復置涼州節度使,統領涼、洮、西、鄯、河、臨六州,治所在涼州,由張議潮兼領涼州節度使。使貞元初年失守而廢置的涼州軍鎮又得以恢復。

將門後裔組建支雜牌軍 戰鬥力不得了 為中華收復河煌及大半西域

張議潮義軍收復河山示意圖

大中十年(8公元56年)六月,張議潮又親率甲兵,進擊納職的回鶻部族。兵行不過旬日,進至納職附近。回鶻一時無備,措手不及,張議潮指揮大軍四面圍攻,奮勇衝殺,「不過五十里之間,煞(殺)戮橫屍遍野」,回鶻大敗,「各自蒼黃拋棄鞍馬,走投入納職城,把勞(牢)而守」。這次戰役,張議潮大勝,收奪駝馬之類一萬頭(匹),凱旋而歸。

張議潮打敗回鶻以後,仍然「朝朝秣馬,日日練兵,以備凶頑,不曾暫暇」。由於他加強戰備,積極防禦,兼之富有軍事才幹,足智多謀,屢次擊敗吐蕃軍,穩定了河西的政治局勢。人們給予高度評價:「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四方獷犴,卻通好而求和;八表來賓,列階前而拜舞。北方獫狁,款少駿之駃蹄;南土蕃渾,獻昆崗之白璧。

咸通七年(公元866年)二月,張議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鶻首領仆固俊克複西州、北庭、輪台、清鎮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大敗吐蕃軍,並斬殺尚恐熱,傳首京師。吐蕃餘眾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襲擊,再敗,奏遷於嶺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肅清,使唐廷無西顧之憂。

也就是說,至此曾經強盛一時的吐蕃因為天災人禍,又在張議潮義軍的打擊下,走向了衰亡,曾經那個能飲馬長安的強盛少數民族勢力不再存在,到了宋朝時,吐蕃殘餘勢力,甚至被宋將曹瑋一萬兵馬都打得抬不起頭。

而張議潮更為中華收復了萬里河山,對比今天的地圖,也就是西到西域的吐魯番 、哈密、 延哈密,南下青海到甘肅的河西走廊,完全重新回歸大唐。

可是張議潮這樣子的民族英雄,大唐最後的脊樑和風骨,竟然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隻字不提,我敢說有一半以上的國人連張議潮的名字都沒聽說過,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而關於張議潮還有一個爭論,那就是他為什麼不自立為帝?要知道大唐丟棄河煌、西域已經上百年時間了,也一直沒實力收復,張議潮打下那麼大的地盤,自立為帝完全說得過去。

我覺得為什麼張議潮不自立為帝,客觀原因是當時的河煌、西域的漢人依然思念唐朝,「重歸唐統」是他們最堅定的信念,和最高的追求,如果張議潮要自立為帝,那只會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而根本上的原因就是,曾經巍巍大唐,雄風四展,威風八面,讓所有治下子民都以此為傲,大唐風骨深深刻入了當時每個漢人的心中,他們以自己是唐人為榮,並做夢都想重複大唐榮光。而這不僅僅是榮光,而是骨氣和血性、尊嚴……

驅逐胡虜,河西歸於中華」,是張議潮和每個唐人共同的追求,是他們畢生夙願,是他們對祖國拳拳的赤子之心!

壯哉!民族英雄張議潮!

偉哉!那些為「驅逐胡虜,河西歸於中華」而奮鬥終生的祖先們!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如畫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巔峰時的洪秀全欲請左宗棠入伙 左卻對太平軍有此預言 果然應驗
大文豪八十歲娶了個十八歲美妾 朋友前去祝賀 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隋末十八路反王 此人最惡貫滿盈 打下一座城就將婦孺全部吃掉

TAG:江山如畫品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時巴西曾組建遠征軍 跨越大半個地球與德意作戰
強大艦隊的組建:中國海軍實力崛起不斷壯大 美軍須學會合作
美國將組建太空兵團,是為了備戰星球大戰嗎?
《亮劍》中李雲龍組建過一支特種部隊,卻在一次戰鬥中全軍覆沒
抗戰中哪位大將組建紅色「御林軍」拱衛延安?
毛澤東組建解放軍五大野戰軍符合五行生剋
拉美西斯厲兵秣馬,擴軍備戰,組建了普塔赫軍團
國家拳擊隊組建迫在眉睫,力爭在東京再創輝煌
《哥斯拉大戰金剛》組建編劇團隊 兩大怪獸同屏爭霸
海賊王路飛曾經組建的臨時小隊,戰鬥力總和甚至超過草帽大船團!
揭密遠東戰役:匆忙組建的關東軍並非日本精銳兵團
美海軍陸戰隊第一陸戰隊遠征軍組建信息戰大隊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秘密組建的馴鹿運輸部隊
二十歲加入天地會組建黑旗軍,甲午戰敗後為保台灣血戰到底
第四代核潛艇問世,組建起核潛艇部隊:中國海軍將大幅提升戰鬥力
俄軍組建全新戰略特種部隊,美國亞太軍事基地都是攻擊目標
北歐小國曾組建軍團,為德國納粹賣力死戰,二戰後下場卻非常悲慘
逼退越境寮國軍隊後,洪森宣布組建新軍團守邊,震懾對手保和平
印度第二支山地打擊部隊即將開始組建:或是因中國軍隊大規模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