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蘇聯的陰謀?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蘇聯的陰謀?

1967年6月5日,劇烈的爆炸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以色列空軍對埃及、敘利亞、約旦等阿拉伯國家進行轟炸,第三次中東戰爭就此爆發這次戰爭突然爆發的原因和蘇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深思。

英法退場,美蘇登台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法兩國的國力被嚴重削弱,逐漸淪為世界上的二流國家,歐洲傳統的霸權體系徹底解體,形成以美蘇兩極爭霸的局面。美蘇兩大陣營在世界範圍內開始漫長的冷戰,中東地區也未能倖免。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蘇聯的陰謀?

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英法勢力退出中東舞台,從而形成暫時的權力真空,給美蘇向中東滲透提供了機會。雙方都不斷擴大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尤其是在第二次中東戰爭後,美蘇在中東地區的競爭呈現出白熱化。兩國在中東地區積極扶持自己的代理人,美國重點扶持以色列,蘇聯則支援阿拉伯國家,導致中東地區形成了兩個陣營。

20世界60年代初,美蘇由緩和走向緊張。1960年,蘇聯擊落了美國的U-2飛機,U-2飛機事件使美蘇剛剛達成的戴維營精神付諸東流,引發美蘇之間新一輪的對抗。次年,蘇聯修築了柏林牆,導致東西方兩大陣營更加緊張。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標誌美蘇走向全球爭霸的道路。美國加大對以色列的援助,給以色列提供最先進的武器、資金和督戰人員,蘇聯更多的是向阿拉伯國家提供成品武器,而資金和技術的支持有限。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蘇聯的陰謀?

矛盾重重

由於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恩怨,阿拉伯國家不能容忍「異徒」在阿拉伯領土上建國。以色列國成立的第二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這兩大民族從此陷入了長期的流血衝突。以色列自建國之初就面臨嚴峻的地緣環境,一直處於被包圍的境地。阿猶之間的衝突和仇恨,不僅僅是兩個民族之間領土、水資源和聖地之爭,還有複雜的文化、宗教、意識形態等方面的衝突。在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看來,以色列的國土猶如阿拉伯世界的一塊「飛地」,破壞了阿拉伯世界的完整性,損害了阿拉伯國際的切身利益,阿以矛盾一直難以化解。

20世紀60年代,美國逐漸陷入越戰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蘇聯的中東戰略呈現出明顯的進攻性。蘇聯向埃及提供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如米格-21、T-55、薩姆-2導彈筒等。第二次中東戰爭埃及埃及雖然在軍事上再次敗北,但卻收回了蘇伊士運河主權,英、法、以三國撤出所佔領土,這極大地提高了納賽爾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賽爾主義影響不斷擴大,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三國加強軍事合作,以色列的周邊環境不斷惡化。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蘇聯的陰謀?

第二次中東戰爭示意圖

圖片來源:鳳凰網

箭在弦上

在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三國中,敘利亞打擊以色列的態度最為堅決。敘利亞和以色列邊界衝突常年不斷。敘利亞憑藉戈蘭高地的地形優勢炮轟以色列,以色列遂進行還擊。1966年,敘利亞國內發生政變,賈迪德掌握了敘利亞的統治權。賈迪德和時任空軍司令的阿薩德的民族主義更加激進。7月,敘利亞公開支持「法特赫」對以色列進行恐怖襲擊,甚至為「法特赫」提供資金、武器裝備、人員訓練等幫助。隨著恐怖襲擊愈來愈頻繁,以色列人員傷亡不斷增加,基礎設施破壞嚴重,以色列揚言要報復支持恐怖襲擊的國家。11月,以色列襲擊位於約旦薩木村的一個基地,敘利亞知道自身和以色列的實力差距,於是開始向埃及求助,共同抵禦以色列。

埃及作為當時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不會無視敘利亞的求援。11月4日,埃及和敘利亞締結《共同防禦協定》,條約規定:「如果一方受到以色列的攻擊時,被視為是對另一方的侵略,另一方必須採取軍事行動幫助對方。此外,成立埃及-敘利亞聯合軍事司令部。」1967年春,以色列和敘利亞邊境衝突不斷升級,甚至出現坦克和大炮交火,形勢十分緊張。4月7日,敘利亞憑藉戈蘭高地的大炮打擊以色列,以色列空軍轟炸敘利亞的炮陣,並擊落了六架敘利亞米格-21。敘利亞不顧埃及和蘇聯的施壓,繼續襲擊以色列,敘以關係更加緊張,戰爭如弦上之箭,蓄勢而發。

蘇聯的陰謀?

這是一場阿以雙方都不願發生的戰爭,究竟是什麼導火索點燃了這次戰爭?

蘇聯作為當時阿拉伯國家的靠山,更多是出於自身的考量。蘇聯人知道,由於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濃厚的宗教色彩,使得阿拉伯人對共產主義充滿懷疑,而且,如果阿拉伯人能夠從其他任何地方獲得所需要的物資,他們是樂於撇開蘇聯的。因此,蘇聯渴望把阿拉伯各國都捲入一次將被擊敗的戰爭中去,從而希望美英兩國在此過程中公開聲明支持以色列,這一切都會使阿拉伯各國堅決反對西方而轉向共產主義。蘇聯這種考量在第二次中東戰爭後得到驗證,其在阿拉伯國家中的影響力大大增加。

5月5日至11日,勃列日涅夫和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秘密製造了「蘇聯的謊言」,聲稱蘇聯有確切情報證明以色列正在北部集結兵力,準備在5月17日攻打敘利亞。蘇聯將這份情報遞給薩達特,薩達特立即向納賽爾彙報,納賽爾在15日作出向西奈半島出兵的決定。隨後聯合國維和部隊撤離,22日,納賽爾宣布封鎖蒂朗海峽,阿以開始走向戰爭之路。蒂朗海俠對以色列而言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以色列高層認為納賽爾封鎖蒂朗海峽是對以色列侵略和挑釁行為。蘇伊士運河戰爭中,以色列因為埃及封鎖蒂朗海峽而決心開戰,歷史的悲劇再次上演。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蘇聯的陰謀?

埃及總統納賽爾

5月27日,納賽爾演講中說:「這次戰爭的目的是要消滅以色列。……假如以色列敢侵略埃及或敘利亞,對以色列的戰爭就將成為一場全面戰爭。」納賽爾的號召得到很多阿拉伯國家的支持,蘇丹和阿爾及利亞派兵支援,約旦國王海珊與埃及締結共同防禦條約,以色列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美國試圖組織國際海軍艦隊以打破埃及對蒂朗海峽封鎖的計劃失敗後,對以色列最後決定開戰持默許態度。6月3日,以色列內閣通過作戰計劃,4日,批准了作戰決定。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蘇聯的陰謀?

第三次中東戰爭示意圖

圖片來源:軍事基地

戰爭的反思

6月5日,以色列突然發動襲擊,僅用了6天時間就大獲全勝,阿拉伯國家損失慘重。這次勝利使以色列改善了周邊安全環境,並奪取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大片阿拉伯領土。這場戰爭的爆發,敘利亞、埃及和以色列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更為深層的因素是阿以固有的民族矛盾。而美蘇對這場戰爭也負有直接的責任,是美蘇在中東爭霸激化的體現。蘇聯通過假情報直接將阿以推向戰爭的邊緣,戰爭爆發後,蘇聯為避免與美國針鋒相對選擇袖手旁觀。更為不幸的是,這不是阿以之間最後一次戰爭,直到今天阿以問題仍沒有解決,衝突不斷。戰爭奪走無數無辜的生命,零落的彈坑、斷壁的殘垣和流浪的難民告訴我們,戰爭帶來的不是真正的和平,而是死亡、別離和悲傷。

參考文獻

彭樹智主編:《二十世紀中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今日主筆 / 李明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東研究通訊 的精彩文章:

阿拉伯人究竟過不過聖誕節?
以色列政壇「鐵娘子」梅厄夫人
聯合國通過反定居點決議,以總理稱其為無恥行為|周觀中東
解密第四次中東戰爭

TAG:中東研究通訊 |

您可能感興趣

朝鮮戰爭是「蘇聯的陰謀」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戰爭畫合集
二戰中蘇聯的戰俘為什麼是同盟國中最多的?
正義之戰:二戰的蘇聯,戰爭下的殘酷!
揭秘:第一次,中東和平會談,美國、蘇聯扮演什麼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及蘇聯在遠東發作的一場戰役
東北軍慘遭蘇聯紅軍完爆:中東路戰爭為何輸得這麼慘?
一個是前蘇聯戰神,一個是關東軍第一參謀,比拼智謀究竟誰會贏?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為人知的五大罪行!
揭秘:前蘇聯在中印戰爭中扮演了什麼不光彩角色?
二戰中日軍最大的一次慘敗,敗在這位蘇聯元帥手上
跟著德軍參戰!從德軍視角看慘烈的蘇德戰爭:開戰第一天蘇聯慘敗
二戰最牛五個國家,德國第四,蘇聯第二,第一無爭議
二戰後,蘇聯是這樣評價日軍戰俘,那是全世界最理想的戰俘!
消滅法西斯的「二次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蘇聯海報
史上頭號戰爭豪賭:全德國四分之三的兵力,全部投向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聯海報,誓要消滅法西斯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研製的首批噴氣式戰鬥機之一
二戰蘇聯海軍中最大的戰艦竟然是艘英國戰列艦